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时间:2024-07-20 23:22:50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 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 例、良10 例、可3 例,优良率达90%。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常呈进行性发展,保守治疗效果差,多需手术治疗。现在的观点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我们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29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前AO钛板内固定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9 例,男20 例,女9 例;年龄38~63 岁,平均52 岁。病变累及单一节段10 例,其中C3~4 2 例,C4~5 3 例,C5~6 5 例;累及2个节段17 例,其中C3~4、C4~5 3 例;C4~5、C5~6 9 例,C5~6、C6~7 5 例,累及3个节段2 例,均为C3~4、C4~5、C5~6节段。发病时间4个月~28年,平均6.5年。9 例有明显外伤史,16 例与职业有关,其中驾驶员9 例,会计7 例。按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法)评分为7~12分,平均9.2分。
1.2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有病例均行正、侧、斜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和MRI检查,19 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颈椎生理前凸均减小或消失,3 例呈现反屈。21 例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18 例椎间盘明显变性突出,节段性压迫脊髓,呈串珠样改变,7 例后纵韧带骨化。9 例钩椎关节增生显著,椎间隙变窄,椎管相对狭窄,4 例合并有颈椎不稳。
1.3 手术要点 本组均选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后伸15°~20°。经右侧颈前横切口或斜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内缘、气管食管外缘逐渐进入达椎前筋膜后,C型臂X线机下定位确定病变间隙,电刀切开病变间隙前纵韧带和前方纤维杯,彻底摘除或刮除变性的间盘组织、上下软骨板和后方纤维环,在椎间开槽或行椎体次全切除(多节段患者)。用Caspar撑开器撑开病变间隙,直视下用刮匙和0号或1号椎板咬骨钳清除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和残余纤维环碎屑。后纵韧带切断后尽量给予清除,若伴有后纵韧带骨化,操作应轻柔、谨慎,以免损伤脊髓,可将其四周切断让其漂浮,解除脊髓压迫。上下椎体后缘及侧方潜行减压,去除增生的钩椎关节。用生理盐水冲洗病变间隙后,测量间隙或骨槽大小,取相应大小(较骨槽大约1~1.5 mm)带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髂骨植入。轻轻叩击,使其牢固植于病变间隙或骨槽中,距椎体前缘约2 mm。然后用AO钛板系统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见钛板及螺钉位置理想后冲洗切口并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4 术后处理 术后24~48 h拔除切口引流管,3~6 d下地活动,佩戴颈围或支架2~3个月,每月复查1次。
2 结 果
手术时间50~14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约40~100 mL,平均7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7~20 d,平均11 d;1 例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对症处理后痊愈。全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8个月,平均13个月。椎间骨性融合起始时间2.5~4个月,平均2.8个月。仅2 例发生椎体塌陷,间隙变窄,高度轻度丢失,延长支架固定时间,5个月后复查,椎间隙已骨性融合,颈椎稳定。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JOA评分,术后12~16分,平均14.6分,优16 例,良10 例,好转3 例,优良率达90%。
3 讨 论
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椎间关节因长期承载各种应力负荷而发生退变,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高度丢失,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生肥厚甚至钙化,椎体后缘、构椎关节及小关节突骨赘形成,导致椎管矢状径减小、椎管狭窄。这些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从而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前动脉提供脊髓65%~70%的血供,如脊髓前压迫进行性加重,则通过脊髓前动脉终末支供应脊髓的血供可能被中断[1]。长期血供障碍,使局部缺血、脊髓脱髓鞘及轴浆流动中断,神经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就是这些退变增生突出的组织刺激和/或压迫脊髓而引起。
过去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只有在发生以下情况才去考虑手术治疗。a)轻度脊髓压迫症状,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b)有急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经脊髓造影或CT、MRI证实者;c)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突然加重者[2]。随着脊髓型颈椎病基础研究的深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工艺改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术提高,人们对脊髓型颈椎病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表现有了更为深刻而广泛的认识,治疗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通常认为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开展了经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主要是通过摘除变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对脊髓的压迫,行椎间植骨融合稳定颈椎达到治疗效果。但那时因认识条件和技术条件所限,无法完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以达到充分减压,且术后植骨块容易发生松动、脱出,植骨不融合而形成假关节,导致颈椎稳定性差,反而加速了颈椎退变,远期效果差而不为人们推崇。王松刚等[3]在400 例颈椎前路未用钢板内固定患者中发现植骨块脱出率为0.75%。现在人们发现椎间盘变化突出只是颈椎病的表现之一,更重要的是颈椎后缘、钩椎关节、关节囊、关节突的增生和骨赘形成,以及黄韧带和后纵韧带增生、肥厚骨化,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而引起相应症状,是退变的结果。故仅摘除椎间盘植骨融合是不够的,必须行椎间骨性减压术,彻底清除增生、骨化的组织,扩大椎管矢状径,彻底解除压迫,效果方佳。单纯植骨骨不连发生率为12%~20%,多节段则高达33%[4]。陈德玉等[5]总结了29 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有:a)术式选择不当;b)致压物清除不彻底,减压不充分;c)新的致压物形成,并指出下位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相关文章:

探讨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03-20

探讨撬拨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03-18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03-19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探讨03-04

探讨复骨健步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03-19

关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跟骨钢板治疗分析11-26

骨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骨骨折103例03-04

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03-19

谈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植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