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2023-03-19 00:05:51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男性生殖系结核(主要是附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附睾结核的临床资料。发现阴囊内肿块,缓慢长大,多无疼痛,触到肿大的附睾,质硬,有结节感,输精管增粗,有串珠状小结节。在尿液、精子液体或前列腺液中查找抗酸杆菌阳性率26.7%,B超检查阴囊内包块阳性率70%,穿刺活检和术后病检阳性率1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技术检查,阳性率87.5%。先用抗生素治疗包块不消,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效果不佳或局部恶化(化脓、溃烂、窦道形成)。手术切除附睾,脓肿切排引流,抗结核药物外敷好转。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追踪复查。 结果 经术前抗结核治疗,手术切除附睾,脓肿切排引流、外敷、术后再坚持规律抗结核治疗,患者症状消失,追踪观察,回访半年至5年,均无复发,全身症状及原发病灶均消失。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穿刺活检是确诊附睾结核最好最简便的方法。及早抗结核治疗,手术切除附睾,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是防治生殖系统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附睾;结核;诊断;治疗

  近年来,结核病(Tb)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生殖系统结核主要是附睾结核,发病率较高[1],影响人们生活、生育。本院自1995年5月—2009年7月共收治男性生殖系结核60例,均为附睾结核,合并有前列腺及精囊腺结核较少。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探讨临床男性生殖系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年龄在19~65岁之间,其中好发年龄在35~45岁之间有46例,平均年龄38岁,正值青壮年。病程在半年到5年以上各不相同。患者发现阴囊包块,缓慢逐渐增大,触之无疼痛,不妨碍工作和生活,未予重视,待包块增大阴囊内有症状时才到医院检查,病程延长,病程在半年到l年者有18例,病程在1~2年者有28例,病程在2~5年以上者14例。原发性附睾结核有32例,继发于肺结核者有28例,合并有肾结核25例,合并有前列腺、精囊腺结核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者4例,行手术治疗,加抗结核治疗痊愈者有56例。

  1.2 实验室检查资料 患者发现阴囊内包块增大伴有阴囊内坠胀不适,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到医院检查。先查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阳性率90%(并有混合感染)。在尿液、前列腺液,精子液体中查找到抗酸杆菌者16例,阳性率26.7%,血沉(ESR)增高其阳性率100%,行阴囊内B超检查50例,有35例确诊,阳性率70%,术前穿刺活检22例,阳性率l00%,术后病检56例,阳性率l00%,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PCR技术检查24例,有21例阳性,阳性率87.5%。胸片发现肺结核原发灶28例,IVP检查合并有肾结核25例。

  1.3 诊断和治疗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现包块有半年,检查为单侧原发性附睾结核,及早给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300mg,利福平600mg,吡嗪酰胺1g,每日早晨顿服,加服维生素C及肌苷片),8个月痊愈。有56例发现阴囊内包块,缓慢逐渐长大,位于单侧有44例,双侧同时增大有12例,无疼痛不适,扪及附睾肿大,质硬,多结节状,输精管增粗,呈串珠样多发小结节无触痛,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包块增大,并有会阴区坠胀痛,阴囊坠胀不适,或有尿路刺激征。到医院检查,尿液、前列腺液或精子液体中找抗酸杆菌,B超检查阴囊,阴囊内包块穿刺活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PCR技术检查等,确诊附睾结核后,行抗结核治疗1~2个月,症状时好时坏。住院行患侧附睾切除术,有13例阴囊脓肿予切排引流,抗结核药物外敷,术后病检进一步确诊术前诊断。术后口服异烟肼300mg,利福平600mg,加静滴链霉素1g,治疗2个月,停用链霉素,加服乙胺丁醇1g,6~9个月,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随访半年以上。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56例采用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原发病灶已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并发症发生。1例19岁学生行抗结核治疗痊愈,3例26~29岁患者结婚未育,经抗结核治疗痊愈,2年后生育子女。56例患者随诊半年至5年均无复发,切口愈合良好,停药后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

  3 讨论

  3.1 病因、病理 男性泌尿生殖系结核好发于青壮年,本组35~45岁患者46例,占76.7%,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由于青壮年参加劳动时,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工作、生活条件及精神压力等因素影响,一旦传染上结核杆菌,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开始发病[2]。结核杆菌由肺部吸入性感染,经血行播散。或经尿路感染,逆行播散。男性在生殖年龄时,生殖系统生理因素,血循环增加,长时滞留充血,生殖系管道细而且长,附睾体部管道迂回盘曲,结核杆菌容易停留,结核杆菌侵入附睾,一般从附睾尾部开始,呈干酪样变,脓肿或纤维化、钙化,逐渐发展到整个附睾[3,4]。由于睾丸有血睾屏障,结核杆菌不易通过,因此,睾丸结核很少见。结核杆菌破坏附睾管上皮细胞,致生殖管道狭窄、堵塞造成不育。随着附睾肿大,呈现出结节状,与附睾相连的输精管感染后肿大增粗,出现串珠状小结节。发病时一般先由单侧开始肿大,治疗不及时则双侧都会肿大。

  3.2 临床表现 临床上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结核病是附睾结核,也是男性不育常见病因之一。患者被结核杆菌感染后,病程较慢,一般表现为阴囊部肿胀,多数无疼痛,可以长期不被病人发觉。发现阴囊内包块,很少有红肿疼痛。若合并有混合感染时,则出现阴囊内红肿,发热疼痛。若合并有尿路感染时,则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合并肾结核,可以出现血尿、脓尿。合并肺结核可出现咳嗽、咯血。在结核病活动期,患者可以出现乏力、消瘦、纳差、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查体时,触到附睾肿大,硬结包块,无触痛,局限于尾部或整个附睾,可以有多个结节,触到输精管变粗,呈串珠状多个小结节,无触痛。有的合并轻度睾丸鞘膜积液,若治疗不及时,可形成寒性脓肿,当阴囊皮肤溃破后流脓,形成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的窦道。

  3.3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附睾结核的重要手段,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首先在病人尿液、精子液体或前列腺液中找抗酸杆菌,其方法简便,但易与其他耐酸杆菌混淆,发生假阳性,此方法并不可靠。将病人尿液、精子液体或前列腺液取样做结核菌培养比较可靠,但需要很长时间(约6~8周),难以满足临床诊治需要,此方法不可取[4]。近年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PCR技术广泛应用于结核杆菌DNA的检测,结果阳性率很高,本组有80%呈阳性。出现阴性或假阴性结果,可能与患者经过多次治疗,检查时间不相同有关。此方法虽然较昂贵,但是很值得采用。B超探查阴囊内包块,介与实性与囊性之间,虽然其检测出的阳性率并不很高,但是B超作为一种无创且快速的检查手段,对附睾结核与睾丸肿瘤的鉴别、筛选及治疗后复查都有重要价值。IVP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或泌尿系病灶,但有大量血尿或怀疑有肾功不全时禁忌此项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探讨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相关文章:

矛盾修辞理论的解释和探讨05-30

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03-22

光电效应的研究历史和光电效应法测量的探讨论文04-23

探讨西瓜嫁接育苗技术05-29

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探讨07-27

关于行政侵权之探讨06-03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探讨06-01

行政诉讼目的探讨06-03

对“角端”与成吉思汗西征退兵的探讨05-26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