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析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
摘要: 参照《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对照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从仲景方的延用、化裁、应用拓展和治则4方面,对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加以探讨,以发现其新的治疗方向。关键词: 仲景方;隋唐时期;脾胃病证
仲景方治疗脾胃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隋唐医家在这方面多有应用和发展,这在《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两部代表性医著中有较为全面的反映,笔者试将《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与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比照,对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1 仲景方延用
综观《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仲景方延用情况如下。
治疗胃痛(心痛),有疗心下悬痛,诸逆大虚的桂心生姜枳实汤;有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乌头赤石脂丸;有疗心腹诸卒暴百病三物备急丸;有主心胁中大寒大痛,呕不能饮食,若腹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而痛,其头不可触近的大建中汤。
治疗腹痛,有主寒疝绕脐苦痛发即白汗出,手足厥寒,脉沉弦的大乌头汤(大乌头煎);有主大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尽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之乌头桂枝汤;有主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方厚朴三物汤和腹满气胀厚朴七物汤;有疗腹中寒气胀满,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的附子粳米汤。
治疗便秘用脾约麻子仁丸。
治疗呕吐哕,有疗呕哕心下悸,痞硬不能食小半夏汤;有疗呕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有疗胸内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的生姜汁半夏汤(生姜半夏汤);有疗干呕吐逆涎沫出半夏干姜散;有疗干呕哕、手足厥冷小橘皮汤(橘皮汤)等。
治疗下利,有利遂止,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的葛根黄连汤(葛根芩连汤),有治热利下重的白头翁汤;有治下利不止而便脓血的桃花汤;有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的四逆散。
治疗吐泻,有疗本自寒下,医复吐之下之不解者,寒格更逆吐下,食入还吐出的干姜黄连人参汤;有疗上焦虚寒,肠鸣下利,心下痞坚而呕的半夏泻心汤;有疗霍乱吐痢不止的理中丸;有疗既吐且痢而大汗出,小便复利,或下利消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或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的四逆汤。
以上情况与仲景《伤寒杂病论》,尤其是《金匮要略》的治疗思路大体相同,主症基本相似,延用仲景原方原量,以寒证居多。
2 仲景方化裁
隋唐时期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化裁和创新了许多方剂,清代医家张璐便说“不读金匮方无以知千金之法源,不谈千金方何以广金匮之变法。”可见,当时医家组方尊古而不泥古,有继承延用,更有发展创新。
《别录》云:桂心“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千金半夏汤在小半夏汤基础上加桂心四两,取桂心之温中,疗胸满有气心腹中冷;又有加茯苓、桂心各五两,仍名半夏汤,治疗逆气心中烦闷气满呕吐气上。因茯苓“主胸胁逆气” (《本经》),而《本经》论牡桂(即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可见降逆为桂枝之长,仲景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亦取其能降。
千金吴茱萸汤在仲景吴茱萸汤的基础上减少人参与生姜的用量,加用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半夏一升和可降逆气的桂心一两,另加小麦一升,总以加强降逆之功,用以治疗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伤寒论中吴茱萸汤用于治疗阳明食谷欲呕,但病程较短,此处用于治疗久寒出现的逆满症状,提示应根据病程调整用药,以期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大半夏汤加苦温之白术一升、辛温之生姜三两治疗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别录》云白术“暖胃,消谷。”其入脾经,可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为治脾虚证之要药,再加和胃降逆止呕之生姜,共同加强补脾虚、降气逆之功效。胃反多属脾胃虚寒,可见当时医家在抓住疾病病机的基础上,对于仲景之效方仍不断摸索改进,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千金泻心汤在仲景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增大黄连用量,减少余药用量,加橘皮、瓜蒌根各一两,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此处显然病情有化热之象。黄连苦寒清热,《本经》云“主肠澼腹痛下痢”。橘皮可“下气,止呕咳”(《别录》),具有理气降逆,调中开胃之功效。瓜蒌根即天花粉,味苦性寒,清热生津,《本经》言其“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别录》更明确指出可疗“唇干,口燥”,与症状完全对应。
脐上筑悸者,均综仲景之法,不用白术,加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肾气虚者(删繁人参理中汤)加可用能疗“吐逆霍乱”(《别录》)的橘皮,疗“霍乱转筋”(《本经》)的桂心以及益气补中的黄芪。范汪理中丸中加入主“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别录》)的木瓜以加强和胃化湿之效;兼有宿食者,加用桂心、高良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广济理中丸);或加大麦“平胃,止渴,消食,疗胀”(《唐本草》)(延年理中丸);上焦热,腹满不欲食者,则加竹茹、葳蕤等清热生津止呕(麦门冬理中汤)。
以上均提示应当根据症状和病情寒热变化需要,随机加减用药。
黄连汤的加减变化较大,但不论是由黄连、干姜、当归、赤石脂组成疗伤寒热利的崔氏黄连丸,还是去桂枝、半夏加黄芪、龙骨、当归、厚朴、地榆、白术,主“腹内冷,食不消,及冷痢兼补”的延年增损黄连丸,所对应病证,病机总不离寒热夹杂,因此黄连与干姜的配伍是固定不变的。苦寒的黄连与辛温的干姜同用,辛开苦降为主药。
千金桃花丸将仲景桃花汤中的赤石脂、干姜两味药和蜜为丸,可治疗下冷脐下绞痛之症。《本经》言干姜“温中”。《别录》云赤石脂“疗腹痛泄僻辛”,干姜“治寒冷腹痛”,两药辛、温,共奏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此处可见,当时医家已经根据病情需要,考虑到了剂型改良的问题,对于后世无疑是一大借鉴。
不论医家对仲景方有何变动创新,均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与仲景的思想是一致的,与中医的治疗法则也是一致的。
3 仲景方应用拓展
隋唐时期,医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仲景经方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因此,在症状主治上有一定的变化。说明汉后医家在临床观察较为仔细,并且有着思考问题,与时俱进的态度。这种方同症异的现象,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也为现代临床治疗疾病打开了思路。
【探析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对仲景运用小柴胡汤的探析03-20
研究《伤寒论》脾胃病的类方运用规律03-19
探析民间石雕在建筑中的运用03-18
探析观赏草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03-19
景别与构图在影视创作中的运用与探讨12-02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运用03-18
探析树景在城市广场景观中的意义03-18
探析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03-20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