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论中药学自强之路
摘要: 在回顾中药学高等教育50年来历程和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与西医学和西药学相比,用构成一门独立学科必备三要素(研究对象、知识系统、知识的生产方式)衡量,中药学发展又是缓慢的、虚弱的,因此从调整中药学发展重点、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完善知识体系和提高中药队伍学术与业务水平等方面阐述中药学自强之路。关键词: 中药学;道地药材;龙骨
medicine;authentic herbs;keel 中药的历史十分悠久,但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中药学》教材却是十分年轻,始于1959年,迄今才50岁。正值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中药学走过的历程,探讨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对于中药学的发展是必要和有益的。 50年来,中药学发展迅速,形成很多研究的热点,例如:病理生理条件下中药十八反的实验研究、药对和配伍与药效和成分变化的关系;药材研究如紧缺贵重药材的栽培或养殖以及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道地性研究,炮制工艺和机理研究;产品开发(治疗、保健和抗衰老等),国际通行的GMP生产规范在我国逐步普及;标准化研究,包括药材、医院制剂、新药,其基础是有效物质和安全性的确定。中药学学科地位随之不断提升,1990进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行列,到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时上升为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收入中药学词条。2002年教育部公布四所中医药大学为中药学重点学科点,涌现出一批中药学精品课程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中药学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与时俱进,《网络中药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总之,在生产、科研、教学、医疗、商贸等方面中药学的进步,与1959年之前相比,可谓“突飞猛进”,以上所述必然挂一漏万。但是,如果与西医学、西药学和同样是具有浓重传统的农学等相比,中药学的进步又是缓慢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年轻,构成一门独立学科必备三要素,即:要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要有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要有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对照这三要素不难发现,中药学显得十分“虚弱”,但不能特殊,而需自强,其路如下。
调整中药学发展重点。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明晰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004)云,“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这一定义轻视或忽略了中药物质复杂性研究,中药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如果武器不精良(没有物质基础作保证),很难想象“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会达到期望的目标,这可以从高等教育用最新的《中药学》(2009年)总论可以看出,所谓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起源、历代本草著作、药性理论、中药采制备集等),尤其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并无新的突破。同样,许多名老中医一直在抱怨药材质量“今不如昔”,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也证明过去“一花甲”,“唯物”不够,提示今后应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例如,国家标准和大学教科书规定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却大相径庭。一个物种的相同药用部位成为两种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药,实在不可思议和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博大精深,还是故弄玄虚,实有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向受教育者、使用者和其他学者说清楚,讲明白,至少要把问题的尖锐性和挑战性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药用栽培和观赏栽培的芍药(技术方法各适应于用根和赏花的需要)均存在显著差别,为完整准确地表达赤、白芍的来源,建议白芍定义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经药用栽培,采收后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赤芍定义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野生居群的干燥根。黑体字为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省略了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现代中药白芍(药用栽培芍药)的生产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四川中江白芍栽培始于19世纪初)。花卉史称,观赏芍药的栽培始于魏晋而盛于唐宋。显而易见,张仲景时代没有现代白芍,其所创制的含芍药方剂在现代来应用均宜以赤芍当之。
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中药学要跻身于现代科学行列,学术上的独立自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就现状而言,中药学独立自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以有错不纠(当然很难纠)和含“冤”不申,两种现象加以说明。有错不纠的例子很多:《中国植物志》把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 (L.)Raf.当成枳。实际上中药枳实、枳壳和“橘窬淮而北为枳”的枳应为同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1];侯宽昭的《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1958)曾误将Liriope称为麦门冬属,《中国植物志》虽改称山麦冬属,但将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称为“湖北麦冬”就极端错误,应该称“湖北山麦冬”,以免误导医患;《中国植物志》的荆芥Nepeta cataria从来就不作荆芥入药、葶苈Draba nemorosa从来就不作葶苈入药,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 sibiri?cum从来就不作威灵仙入药,所谓骨碎补科(Davalliaceae)骨碎补属(Davallia)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从来就不是正品中药骨碎补,科属种的中文名都不恰当。中药植物来源的中名错误是可以更改的,例如《中国植物志》将Pinellia pedatisecta的中名由掌叶半夏改为虎掌 ;将Seseli由邪蒿属改为西风芹属。问题是在《中国植物志》错了而不改或未改时,我们是不能照搬的,坚持真理的权利在我们手中,用与不用事关中药学自主意识,不宜小看。谢宗万从20世纪60年代就呼吁把透骨草科(Phrymaceae)改为毒蛆草科,相应地把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var.asiatica改为毒蛆草[2],强调独行菜属(Lepidium)必须改为葶苈属以符合中药葶苈来源的实际情况,这种精神应该提倡。含“冤”不申的典型例证之一是,当面对甲骨学和考古学方面的院士和权威提出“人吞商史” (破坏甲骨文)和“糟蹋化石”的指控时,没有申辩就把《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和1977年版一部正文收载的龙骨、龙齿给删除了,从1985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只是在附录中将龙骨一带而过,而龙齿则彻底消失了。其实“人吞商史” 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历代本草和现代《中国药典》认定的中药龙骨,是距现在几万年到几百万年前古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化石,其形状很不规则,硬度大,有裂隙,几乎没有刻写文字的平整表面。殷人真正用来刻写文字的材料根本就不是龙骨,而是龟甲和牛骨[3],时间距今不过三千多年,完全没
【浅论中药学自强之路】相关文章:
浅论欧05-28
浅论广告创意05-28
浅论形式美05-10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04-28
浅论专利侵权责任06-03
浅论村民自治的本体题目08-28
浅论先秦“中和”美学思想05-03
浅论企业贸易秘密的保护06-04
浅论物权法上的区分原则06-13
浅论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