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4-09-18 06:02:11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基大 郭西萍 冯红萍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但单用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疗效往往不佳,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HBV药物为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因此我院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7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拉米夫定(LAM)和(或)α-干扰素的治疗研究,观察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CHB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并符合《拉米夫定临床治疗指导意见》[2]的要求。病史6个月以上,血清HBsAg、HBeAg、HBV DNA阳性,治疗前2个月内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10倍以内,排除重叠其他肝炎及治疗前应用过抗病毒或调节免疫药物等。
  1.2 治疗方法 拉米夫定组25例,拉米夫定100mg/d,疗程暂定12个月;α-干扰素组(α-IFN、商品名运德素)26例,5Mu/d肌肉注射,连续15天后,改为5Mu隔日1次,疗程6个月;联合治疗组26例,拉米夫定 α-干扰素,剂量、用法、疗程同上。各组可同时加用普通护肝药物如当飞利肝宁胶囊、护肝片等。
  1.3 观察指标 (1)肝功能生化指标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试剂。(2)HBsAg、HBeAg、抗-HBe、抗-HBc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由广州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仪器和试剂盒,截断值为105拷贝/ml。对于HBV DNA阴转后再转阳者行YMDD变异检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3)血清纤维化指标PCⅢ、LN、HA、IV-C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购于上海海军研究所。(4)肝组织学评价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S)。依照半定量计分标准,进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定量计分。所有肝组织标本的诊断和评价分析由我院病理科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多样本均数的F检验及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率计算,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血清ALT、AST复常率 6个月时拉米夫定组为87.4%,干扰素组为83.5%,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组88.6%;12个月时拉米夫定组为83%,干扰素组为85.3%,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组90.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2 血清HBV DNA、HBeAg及抗-HBe的变化 见表1。
  2.2.1 HBV DNA阴转率 本文资料依次为联合治疗组(92.3%)>拉米夫定组(80.0%)>干扰素组(46.2%)。联合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显著性(χ2分别为11.27和6.25,P<0.01和0.05),联合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P>0.05)。
  表1 血清HBV DNA、HBeAg及抗-HBe的变化 例(略)
  2.2.2 HBeAg阴转率 依次为联合治疗组(76.9%)>干扰素组(46.2%)>拉米夫定组(12.0%),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χ2值分别为8.51和30.80,P<0.01和0.001),干扰素组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7.16,P<0.01)。
2.2.3 抗-HBe阴转率 依次为联合治疗组(73.1%)>干扰素组(38.5%)>拉米夫定组(8.0%),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χ2值分别为19.39和41.13,P均<0.001),干扰素组也优于拉米夫定组(χ2=6.57,P<0.05)差异有显著性。
  2.3 血清纤维化指标PCⅢ、LN、HA、IV-C含量变化 见表2。结果显示:在3组中,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各组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含量差异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血清纤维化指标PCⅢ、LN、HA、IV-C含量变化 (略)
  2.4 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治疗前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有26例,其中拉米夫定组8例,干扰素组8例,联合治疗组10例。治疗结束时有20例进行了第二次肝穿刺,其中拉米夫定组6例,干扰素组8例,联合治疗组6例。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
  2.5 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干扰素组和联合组出现流感样症状和一过性轻度白细胞下降,但在干扰素疗程结束后逐渐缓解;三组患者疗程中血糖、心肌酶及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3 讨论
  慢性HBV感染由于病毒持续复制并启动和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肝脏损害,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中应着重抗病毒治疗。如何联合用药提高抗HBV的疗效,是国内外肝病专家关注的热点,我院采用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抗HBV,是基于不同的抗HBV药物有不同的作用靶位,通过不同的作用靶位,可以抑制和表达[3]。干扰素的作用靶位是RNA水平,既可抑制HBV DNA复制,也可抑制病毒蛋白的表达。而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的作用靶位是抑制HBV DNA多聚酶,主要使HBV DNA的复制受到抑制,有文献报道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YMDD变异发生率为15%(43/295),其中11%(31/295)为野生株和变异株混合感染,治疗2年后,YMDD变异发生率为38%,治疗3年(156周),YMDD变异发生率53%(27/51),使用拉米夫定4年YMDD变异发生率约为68%[4~6]。因此在最初拉米夫定治疗的同时加用干扰素治疗,不仅使HBV DNA阴转,同时在HBV DNA低滴度的情况下使HBeAg尽早阴转,缩短了抗病毒疗程,避免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引起的YMDD变异。
  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三组疗程结束后血清ALT复常率、血清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差异不明显。但联合用药组和拉米夫定组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干扰素组(P<0.01和0.05);联合治疗组和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01和0.01),因此我们认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抗HBV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如果在拉米夫定治疗的后期加用干扰素治疗,此时虽然HBV DNA处于低滴度水平,但是患者往往处于抗病毒的耐受期,难以提高HBeAg的阴转率。
另外,三组治疗结束后,其血清

【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相关文章: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肝患者研究01-09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11-17

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03-06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12-07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安全性观察03-12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观察03-16

探讨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方法及疗效03-18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疗效分析03-16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观察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