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循征护理观察与分析
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入治疗以其特制的导管送入肿瘤供血的动脉内,注入一定量的化疗药物,使其进入肿瘤内,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动脉灌注化疗比静脉化疗具有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实质性脏器的肿瘤,灌注化疗加上栓塞治疗,可大大提高实体肿瘤(如肝癌等)的疗效。栓塞物质进入肿瘤内,一方面是堵塞供应肿瘤细胞的血管,使营养成分不能进入肿瘤细胞内,达到“饿死” 肿瘤细胞的目的。另一方面与栓塞剂混合使用的化疗药物被逐步释放出来,长期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肿瘤内药物浓度高,利于杀死肿瘤细胞,并且化疗药物从肿瘤中出来进入静脉内,经血液循环再次进入肿瘤内,起到二次化疗的作用,因此疗效得以提高。对晚期无法切除的病灶,通过介入治疗,可使肿瘤缩小,改善症状或获得手术机会。
很多化疗药物抗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比如CDDP经静脉注入后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到达靶器官时,只剩下10%的CDDP具有生物活性,游离药物量减少,从而使药效降低,而动脉给药路途捷近,避免了蛋白结合,药物效价则可明显提高,因此,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介入治疗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大约为静脉给药的10-20倍,总体疗效可提高10-30倍。
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其弊是副作用大,使本来
低下的免疫功能更趋低下,患者很容易出现脱发、消瘦、白细胞低下、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形。而介入治疗在这些方面显示其优势,与常规的口服或静脉注射方法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但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等优点。
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大部分病人介入化疗以后,饮食改善,体重增加,各脏器功能增强,病人的生命延续到1年、2年、3年、4年,少数病例达到 5年以上。贲门癌单纯介入化疗2-3次和肺癌介入化疗1次加放射治疗生存期达到5年以上随着介入病人例数的增多亦逐步增多,肝癌病人的生存期方面的疗效,不及前者。
通过生存期限达到3-5年以上的病例回顾,经过介入治疗的病例,一是病灶缩小、稳定、生长缓慢;二是病人的饮食改善,体重增加,体能得到恢复,抑癌机制进一步提高;三是病人的复发和转移得到了有效控制。敏感期的癌细胞,通过介入治疗足以被杀灭,而不敏感期的癌细胞可被化疗药物的阻滞作用,阻滞其从一个时相进入另一个时相,从而使癌细胞的增殖减慢或停止。
细胞癌化之后,内外各种逆转因素的活性都相对地减弱或下降,可谢伊癌复酶的活性反而增强,保证DNA疯狂复制而不改变其遗传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若能协助机体,施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降低或消除谢伊癌复酶的活性、加强C-Amp(环式磷酸腺苷)和逆转录酶的逆转活力,则癌细胞就不得不转化为健康细胞了。
祖国医学说的好,“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针对癌症的介入治疗,我们不但要依靠现阶段的化疗药物有效的杀伤作用,更要结合新兴的基因药物、分子药物、祖国医药等,充分发挥介入治疗各种方式和方法优点,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尽管现代医学通过各种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等)对局部的癌细胞产生了足够的消灭,但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对正常的机体组织也带来了一定的损伤,相关的治疗,不能够完全阻止癌细胞的继续增长,这在客观上引起内环境的失衡,这样的治疗状况,即对癌细胞有一定的疗效,又达不到根治,病人的体能受到影响,机体的抗癌免疫机制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紊乱。
从基因-蛋白质-生理功能-人体症状的相关性角度分析,某些特定基因的调控失常,会产生的特定的蛋白质调控失常,显示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的缺陷形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综合性的治疗,并没有纠正引起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即便是消灭了已经发现的肿瘤细胞,病灶已经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另外部位又有新的肿瘤病灶长出来,这就是现阶段治疗方法上的缺陷。也就是肿瘤治疗上最大的疑难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人体免疫系统在保卫机体和排除异已、维持静态平衡方面,不仅活泼而积极,并且具有强大的威力。这种免疫机制,不光不给癌细胞提供合适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反而能促使癌细胞的自峰逆转因素相对强化、间接地使之逆转,同时,还会直接地干扰、阻止癌细胞的复制,甚至杀死癌细胞,因此,使用药物调动人体的内在抗力是治癌工程中的核心和关键。
经长期临床总结表明,西式多面疗法(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冷冻、热疗、介入、灌注)、中式三面疗法(内服攻、补剂加外敷)、双元三面疗法(内服中、西剂加外敷)都有各自的威力。西式多面疗法,偏向于“杀死”的态度,火力猛,不分表红皂白,对机体伤害严重;中式三面疗法比较温和,规劝逆转,但对实在顽固的癌细胞无能为力;双元三面疗法是一种中西结合疗法,对于能逆转的则促其逆转,不能逆转的强行消灭,所以治愈率比较高,值得研究。
肿瘤的基因介入治疗是又一个新方向和趋势,基因治疗借助于介入技术直接将正常的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内,使之替代有问题的基因达到治愈目的。
目前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是一种新型的介入化疗药物,不同于常规杀伤性药物的作用机理,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P53蛋白,通过腺病毒感染将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表达P53蛋白,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p53肿瘤抑制基因是细胞内关键的看家基因 ,具有上调多种抗癌基因和下调多种癌基因的活性,并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和药物多抗性(MDR)基因表达的作用。
我们率先引入基因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通过介入技术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内。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与报到情况接近:治疗后除发热以外,病人的其他状况良好,不良反应轻微。
另外,利用介入技术将分子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局部缓释,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
肿瘤生长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抑制剂结合介入疗法为富血管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生长需要血管提供营养,没有血管供血肿瘤不会长大,它生长的最大体积只能2mm ~3mm;肿瘤内大量血管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临床治疗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重要的抗肿瘤战略,但目前尚处于初期尝试阶段。设想把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微囊技术和(或)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结合起来,有望可能成为一种更好的综合性的肿瘤介入疗法。随人类基因图谱的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进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相信,肿瘤介入诊疗将有革命性的突破,人类攻克肿瘤的进程将大大缩短。参考文献
[1]介入性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恩惠 刘玉清 贺树能 主编。
[2]肿瘤介入治疗现况 郁仁存 王笑民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3]中央型肺癌187例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李红 杨仁杰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8月第4卷第8期
[4]肿瘤介入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介入放射科 吴智群
[5]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说明书 中国癌症症信息库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0040004
[6]P53基因(今又生)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治疗肺癌15例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年06期 官泳松 刘源 贺庆 杨林 李肖 孙龙
[7]血管生成抑制剂与肿瘤介入治疗 佚名
[8]癌细胞——百度百科作者简介武春林,男,1964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河北省内丘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介入科主任。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循征护理观察与分析】相关文章:
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07-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10-29
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06-28
CPAP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09-20
中药外敷治疗关节炎的护理观察10-05
头颈部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