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细辛在三大经方中的运用条文及规律
细辛味辛温,归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细辛在三大经方中的运用条文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细辛在《伤寒论》中有5处应用,在《金匮要略》中有13处应用,在《温病条辨》中有3处应用,现介绍如下。
1、细辛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1.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此为外有风寒表邪、内有水饮之证,用小青龙汤发汗蠲饮、表里同治。方中细辛与干姜并用,入肺经,起温化寒饮之效,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此为太少两感证,即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以表里双解。方中细辛与麻黄相伍,起温散太阳表邪的作用;细辛与附子相伍,入少阴肾经,有除寒通脉的作用。
1.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苦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生姜各一两。此为阳虚水泛、水饮犯肺证。患者素体少阴阳虚,邪从寒化,阳虚不能制水,从而导致水邪泛滥。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方中细辛伍生姜起温肺散饮作用,同时细辛入少阴肾经,有温经通脉作用。
1.4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痢。此为上热下寒的蚘厥证,用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蚘止痛。方中细辛伍蜀椒,开结气、宣郁滞,既能杀虫伏蚘又能散寒通阳。
1.5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此为手足厥寒、血虚感寒、寒凝经脉、四末失养证,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神农本草经》说细辛“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方中细辛起温散血中寒邪、宣通络脉、疏通百节的作用。
2、细辛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2.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此为风湿表虚证,用防己黄芪汤治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祛风除湿,方中细辛用以温经通脉、驱逐下部陈寒。
2.2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的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此为寒饮夹热上迫肺于证,用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中细辛温肺化饮、散寒行水。
2.3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的第8条,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此为寒饮夹热证,用厚朴麻黄汤散饮降逆、止咳平喘,方中细辛温肺化痰。
2.4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此为寒饮挟热证,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清热除烦药,方中细辛起温肺化饮作用。
2.5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15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此为寒实内结证,治以温阳通便、散寒止痛的大黄附子汤,方中细辛与附子相伍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2.6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16条,寒气厥逆,赤丸主之。此为寒饮腹痛之证,治以散寒止痛、化饮降逆的赤丸,方中细辛与乌头相伍,起沉汗痼冷止腹痛的作用。
2.7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二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此为溢饮证,用小青龙汤发汗散饮兼温里化饮,方中细辛有温肺化饮作用。
2.8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二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此为外寒引动内饮证,用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饮止咳,细辛作用同上。
2.9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二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此为服桂苓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已平,支饮复作证,肺中伏匿之寒饮未去,胸阳被遏,肺失宣降。用此方散寒化饮、温肺止咳。细辛与干姜为伍,起温肺散寒、化饮止咳作用。
2.10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二第38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治以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此为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出现的转归,此处细辛用来温肺散寒化饮。
2.1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二第39条,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内应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此为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治疗支饮后,呕止但身形浮肿的证治,此处细辛用来温肺散寒化饮。
2.1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二第40条,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此为第39条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热如酒醉之证,此处细辛用来温肺散寒化饮。
2.13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第8条,蚘厥者乌梅丸主之。细辛伍蜀椒,开结气、宣郁滞,既能杀虫伏蚘又能散寒通阳。
3、细辛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
3.1寒湿中第47条,秋湿内伏,冬寒外加,脉紧无汗,恶寒身痛,咳喘稀痰,胸满,舌白滑,恶水不欲饮,甚则倚息不得卧、腹中微胀,小青龙汤主之。脉数有汗,小青龙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减干姜,加麻黄根。此处细辛应用见《伤寒论》中小青龙汤。
3.2寒湿中第53条,寒疝脉弦紧,胁下偏痛,发热,大黄附子汤主之。方中细辛与附子相伍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3.3湿温中第72条,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乌梅丸主之。细辛伍蜀椒,开结气、宣郁滞,既能杀虫伏蚘,又能散寒通阳。综上所述,常用于散寒化饮、温经止痛、散寒通阳,对表寒和里寒均有效,对新感之寒和陈寒痼冷均有效。
【分析细辛在三大经方中的运用条文及规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