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语教学情感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时间:2024-09-05 10:43:37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英语教学情感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而忽视情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重知识信息的传授而轻情感信息的交流;焦虑、缺乏自信影响了学习效果,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学生缺乏心理安全感。中学英语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开发情感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学效果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同时又对人的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列入课程教学的目标,并渗入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施以情感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情感即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体验,具体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态度和个性特征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一般情况下,上面所列出的因素都是积极的情感,这些是英语教学中要发展的情感。当然,情感态度也包括一些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消极情感则是英语教学中所要克服的因素。下面拟简要介绍一下英语教学中的态度、动机及焦虑等主要情感因素。
  外语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习得上的倾向。对外语学习抱积极态度的学习者,对外语学习会有更高的投入程度,在外语课堂上会积极思考问题,思维活跃,继而反映出较好的学习成绩,能较快地提高其外语水平。所以想要有效地达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教师就要从设法转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人手。
  动机是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外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学者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其中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学习,如通过一次考试或胜任一份工作等。融合型学习动机所取得的效果远比工具型学习动机强,因为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人一旦获得足够的知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语言习得就会削弱甚至终止。此外,还有学者将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其中外在动机是指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由于外语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达到某种工具性目的而采取的行为。内在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单纯因为外语过程中所伴随的愉悦和满意而持续进行外语学习的行为。内在动机属于认知的内驱动力,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外在动机则相反。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语言焦虑由外语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引起,和课堂语言学习的自我感觉、观念、感情等密切相关。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或方式的焦虑对外语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焦虑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被分为抑制型焦虑和促进型焦虑:前者是指妨碍外语学习、降低外语学习效率及使学生逃避学习任务的焦虑;后者则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努力克服焦虑感觉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教师作为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掌握好施加压力的分寸,从而使学生保持平和心态,能够承受住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这样,才能较大限度地促进语言输入,减少情感障碍,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信息的传授而轻情感信息的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由于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不平衡。纵观多年的外语教学改革,人们总是把重点放在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而很少去研究教学的对象——学习者,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英语教师往往是一味只顾自己讲,唱独角戏,忽视了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创设良好、互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课堂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往往陷入一种沉闷、无生气的状态。久而久之,出现了部分学生厌倦学习、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等极端现象。
  
  (二)焦虑、缺乏自信影响了学习效果,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
  目前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学生上课时参与意识不强,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焦虑。焦虑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因素:第一,与学生个性特征有关的因素,比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脆弱,防范意识较强,在英语学习中往往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害怕一旦出现错误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耻笑。第二,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因素。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总是习惯采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并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领会对方语句的含义,这就可能为学习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学生在交流中陷入沉默。第三,与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法有关的因素,如采用测试、竞争型的课堂交流形式,容易诱发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和内容,也可能导致焦虑。过于严厉和频繁的纠错,往往使学生焦虑不安。
  
  (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学生缺乏心理安全感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实践表明,学生实际感受的课堂环境和他所希望的课堂环境越接近,他对学习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感觉其所在的英语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和沉闷。教师除了上课外,很少和自己的学生有交流和接触。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知之甚少,甚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也很不了解,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使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的策略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开发情感资源
  教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是人化了的物,本身蕴含大量情感因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创造了客观条件。所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身处逆境但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青年学生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如史蒂芬·霍金,海伦·凯勒等。这些积极生活的

探析英语教学情感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探析英语教学情感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相关文章:

探析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养03-18

浅论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养03-18

探析商标翻译的心理因素及翻译策略03-18

探析小学英语教学策略03-20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03-27

关于中小学情绪教育及其策略探析03-20

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12-08

物理教学中的学生体验及其培养策略03-28

探析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