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学习中的年龄因素

时间:2024-06-07 05:06:50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究英语学习中的年龄因素

摘要:在外语学习中,年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众多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都对年龄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设,一些假设已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本文通过对这些假设进行比较,提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母语教育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学习 年龄因素 脑神经发育 生物学 关键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在语言学习上,未必人人都会认可这句话。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想要记住几个英语单词比登天还难,更不用说学好这门语言了。而孩子就不同了,到一个新地方没几天,就能学上一口地道的方言。因此,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免受年龄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不少家长早早就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张罗学习英语的事情。然而,也有人认为年龄并不是英语学习中的决定因素,语言环境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事实上,学术界也一直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争论,在外语学习中,是先天所决定的脑神经发育程度(innately determined neurological maturation)重要,还是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占主导地位?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假设来解释和年龄有关的学习差异,这些假设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赞同越早学习外语效果越好的神经学假设(neurological arguments for early L2 acquisition)和以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设(cognitively based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一、大脑可塑性假设 (the brain plasticity hypothesis)

按照Penfield(1959)的理论,孩子的大脑在九到十二岁之前具有可塑性,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两到三门语言。超过了这个年龄,大脑在学习语言方面会逐渐失去灵敏性。因此,他建议学校尽早给孩子开设外语课,教授方法应该象母亲教孩子学说话那样一句一句的教,并不时地更正错误。
Penfield的神经学假设是建立在他对失语症的临床研究上。他发现如果左侧大脑在事故或疾病中受损,孩子和成年人都会丧失说话的能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之后,孩子能重新说话,而成年人则无法复原。Penfield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孩子刚出生时大脑皮层如同一张没有字迹的白纸。随着时间的流逝,白纸上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再也无法抹去。在语言学习方面,九到十二岁以后大脑中语言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基本确立,语言的前后联系也日趋稳定。
然而,持反对意见的语言学家认为受损的大脑重新恢复语言功能和健康的大脑学习外语有着天壤之别。在Penfield的神经学假设基础之上,Lenneberg又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设。

二、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设(a biologically-based critical period for L2 acquisition)

Lenneberg(1967)认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从两岁开始,十二岁时结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学会任何语言,就永远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完全掌握语言了。在Lenneberg看来,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结束是因为身体发育时大脑半侧的语言功能开始闭合。在解释成年人也能学好外语进行交流时,Lenneberg说这并不影响他对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基本假设。成年人之所以能够学好外语是因为在孩提时期大脑就已经为语言学习做好了准备,而各国的语言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他进一步指出,身体发育之后,仅仅靠接触一门外语就能自动学会它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了。无论是在教还是在学上,外语学习都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口音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发育期后语音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三、以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设(cognitively based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和Lenneberg不同的是Krashen(1975), Rosansky(1975)和Felix(1981)认为,外语学习关键期的结束可能是因为认知能力正式发挥功效了。在Krashen看来,青春期不是学习外语的好时期,因为自我意识和不愿暴露错误的心理起了阻挠作用。成年人往往依赖他们自认为正确的规则,即母语中的一些规则来组合句子,从而造成母语干扰错误。
Rosansky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不仅不如孩子成功,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大相径庭。用Felix的假设来解释就是:童年时期学习母语和外语使用的是“针对语言型的认知结构”(language-specific cognitive structures)。到10至12岁时逐步转化成“解决问题型认知结构” (problem-solving cognitive structure)。而正是“解决问题型认知结构”对外语学习产生了干扰。 那些不赞同童年时期学习外语更占优势的语言学家也将他们的理论建立在认知基础上。McLaughlin(1978)认为成年人更关注词汇量和语法规则,因此和孩子相比成年人在掌握词汇上更有技巧,使用语法规则也更正确。Taylor(1974)则认为从认知角度上说成年人在学外语上并不输给孩子。相反地,由于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比孩子强,比孩子成熟,他们更善于应付语言中的抽象概念。成年人表面上的失利是因为他们缺乏促动因素,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这门语言和它的文化背景。
类似的观点还有:由于成年人认知程度的提高,他们懂得灵活运用语法规则,知道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句子,而且在学习语音,句法和语义上比孩子更具优势。

四、情感和社会因素(affective and social factors)

一些语言学家还考虑到了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和社会因素。Schumann(1975)认为文化冲击,学习动机,神会,自我渗透等因素和神经发育程度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成年人的自我界定,学习态度和动机倾向受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定位的约束已然成形,在接触到一门新语言时这些因素必然起阻挠作用。因而Schumann为成年人学习外语提出“文化改观”(acculturation)的建议。
但是,Cummins (1981)认为社会和情感因素只在人际交流方面发挥作用。在处理学术性问题上,学好母语可能对学生更加有利。这就是为什么移民学生到达一个新国家后,年长的学生比年幼的学生在学业上进步更快。
Cummins的观点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在对两组学语法的英国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年长一组的听,读,写的能力胜过年幼的一组。而年幼的一组仅在说方面占优势。其他研究

探究英语学习中的年龄因素

【探究英语学习中的年龄因素】相关文章:

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03-11

试论大学英语翻译学习中的文化因素02-28

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03-16

谈音乐课堂中的探究学习03-19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探究学习03-20

英语广告中的企业文化探究03-22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03-25

探究信息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03-18

探究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