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析翻译教学中的“中文西化”现象
摘要:翻译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外来文化、吸收异域语言精粹的渠道,但是,当今“中文西化”的现象已悄然深入影响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从本文对翻译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可窥见一斑。关键词:翻译教学 中文西化现象 僵化翻译 多余翻译
著名作家兼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说过,翻译原是一种“必要之恶”,一种无可奈何的代用品……是一种艺术,变化之妙存乎于心。但假如译文亦西化,其艺术美在何处?由此拙举几例西化的典型,以期在我们的翻译教学中予以思考。
一、一对一的僵化翻译
无论电视、广播、报纸,莫须有的“当当”(when)之灾,正严重影响着美好中文的节奏。在公式化的翻译体中,if永远是“如果”,早已淹没了“假使、倘若、要是、果真、万一”等的妙用。And则是“和”领先。
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见到ly就加“地”。在翻译甚至创作中大量出现“慢慢地走”“悄悄地说”,实际都是僵化的翻译。中文的叠字如“渐渐”“淡淡”本身已是副词,从语法上讲无需加“地”。又如,“茫然地”“突然地”,所谓“然”,本就是文言副词的尾语,也就是“突然”本意即“suddenly”,“然”后附以“地”无异于“suddenlyly”一样可笑。我们说 “他愤然走开”,不但意神皆备,而且琅琅上口,何苦非要加一个 “地”字。
二、多余翻译
英文语法里词性相同的词并列常用and连接,例如,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 但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只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可。同样,一长串同类词在中文中也任其并列,无须连接,例如,“男女老少、东南西北”等。可近来and的意识已经潜入中文,到处作怪,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句子: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自由化的发展道路,它的起步更早及迈步更快,以致在政经体制改革的观念、行动、范围及对象,更为深广和更具实质。
其中的“与、及、及、和”丝毫没有必要,而“及”字之害尤甚。此处一定要用连接词的话,也只能用“而”,不可用“及”。正如slow but sure在中文里说“慢而可靠”或者“缓慢而有把握”,却不可说“慢及可靠”、缓慢与有把握。“而”为连接词,不但可表递进,还可表后退或修正,兼有and与but之义。推而广之,目前普遍的不良趋势是原来不用连接词的地方都堂而皇之的装上了连接词。而所谓连接词都由“和、与、及、以及”包办,灵活婉转的“而、并、而且”几乎销声匿迹了。
三、长句不断句,语序不调整
初学者很容易将一个没有逗点的英文译成一句用“的”“和”等连接起来的长句。这正是忽略了中文注重断句、节奏的特点。例如,
Any person leaving litter instead of putting it in this basket will be liable to a fine of $5.
译文:任何不把零乱的东西放入这个筐内而任意乱扔的人将处以罚款5美元。
因为是公告文体,语言特征就要简洁明了。这时就可使用简单句或省略句,比如,译成“废物入筐,违者罚款五美元”,才是地道的中文。
长句翻译是翻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初学者,可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理解阶段分为四个步骤:(1)扼要拟出全句的轮廓;(2)根据上下文和全句内容领会其要旨;(3)辨清该长句的主从结构;(4)找出各句之间的从属关系。表达阶段分为三个步骤:(1)试将每个划开的单句逐一翻译;(2)将译出的句子进行调整、组合;(3)对译文进行加工润色。
四、名词代动词、形容词等
名词在英语中的受宠软化了动词,也导致了动词在中文中的弱化。本作动词的“贡献、赞叹、请求、牺牲、决定”等都退后作名词,前面加上“做出”。“私下和他谈了一次”要说成“和他做了一次私下谈话”,“劝他”要说成“对他进行劝告”。
中文在字形上不易区别抽象名词与其他词性,正如a thing of beauty和a beautiful thing之间的差异,中文难以翻译。于是诸如“安全感”“能见度”“百分比”这些词也已被广泛接受,成了西化中文。例如,
1.这本书的可读性很高。
2.他说话太带侮辱性了。
句1其实就是“这本书很好看”或“这本书很值得读”。句2也大可说“他说话太侮辱人了”。
科学、社会科学与公文翻译,大举侵入了日常生活,逼得许多明确而有利的动词渐渐变质,成为面无表情的片语。如press用apply pressure代替,write用send a communication代替。Jacques Barzun等学者把这类动词叫弱动词(weak verb),可谓形象生动。指出“科学报告不免单纯冷淡,影响之余,现代的文体喜欢把思路分解成一串静止的概念,用介词和通常是被动语气的弱动词连接起来。”于是中文也呈现出相应的病态,紧紧追赶英文名词成灾(noun-plague)的步伐。
五、“被”字滥用
英文多被动语气,在微妙含蓄的场合用被动语气,避重就轻地放过了真正的主词,正是英文的一个长处。这一特点却最难化为中文。中文西化,最触目最刺耳的现象就是被动语气。而事实上,在许多场合,中文的被动语气是无须点明的。“被”的中文西化现象,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除了“被”“经”“为”之外,尚有“受、遭、挨、给、让、任”等可以表示被动,不必处处用“被”;其二是中文有不少句子是以英文意义上的受词为主语,如“书看完了”“手洗好了”,中文里的被动观念原来很淡,西化之后,凡事要分出主客。“这一项提案已经被执行委员会多次地讨论,而且被通过了。”像这样的句子屡见不鲜。
六、其他
西方许多语言爱把无辜的名词,分成阳性、阴性,甚至中性。中国人把天地叫做乾坤,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也都把天想成阳性,地想成阴性。法文和西班牙文把山看成阴性,河看成阳性,不合中国人的看法。在德文里,山与河都是阳性。一般语言都把太阳叫成阳性,月亮叫成阴性,而惟独德国人相反。
汉字是中国的脊梁,汉字与汉字文化也是汉藏语系的核心,是亚洲汉文化圈的主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结构。对于由中西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中的中文西化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西方语言学为评价标准来做价值判断,就像我们不能以西方文字、语言为标准来评价汉字和汉语一样。这种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他体现出完全
【探析翻译教学中的“中文西化”现象】相关文章:
探析翻译教学中的答辩式教学模式03-18
翻译教学中的答辩式教学模式探析03-21
德育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探析12-04
探析商标翻译中的心理文化因素03-19
探析英语介词在翻译中的灵活应用12-03
探析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03-20
探析翻译学辩论中的几个边缘问题03-18
探析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的拙化现象03-20
探析沥青混凝土离析现象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