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

时间:2023-03-20 04:49:40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

摘要:师生互动对于语言课堂的作用得到二语课堂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对象差异大、非言语互动未得到重视等弊病。教师必须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不断反思互动的在教学中开展的实际效果,通过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倡师生平等、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等手段,使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互动;非言语互动


   20世纪80年代初,二语课堂研究兴起。研究者开始注重课堂的互动层面,将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语言习得发展联系起来,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二语习得研究者普遍认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可理解性输入,提醒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进行输出。文章对国内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展开研究,论述了师生互动的内涵、实质,和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的概念最早存才于社会学研究领域,指社会角色间的相互联系或关系,而后被逐渐引入到语言教学中。Allright (1984) 把师生互动定义为语言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其实就是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即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生互动的核心和本质在于"交互"。我们常常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即是师生互动,殊不知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对流",而远非"交互"。教师提问之前通常预设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也仅给予简单的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教师很少参与学生的情感和思考过程,更无从谈起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使他们"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师生问答的实质是单向和线性的交流,并未达到"互动"的层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和语言的交锋和共振过程。教师试图将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引发为外显行为,而所引发的行为又反过来促进新的心理活动。
   因此,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一,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三,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四,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回答"过程。五,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有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式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二、师生互动的分类
  
   关于师生互动的分类,国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做出了多种分类。Ellis(1984) 根据互动的目的将互动分成五种类型:以方法为目的,以信息为目的,以活动为目的,以系统框架为目的,和以社会为目的。Seedhouse (1994) 根据课堂模式将互动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基于现实世界、基于课堂、基于任务,和基于语言的互动。国内学者吴康宁等人(1997)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外语课堂做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法。
  
   1. 根据互动主体的关系分类,师生互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互动。具有预期目的和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目前,师个互动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占到很大的比例。
   (2) 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师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非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这种互动常见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过程。师班互动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占到的比例与师个互动相当。
   (3) 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在此类型的互动中,教师针对学生小组进行讲解、辅导,和评价。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所占课堂时间的比重很小,因此师祖互动较少发生。
  
   2. 根据师生行为的属性,师生互动可分为下列三种:
   (1) 控制-服从型。控制和服从是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控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根基,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教师间或会采用"民主"和"合作"的方式,但其根本宗旨,即课堂控制,是不会改变的。与之相应,学生回应教师的控制行为的期待可以归结为"服从"。服从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属性的一种制度规定。
   (2) 控制-反控制。学生以"服从"行为与教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但不服从的情况会偶尔发生。这时师生互动的属性便转变为"控制"与"反控制"。当学生的反控制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师生互动行为的主要属性会发展为相互对抗。
   (3) 相互磋商型。教师需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力图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在此双重压力下,相互对抗可能转化为相互磋商,或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磋商。
   上述分类方法较好的总结归纳了我国中小学语言课堂的情况,对我国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该分类法从社会学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解释,强调了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受到其职业特殊性和社会规定性的影响,"控制-服从"为其根本特征。
  
  三、中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私以为,目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存在一下几个主要问题:
  
   1. 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性
   教师提问成绩好的同学的人均次数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的互动机会偏少。
   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上,对好学生提的问题通常稍难一些,并在评价时倾向于采取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并且在等待时间上表现出耐心。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简单的问题,在评价时倾向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评价。互动出现障碍时,教师通常较少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和表达机会,转而选择其他学生继续提问。尽管教师的做法是出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目的,但上述差异性体现出中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形成了有条件的、小范围的互动,对学生

论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

【论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相关文章:

中学英语课堂使用PPT的利与弊12-12

论运用网络协作学习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05-28

浅思中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论文04-14

论悔恨05-07

改革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培养新型实用性人才-论如何迅速提高高职05-29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

论税权划分05-11

论批判的终结05-28

论概念设计05-28

论人生的选择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