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及外语教学中对翻译法的认识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学法 语法法 认识
论文摘要:本文对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演变作了简要叙述,并介绍了外语教学法流派之翻译法。说明翻译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这个特定国情下教学过程仍然存在翻译法的现象和原因,对我们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大有帮助的。
一、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是从十七世纪后才开始的,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和文字是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才基本定型的,成为欧洲的所谓“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于是产生了现代语言教学,以区别以前的古典语言(如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
现代外语教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学、学、学等方面的发展,促使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化。由于人们对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不同,便产生了多种教学方法。目前出现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现象,就是外语教学深化的标志。
二、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演变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十九世纪末以前在西欧,十九世纪末以前的外语教学,翻译法占统治地位。漫长的中世纪,拉丁语始终是欧洲唯一的标准语言和文字。拉丁语教学以背诵语法和范文为其特点。十七世纪德国教育家WolfgangRatichius最早提出了外语教学依靠本族语的原则,主张上课时先用本族语讲解大意,然后对外语进行词汇、语法分析和母语对比;捷克教育家Johann Amos Comen-ius提出学习外语要用归纳教学法,重视系统知识和翻译对比,在外语教科书上要排印出本族语的课文,作为直观手段之一。十七、十八世纪的外语教学法家遵循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基本都是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这一观点,把本族语逐词译成外语,或把外语逐词译族语的原则作为外语教学法的基础,这就为翻译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
由于翻译法重点放在外语书面语的阅读和理解上,口语只处于从属地位。它反映了外语教学的部分规律,也适应了当时的需要。因此,传统的翻译法在十九世纪末以前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达几百年之久,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
(二)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十九世纪末欧洲出现的外语教学改革浪潮,其争论焦点是解决外语教学教什么 (what to teach)的问题。例如,是把教口语放在首位还是把书面语放在首位?要不要教语法?教外语要不要通过与母语的对比翻译等。这一时期语言科学已从书面文献的研究转向注意到活的语言,这个时期强调口语教学,即主张直接法的人都把语音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直接法教学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注重直觉。它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直接法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M.Berlitz和V. Vietor,英国的H. Sweet和法国的F.Gouin。他们极力主张完全排斥母语的翻译和语法教学,主张外语直接与知觉和思维联系,主张象幼儿学说(模仿)母语那样学习外语。
与早期直接法相比,后期的(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直接法有所变化,如不完全排斥母语和语法教学等。后期直接法的代表人物有H. Palmer、M.West和O. Jespersen等,其中Palmer的教学思想最为突出,他主张在学外语的第一阶段,第一学期,甚至第一年,从事口语操练,完全排除读和写,不发书面。他认为: 1.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和读是消极地领会语言,说和写是积极地活用语言; 2.教学顺序应先听说(约六周,完全依靠音标)后读写,最后四会全面发展; 3.像幼儿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要靠直接理解,要求培养学生下意识地学会掌握语言的能力; 4.学会外语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要求进行大量的练习,反复模仿,然后熟记语言材料; 5.句子是教学的基础; 6.允许用母语教语法和解释抽象的词义; 7.在高级阶段教语法,目的是理解已经模仿过和机械地背熟了的语言材料。
(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外语教学以听说法最为盛行。听说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到五十年代初在美国形成和流行的一种教法。它实际上是在直接法,特别在Palmer的口语教学法体系基础上,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相结合而形成的。它首先是在美国军队中使用并获得成功,教学初期以句型操练为主,避开
书面材料,尽量从听入手,听说领先。这一时期正是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阶段。外语教学需要寻找最佳教学方法,解决怎么教(How toteach)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语言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技能?人们是怎样学会语言的?听说读写的相互关系及其学习的顺序如何?等等。
六十年代中叶,听说法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外语教学界。外语教学的形式,从语音教学、直观教学到句型教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大丰富了教学的措施和技巧。特别是语言实验室的出现,使当时人们造成一种误解,认为这一下外语教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了。
关于这一时期听说法的教学思想,可以用美国普林士敦大学教授Moulton在他的著作《欧美语言学动向》(Trends in Europeanand American Lingus-tics, 1961)一书中提出的五点听说法原则来表述: 1.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Language isSpeech, otWriting. ); 2.语言是一套习惯(A languageis a setofhabits. ); 3.教语言本身,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Teach the Ian-guage, not about the lan-guage. ); 4.语言是使用这种语言国家的人实际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怎么说的话(Alanguage iswhat itsnative speakers say, notwhatsome-one thinks they ought to say. ); 5.各种语言都不相同(Languages are differen.t )。
(四)七十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思想,主要解决教学对象的问题(Whom to teach)。即强调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强调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外语教学不能就方法而谈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教学大纲和学生如何学的研究上去。教学思想的变化重心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问题,如:语言学习者是些什么人,不同学习者怎样学习的,他们采取一些什么不同的学习手段,等。
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以批判语法结构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主张以连续情景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法或视听教学法,以批判习惯形成论而主张认知习得论的认知法,以批判语言结构论而主张语言功能论的交际法或功能法和以批判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而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沉默法、顾问法、暗示法等各种外语教学法。概括起来,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思想,强调外语学习要以交际为目的,强调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1]
二、在中国教学中对法的认识
(一)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朱纯, 1994: 64)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它的最早倡导者是德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 Christian 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1.翻译法的特点
翻译法用母语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母语和外语并用,经常要把外语和母语在结构和用法上作对比。说出一个外语词,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说出一个外语句子,也马上译成母语。逐句分段读连贯的外语课文,然后再逐词逐句翻译,以加深或者检查对课文意义的理解。以传统语法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课文是由艰深的片断作品组成,并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表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采用演绎法教语法,先是陈述和分析语法规则,然后进行练习。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认为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不注重的实际运用,只强调书面语的阅读能力。经常采取书面回答问题的形式,答案可直接引自原文。
2.翻译法的优点
翻译法经常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强调语习,能使学生比较深刻解外语的抽象词义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它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翻译法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
(二)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局限性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如此。根据当代的语言学和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看来,翻译法存在不少缺点,因此,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缺点是: 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这样容易养成学生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 4.学习的语言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很陌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语
回顾国外外语教学思想演变的概况并介绍了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中历史悠久的翻译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运用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个流派。它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的需要,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对外语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答。社会需要促进了外语学习,学习外语势必要求相应的外语教学方法;今天看来,翻译法的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它们对外语教学发展的贡献或历史作用是不容否认的,因为一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往往是在另一个流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学需要,吸收语法翻译法的精华、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有用成份、取长补短、优化选择、折中融合、综合运用,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2] 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4.
[3] 朱纯.外语教育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 王铭玉,等.外语教学论:教研、教学、教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
[2]
【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及外语教学中对翻译法的认识】相关文章: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09-14
对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03-18
关于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外语素质的培养12-06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03-18
探析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03-18
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03-18
浅析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人格培养03-20
浅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人格培养03-18
审计风险再认识与现代审计方法演变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