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英语备课

时间:2024-10-27 10:55:44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思考:关于英语备课

开学前那段日子,我们为英语备课范式的事情烦恼,范式是宽泛意义上的模式,它更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价值观。范式只是引领,而不像模式那样,将人框住。有了示范性的东西引领,便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则较为自由的发展,从范式里可以演绎出各种教学内容不同的模式。大家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对诸如“学程预设”“导学策略”“教学资源”等词语的思想作着思考和争辩。

    这几天,开始开学工作听课调研,除听课外,还要看学科组的计划和老师们的备课笔记。

    心里总有怪怪的感觉。因为做的人是为看的人而做,而看的人又是为谁去看?

    我们老师在做着多少无效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效的劳动往往无需动脑筋无需创造性,所以这样的劳动最让人没有成就感,于是,人就麻木就厌倦就不可避免的职业倦怠!必然导致了一大批比较优秀的老师看轻应付检查之外的更为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

比如:我们的学科计划。学科计划应是一个备课组讨论的结果,有着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但每个班级的学情分析倒是应该是个性的、详尽的(分析学情也应该是过程性的,边教学边分析)。所以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抄!

    还有,我们的备课笔记。学校教务处的老师也辛苦,每本上盖章,写日期,点备课节数,作点评。老师们为了应付,便或抄(互相,网上,教参),或凑(凑满一页太容易,写几个问题几个题目一些词组短语便可),捣浆糊。我看到的是不重要的,我看不到的是最重要的(早读课布置了什么任务,默写了什么内容,课堂上的活动是什么,学生分阶段的任务是什么,效果如何,课堂检测是什么等等)。

    看了很多人的备课笔记,有些心烦,提几个问题:

    一:有必要提前备很多课吗?到底提前到几课时为好?

    粮食储备得太多,容易发霉,备课太多容易忘记。提前备课要提倡,但前提是在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但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既然做不到,那又何必要提这样的要求?没有几个人在上课时还复习备课笔记。不复习的话,还不忘了?我主张提前两课就可以了。当然,有老师在假期里全部备完,然后上课前再认真反思调整,进行二次备课。这是应该提倡的。

    二:有必要上课的内容和备课一致吗?如果不一致,那是为什么?

    常听检查者说‘备课上课两张皮’,意在批评授课者,主要是指备课只是为应付而备?我想,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看课堂效果,因为预设和生成是常常发生冲突的,只要教学目标明确,达成效果好,那么即使课没有写在备课笔记上,又有何妨?

    三:备课备在什么地方?

   ‘快乐鱼’老师的课就是备在教材上或其他地方,因为她没有备课笔记,她的校长特许她的。当然,这样的老师是让校长放心的,她更多的是把课备在了心里。有多少校长能对这样的老师网开一面?校长们能不能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个性特长、任教学科等方面的差异,对备课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弹性设计,以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给教师自主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体现提供空间和平台,不要仅仅考虑‘台帐’或‘档案’这种形式的东西?

    我想,我们英语老师以后能不能将知识点全部写在教材上?备课笔记上写什么?教学过程里写每个小目标的达成所需要的方法、活动、训练内容等,将课堂检测附在后面。当然也提倡备在自己的本子上,因为统一的备课格式也是一种限制(我就从来不把听课笔记写在规定的听课笔记上)。这样是否可行?有待和大家商榷。

    四:能否让教案循环起来?

    节能型社会流行循环使用。就像循环使用教材一样,能否允许一本教案(当然是电子教案)反复循环使用,节约老师的时间,使他们把省下的时间花在“刀刃”上?当然,循环使用教案不等于不备课。不备好课就没有上讲台的资格,写了教案上讲台也不一定合格。也许那部分消极怠工者会趁机偷懒。所以,让教案循环起来是必须有条件的,如:必须有变---变即更新,更新便是生命力。持有“循环教案”的教师,毋须复制全篇,只需因地制宜进行局部更新,他的备课方式一下子就由抄写教案转变成更新教案了。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案更新的过程。在电子教案上,用手写文字表示更新。必须有度---教案不可能无限期地循环下去,一般以两到三年为一个循环同期为宜。如遇教材更新等客观变化,就得及时终止循环。

    也许,用腾出的时间来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会有些收获

论文出处(作者):

【我的思考:英语备课】相关文章:

关于制药设备课程教改的思考与探索03-01

高职院校英语教改思考03-16

有关英语语音教学的多元思考03-07

英语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12-05

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03-16

对优化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03-16

对加强基础英语教学的思考03-19

中学英语备课方法谈03-16

关于英语学习弱势群体的思考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