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MPA英语主题性教学实践的论文
一、MPA英语教学中现存问题分析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高校MPA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背景、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考核模式不能有效提升和改进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MPA学生总体上都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及当前社会大环境对高校英语教学所持负面态度的影响,普遍存在消极应对甚至抵触的心理倾向。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受其自身个性、英语基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对英语教师而言,要胜任MPA英语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除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尽管各高校MPA英语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方式与其他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不同,但MPA英语的教师队伍“出身”却基本一致,即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但几乎没有接受过公共管理和政策等专业方面的系统教育。
因此,教师不了解MPA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对学生未来的具体目标岗位需求也知之甚少。这种专业知识和背景的缺失已成为当前MPA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学院聘用一些有管理学、经济学甚至社会学背景的教师执教MPA英语,但这些教师又没有受过英语专业的正规教育,很难以英语为表达手段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这种载体与内容的脱节极大地制约了MPA学生有效掌握英语这一工具,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地达到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预期。
另一突出的问题是,英语教师人数不足,造成教师课时量大,班级容量也不断扩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的班级容量为30人,而MPA英语课的班级人数平均达到65人左右。这就使得教师只能机械性地重复课堂流程,鲜有创新,也没有多少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学中师生互动难以实施,因此,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度较低。此外,各高校使用的MPA英语教材时效性差,滞后于社会和课程教学的发展。另外,由于公共管理领域涉及的范围广,在选材上很难聚焦到有代表性、时代性以及趣味性的材料,这也导致教学过程和内容滞后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不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对MPA英语教学的考核模式也有待改进。由于受传统的侧重英语语言知识考核模式导向的影响,大部分MPA学生认为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拿到学分,这就与英语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制约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通过多年的MPA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主题性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主题性教学的特点和效果
主题性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导向、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的模式,指的是在某一教育体系中看重让学生学有所成的一切要素的教学方法。它首先明确学生达到某种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组织课程、教学和评估来确保预期的教学效果[1]。一般说来,主题性教学具有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合理、预期目标高、学习机会多的特点,因此,教师有更大的自由去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目标。主题性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步骤:确定学习预期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确定评估考核程序。教学目标是任何语言教学展开的前提,否则,教师和学生只能从教材、从课堂活动中来推断教学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无法系统地处理[2]。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是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决定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它热衷于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料,偏向基于事实和标准方法的直接性教学和以标准答案论处的评估体系;主题性教学则是先以学生在完成学习后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导向,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它推崇基于建设性方法的课程体系,看重借助客观环境进行的正面进步的评估方法体系,将学生与他们自己最初的表现相比较。也就是说,在主题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总是不断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达到各自预期的目标,因此,学生个体的特色可以充分得以体现,教师也可以更加关注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结果。主题性教学所有的教学策略与活动都是以帮助学生获得重要学习成果为导向。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它要求教师应具有灵活性的方法,使学生在他们最能接受和理解的阶段进行合适的学习活动。教学资料应该被视为上课的辅助材料,是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资料,而不是学习本身。主题性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和学习策略,注重学习、思考、过程、联想等元素,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3]。
必须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教学方法中获得同样多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意识到这一差异性,根据学生各自的程度拟定不同的预期目标。在涉及主题内容(thematiccontents)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希望交流什么,并将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4]。
此外,如何把握话题的熟悉度(topicfamiliarity)也是在拟定预期目标时需要特别考虑的,因为话题的熟悉度是决定任务难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时间,帮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握学习机会,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给学生提供机会[5]。最后在考核评估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给予评分,而不是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绝对量。采用现场模拟的考核方法能给学生带来更有预期性的学习目标,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空间,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因此,主题性教学的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十分吻合MPA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的目的性。相比于学术型学位的通用英语教学,MPA英语更容易实施主题性教学。相似的职场背景和学习经历使得MPA学生在设定英语学习的预期目标时相对统一,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也更易找到共同话题,合作更为融洽,在考核的模式中也更容易实行现场模拟的方式,达到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开学习思路和发展方向。
三、MPA主题性教学内容与设计
主题性教学注重把某个特定主题作为概念性线索提供给学习者,使他们从中获取知识。教师需要预先设定学习目标,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将主题的关键性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这种主题的选择将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背景作为主要参考因素。MPA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一般较熟悉案例教学法,习惯这种以设定目的为导向,将实际中真实的情景进行焦点性处理的教学过程。这是一种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并做出决断的案例教学活动。主题性教学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更好地利用英语进行分析、思考、交流,并主动进行扩展阅读,达到MPA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主题性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增强MPA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消化,查阅并了解相关知识,经过缜密思考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解决实际应用能力与英语能力的双向提高。学生在进行过程性学习的同时,也具备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进行效仿性应用的能力。英语教师可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提供扩展阅读的资源,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课程应涉及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教学过程应包括选择任务的原因(why)、组织的方式(how)、能达到何种程度(howwell),以及课程的结果是什么(what)[6]。笔者拟以“healthcare”(医疗卫生)这个主题为例,展示在MPA英语教学中如何以主题性教学方法,激发MPA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有效地与英语语言相结合,在以应用型为导向的教学中实现“学会如何学习”的教育理念。
首先,在开始“医疗卫生”这个主题的英语课程前,教师在对MPA专业有基本了解并和学生进行事先沟通的基础上,预设这个主题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和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相关的词汇表达,能较熟练地运用英文表达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选择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英文材料提供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有选择性地进行扩展性阅读,并要求在英语课程前,提出课堂上要讨论和分析的议题。这些议题可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筛选,减少到与课堂时间相对应的数额。所圈定的议题应具备可讨论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于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的扩展性阅读材料,并不一定非要限定为英文材料,但要求学生在阅读非英文材料后,能以英文表达其主要观点。这个阶段的准备十分重要,如果准备的材料不具有代表性,或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和思考,并进行扩展性阅读,就会影响下一步学习的效果。其次,当教师与学生开始课堂活动时,教师可先和学生之间以互动的方式理清本次课程将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课前应对“医疗卫生”主题中可能涉及的主要英文词汇和表达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互动前做一个简述和总结,突出语言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运用相关的英语词汇进行表达。在课前有了较为充分信息摄入的基础上,小组成员(5—10人一组)从各自理解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也可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发表自己观点,同时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适时纠正并给予他们正确的英语表达技巧;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语言;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与帮助。
教师可就学生应用语言时的难点,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替代性的相近单词或简单的身体语言等来表述,让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本身的灵活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组织管理者、咨询顾问以及评估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能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对提升英语表达的实际效果。此外,小组讨论还能有效解决当前由于师资紧张所造成的班级容量大而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师生互动难以实施这一现实问题。在各小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全班范围的讨论。
各小组选派出代表,总结各小组对议题的分析和讨论结果。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在各小组代表总结陈述其小组的讨论内容和结果后,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在发言和问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对语言的掌控度,也能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甚至摆脱语言水平的束缚。最后,教师在全班范围的讨论结束后,可以引导性地进行总结,提出几个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展开拓展性的即兴讨论,这种即兴讨论不仅是锻炼语言即兴表达的机会,也是让学生反思和巩固学习内容的契机。由此,经过课堂的活动,学生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熟悉和运用了与医疗卫生管理相关的英语表达,并能基本运用英语表达这个主题的相关观点。虽然学生个体在语言和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上存有差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也并非完全同等,但主题性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是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特色,清楚各个学生的水平,帮助他们达到与各自水平相称的预期目标。学生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认清自己的水平和有待扩展的空间,给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设定更为清晰的目标。正如倡导主题性教学的学者所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进步负起责任来”[7]。在预设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题性教学活动,相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更具有实用价值,也更为适合MPA专业学生善于讨论和思考的专业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决定了其相对应的考核模式应区别于传统的标准化考核。新的考核模式对上述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应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现场模拟面试正是考核学生对主题性教学内容理解度的最佳模式。
四、MPA英语现场模拟面试的考核模式
传统的标准化基础水平测试并不适合MPA的主题性英语教学的评估。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突出实际应用性的效果,要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考核他们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预期目标。MPA学生基本上已具备大学公共英语四级水平,重复考核听、说、读、写、译的基础知识对MPA阶段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目标的形成具有冲突性影响。
主题性教学侧重学生就具体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达到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较为顺利的表述和交流,因此,考核模式以接近实际场合的现场模拟面试为主比较合适。这种面试不同于职场单对单、目的明确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重过程表现、轻标准结果的形式,它与课堂主题性教学中小组讨论模式相对应,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评估。考核模式要基本保障英语能力不同的学生通过同等程度的过程参与获得相应程度的认可。首先,在现场模拟面试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预定目标,拟定出具有可模拟性的主题背景信息,且背景信息相对开放,同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资料阅读、确定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组成3—5人的小组,规定在20—30分钟内,以现场模拟辩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次,现场模拟面试由至少三位老师组成评委进行评估给分,评委应从语言表达、临场表现、内容深度等各方面给予评估。评委除了英语教师之外,也可邀请英语水平较好的MPA专业教师参与。
整个过程中,评委主要考察学生应对问题的应变能力、英文表述的灵活性、合理性和说服力。每个小组的学生所得到的问题不同,难易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但评委考核的是学生应对问题时的能力,而不是答案的正确与否。模拟面试结束后,综合三位评委的打分结果,给出每位学生在现场模拟面试环节的平均分。值得指出的是,现场模拟部分的分数并非是学生在整个MPA英语课程上的最后得分。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在完成日常主题性教学预期目标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平时成绩。
一般来说,平时成绩可由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课堂讨论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等方面构成。因此,每位MPA学生的最终英语课程分数将由平时分(约占40%)和最后的现场模拟面试分(约占60%)两部分组成。这样的评估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也能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对语言和相关主题的掌控能力。笔者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这种考核模式更能体现主题性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五、实施主题性教学模式的保障条件
主题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性转型,能够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合力,开辟了语言学习的新渠道。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模式能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更加关注应用型知识的运用。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和考核活动中,也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主题的把握有时不尽如人意,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扩展性阅读因人而异;兴趣点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对主题理解的深浅程度不一;教师的投入和教学经验也是影响主题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因素;现场模拟的考核模式会有主观性的偏差等等。因此,保障这种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展开,应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在管理层面上,教学管理部门不能一刀切,要求跟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使用统一的英语教材。应该给予任课教师充分的自由去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课堂使用的教学材料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此外,考核阶段也应该由任课教师来制定考核标准(如平时成绩和模拟面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在师资配置和培养方面,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师适应专业学位英语教学的职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其次,任课教师本身要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那些仅有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的教师而言,课余要下工夫“补课”,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在准备主题性教学材料方面,要具备开放的眼光,选取那些具有时效性、代表性的材料,同时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情况。
最后,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要尽量公平、公正、公开。就课程教学过程而言,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参与活动等等的记录要及时、全面,这是学生平时成绩真实性的依据;在现场模拟面试考核环节,评委要做到公平、公正,而且要具备考核主体资格(如必须是MPA英语老师,或在英语国家获得MPA学位的人员等)。考核模式应成为学生掌握和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导向与促进力量。把主题性教学模式引入MPA英语教学,是一种尝试性的教学改革,着眼点在于培养应用型的MPA人才,符合MPA教育的宗旨。采用主题性教学模式能使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被迫式”学习转变为“兴趣式”学习。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新的教学模式从建立到成熟运行,都会经历一个长期修正、完善的过程,MPA英语教学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
【MPA英语主题性教学实践的论文】相关文章:
MPA论文指南09-07
MPA学位论文规定10-13
mpa硕士毕业论文致谢06-11
mpa硕士论文致谢范文07-04
MPA毕业论文致谢词05-25
mpa毕业论文致谢词模板09-06
MPA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6-02
MPA硕士学位论文格式10-20
mpa硕士毕业论文致谢模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