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五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语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解释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特征,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语言;言语行为;特征;策略
一、英语教师语言的研究现状
教师语言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长期以来收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教学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侧重于描述语言课堂中教师语言并对其进行分类以及教师交际行为中话语的理解模式等。国内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教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何自然1984年在《现代外语》发表的《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是国内较早的从语用学视角分析英语学习的论文。而1997年何自然编著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阐述了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的关系;2002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了戈玲玲编写的《教学语用学》一书,在介绍语用学的同时涉及了语用失误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总的来看,以上两本著作都偏重于语用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对教学方法的启示,缺乏对英语教学中语用学运用的深入探讨。而教师语言则主要着力于两方面:1.语言课堂上教学语言的字、词、句的特征、性质、方法等;2.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提高。此外,对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定性分析,少有定量分析。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将立足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通过收集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语料,对英语教师语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二维研究,意图进而揭示英语教师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目前英语教师语言有待改进的地方及相关策略。
二、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由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于1962年提出。根据该理论,说话者的话语可能包含三种行为:1.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s);2.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s);3.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s)。并把言后行为分为五类:裁决型(verdictives),行使型(exercitives),承诺型(commissives),行为型(behavitives),阐释型(expositives)。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行为本身所包含的语音、单词、短语、句子等。具体言之,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发声行为(phonetic act),即发出某种声音的行为;二是发音行为(phatic act),即发出某些音节的行为,而这些音节又与某些特定语言的词汇、语法相符合。三是表意行为(rhetic act),即运用那些具有相当明确的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的可发音的词来完成的一种行为。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行为来做事的行为。通俗来说,即是人们说话不仅仅是纯粹的“发音”、“发声”、“表意”,还可以通过“说话”来做事,以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如抒发情感、询问信息、征求意见、宣布仪式开始、命名、警告威胁等。
而且,人们的“说话”这一行为还会带有某种“语力(force)”。言后行为则指“说话”这一行为给听话者或者客观世界带来的改变及后果。对听话人而言,“说话”行为可以对其在行动、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令听话人做出了某种行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言外行为”。
1975年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对其进行改进与发展。舍尔把言语行为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类:宣言行为(declara-tives)、表述行为(representatives)、表情行为(expressives)、指令行为(directives)以及承诺行为(commissives)。宣言行为主要是指那些通过话语改变世界的言语行为。在使用宣言性的语言的时候,说话人通过词语改变了世界。表述行为指的是,表述的内容对于说话人而言就是如此的事实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为陈述、断言、结论等。表情行为则是指在言语之外话语者对所指的心理状态或感受;指令行为的言外之意在于说话者试图让听话人做事而所作出的努力,包含命令、请求、建议等。承诺行为则是说话者用于保证其未来动作的'言语行为。鉴于舍尔的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分类,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舍尔的理论。
三、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特征
笔者从网络上选取了五个由不同的老师教授的不同地区的高中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视频,五个教学视频均为教学实况录像,五位教师均为各地优秀而有经验的高中英语教师;五位教师中两男三女。笔者根据舍尔对言语行为五类功能的分法对五位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进行了语料采集和分析统计。现将统计结果展示如下: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述行为在所有言语行为中比率最重,指令行为其次,宣言行为比率最低。从具体内容来看,表述行为在课堂中,主要是教师阐释语法知识点,列举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解释生词,概括文章大意,介绍背景知识时使用。笔者还发现在表述行为中,有许多是教师自问自答式的阐述方式。指令行为则主要发生在教师请求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坐下、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指示学生跟进老师的讲解等情况下。指令行为的表达主要有“ple-ase follow me”,“speak out.”“could you...”,“pay attention to...”,“please look at...”,“remember!”,“sit down please.”等等。其中祈使句式为主,疑问句式相对较少。承诺行为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安排的解释,如“I will explain it later”,“I willshow you next time.”等。表情行为则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表示赞赏或感谢时常发生的行为,多为表达教师正面的情感。宣言行为的言语在英语课堂上主要是在教师宣布下课时使用,课堂的语境和语域决定了宣言行为相对较少。
四、关于高中英语教师语言的建议
1.教师应适当增加指令行为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中,增加英语口语的输入。把课堂的全部重心放在课文和语法讲解上固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
2.过多的表述行为则会令课堂乏味,渐渐令学生丧失兴趣。
此外,表述行为中的提问原本是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地由教师自问自答则会大大减少提问带来的效力,减少学生的课堂参与,甚至增加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情感过滤(Affection Filter)。
3.恰当地使用表情行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信心,减少学生课堂压力。从前文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高中课堂上表情行为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少的,说明教师在课堂中较少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值得庆幸地是表情行为中教师基本上表现的是正面的态度。
五、结语
教师语言在二语习得课堂中是教师讲解知识、建构课堂计划、维持课堂秩序、实施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五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语料的定量分析,发现了现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存在以下几个特征:表述行为比率过重;
指令行为中命令式话语较多;表情行为较少。这些特征表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语法讲解为重点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得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与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而且阻碍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久而久之容易消耗二语习得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师应从已有的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课堂中的言语行为,通过增加表情行为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缓和指令行为以邀请学生融入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兆熊.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
[2]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刘森林.语用学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等.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分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