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绪与情感的心理暗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情绪与情感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情绪与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人的认知活动。试图初步探讨情绪与情感的心理暗示功能,并力求阐明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对指导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情绪与情感;英语教学;功能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情感(affection,又译感情)是作为情绪(emotion)、感情(feelings)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称呼来使用的。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结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如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对于心理发育还不完善的中职学生来说,更需要积极情绪的指引和维持。
一、情感的调节功能与英语教学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国外的同类研究,认为情感确实对个体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传统英语教学历来采取“填鸭式”的办法来进行授课,通常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是一种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教学效果较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提高。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或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表演;或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英语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这种宽松活泼的授课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的深入了解,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教学相长,共同切磋。
二、情感的动力功能与英语教学
现代心理学很重视情感的这种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利珀(Leeper)甚至明确提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的观点。情感的动力功能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就能有效强化学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英语学习行为。英语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不断地重复在识记与背诵,并将其转化成语言应用的熟练技能操作。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产生消极影响。英语学习是要求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可以较流畅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如,电影资料欣赏、听音乐资料、与外籍友人交谈等方式,直接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指出的,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即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情绪感受还决定学生在教学中是有兴趣,还是消极。特别是我们还要看到,学习英语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更需要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情绪情感推动作用,依靠情感的动力作用。这使我们能更深切地体会列宁的那句名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三、情感的感染功能与英语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斯托特兰德(Stotland)用实验证实,当我们觉察到另一个的情绪时,会改变自己生理上和主观感受上的情绪状态。我们平时说的情感共鸣就是典型的情况。情感的这一功能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感受思维和行动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兴趣和关心的驱使下组织智力加工活动,对教学对象、学习对象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神入、体验、主客融合、人我共感的情感状态把握客体。具体体现在:以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境,用游戏等活泼的形式加深学生记忆,用实践课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英语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英语实践活动,并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英语表达结合起来,逐渐在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语言表达和应用的技巧。
四、情感的信号功能与英语教学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人类表情最初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手段。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的信息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部各种信息的基本内涵以及教师主体的评价方面的信息,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言语表情、体态以及富于表情的讲解及引导,能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本堂课程的要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称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心头,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同时激发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指出:“做教师的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毋庸置疑:“暗示”可以变成“提示”,但“暗示”也可以变成“暗器”。可千万别让“暗示”成“暗器”、“毒器”!首先,别让“暗示”左右了你。只有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升明辨是非、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自觉识别和抑制消极的暗示,克服胆怯和紧张的心理反应。其次,千万别放大“暗示”的副作用。人因悲伤而哭泣,但又因哭泣而悲伤,在“暗示”的副作用面前,就事论事,不扩大,这样就不会陷入副作用的陷阱中。再次,努力放大“暗示”的正作用,经常训练如何增进自信心,如何能由失败中体验成功,如何克服恶劣的情绪等等,真正做到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超越,摆脱“旧我”的桎梏,塑造“新我”,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诚如斯,“暗示”又怎会成“暗器”!
参考文献:
[1]埃米尔·库埃。心理暗示力。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3]戴维·迈尔斯。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1.
[4]谢佛。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邹泓,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7.
[5]蔡汀。走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妙语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试论情绪与情感的心理暗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2.心理暗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