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教育论文

时间:2024-08-23 14:38:53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味承袭传统的“本科压缩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学术、轻实践,重语篇、轻听说,重语法、轻交际,使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有鉴于此,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CET改革项目,对四、六级题型和考试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不仅突出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更加体现了“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这种理念需要高职高专的英语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深入、全方位地了解社会需求,并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进行更有效的改革和实践。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1987年开始推行以来,就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耗费在英语上的费用不仅大大超过其它课程,而且耗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其它课程。多年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度成为许多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高职高专由于一直走“本科压缩型”的教育模式,加之社会对四级合格证的认可,学生过级率成为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但学生毕业后真正称得上英语“过关”的人却为数不多。即使那些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实用写作能力亦不容乐观。因此,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CET改革项目,自2005年6月起,四、六级考试成绩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告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从试题形式来看,新CET4减少了多项选择题,增加了主观题型,改革后的测试内容和题型不仅更丰富,而且更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试题内容来看,听力理解的分值由原来的20%增加到35%,增加了长对话理解,复合式听写也成了必考题;阅读理解增加了10%的快速阅读,而总的分值从原来的40%降低到35%;词汇部分由传统的单词和语法部分转变为仔细阅读中的选择填空,用来考核学生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仍将与笔试分开实施,继续采用已经实施了多年的面试型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同时,考试委员会将积极研究开发并适时推广计算机化口语测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从而使高校英语教学更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为本科院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更有效地评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必将会对今后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项目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建设中教学理念的转变
  1.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上的转变
  对比以往的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未被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这一弊端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从而导致高职高专层次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于上述问题,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将以往的“以本科教育为标准,重视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这恰恰与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导向不谋而合。过去,高职高专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概念模糊,只是机械地按课时、按教材授课,虽是科班出身,但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语言能力的了解。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多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主要停留在词汇、语法层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法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试项目皆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策略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重新定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势在必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趋势,即以社会需求为基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听说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加强交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专业与语言的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改革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2.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播单向地由教师指向学生,只注重教学的终端效果,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合作和互动相当有限,学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无法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传统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极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真正体现“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把英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尺子”的传统观念,充分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应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逐步建立“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对“语言环境”认识上的转变
  以往广大英语学习者认为,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很多人为了学好语言不惜花费重金出国深造,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长期忽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忽视语言环境的创造,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学内容,无论从学校还是课堂都无法获得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了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彻底改变对语言环境的认识,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不仅大力提倡英语授课,而且开设第二课堂,比如开放语音室、开发语音室的多种用途、创办英语角、开设英文电台、鼓励学生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电影、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等。   二、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1.课程设置的改革
  传统的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英语教育占据了几乎全部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又具有熟练的外语实际应用和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设置中还应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实践及专业与语言的结合,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英语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处理职场的相关业务的能力。因此,在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笔者认为可减少基础性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英语课学时,或增设选修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培养学生职场和专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而传统教学使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按照教材的内容编排按部就班地讲解,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当前的高职高专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普遍缺乏趣味性、思想性、实用性、科学性、多样性等特点,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鉴于此,教材编写者应转变理念,在设计教材体例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听、说语料,根据工作、生活领域设计不同情境,增加应用性课堂练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为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思想性的、符合学生知识面和智力水平的,并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实用性强的语言材料。当然,一个成熟的教师除了应对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体例非常熟悉外,还应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甚至补充新的材料,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而不应过分依赖教材。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作为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相应的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所以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面对多样化的教学法,英语教学要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将传统英语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的“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学生设计大量的参与性活动,使外语课堂成为绝大多数学生语言实践的最佳场所。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教师讲解、组织为主导的“team—work”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4.考试内容的改革
  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首先教师可单独设置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测试方式可灵活多样,或用讨论式,或用辩论式和交谈式;其次,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学期末考试成绩里可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可以占30%至50%,从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在书面考试内容中可增大实用文体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比重,可以允许学生考试时携带英汉词典,这样,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三、结束语
  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新题型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对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在于教师的有效实施与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习惯于把英语当作一门课程,一个研究对象,一种知识体系而非交流的手段。”这种理念一定要转变,即大学英语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传播,而且还是语言实践、人文知识、文化素养升华的课程。语言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主动的、互动的和学习者积极参与、交流的过程。只有观念转变,才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遵循这一理念,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才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教育论文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8-14

实践探索感恩教育论文精选08-10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07-11

教育技术装备的实践探索论文05-20

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07-08

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07-30

针对高校艺术生入学教育实践与探索论文09-15

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文10-27

远程开放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论文08-18

生命教育亲子沙游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