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1
毕业论文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免费论文网:http://www.lwkoo.cn 将为您不断更新 音乐欣赏论文,敬请期待!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和关注!^_^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2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小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中时除了要进行相应的音乐常识知识和歌曲学唱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行相应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了解音乐的魅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有更好的积极性去学习音乐。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就可以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让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是针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一种教育,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现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有三种不同的欣赏层次: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在进行官能欣赏层次的欣赏时只是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表面,能够听到音乐是比较动听和悦耳的,但是这种欣赏层次只是表面的欣赏层次,针对小学生应该要让他们能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音乐表面的欣赏,要让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去进行音乐的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获得完整的艺术享受。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们情感培养、智慧开发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模式下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老师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是教育受体,但是这种方法下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并不能自己进行主观的进行音乐的聆听和欣赏还有着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一些观点在其中,这样的音乐欣赏课虽然是学生在进行上课,但是学生能够得到的只是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自己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思路和理解去欣赏音乐,没有自己的感悟,导致音乐欣赏课成为教师们的音乐欣赏课。
1.2缺少对音乐的真正理解:
现阶段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的知识和音乐的背景故事,这样就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节音乐课外知识普及课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可能使他们对于音乐后面的背景故事更加感兴趣却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使得小学生们无法得到对音乐的真正理解,也就使得音乐欣赏课无法达到原来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1.3过于强调专业性: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音乐的专业性关于关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将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种以唱歌为手段的对音乐专业性技能的展示。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会划分曲式结构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和理解音乐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的欣赏和歌唱。但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进一步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更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对音乐的聆听,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音乐反而使他们无法欣赏音乐。
2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并且进一步的提出相关的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本文将针对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现在多媒体的教学平台,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音乐播放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播放,营造音乐的氛围,让音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声景并茂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的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和内涵。
2.2重视对音乐主体的理解: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突出音乐欣赏课程的目标,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欣赏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和内涵,要了解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本身才是教学的重点,当然在强调音乐主体的地位时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景故事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一定不能让音乐知识和音乐背景故事“喧宾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涤荡心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2.3根据音乐选择欣赏方式:
在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儿童音乐、民族音乐、戏曲等音乐的欣赏,针对这些不同的音乐应该采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针对儿童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切实的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让他们用听觉想像出相应的视觉效果增加他们的音乐欣赏效果;针对戏曲的欣赏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戏曲中人物的造型增加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好的去欣赏戏曲但是切忌喧宾夺主;针对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播放该民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使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音乐共同的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
2.4让学生分享感悟:
音乐欣赏课应用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使他们能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都是不同的,使学生们在交流时能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碰撞出更多音乐的火花是极有必要的。
3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欣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月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2013(3).
[2]李晓红.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2(24).
[3]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音乐欣赏论文3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更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本文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 音乐 欣赏 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它以聆听、体验、审美为教学手段,融文学、艺术、历史、自然、心理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让欣赏者从中获得美育的艺术教育形式。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欣赏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一)单一欣赏型
“单一欣赏型”, 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乐资料,整堂课进行欣赏的课型。 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现代音乐教学原则。大学的音乐欣赏课是非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音乐的素质。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比如器乐、歌唱、音乐欣赏教学能力等,还要具备人文、历史综合教学能力。 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喜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 而“单一型” 欣赏课型不利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如此,学生不但没有从音乐中学习到它真正的内涵,也会失去兴趣。
(二)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欣赏音乐。前面说过,音乐欣赏的中心在于创造,在于学生通过音符、节奏、旋律的暗示和指引,在心理活动中重建生成音乐意象。而这个过程并不只是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让有限的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这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如果讲得过多,势必影响学生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一)合理的选择教材
大学音乐欣赏是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前导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起到了引导大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大学生欣赏能力的作用。在准备教材方面,教师们可以选择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利于大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的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通俗易懂而又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慢慢过渡到比较繁杂的大型乐曲,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过渡。而且还可以适当的加入通俗乐曲,把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流行乐曲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慢慢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作品的内涵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只有把握住了作品的真正涵义,才能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真正提高欣赏水平。高雅的音乐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能够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灵,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作品的内涵,才能最终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另外,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意志力和凝聚力入手,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作品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讨论式教学包括师生讨论、生生讨论、自我反思三个环节。在师生讨论中,互动交流对一部作品的欣赏,不同的文化层次有不同的理解。由于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宽泛的艺术视野,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倾听他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平等的对话式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每个学生充分地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去模仿,探究式地学习音乐。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大学音乐欣赏的内容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各类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历史,在欣赏音乐时就会出现断层;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学,就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如果学生不了解美术知识,也就不能融会贯通,很好地欣赏音乐;各地的歌曲有其自身特点,如果学生没有地理知识,就不会理解歌曲独特的地理特征,比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程,对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政治、哲学、美学、戏剧、影视等学科知识,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会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开拓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彦琴.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1).
[2]周娴婷.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思考[J].才智,20xx,(05).
[3]李晓莉.加强音乐欣赏教育 提高音乐美育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xx,(17).
音乐欣赏论文4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交响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能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跨世纪人才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从而能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的。因此,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在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的,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艺术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1998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与部分音乐家座谈,提倡在高等院校补上交响音乐课,这关系到人才综合素质的改善,是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根本问题。1999年,根据李岚清总理关于在高等学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精神,国家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从而规范了高校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交响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希望通过音乐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如何开设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让这门课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让学生喜爱音乐,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
音乐是美的,但对于一种美的音乐每个人有不同的态度,正确地理解音乐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因此,怎样吸引学生喜爱并欣赏人类创造的音乐精华,是我们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有的学生认为高雅音乐听不懂,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慢慢引导,作为任课教师,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需从实践中摸索出适合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动手、动嘴,或者根据自己学生的能力组织他们在课堂进行互动、经过实践,这些做法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并能高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当然教学方式的活跃主要是以教师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功底作为基础的,并需要加强并充实对音乐的历史与风格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对历史的熟悉可以培养出一种鉴别与选择的能力,而基于丰厚学识基础上的灵活教学方式才可能游刃有余。
教师和学生同样不满足于仅仅是一种音乐的享受,渴望更多地体验和理解作曲家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某种东西,但关键是目前我们所讲授的历史、风格及作品的结构和技法,最终是要吸引学生去听音乐、喜爱音乐。体系化的教学是需要的,对教师来说也比较容易把握,而从具体的音乐作品人手,遇到什么问题讲什么,可能有细碎的弊病,但对学生来说可能更为生动活跃。如果让我们读小说,大概不会按着欧洲文学史去一本本地读,听音乐恐怕也是如此。先让学生听作品,引他们进入音乐殿堂,再一步步引导去欣赏,从中再去讲历史的沿革,那就更会感觉其中的诱人与奥妙。学生兴趣及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欣赏课就要实施最终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这些教学达到育人目的。教学是有阶段性目标的,而育人目标谈的是一个最终目标。要培养四有新人,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把阶段教学目标和最终教育门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检验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推动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高雅优美的音乐能帮助大学生开启智能。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的。要改变我国高等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口径偏窄的弊端,除了必须进行专业调整和合并之外,还必须通过素质教育来突破学科之间的界线,沟通不同学科专业的联系,拓展和加深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并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不断完善个性,发展学术文化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复杂问题,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3 音乐欣赏课要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艺术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和有效途径。各类艺术活动对跨世纪人才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求知欲强,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艺术团等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使艺术的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促进,并在艺术活动实践中体验。如可通过开展班际歌咏比赛,培养同学们的整体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
4 音乐教师的素养在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课里还应注意过程的艺术化,因为我们整个欣赏的过程都是在育人。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往往把老师也作为审美对象。因此,作为任课老师的言行、作风也要严格要求,也要体现出艺术标准,要注意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完善自身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业务水平。真正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育人。教师要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发自内心地去向学生们介绍人类创造的音乐财富,使青年学生打开视野,增添兴趣,并且使优秀的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能自然而然地承续下去,传播开来。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上,而音乐教育在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的,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音乐欣赏论文5
摘要: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活动应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遵循美学教育的规律,从感受和体会音乐本身的审美特性入手。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音乐欣赏活动的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三个阶段,从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入手,探讨各年段欣赏活动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并提出了具体操作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有效探索
注:本文曾获20xx年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过分地注重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比较枯燥、单调。课堂上许多教师没有将音乐与技能结合在一起,不是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双基”的学习,而是一昧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记号与音乐术语,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本应该是一节享受的审美课却演变成了痛苦的灌输课。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一,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显著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增加困难。学生因欣赏者水平差异而有层次上的差别。有的能一般地直接感知音响运动的变化,但还缺乏分辨美的能力。有的能用心灵感知作品的内涵,能初步地鉴别美。有的能从人文层次把握作品内蕴的含义,有较高的鉴别评价音乐及表演的能力。这种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二,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认识和能力相对缺乏。一些音乐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器乐进课堂”。教师们大都不愿在欣赏教学方面加大钻研力度,很少做以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公开课。
音乐欣赏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一种感性认识,必须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之后,才能逐步进入更深层面的理性认识。欣赏音乐应根据音乐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在不同的年龄段紧紧抓住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三个阶段展开教学。
从理论上讲,把音乐欣赏分为以上三大阶段,这既说明欣赏者的欣赏能力确实有水平的高低之分,又是为了在理论上阐述方便。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我们是很难将这三个阶段截然分清的,实际上它们常常相互交融、彼此渗透。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条件下,我们将某个阶段更为突出、更加有所侧重,采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一)低段:以聆听为先导,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听觉能力。
学会聆听是进入音乐的唯一途径,也是低段学生进入音乐欣赏课的“敲门砖”。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是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石,也为其今后中、高年级段的欣赏埋下良好的伏笔。在低段的欣赏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授学生聆听的方法,发展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对于低段学生听音乐要求应以动起来听为宜,音乐音响感知内容要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低段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但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在《星光恰恰恰》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乐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但必须在一个乐句结束时找到一个好朋友,并站在这个好朋友面前拍规定节奏。接着在音乐开始时跟在这个好朋友后面和他一起律动,由这个好朋友再在下一乐句结束时找到另一个好朋友拍规定节奏。依次类推,直到音乐结束。
这个游戏可以清楚地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乐句”的概念,第一次游戏时由教师与音乐素养较为薄弱的学生示范,先放慢速度哼唱旋律,提示学生注意聆听音乐,有效指导学生关注“乐句”,以便帮助学生能在规定乐句内找到朋友。在第二轮的游戏中,首先邀请的是能力强的孩子当“领头羊”,遵循“以强带弱”的原则,让学生在互助中体验音乐的乐句与美感。几轮游戏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听懂了“乐句”的概念。
(二)中段:以体验为中心,在类比欣赏中重视情感能力。
中年级学生应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强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层的欣赏阶段。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倾听或唱奏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通过辨别旋律(包括节奏)的重复、变化和对比,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感情的发展;通过听辨音乐的对比和再现,判断音乐作品的段落结构。
以四年级《摇篮曲》为例,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聆听在一、二年级学唱过、欣赏过的摇篮曲,回忆是否熟悉?如果还记得住就一起来唱一唱。之后引出今天要欣赏的“摇篮曲”(勃拉姆斯),在多次不同方式聆听、体验的基础上说一说这么多首摇篮曲(还包括舒伯特、东北民歌、流行乐版本等的摇篮曲)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由此引发出相关音乐要素(速度、旋律、节奏等)的作用。在理解、感悟作品音乐特性的基础上再由教师讲述作曲家的一些小故事,更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音乐意境的升华。
(三)高段:以理解为目标,在理性分析中发展欣赏能力。
小学高段欣赏教学的重点可以在静听的基础上,感受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效果,感受调式、调性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逐步加强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每首流传于世的音乐名作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期以及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而由于不同时代、国家和民族在音乐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一首音乐作品又总是表达了作曲家本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印象,引导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有关作曲家的生平与个性、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时代背景,对于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五年级肖邦的钢琴独奏曲《雨滴》一课中,教师通过这一作品让学生走进肖邦,了解“钢琴诗人”这一美誉的由来。在几次反复的聆听中,感受作曲家用左手持续低音和声效果所表现的“雨滴”效果,指导学生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即音的高低长短、力度变化、旋律特点、结构发展进行分析。接着体验用自己的声音(即人声)、用合唱的形式表现出的“雨滴”形象。中间以一段精彩的剪辑影片介绍“肖邦”的成长史,既给学生一段休息的时间,又恰倒好处利用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肖邦”。最后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的“雨滴”,结合前面的钢琴、人声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共同演绎的“雨滴”……学生通过欣赏、分析音乐再回到欣赏的实践,由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分析,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入欣赏阶段的理性鉴赏阶段、“螺旋上升式”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轨迹。
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的音乐欣赏活动,既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也是其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特点的认识、不同年龄段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了解,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助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只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音乐欣赏论文6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音乐欣赏课对舞蹈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肯定在舞蹈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以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并在音乐中准确进入舞蹈意境,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舞蹈专业;作用
自古以来,音乐与舞蹈总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音乐的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被很多人这样形容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与舞蹈是鱼水关系;音乐与舞蹈是珠联璧合,相互辉映,互相补充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音乐与舞蹈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的灵感多来自生活的各种动作与情景,但更多的是来自于音乐引导与激发。因此这便要求舞蹈家对音乐要有优秀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并能将舞蹈与音乐真正完美地结合起来。
本文所讲的舞蹈专业指的是中高等舞蹈专业学校,各种舞蹈团的舞蹈教学部。而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不同,其内容与侧重点均应有所调整,以适应教学需要。音乐欣赏在上述舞蹈专业学校的舞蹈教学活动所起到的作用除了具备其“共性”作用(指音乐欣赏课在其他专业学科或者普通音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如陶冶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之外,还要有“个性”作用。
一、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
舞蹈的灵感来自生活的各种动作,更多的是来自音乐。有人说,脱离音乐的舞蹈是机械呆板而又缺乏生命力的。而一个舞者若忽视其音乐素质的培养,必然会影响其舞蹈专业能力的发展。
故扩展音乐眼界、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及感受力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讲与提高舞蹈专业技能同样重要。音乐欣赏课通过选择体裁形式、风格多样,题材内容丰富的音乐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各种不同的音乐意境并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抽象的教学方式,其奇妙之处在于给予同样的音乐欣赏而不同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同在欢乐的音乐中,有人体验到的是亲友团聚的欢畅,有人体验到的是事业成功的喜悦,有人体验到的曾经幸福美好的回忆。而富有意境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同样的音乐情景,不同的人也将会在各自的脑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这便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通过自身情感的注入而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3]。
由于音乐的这种非语义性,抽象性,不像文学和美术能用文字和视觉具体的表达思想内容,在音乐欣赏的同时教师必须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准确感受音乐,才不至于扭曲作品的思想内涵,真正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更准确的进入舞蹈意境
意境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舞蹈家吴晓邦所认为的:“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一首恰当的音乐则能提示、引导舞者更好地诠释舞蹈。例如优秀的舞蹈作品《孔乙己》,在热闹活泼的音乐《欢沁》声中,舞者动作潇洒神气,一个癫狂可爱的老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舞蹈第二段随着音乐节奏的骤然紧张,舞者采用许多的跳跃、旋转、翻腾带入情节“偷书挨打”,表现人物此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进而在第三段音乐《迎春》声中,舞者运用平淡的舞蹈语言迅速将观众带到凄凉的环境中。最后的童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凄惨之余突显了读书人的本质,使得观众对整个舞蹈人物同情之余又生责斥。正因为音乐与舞蹈的巧妙结合,使得该表演深入人心。音乐欣赏课则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正确“品味”各种各样的音乐并理解不同的旋律与节奏特点,进而帮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熟悉与陌生的音乐中找到启示与灵感,更准确,更迅速地进入舞蹈意境,进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三、帮助学生管理情绪
人的原始情绪可分为快乐、喜爱、兴趣、惊奇、惧怕、悲痛、厌恶以及愤怒八种并可归类为积极与消极两个对立的方面[2]。在舞蹈表演中,不管是人物形象的需要或是音乐情景的引导,舞者可表现任何的情绪以诠释各种情节的内容,然而,舞者自身的情绪及状态却必须是积极的,饱满的。这便要求舞者能够很好地管理自身的情绪而全身心地融入舞蹈及音乐中。音乐欣赏课或通过讲述某个励志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找到一种奋斗的精神,或通过观看一段通俗易懂的影片视频带动学生引发共鸣。不管采用怎样的形式,音乐欣赏课能够通过牵引、拉动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放下自身原有的情绪而迅速地进入设定的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艺术就是情感,舞蹈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是舞艺术内在的核心”[1]。音乐欣赏课让学者在绚丽的音乐世界里用心去理解、去感受一切;引导学生用心与音乐、舞蹈完美结合,从而展现艺术的真正瑰丽。在舞蹈专业院校里,为了促进舞蹈教学,音乐欣赏课在教学内容上课可增加各种音乐视频、舞剧的欣赏,也可采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参考文献:
[1]岳丽薇.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人文论坛.
[2]苏鸣,余俊.歌唱心理艺术之我见.艺术教育.
[3]郭育宁.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学术论坛.
[4]董李娟.谈几种不同类型音乐欣赏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理论研究.
音乐欣赏论文7
一、感受乐曲情绪,捕捉旋律主色调
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就是音乐欣赏的初听部分。第一次聆听音乐,学生往往会非常好奇,这个时候并不是教师进行讲授的最佳时机,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聆听,寻找乐曲中的情绪。听到雷电交加这一刻,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绪渲染:定音鼓咚咚,铙钹进行混声配合,再加上管弦乐的背景烘托,整个音乐主题显得异常紧凑。在听觉上有一种激越的动感,引发人高涨的情绪,眼前即出现一幅雷鸣电闪的景象。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可以一边聆听,一边据此做出各种动作,配合音乐旋律进行律动。在课堂上立刻有不少同学手舞足蹈,甚至跟着音乐欢快地玩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我就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感觉。当学生发现自己情绪非常激烈,而且跟着音乐内心很有触动,这就是音乐家展示出来的大自然的音乐之美所在。通过寻找自己的感觉,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力这个抽象的音乐要素有了直观的认识。当学生对音乐的作者产生好奇心,并且充满兴趣的时候,我进入人物介绍环节,让学生了解这首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曲作者———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小学生就可以自己查找音乐资源,了解他创作的背景和思路,深入体会更多的音乐元素,把握色调。小学生能够在欣赏教学中感悟和捕捉到表现力丰富的音乐要素,这是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的问题。为此我特意针对《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旋律主色调,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有的学生说是在清晨,有的学生说是在黄昏。那么到底是在什么时间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乐的感觉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雷鸣波尔卡。音乐的旋律就像是一首诗,在不同人的耳朵里有着不同的体验和认知,恰恰是这个时候,音乐才获得了最丰富的表达。
二、总结聆听片断,交流音乐主题
学生对音乐旋律色调的把握,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多从片断入手,让学生体会每一个音乐主题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色彩。在《雷鸣电闪波尔卡》的第二个主题中,打击乐中的大鼓,定音鼓,大镲,还有铙钹,富有动感的节奏,带着舞蹈的狂欢感觉,学生反复聆听。之后进入第三个主题中,学生们听到的是诙谐幽默的情绪,其中装饰音的使用令音乐大放光彩,表现出人们在电闪雷鸣中的喜悦和欢舞,学生们仿佛能够看到人们在排成队形,成群起舞,耳边也仿佛能够听到欢声笑语。我设置分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像载歌载舞那样,体会乐曲主题中的欢乐,尽情享受音乐的美感。
三、听赏讨论乐曲,鼓励自我创作
通过全体同学载歌载舞的自我体验,我让学生们进入了音乐欣赏教学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实践部分。音乐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创造。每一个音符的跳动,实质上都是一个崭新世界的开启。在各种打击乐的逼真表现下,每一个听众仿佛都亲眼见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感受到了内心那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情愫。那么同样也有着丰富表现灵感的小学生,更会借此有创作的冲动。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我特意制作了几个简易的打击乐(像沙锤———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并引导学生: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我激励引导学生自己制作简易乐器,用身边触手可及的木头,竹筒等,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并请大家来选择主题,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波尔卡。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不同的场景,比如,雷电时刻,清晨的鸟鸣,课间广播操,厨房交响曲,让大家进行即兴的创作。教室里达到了沸腾的音乐交响效果,不得不让我惊讶而又感动。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欣赏教学正是孩子进行快乐人生的有力载体,只有让学生从欣赏中找到自我的感受,才能步入音乐殿堂聆听美妙的声音。
音乐欣赏论文8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许多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而音乐舞蹈欣赏正是其中一门课程,因此,对其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成绩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当前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课程兴趣、期望及建议方面的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现状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通的。舞蹈与音乐一样,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即两者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舞蹈是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而音乐正是为舞蹈动作行为提供了一种规则的依据,并作为配乐为舞蹈艺术服务,音响动态赋予了舞蹈外在的节律和内在的神韵,并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与舞蹈动态构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复调美。由此看来,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第二,能够帮助舞蹈者产生灵感、开发思维,创作和表演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作品。即通过舞蹈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教学,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编舞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配乐;第三,能够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美学素养。在舞蹈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舞蹈音乐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并通过作品欣赏在愉悦中陶冶性情,引发学生对舞蹈音乐作品审美方面更深刻、积极地思索。
一、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一)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
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接触专业音乐学习情况中,发现未学习的人数占25%,其余依次分年龄段1-5岁占3%,6-10 岁占29%,11-15岁占21%,16岁以上才开始接触专业音乐学习的占22%;在器乐学习情况中,发现学过乐器的学生占47%,没有学过乐器的占 53%;在识谱情况调查中,发现不会识谱的占14%,会识简谱的占60%,会识五线谱的占26%。上述结果表明学生们接触专业音乐学习的时间段分布不均,并且属于阶段性的学习音乐,乐器的掌握程度及识谱等乐理方面素养普遍偏低,有待提高。在课程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的音乐听力测试,也显现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79分,学生主要出错在听辨音色、识读乐谱和听辨题这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只有通过加强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和认知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才能使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为舞蹈进行创作和表演,并使学生能够独立地鉴赏和分析舞蹈音乐作品。
(二)舞蹈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方面
这里主要通过课程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课程开设的认识及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占57%,对课程无所谓的学生占35%,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占8%;认为舞蹈音乐欣赏课有用的学生占了92%,觉得没有用的只有8%。从两项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有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舞蹈音乐欣赏课程是有用的。造成该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专业特性有关。这是因为,一方面舞蹈专业的学生只重视自己的本专业学习,对其他相关学科则重视不够,所以感性上对该课程兴趣不浓;而另一方面舞蹈的学习、表演和创作都离不开音乐的辅助,比如民间舞教学中就会涉及不同民族风格的节奏训练,舞蹈音乐欣赏正好能够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音乐上的不足,所以学生在理性上又觉得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是有必要的。
(三)舞蹈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期望与建议方面
从调查问卷统计来看,学生对舞蹈音乐赏析课的期望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程内容上期望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舞蹈音乐作品,拓宽认识音乐的多样性,如改编的轻音乐、现代音乐,提高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与舞蹈之间配合的分析能力。其次,期望通过舞蹈音乐欣赏课程,提高音乐素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如对音乐节奏、音乐结构、音乐风格多样化的学习,以提升自己对舞蹈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最后,在课堂授课方式上,期望能够更加生动、灵活并有互动,多看、多听、多对比,用不同方式进行授课,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带入课堂内容。
(四)关于课程开设的问题方面
这里主要说明客观条件限定了舞蹈音乐欣赏课程上课时间的比例。一是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差,而音乐类课程安排不够。舞蹈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只有一学期开设了音乐基础课,课时量明显不足。这样的结果即造成了学生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学完及学懂乐理基础知识,也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相关课程的不够重视;二是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包括有:基础音乐课程和舞蹈音乐欣赏之间学习时间跨度大、舞蹈音乐欣赏安排时间段与毕业时间段重合等问题。教学实践中,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乐理基础课,而大四上学期才开设舞蹈音乐欣赏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造成学生对已学过的乐理基础知识淡忘及不扎实、学生对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理解难等问题;另外,由于舞蹈音乐欣赏课程开设时间为最后一学年中的上学期。但是在该阶段中,学生上学期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考试和毕业晚会,而又要为下学期的实习做准备,故导致学生无法专心于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的课程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一)夯实基础,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1.以音乐为本,以聆听为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在课程中加强音乐基础素养,那么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听”为中心点,教学活动要围绕“听”来开展,不能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的环节。正如美国音乐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指出的:“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当然舞蹈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由于舞蹈是视觉艺术这一特点,必不可少地还要借助一些“非音乐”的元素。在舞蹈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先以舞蹈作品的视频观看为切入点,使学生首先通过图像画面、视频来感受舞蹈动作的美,然后引导出这段舞蹈作品的配乐,或什么样的音乐与这段舞蹈相配等等,并进一步围绕“听”音乐来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的美。
2.视唱音乐主题旋律
围绕舞蹈音乐欣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取歌唱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舞蹈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乐曲共分十个小段,其结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起、承、转、合的特点,每段音乐之间具有换头合尾的音乐特点。故在赏析的过程中采取分段赏析,使学生能清楚了解作品结构并进行分段主题旋律的视唱,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把握,又在视唱的过程中理解旋律发展的特点。视唱旋律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考验,是对识谱能力、旋律节奏、音乐相关要素和音乐主题旋律记忆的学习。因为舞蹈音乐欣赏教学只有紧密地围绕着音乐的本质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二)多样化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1.学生教学实践训练
学生教学实践训练方面即组织学生自主讲课,主要方式为学生自选舞蹈音乐作品进行赏析,讲解作品中舞蹈与音乐的特点和联系。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兴趣欠佳主要原因有,一是对音乐欣赏课缺乏了解,二是对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过学生教学实践课恰好能够有效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学生的前期准备中,学生会自然地开始学习归纳自己准备讲课内容,认真搜集、整理和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相关舞蹈音乐方面视频等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开始会去了解作品音乐。试想没有了解,怎么会有兴趣呢?其次学生在理解音乐后,自然能够感受到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学生们讲课过程中,通过鼓励给予其正面评价等等方面,让学生体验到相应的成就感,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既是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又是提高学生对舞蹈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把握。
2.教学内容、方式把握学生兴趣
学生合理的期望与建议要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具体来说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的教学计划要包含对不同风格题材的舞蹈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如古典舞音乐作品、民间舞音乐作品、芭蕾舞音乐作品、现当代舞音乐作品。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讲授。一是比较式,从作品的不同体裁和创作背景等角度出发,在比较中对舞蹈音乐作品的音乐结构划分并进行分段赏析。如舞蹈音乐作品《黄河》,乐曲来源《黄河大合唱》共八乐章,改编成钢琴协奏曲《黄河》后共分为四乐章,而舞蹈作品《黄河》的配乐,采取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黄河船夫曲》《黄河颂》和《保卫黄河》三个乐章的音乐。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赏析不同类型的音乐,又能了解舞蹈作品配乐的来源和背景。二是导入式,以故事带入介绍作品背景。采取导入式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能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感受和聆听音乐内容。三是对比式,从作品的风格等角度出发,对改编的古典音乐进行赏析。如舞蹈《进城》的配乐《野蜂飞舞》,乐曲原为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的插曲,而后改编成了具有现代音乐气息的马克西姆版《野蜂飞舞》。通过对马克西姆版《野蜂飞舞》的赏析,既是带入对作品音乐特点的分析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四是互动式,强调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共同参与对音乐的解析。如在民间舞音乐赏析的教学中,针对不同民族的舞蹈音乐节奏进行学习,以“打”“念”节奏的方式展开互动。通过以上几种不同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理解和分析舞蹈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根据客观条件限定了舞蹈音乐欣赏课程上课时间的比例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鉴于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应适当增加基础音乐课程时间。作者建议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安排应为一学年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能够较为完整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音乐基础,从而为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二是关于课程时间安排的问题。作者建议舞蹈音乐欣赏课程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的下学期较为合适。这一方面解决了音乐欣赏课与基础音乐学习时间间隔过长问题,又可以避开了学生在大四时候比较忙碌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毕业考试剧目和毕业晚会剧目做好准备。
三、结语
舞蹈音乐欣赏首先是一门音乐欣赏课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对音乐欣赏的解释为:“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相关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而舞蹈音乐欣赏又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课程,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在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成绩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当前舞蹈专业学生的一些教学现状和问题,主要包括舞蹈学生音乐素养、课程兴趣、期望及建议方面的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进行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有待提高,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的解决也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但我们总教学目的应该是提高舞蹈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舞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理解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融合性,并帮助舞蹈者产生灵感、开发思维,创作和表演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作品。
音乐欣赏论文9
一、引言
俄国大文豪契诃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像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以机电专业为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程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音乐赏析、乐理基础知识讲授、试唱、情感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从官能的欣赏,上升到联想的欣赏,最终达到理智的欣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面临诸多困难。
二、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程中的歌曲欣赏兴趣度较高,而且局限于流行歌曲的欣赏。对于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乐,乐理讲授等内容缺乏兴趣。即使在讲授歌曲欣赏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仅在流行歌曲本身的旋律和歌词。而对于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歌曲内涵、旋律特点等不愿了解和掌握。
三、学生对于音乐的喜好往往表现为从众心理
学生没有自身的喜爱风格、标准和内容,喜欢欣赏和谈论近期的流行歌曲。学生在选择欣赏内容时,往往表现为盲从状态。别人听什么、喜欢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缺乏自己的理性思考,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学生习惯于选择放弃自我,跟随别人,人云亦云。例如:部分学生在欣赏《高山流水》时,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当有的学生表达,这些曲目是“老年人”听的,没有年轻人喜欢这些“陈词滥调”时,这些原本喜欢的学生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并且随声附和。
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讲授乐理和乐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养的缺失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严重匮乏。教师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课上时间进行“补课”。造成教师很难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准确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对于授课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为茫然和无知。对于简单的乐谱学生缺乏识读能力,甚至把五线谱称之为“蝌蚪文”或“天书”。更有甚者,对于简谱的识读基本也是按照从1 到7 的“掰手指头式”的方法,很难达到师生的互动和共鸣。
第二,学校设备、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多媒体设备和设施是音乐欣赏课程能够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受到硬件条件限制,部分教师只能采用录音机等放音设备。学生只能从声音上获取素材,缺乏与之相配的感官刺激。音乐欣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能够提供必要的多媒体设备、乐器实物、网络支持和相关的专业教室。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三产中的幼师、音乐教育等专业能够保证基本的配备,但对于二产专业,尤其是机电、汽修等专业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造成教室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第三,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承担相关专业的音乐专业课教学,而且还承担着各专业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各专业教学目标不尽相同,周课时数不尽相同,教师所教授的专业较多,教师的周课时量较大,教学的进度难以统一,授课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多头准备。
五、学生欣赏内容缺乏正向引导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表现为多样性和多元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的限制,很难正确对待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很难对取得的信息进行过滤,对于一些社会化和成人化的内容也表现为全部接受。社会、学校、家长忽视了对于学生音乐欣赏内容的正确引导,没有明示哪些内容可以选择,哪些内容应该选择,对于已选择内容如何进行自我解读。尤其在现今流行歌曲中,对爱情描写的歌曲比例较大,而爱国歌曲、感恩歌曲和励志歌曲较少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所选欣赏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需求和思想意境,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六、结束语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困境,需要社会及学校多层面高度重视,切实加大软硬件建设,为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首先,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大音乐欣赏课程的投入比例,切实改善授课条件。不仅要从资金上进行扶持,配备相关多媒体设备和设施,以及授课所需的乐器等器材。而且在师资引进和配备上也应给予倾斜,让音乐欣赏授课教师能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与设计。其次,学校应采用大合唱比赛、配乐诗朗诵比赛、音乐知识竞赛、组建各种乐队和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扩大音乐欣赏的受众比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学校应利用好早操、课间、用餐等时间段,让优美的旋律飘扬在校园,从而为音乐欣赏课程打下良好的氛围基础。再次,教师应立足自身实际特点,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保证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立足学生差异性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主题上进、个性鲜明、充满正能量的欣赏情趣。
音乐欣赏论文10
音乐欣赏是一项以音乐艺术作为媒介,以满足审美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在高校,如何开展审美活动、开展什么样的审美活动、倡导什么样的审美情调都将会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音乐欣赏中,只有充分发挥出音乐自身的特质,感染大学生的审美视角,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念,才能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才能实现音乐欣赏的终极目标――促进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音乐欣赏概述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发展现象,是人类重要的精神产物,也是一种最富情感的伟大艺术。音乐欣赏是音乐实现其价值的必经环节,是传递文化的重要部分。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在接受音乐、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从音乐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理性的思考体验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了对音乐作品中的曲调、乐谱、感情抒发及音乐创作者等多方面的分析,从而产生的与作者的音乐欣赏的共鸣,开阔欣赏者的视野,从精神上体验音乐美。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音乐会通过人类的感官系统与欣赏者自身的情感与经历相融合,进而激发出欣赏者对于音乐的独有的理解、感知,进而实现对欣赏者的情操的陶冶和情商智商的启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因音乐欣赏给人们带来的众多美的体验和享受,近年来各大高校也陆续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并以音乐欣赏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音乐欣赏的意义
音乐欣赏是一项高级的人类文明,是启发人类感知与情感的重要活动。作为高校大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是启发智商、培养情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欣赏的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大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水平,使其认知、了解音乐的音高、音长、音强等要素,熟悉音色的不同,明了音乐节奏的快慢以及和声等音乐表现形式的运用和效果,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往往要求欣赏者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要求始终保持着一种较为专注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只有如此才能使欣赏者的心理与音乐活动保持稳定的联系,进而实现帮助欣赏者培养和锻炼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除此之外,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节奏肆意想象,通过思维遐想实现思想的扩展,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经常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还能给予学生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放思想,提高创新能力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一项放松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愉悦身心、开发思维的良好方法。音乐本身就极具开放性和愉悦性,可以使大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习、理解音乐形象是一项重要方面,而每一个欣赏者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都会根据自身的特征和感触进行音乐形象的个性化再造,进行二次创作,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如在著名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中,大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不易,有的学生也在其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悠久和时代的进步,还有的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爱情的浓浓深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也是如此。音乐是思维者的世界,是思维者的声音,音乐欣赏是一项需要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二次创作的复杂过程,是一项可以帮助学生开放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系统性工程,它鼓励学生敢于去想象、敢于去创新、敢于去质疑、敢于去突破,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三)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
音乐欣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审美学习和实践机会,是学生感受音乐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也帮助学生转变了学习只能从书本获取、能力只能从动手中获取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在审美中去伪存真、在审美中获取能力、在审美中收获知识。音乐具有非常丰富的种类和曲目,给予了欣赏者多样、广泛的选择性,也使欣赏者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音乐的欣赏活动,并且充分的隔离旁人的干扰和干预。在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大学生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品味和喜好进行欣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的特性和品质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锻炼,帮助学生实现其音乐欣赏选择的独立自主。同时,在同一个曲目的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每位同学对于音乐的感受和体会也各不相同,而音乐欣赏是认同并鼓励这种自我的思维发散的,鼓励实现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想留白,帮助学生实现其思想的独立自主特性。
三、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高校践行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渠道。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音乐教学与欣赏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是一项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改善音乐教学环境
任何教学活动如果缺少了学生的主动配合和积极参与,其教学效果都将大打折扣,音乐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不同的音乐曲目,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将音乐的思想、感情、风格进行融合教授,结合教学实际设置生动的视听设置安排,给学生呈现一个全方位接触音乐、多视角学习音乐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盛宴,完美实现教学效果。高校在适当的范围内,要给予音乐欣赏课程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设备与物理环境,充分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为大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牢固音乐基础知识
任何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夯实的基础知识,对于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来说,音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在音乐欣赏课程的进行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要从音乐基础的乐理知识、节奏等方面入手,正视对大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在充分熟悉音乐欣赏过程的侧重上和关键点的基础上,使其充分领会音乐作品所传递的精神和思想。同时,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要学会做好音乐欣赏的准备工作,要在充分占有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体验音乐的思想和灵魂,才能实现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实践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也应给与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实践的权利和机会,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学生的讨论环节和音乐演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良性互动,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同时,高校可适当为学生营造音乐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成立音乐欣赏社团组织等,为大学生音乐创造性的发挥和实践提供平台,提高学生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聆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不断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和体会,提高感性认知能力。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音乐素养
教师是音乐欣赏活动的主导者和负责人,其自身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校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音乐欣赏素养和能力,充实音乐理论知识,深刻音乐思维和见解,在授课时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要积极拓展自身的思维视野,避免形成思维定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动,不压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采取引导的方式,实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适当开展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开展不同类型的授课过程,为音乐欣赏教学过程营造一个较为活泼、生动的氛围,适当将学生放在音乐欣赏的主体地位上,尊重学生的感知和不同的音乐欣赏能力,给予不同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学生以有所侧重的教学,实现兼顾公平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实现学生集体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步提高。
音乐是一项与人类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伟大艺术,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无不充斥着多样的音乐。音乐欣赏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还能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要充分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高校,要积极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和变革,充分重视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发挥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大学生音乐知识的匮乏不足,进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全面的提高。
【音乐欣赏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