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钢琴创作民族化问题研究
摘要:钢琴艺术具有典型的西方音乐特征,因此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要坚持钢琴艺术的民族化特征,使钢琴艺术实现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功能,丰富我国的音乐艺术形式,在以民族化追求为基础之上保持钢琴艺术的优点,实现更多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
关键词:钢琴艺术 研究 创作民族化
钢琴是西方舶来乐器,其理性思维模式的创作方式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互补的资源,给我国的音乐带来了立体结构,使传统曲调有了丰富的艺术空间,带动了旋律的立体感,扩展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横向空间,使其向四面发展,形成了萦绕于耳的立体之音,同时中西方音乐的结合为我国的音乐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音乐形式,这样钢琴艺术的民族化问题便需要我们进行分析与探求。
一、旋律上的民族化
中西音乐在表现上的主要区别是立体与线性的区别,西方音乐是立体的、多声的音乐思维,我国的音乐是线性的、单一的音乐思维,这与我们生活背后的文化结构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钢琴作为承载了西方音乐传统的器乐,并将其进行民族化研究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如果能够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利用钢琴的西方音乐思维充实我们的音乐形式,那么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将会更加立体和丰满,同时中国音乐的意境和线性思维也为钢琴艺术增添了新的音乐要素。钢琴艺术自传入我国开始,我们的钢琴音乐研究者便开始寻求钢琴艺术的民族化探究,钢琴的改编曲是最常用的民族化的手段,一般选用广为流传的民族传统曲目,在改编上要注重钢琴的演奏特点与我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契合。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改编于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同名古筝改编,塑造了具有典型中国音乐风格的意境画面,全曲仿佛是对一幅妙笔恒生、色彩轻柔、淡雅清新的山水长卷的描述,让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全曲被分为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标题分别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钢琴改编基本保留了原曲目的意境,保留了作品内在的意境之美,将一幅俊美的中国画卷呈现于人们面前。钢琴作品的旋律吸收了传统音乐的织体手法和和声结构,实现了钢琴作品的民族化,而目前我国的钢琴作品也多数是根据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创编的,为钢琴作品的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而事实上我们要对传统的音乐进行深入的剖析,熟悉和掌握传统音乐的旋律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创作和演奏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
二、艺术审美上的民族化追求
我们的钢琴作品多数以民族音乐作品改编为主,使得传统的民族音乐色彩和韵味充满了整部作品,体现了我国的传统审美追求。钢琴作品的审美追求离不开大众的审美诉求,没有群众的欣赏、理解和情感共鸣,那样的钢琴作品不能够称之为优秀的钢琴作品,钢琴艺术要表达人们的审美诉求,中华民族的音乐在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下表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因此钢琴作品的创作要贴近群众,要植根于民族文化。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恰巧具有了这一重要特征,为钢琴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资源。如比较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取材于我国的民族歌曲《黄河》表达了当时环境下人们的思想状况,黄河滋养了华夏儿女,哺育了炎黄子孙,只有身处华夏大地才能够最深刻地感悟国土沦陷的悲愤与绝望,只有站在中国大地上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炎黄子孙的悲怒与保护祖国母亲的强烈情感。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中采用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又在曲式结构上融入了船夫号子等我国民间传统的音乐元素,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听众,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样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三、中西合璧中的主体价值取向民族化
钢琴艺术起源于西方,具有西方文化不可磨灭的印记,西方音乐的理性结构和思维也为钢琴艺术的中国化提供更加宽泛的语境和发展空间,西方钢琴作品的传统曲式注重曲目的严谨与结构的精准,具有强烈的理性思维,从点到面循序渐进,稳步有序的开展音乐结构,而我国音乐艺术一直注重一种境界的追求和混沌的状态,将人心与宇宙合二为一,时空的感性以整体的追求为主,形成了“模糊性”的传统音乐思维特征。这样钢琴作品的民族化便要在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思维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重点,贯通中西又要不失去我国民族音乐的神韵。如在和声的运用上,为了适应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我国的钢琴改编曲多以我国音乐的调式风格特质作为和声风格的使用依据,在这一基础之上改造西方传统和声手法,突出和弦的复杂结构和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弱化了西方和声特点,在和声方面实现了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另一方面,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保持了民族韵味的同时要发挥其原有的艺术功能,也就是西方音乐通过钢琴来表达的精准与理性,通过这种理性思维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我们的特征和审美要求,也就是说在中西合璧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民族特色的主体价值不丢失,并充分利用西方钢琴艺术思维的优点,如果在钢琴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在每一个细节方面都进行仔细的推敲和尝试,那么我们便会创作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钢琴作品,使钢琴作品得到更好的升华,而这样的作品贴近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认可,也更加有利于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四、结语
钢琴是舶来乐器,是西方乐器中能够精准刻画情感和艺术表达的器乐之一,这恰恰为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提供了互补的资源,它给我国的音乐带来了立体结构,使传统曲调有了丰富的艺术空间,带动了旋律的立体感,扩展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横向空间,使其向四面发展,形成了萦绕于耳的立体之音,同时中西方音乐的结合为我国的音乐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音乐形式,但是我们仍然要植根于中国的传统基础上保持钢琴作品的民族特性不能丢失,同时也不能牢牢抱住传统不放开,阻碍了现代作曲手法的传入,要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度,以我们的群众审美为基础,促进传统音乐审美的多角度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延格.关于中国钢琴艺术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概述[J].钢琴艺术,2001,(02).
[2]刘娜.中国钢琴艺术创作民族化浅论[J].人民音乐,2007,(05).
【我国钢琴创作民族化问题研究】相关文章: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保险问题研究05-26
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05-04
对我国老实信用原则研究现状的评析06-02
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研究06-04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05-29
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05-31
我国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4-22
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信息化研究06-04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评价研究06-15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