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剧《猫》看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

时间:2024-07-24 16:32:47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音乐剧《猫》看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

  摘要:亚洲联创公司推出的中文版音乐剧《猫》从人才培养、创作演出、营销推广、打造音乐剧产业链、培养观众等方面都给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以及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启示,主要表现为:培养专业人才是西方音乐剧本土化带来的积极成果;改编国外经典是转化经验与推动中国原创的有效方式;多元营销与推广模式是尊崇音乐剧商业特性经营的有效战略;打造音乐剧产业链是西方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的有效尝试;亲历培养观众群体是西方音乐剧本土化的有效途径等。

从音乐剧《猫》看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

  关键词:音乐剧 产业链 本土化

  《猫》被誉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以生动有趣、充满人文关怀的剧情表演,33只个性独特的猫的有趣故事,融合芭蕾、爵士、踢踏舞等多元化的舞蹈元素,以及由韦伯创作的打动人心的乐曲等等感染了无数观众。音乐剧《猫》曾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三百多座城市上演,来中国也已数次。从音乐剧《猫》白1981年在伦敦西区首次公演以来,曾产生了14个语言版本,中文版是第15个语言版本。中文版《猫》继2012年8月17日正式登陆上海大剧院开始,相继在北京、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进行了巡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此次中文版《猫》是亚洲联创公司继《妈妈咪呀!》中文版之后推出的第二部本土化的音乐剧。中文版音乐剧《猫》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中文版音乐剧《猫》的暴风来袭从人才培养、创作演出、营销推广、打造音乐剧产业链、培养观众等方面都给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以及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启示。

  一、培养专业人才是西方音乐剧本上化带来的积极成果

  首先,表现在选拔机制上。中文版音乐剧《猫》的选拔覆盖的人群比较广,采取了海选的形式,在选拔的过程中吸纳了很多优秀人才。选拔主要考核的是演员唱、跳、演以及即兴表演的能力。在选拔演员时,在表演方面非常重视演员的气质特点有没有与剧中角色性格共通的地方。公司团队在高规格要求的同时不限定参选人员具体的专业与职业,注重挖掘潜在性的演员,即具备潜质,但能力还不够完善的演员。入选演员中除了一些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之外,还有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司团队力求在培训与演出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以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音乐剧演员。

  其次,表现在培养机制上。高规格与专业性极强的培训为中国本土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一千多位报名者之中选拔出来的演员在参与培训与排练之后进步非常大。演员不仅要学习音乐剧《猫》中的表演,还要接受芭蕾、体能、声乐等多方面的训练。当然,培养机制的积极成果不仅表现在对演员的培养上,还为创作团队的培养,后台人员、技术人员的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改编国外经典是转化经验与推动中国原创的有效方式

  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并不等于“山寨”。中文版音乐剧《猫》的制作为了保证经典剧目的国际品质,严格地遵循了原创,不论是音乐、舞蹈、表演还是舞美等各方面都严格地与原创音乐剧《猫》保持一致。据了解,就连巨大的垃圾场布景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群猫服装所使用的毛发纤维等等都由外方严格把关。翻译无疑是中文版音乐剧《猫》创作团队所遇到的最大挑战。《猫》的英文歌词来自艾略特的诗,因此它的中文翻译不仅要符合剧情,还要不丢失诗意和韵律。从中文版音乐剧《猫》的演出来看,台词的翻译还是比较成功的,既保留了诗歌押韵的诗意和韵味,而且有些地方还巧妙地加入了一些地方方言(如在上海演出时还加入了一些上海话),为《猫》的表演增添了一些亲切感和风趣感,拉近了舞台和观众席的距离。

  在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西方音乐剧的引进对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开辟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它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将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推动作用。引进和改编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可以让我们向这些音乐剧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的的音乐剧创作和改编技巧。并且在将西方音乐剧本土化的过程中,将他们的实践过程逐步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经验,然后将经验转化到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创作中去。这将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例如,中文版音乐剧《猫》的制作,公司邀请了已经制作了14个语言版本的最资深、最权威的制作团队,从舞台布景、服装、演员的选择以及排练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地控制,并且每一位外方工作人员都配有中方合作团队。因此,在共同工作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经验。正如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倡导的:“现在的引进是为了将来的真正原创。”

  三、多元营销与推广模式是尊崇音乐剧商业特性经营的有效战略

  中文版音乐剧《猫》在各大票务网站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这除了与剧作本身的知名度有关之外,与其经营团队多元化的营销与推广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韩国CJ集团一起合作,以亚洲联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对中文版音乐剧《猫》进行引进与推广。他们在商业运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多元营销与推广的模式遵从了音乐剧的商业和社会属性的规律,这都是发展本土音乐剧所不能忽视的。如雄厚的资金支持、股份制的引入、海外投资的介入,以及利润分配的方法等等都能给中国音乐剧和戏剧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推广与宣传上,“亚洲联创”很会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在大型网站、地铁和公交站的广告牌、大街上的广告、电视、微博等等,几乎处处都能见到中文版音乐剧《猫》的广告。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网络、电视、手机、以及Led户外显示屏等等都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它们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产业与媒体关系极其相近,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宣传与推广上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现代资源。电子媒体的介入,能够大大增强其宣传与推广的覆盖面。此外,网站的开通、与电视台做专题节目,以及制作与播放宣传片、生产音乐剧的中间展品(如纪念品)等等这些有效的营销与推广策略都是中文版音乐剧《猫》的运营与推广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西方音乐剧在以市场机制带出活力、以市场和票房为生命的策略的指引下带来了较好的商业效益。

  四、打造音乐剧产业链是西方音乐剧本上化发展的有效尝试

  在西方,音乐剧的生产与推广要求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不限制于只是一种单纯的演出类型。据专家介绍,音乐剧要求从内容的制作、演出的渠道、市场的推广以及对相关服务的提供等等构成一条严密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中文版音乐剧《猫》几乎都是严格地按照国际音乐剧产业化标准去运作的,如从版权的引进,到后期的制作和演出都形成了一条严密的产业链,受到严格的管控。如从市场调研到商业计划书的制定,从演员的选拔到演员的训练与排演,从舞美的设计到服装的制作,从剧目的演出到商业的推广都有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在此过程中外方还派了专门的团队全程参与质量的管控。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正按国际标准努力打造属于中国音乐剧的产业链。据了解,继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的引进之后,“亚洲创联”还将引进中文版音乐剧《歌剧魅影》、《狮子王》、《悲惨世界》等等,这为中国音乐剧产业链的打造提供了较好的机会,也给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亲历培养观众群体是西方音乐剧本上化的有效途径

  首先,表现为对观众群体的主体定位与考量。“亚洲联创”对百老汇音乐剧的主体观众群体的定位具有一定针对性与指向性,主要定位是上海、北京、广州等都市的二十至三十多岁的白领阶层。因为这个年龄阶层的人群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大多乐于接受时尚与新鲜的事物,对国外文化容易接受,并有着较强的包容度与接受度,并且每天大量接收网络媒体等各方面的信息。他们对大众文化、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等等都有着较强的接受度与好奇心。因此,将这部分人群定位于主要观众人群,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音乐剧的介绍与推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观众培养策略。

  其次,表现为预演机制的实行。中文版音乐剧《猫》在2012年8月17日正式演出之前曾于8月7日开始在上海大宁剧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预演,主要是采取赠票的形式。邀请的观众主要是一些文艺界的人士、评论家以及演员们的家属朋友。中文版音乐剧《猫》通过预演让观众提出意见,然后创作团队与表演团队再依据这些意见进行修改,以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预演机制不仅可以不断优化观众对作品表演的内容体验,而且还可以让观众激励演员。通过观众与演出团队的交流与互动,拉近了观众与舞台表演的距离。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亲历培养观众的方式。

  第三,表现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以及对观众群体的拓展。中文版音乐剧《猫》在正式演出时或演出后,演员们经常会与观众做一些互动。如在演出后还会有一些演员与观众签名合影、互动的环节。一些演员还会参加一些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与观众进行交流。这使观众观看音乐剧的行为不再仅仅是一种观赏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文艺交流活动。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能够通过抓住观众的心理,制造一定的氛围,以赢得和吸引更多潜在的观众。

【从音乐剧《猫》看西方音乐剧的本土化】相关文章:

浅议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08-01

论从音乐剧的兴盛看竞技文化的价值06-08

浅谈音乐剧的艺术特色09-04

舞蹈在音乐剧中的魅力呈现论文08-03

课本音乐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09-19

音乐剧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应用08-17

歌剧、音乐剧排练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05-22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10-25

优化音乐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论文10-28

西方顾客满意理论研究的回顾和本土化评价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