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
音乐教育就是运用音乐进行教育,也就是说通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进行培养人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儿童创造力方法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创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营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音乐课堂上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即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方法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来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
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教材换了又换,也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就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如果我们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有一位着名教育家曾经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我们不能把小学音乐课看作就是“唱歌课”,更不能成为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当然,转变教学观念,不等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要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必将受到事半劝倍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学方法,把枯燥与创新形成对比,彰显魅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节奏,必须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
(二)积极动脑编歌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讨。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表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当然,要表演有时就少不了一些小道具,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做不同的动物头饰,自己设计舞蹈动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简单歌词故事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
(五)自制简单小乐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要加强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简单的乐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例如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风声、雨声、小鸟叫声等等,提高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再根椐歌曲的情绪选择常见的乐器:碰铃、木鱼、三角板等,创编简单的伴奏。当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创制乐器的乐趣。有一次,我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制乐器。发现学生制作的真不少: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锤”;有用自行车车铃做成的“碰铃”;有哄婴幼儿买来玩的小铃铛挂起来的“串铃”等等。当同学们有板有眼地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伴奏时,我领悟了《南郭先生》里的齐宣王爱听三百人演奏的滋味。此时我也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对学生须进行的几大解放: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并且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改革开放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只有不断拓展创新思维,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三、核心概念与界定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情感。心灵的精神世界的特殊的“语言文字”,音乐教育就是运用音乐进行教育,也就是说通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进行培养人的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创新即在已有基础上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事物的过程。创新就是发展,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教育。旨在开发沉睡在人体内部的创新资源,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音乐创新教育,旨在运用创造与创新的特征,在培养音乐素养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在创新的火花,发展智力,启迪思想,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目标与假设
(一)探索和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操作模式。 在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在总结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炼出音乐教学的一般操作方式,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音乐教学模式。
(二)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条件研究。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唱、跳、奏、演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三)分层教学,因材实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方法
总体采用行动研究策略,具体采用总体设计,互相协调,以点带面,逐步完善发展。 (一)文献研究和观察法 结合学科特点,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二)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对象进行“自主程度”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 (三)实验研究法 各年级选择2个班级开展实验研究。双方选择相同的教材,教学时数相等。实验班采用音乐新模式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照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按以前“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旧模式进行教学。
六、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教学方法的改变,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之一。
1、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理论的根本特点是先试后教、先练后讲,这正切合了小学生对新事物因好奇而产生探索动机这一心理特点。针对这个原理,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探索教学新途径,改变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怀着尝试的心情,在课堂上多次引入尝试教学法,使得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出了新的面貌:由被动变主动,由沉默变活跃。回顾过去,我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谱、打节奏可他们总是似懂非懂。而现在,我感到轻松多了,学生也似乎聪明多了。为此,我的音乐课堂中经常尝试“放手”:当出现一首新歌时,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歌曲情绪,自己体会歌曲内涵,自己分析歌曲结构,自己听琴、听录音学唱,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处理歌曲??,我只是指导性、方向性地给予帮助和组织整个过程。通过尝试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问题式教学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观察到,人是靠接触自然和亲身实践来认识世界和获得概念的。因此,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世界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便产生了“问题式”教学方式的精神,认为人可以在别人的诱导下,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从而得出科学的概念和结论。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法 创设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习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在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时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自觉运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讲述生动的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及情趣盎然的表演,利用图画、音像创设情境,甚至于用实打实的场景模仿等。我教《龟兔赛跑》这一欣赏课时,就曾用过这种方法。那是复听《龟兔赛跑》后进行的音乐表演课,由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裁判、兔子、乌龟,其它同学装扮大森林。音乐一响起,全班同学纷纷用花、树枝、动物头饰搭场景,班组一下子成了美丽的大森林,随着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不时掀起高潮??。短短一堂课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欢乐与深思却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4、体验式教学法 奥尔夫曾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说发展兴趣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那么,引导体验则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创设的美好心境,使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用心去感悟音乐。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别人告诉你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恐怕很少会忘记,甚至还会记忆深刻,这就是体验式的特点与优势。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体验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来,这样的音乐教学模式,会很好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搭设创新的支点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 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想象、萌发创新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萌发创新灵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想象音乐中塑造的形象,让音乐形象在脑中再造,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尝试教学的主题思想、无疑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即先练一练。这是一种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发现式教学,这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暗示下,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进攻性地去探索、寻找、发现知识,增长智慧。尝试教学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看的条件、想的时间、说的机会、练的空间,正由于尝试教学法的“给”,学生就有条件、时间、机会、空间去探索难点、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回顾过去,学生听到“视唱”就唉声叹气,因为我总是说音没唱准,节奏不对,声音象“没长整齐的稻草”。现在,我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借助琴声自学,有的互相倾听,效果确实比我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识谱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课程标准写道:“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例如在一年级《过新年》的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过新年”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乐器和自己的身体语言进行了过年大联欢的教学活动。首先,学生通过对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过年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次,我又带了许多红绸和乐器,使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然后,我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在这节课中我把享受音乐的乐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想象和创新能力。我也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做动作,即面向到全体又兼顾到个别。孩子们在这一节课中通过个体的差异,进行了带、帮、学的合作交流,让有特长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使其他的学生有了参与和创造的机会,每个人都动了起来。有的孩子自己创编了热闹的节奏;有的孩子创编了舞蹈;有的孩子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有的孩子剪了窗花;有的孩子学起了鞭炮声; 有的同学竟然想到了包饺子。看到孩子们的创新,我非常感动。这样孩子们在创造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过了个热闹的新年大联欢。另外,我们还通过在学校中组织多方面的活动(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等)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部分特长生有进一步表现的空间,对音乐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创新。
2、体会创新的趣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推动继续学习”,达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由于音乐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音乐课。
(三)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以唱、演为基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方式。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主体学习,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活动内容的创新 游戏、比赛创新:根据课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比赛内容,自己组织实施。动作编排创新:让学生根据音乐特点创编动作,进行简单的唱游活动。表现方式创新: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音乐的理解,创编表现音乐形象的新形式、新方法。
2、教学组织的创新 教学过程组织的创新: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可以是全班。让学生自己根据特长分组,唱、说、演等,教师根据教材技术难易程度,分成几块教学点,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教学点,决定教学的进度,从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欣赏一首乐曲,有的学生可以进行模唱旋律,有的学生可进行联想和想象、有的学生可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等,他们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音乐器材运用的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如,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我让学生自己用易拉罐装上沙子用作沙球,用筷子做双响筒用,用小铃铛串起做串铃用等,学生在听音乐时,用这些自制的乐器为乐曲伴奏,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学生兴趣很高,理解音乐的效果很明显。
(四)展现个性,创新中培养音乐能力
1、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能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性的发展。例如:对大胆大方的学生,肯定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磨练,自觉增强自身生活的压力,增强对学习知识、新鲜事物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就会使个性得到发展。
2、利用问题,养成习惯 我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从全面出发,提出多种思想,当某一问题受阻时,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巧妙地利用现有条件,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3、善用成功,培养意识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往往因缺乏学习动机而疏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观察到每当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和我学;有的学生心里想,但不外露;也有少数学生因怕唱不好或演不好南而事实上也确实唱不好的,表现得很是被动。我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要表现的愿望,因此,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教学,让这部分大学先能大方地在大家面前表现,让那些有基础的同学表现加点花样,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增强创新实践,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1、创设“练习”情境,营造自主创新的气氛 舒曼曾经说过:“音乐家的想象力愈是丰富,对事物的感受力愈是灵敏,他的作品就愈能鼓舞人,吸引人。”可见,想象对于音乐创作是多么重要。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作品怎样理解、怎样处理,学生往往是看老师的脸色,揣摩老师的心思,生怕答错。即使有个别别出心裁的,也不过是“戴着脚镣跳舞”,装装样子而已。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语言,它需要用心去感受。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动力。如教师把甜美的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 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感到“我能”、“我行”、“我是成功者”的自信,使之乐学、想学、爱学,进而发挥想象去创造、创新。在教学歌曲《堆雪人》时,我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个大大的雪人和一棵高高的雪松,带着学生做跺脚取暖的游戏,孩子们仿佛就置身在冰封雪冻的下雪天,当歌曲响起,学生们随音乐舞动着、哼唱着,学习热情高涨,非常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并主动参与舞蹈的创编,争着抢着创作歌词,教学效果很好。创设最佳情境,营造与音乐作品相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使音乐课具有吸引力,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动力。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自主创新的实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教学中巧妙设疑,给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则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欧洲古典音乐是教学中学生非常陌生的一个环节,学生既不了解那久远的历史时期,也不了解欧洲的风土人情,更不了解那复杂的作曲技巧,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呢?在导入莫扎特的音乐时,我没有从许多人关注的 “神童”角度出发,而是给学生写了几个小小的音符,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曲谱,让学生试着唱一下曲谱,“1155∣665∣”。“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是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学生兴奋地唱起这首熟悉的儿歌,接下来告诉学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26岁时创作的,引发学生质疑,26岁还能创作出这么可爱的儿歌,说明作曲者有什么样的性格?这时学生从熟悉的儿歌感悟到莫扎特纯真的性格,这种性格伴他一生,无论生活的辉煌与贫穷,他的音乐始终充满快乐充满阳光,此时学生已经理解莫扎特音乐的真谛,再来欣赏他任何一首作品都不难理解了。
3、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 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采用鼓励教学法,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为此我们经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等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尤其是对活动中经常落队的学生,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我们就给予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表情的显露,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大方、独立表现歌曲和音乐时,更是大大加以赞赏,通过各种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4、适时加以评价,肯定自主创新的成果 创新成果的产生即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的结晶和体现。小学生的创新成果可以是一个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也可以是一个小发明、小制作。鉴于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星星点点的创新成果,比如一个自创的动作、自编的舞蹈虽简单至极,但只要合拍都加以肯定,极力赞扬。在肯定中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自主、创新,学生始终处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
5、在教师素质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为此,我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现已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七、成果
(一)实践成果
1、学生方面: 课题研究者由于提升的理论水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有了很大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1)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音乐创新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看、听、唱、想、动、奏、演等感知活动,如课堂教学中的创编表演活动:创编节奏、声势参与、创编旋律等创造性表现活动,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兴趣增强,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创新素质及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 (2)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得到了改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吸取学生的意见,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境,不断创新了教学理念和行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气氛不断活跃。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教师方面: (1)研究者新课程理念增强 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转变了角色。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能对自身工作和任务重新认识与定位,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师生关系有了重新认识,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研究者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认真研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实践和创新,我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以下风格。第一,引导学生进入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第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第三,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课题研究者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在课题研究之前,我对“科研”充满 了神秘、神圣感,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才知道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拓宽和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做调查研究,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总之课题研究让自己正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理论成果
在课题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总结出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炼出“创新教育研究”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种实践——音乐表现;自主探究——情感体验——多向交流——发展能力,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音乐教学模式。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唱、跳、奏、演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完成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条件研究。 努力营造了课堂教学温馨、和谐、向上的氛围,对学生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宽松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屠兰兰、罗迎春 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研究与论文写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吴跃跃 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教育理论与实践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安国 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花城出版社 2005
[4]郭声健 音乐教育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5]管建华 后现代音乐教育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相关文章: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04-28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05-02
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04-24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论文04-2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04-22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05-2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