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反应的生理心理基础研究论文
音乐反应的生理心理基础研究
音乐这种人类创造性的产物,经过历史的洗练,人们已经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因此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人们对于音乐的用途最为普遍的认识便是抚慰心灵,陶冶情操。而古代的哲人就早已看到了音乐对心灵和身体的影响。哲学家叔本华对有关音乐的身心问题有这样的描述:“音乐的效果要比其他艺术更具有力量和穿透性,因为其他艺术只是描绘倒影,而音乐则涉及本质。”哲人的观点点出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某种独特性,即对有机体内在的影响。有关音乐刺激反应的生理心理基础研究,探求的正是音乐这种特殊艺术形式对人类内在和外在影响的本质。
音乐反应的生理基础研究发展的历史回顾
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物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人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各种理论重视科学实验根据,从而逐渐修正了音乐上的纯理论推测和主观臆断理论的产生,与音乐美学联系起来,构成了音乐学研究中的1部分。
而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越来越多科学而先进的研究方法介入到音乐的心理生理乃至神经基础的研究中来,至今生理心理学研究者们的研究领域,已经不仅仅限于学习记忆或感觉和知觉有关的神经基础,研究视野发展到了对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物基础研究,包括音乐体验中情绪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机制;高级心理功能:音乐活动(认知记忆)脑半球专门功能化;音乐对精神障碍作用的神经生理机制等方面。不可否认,对音乐刺激反应的心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的研究,为人类了解音乐本质、揭开音乐相关的身心奥秘提供了科学的实证论据。对于国内研究环境来说,不仅是与国际前沿课题研究视野的接轨,同时也为国内音乐学学术研究,由以往的推测性研究向客观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推进修正的1个重要途径。
生理反应应属于行为主义较为传统的研究领域了。广义地讲,生理反应研究采用生理学、解剖学、神经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方法,对可量化的身体反应给予测量。这些反应有的是内脏的、运动的、肌肉的、化学的,有的则位于大脑中枢。3如果有人将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看作两码事,将生理和心理分开来看待,在现代研究中是不可立足的,从以往的大量研究中,很多学者已经看到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是不可分割的,正如Scherer and Zentner (2001)指出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生理反应是1种有效的情感反应指示器。从生物钟角度来看,生理节奏或说生物的节奏对生命是非常重要的,而音乐又正是通过声波对身体节奏产生的物理共振来达到对人体的内外影响的(Aschoff 1979;Strogatz and Stewart 1993;Glass 1996)。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的是,对于音乐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乃至神经学方面的研究历来都具有跨学科的意义的,也就是说,此类研究对于医疗护理、康复保健、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儿童发展,还有音乐教育者们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育大辞典中描述道: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这1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推崇科学,非常重视将已在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严格的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的研究,根据行为来改变教育目标。而对于当代音乐教育者来说,以科学实证方法透视音乐与人体之内外关系,对于指导教育实践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化价值。那么,在测量音乐刺激引发的人体的'生理心理反应的这1类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是:音乐作为1种刺激,是否能对人类有机体产生1定的生理心理效应,心理反应与心理状态的关系之所在,以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力量,并进而用音乐来激活或影响人的状态。
理论基础-身心之双重结构
大脑皮层在情绪的产生中处于主导地位,大脑皮层下中枢在情绪的产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情绪是受植物神经调控的。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胃肠、肾等)、外部腺体(唾液、泪腺、汗腺等)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植物神经系统既能接受外部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输入,也能接受来自内脏刺激的输入。因此,人在1定的内外界的刺激作用下,伴随着情绪体验,人体内部发生1系列的生理变化。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及其代谢过程的相应变化。
1定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呼吸发生改变。或加速或减慢,或变浅或加深。例如突然惊恐时,呼吸会发生临时中断,恐惧时呼吸加快而短促,狂喜或悲痛时,可能会有呼吸痉挛现象发生。
循环系统也会发生1些变化。例如心跳加速成减慢。外周血管有时舒张有时收缩。人在愤怒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增加。抑郁、悲哀、焦虑、惊恐等消极情绪时,消化腺活动受到抑制,例如悲哀时消化系统活动受到抑制,食欲减低。长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能够引起胃酸分泌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胃溃疡。愉快的情绪能促进胃液、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
内分泌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1定的情绪状态下,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等的分泌增多或减少。在焦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引起排尿次数增多。在激烈紧张的情绪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瞳孔放大、肌肉力量增加,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中。
外部表现主要是面部表情和身体表现。面部表情指的是脸部的表情动作。面部表情包括眼、眉、嘴等的变化,最能表达人的各种情绪变化。例如,人在欢乐时,双眉展开,两眼闪光,嘴角后伸,上唇提升。悲哀时,双眉紧锁,两目无光,眼泪汪汪,嘴角下歪。狂妄轻蔑时,双目斜视,嘴角微撇,鼻子高耸。身体表情指的是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例如,欢乐时手舞足蹈,狂喜时捧腹大笑,悔恨时顿足捶胸,恐惊时手足无措。
从早期到现在运用的测量方式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心率或脉搏率,即每分钟的心跳速度;
皮电阻(GSR ),即通过两个置于皮肤上的金属电极,测量这两点之间的电流系数;
心肺功能(肺部含氧量的大小);
血压,1般表现为心脏收缩压(在心脏收缩时达到的最大值);
心脏舒张压(在心脏放松时达到的最小值)以及脉搏压(不同于前两者,由可充气的橡皮箍袖带或者血压计缠绕在上臂测得);
血氧量(表现为动脉氧气饱和度,通过分光镜测氧法技术进行测量);
皮肤温度;
激素分泌:表现为诸如皮质醇等1些激素的变化水平,通过唾液、尿液或者血清分析进行测量。
【音乐反应的生理心理基础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心理学论文12-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论文02-24
再谈“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03-19
论经济学分析的心理学基础研究综述03-14
音乐鉴赏论文05-25
音乐鉴赏的论文07-25
音乐与爱情的论文03-18
音乐美学论文05-16
关于音乐的论文精选05-24
音乐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