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论文

时间:2024-10-09 04:25:12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论文

  音乐艺术是人们思想、语言、歌谣、风习、情趣的产物,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它承载着各个国家、多个民族的文化积淀过程,也记载着人类群体音乐审美变化的每个特定阶段。音乐艺术的发展,不是单一的个体发展,而是综合社会、风俗文化以及当地民众生活、语言、审美等一系列因素的体现,它表达的优美、喜悦、悲伤、哀愁的情感也都是以此为基础体现的音乐风格和美感体验,它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是抒发内心感觉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论文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历经多个朝代的更替变迁,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和美感表达,音乐艺术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以先秦时期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为例,古文献材料说明,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产生了关于音乐的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性思维,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的功能是可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等等。当时这些看法都是体现在宗教文化与神话中,成为以后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唱论,具有应用美学的特色。其中大多数是讲吐字、音韵、声律、行腔等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系统涉及美学问题则比较少见,但其中仍不乏可贵见解。而对于器乐演奏,虽然“丝不如肉”(即用外在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如直接从内在唱出来的音乐),但其讲究“以韵补声”,通过器乐把音乐的律动、韵味表现出来。中国表演美学不仅十分讲究声音的韵味美、形式美,同时也强调音乐要从内容出发,要按情行腔,须心中有意,等等。由此略可窥见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所在。在近现代音乐中,音乐艺术领域不单单是统治者及一部分人的主张和音乐思潮,而是抒发民众的感情,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用音乐可以体现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内心感受。

  我国音乐犹如浩瀚的大海,具有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历史久远,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人们成长生活的地区、环境,以及宗教信仰、习俗各不相同,自然而然就萌发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民族民间的音乐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的不断积淀以及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音乐因州异国殊,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就民族地域、历史时期、作品体裁及风格、形式而言,古老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南、北两大特点不同的音乐派系。

  据大量的音乐史料记载,具有北方代表性的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和江南的音乐文化各具特色,但又相互渗透、连通,同时各自的音乐风格特点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中北方音乐以豪放、粗犷、高亢、激昂为主调,而江南音乐特点以柔美、秀丽、婉转的音乐韵味为特征。因此,南北两地的音乐艺术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艺术风格。但无论是南乐派还是北乐派都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内在的统一性。20世纪以来,音乐艺术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听者不再专注于单纯的音韵问题,而是从整体出发,以音乐表演、音乐情感、音乐精神等方面让观众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得以满足。从宏观上讲,传统音乐着重于技法,但现代音乐着重于感觉,根据各地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不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美感的特征进行剖析。

  一、音乐旋律的美感

  1.旋律之优美

  音乐的优美和动听是相连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来表达从自然界中感受领悟到的各种美好事物及愉悦心情,就需要落实到音乐的旋律之中去,用旋律去表达情感。那么这种旋律的美感具有更加温和、平静、细腻的特点。平稳舒展的韵律行进、有序的节奏以及速度、力度的组合,使旋律优美动听,从而表达出人们心中的诗情画意。如古筝曲《云岭音画》,这首作品富有浓郁苗族飞歌风格。这首曲子虽然不是专门描写苗族的,但是通过它来表现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人民纯朴豁达的性格、淙淙的泉水、溶溶的月色、火热的歌舞,从而引起人们对山野、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思和向往。古筝加之钢琴的旋律配合,自然、流畅,美感十足;二胡曲《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刘天华精通民族乐器的结构及原理,他大胆地对二胡演奏技法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并在乐曲创作方面又巧妙地吸取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使音乐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2.壮丽之美

  与旋律的优美相对应的是壮丽之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音乐作品听起来是优美的音乐,实际上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幅有着壮丽之美的图景。壮美的音乐有其独特的整齐有序、铿锵有力的节奏,形成一种刚劲有力、英勇、威武、粗犷的音乐形象,音调激昂向上,表现出人们坚定的意志和勃发的精神风貌。如《战台风》这首乐曲是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全曲气势磅礴,形象鲜明,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充满着力量和感染力;交响音乐《梁祝》,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壮美情感与意境。

  3.欢乐之美

  在音乐艺术的表达与处理上一般采用活泼、跳跃的节奏,欢快流畅、兴奋昂扬的旋律以及明朗的大调式体系来展示音乐的欢乐之美。如《庆丰年》是由赵玉斋创作的一首欢快热烈、喜庆气氛浓厚的古筝独奏曲目,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乐曲运用了很多新的技巧,形象地展现出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万众同心、喜庆丰年的极为热烈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笛子独奏曲《喜相逢》,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时的欢乐,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唢呐曲《百鸟朝凤》更是把欢乐之美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但也有用小调音乐风格来表现欢乐之美的,如二胡曲《赛马》则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在大草原上赛马的欢乐热烈的景象。

  二、音乐内容的美感

  1.歌颂崇高

  颂歌、赞歌体裁是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主题之一,它大多是以歌颂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主调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以大气的旋律进行展示出气势雄伟、庄严辉煌的人物形象。如辛沪光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蒙古族人民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英勇事迹;古筝曲《山丹丹颂》原为陕北民歌,是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乐曲描写了红军战士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红花盛放,军民欢歌乐舞的情景。原曲明亮、宽广的激情中渗进了些许忧伤的色彩,使这首优美的旋律更加深情动人。中段用陕北秦腔等戏曲中的音乐过门素材加以发挥和展开,激越而热烈。这些创新使全曲不断在光亮的红色和忧郁的蓝色中穿梭;崇高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虔敬、轻柔、真诚的赞美歌颂与倾诉衷肠,乐曲《莲花谣》正是这样,莲花的纯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为人们世代赞颂。这首乐曲通过对莲花的展姿、起舞、搏浪、绽放等细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莲花的深刻印象和偏爱之情。

  2.悲剧之美

  悲中有美,悲剧之美是对音乐艺术作品中美的肯定,它的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凄凉、深沉、愤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二胡曲《江河水》就是一部典型的优秀悲剧作品,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全曲贯穿了女主人公悲痛欲绝、泣不成声的倾诉,曾被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全曲充满着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感情基调,让人久久回味;《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都是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突出描写了垓下之围中楚军被汉军所灭,项羽乌江自刎的激壮场面,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描绘出一幅古战场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

  在现代音乐中,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是很重要的,它不仅非常丰富和细腻,而且还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加以组合,构成一幅幅表现心灵情感的音乐图画。作曲家的内在情感体验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感受,而对于演奏者来讲,音乐是一种体验艺术。要把音乐美完全地表达出来,不但要把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意图展示出来,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作,使作品更深刻、更完美。作为音乐的二次创作者,作者无论是演奏还是演唱,只有仔细领悟和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创作的背景、表现的真实目的与思想,才能更完美地演唱、演奏,表达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韵味。所以,现代的音乐美不拘泥于传统中一成不变的旋律,不但继承了传统的乐曲技法,而且加入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个人处理及情感。

  音乐是将声音艺术化后,传递到人们的听觉中去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方式的变化,人们对其声音会有更高的要求,对音乐也会有更深刻的美学体验。音乐艺术在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要研究其涉及的各个方面,探索其包含的多个领域,让其在多元音乐艺术文化交流中,彰显出独特魅力和宝贵价值。

【音乐美学的情感体验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论文05-19

音乐美学论文05-16

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的应用论文05-05

音乐语言的美学信息分析论文07-25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05-19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08-21

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论文10-19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中的美学体验论文08-19

探讨钢琴表演遵循的音乐美学原则论文06-06

音乐美学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