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论文 篇1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也是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创者。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他的整个教育思想韵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陈鹤琴先生也曾作过大量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做出过许多重要的贡献,并形成了他一套较为系统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一、陈鹤琴音乐教育思想
(一)寓音乐与儿童生活中
陈鹤琴主张寓音乐与儿童生活当中,让儿童生活中充满音乐,使儿童音乐生活化。他在《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出: “学校实施音乐教育与生活脱节了。学校音乐仅仅是音乐教室里面的‘歌唱’和舞台上的‘演奏’,他提倡我们要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在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本能。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应让儿童的生活充满音乐。
(二)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身体各器官和精神起共鸣共感,而表现出美好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和谐,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从而养成统一性。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生活,培养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能够真实地表现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音乐能够使人产生良好的情感,使人表现出良好的行动。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我们应该利用音乐教育,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品性。无论在幼儿园、社会或是家庭场所只要有音乐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手舞足蹈的样子,愉快的表情。他们是喜欢音乐的,音乐陶冶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动。
(三)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在《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一文中,陈鹤琴写道: “他生活的环境是很优美的,他听见很好的音乐,会不知不觉地唱起歌来,他看见美丽的图画,他也来画画看。他看见别人说话文雅,走路轻快,他也会慢慢说话文雅,走路轻快。生活当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随着音乐的节拍即使一两岁的小朋友也会手舞足蹈起来,只要有音乐在,他们总是能自己动一动,跳一跳唱一唱的。他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教师》一文中也谈到了艺术环境的作用“伟大的音乐家、画家和诗人,都对自然的美有精湛的欣赏力,以高超的技术,将自然的形态和声乐描写的淋漓尽至。这种欣赏力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有适当的环境来培养的”。幼儿园老师艺术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艺术环境的渲染,因而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就更加重要。儿童从小就应有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四)借鉴外国的音乐教育,但要适应本国的国情,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
陈鹤琴先生主张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应中国国情,要走我们民族自己的路,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价值。1927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写道:“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幼稚生听的故事是美国故事,看的图画是美国图画,唱的歌曲是美国的歌曲,这并不是说美国化的东西是不应当用的,而是因为两个国情上的不同,有的是不应当完全模仿的。”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国土。儿童身边的事物,熟悉的音乐,儿童最易于也乐于接受。传统民族音乐包涵着中国音乐的精华,生长在中华大地的儿童,心理无意识深层或多或少的已有了民族音乐的积淀,对于本民族音乐的学习是较易理解的,而如果生搬硬套外国的音乐教育,儿童是较难学习和理解的。
二、陈鹤琴的音乐教育思想对现今的指导意义
(一)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以儿童心理为出发点,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一切以儿童为出发点,让儿童生活音乐化。让儿童的音乐更贴近儿童自己的生活,更易于儿童去学习、理解和体会。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是教学的主体,要更多的让他们去自由的表达、发现、探索、实践,老师要善于引导。儿童音乐教育要以儿童心理为出发点,儿童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编排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正像陈先生所说的“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生活,培养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能够真实地表现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
(二)适当的把音乐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去的整个教学法原则,实现综合性的艺术教育
陈鹤琴提倡的音乐与其它各科相结合的思想对现今的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分科教学实施多年的情况下,各科互相分离,各自有各自的领域,彼此互不联系,使得我们学到的知识成为死的知识。各个学科只有相互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应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各科当中去,实现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这也是当今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正如陈先生所例举的:“例如语文课,可选用文中诗词谱曲;地理课,可根据文中所讲的地域,选用当地的民歌;其它如劳动、体育等,更可与音乐密切结合。”这样的教育才更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学起来才更有乐趣。
(三)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环境尤其是这样。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让儿童受到长久的美的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启蒙学校,家庭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持续而长久的。而当前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很多家长把原本是作为娱乐、修身养性的音乐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音乐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在父母的强制要求下,孩子被动的去学习音乐,只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考出级别。这种学习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抹杀乐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应保护儿童热爱音乐的天性,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音乐环境,帮助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多创作一些好的音乐奉献给儿童,让儿童有儿童自己的音乐。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联合起来,通力合作,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生活在富于音乐美、有生机、有兴趣、有活力的环境中,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五)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我们的国家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历史传统,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我们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能够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我们应从小教导儿童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吸收外国优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为我所用。陈鹤琴倡导吸收国外的东西但要适合我国的国情,陈鹤琴编的故事和儿歌好多都是借鉴国外的,但是都是经过他细心的改编,整理,适合中国的儿童才拿出来使用的。这些故事、儿歌都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导儿童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热爱祖国。
陈鹤琴是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创者,他所提出的“让儿童生活音乐化”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他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儿童音乐教育实践,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陈鹤琴的音乐教育思想以推进今天的儿童音乐教育,让我们的儿童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美的世界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2][6][7]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卷4[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58,459页
[3]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744页
[4][5]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8. 148页
[8]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卷3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齐易.陈鹤琴及其儿童音乐教育思想[J].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二期
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论文 篇2
摘要:陈鹤琴先生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其科学精神是始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教育,都必须追求真理,必须力求实际,文章就此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是的治学态度,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教育,都必须追求真理,必须力求实际,文章就此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内涵
一、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
陈鹤琴先生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内涵中的核心价值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关于爱护儿童,陈鹤琴分析道:“不爱护儿童的人必不被儿童所爱;儿童既不爱他,就不信仰他,不信仰他就不会听从他的领导。”[1]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鲜明、确定的教育理念,与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先后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他对儿童心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刻体会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他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三个必须遵守的原则。第一,两个“凡是”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2]。心理学上讲,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好模仿、好问,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让儿童自己去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并亲自动手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向着良性的、积极的方向发展。第二,善用正面的态度引导儿童。传统的音乐教育总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这种填鸭式的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但音乐的世界充满了多姿多彩的旋律和变化万千的节奏,这种特性促使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良性的音乐教育应该要知道儿童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生活的欲望和需求。陈鹤琴先生在这方面明确地为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那就是“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生活中去……,使儿童生活音乐化”[3]。尽管世界各国的儿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都喜欢唱歌跳舞,那么,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天性,用正面的态度引导儿童,发掘他们的潜力,尊重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能够在音乐方面有所突破。第三,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儿童。在对陈鹤琴诸多儿童教育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能够发现,他始终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尊重儿童”[4],对儿童如果没有了尊重,就无法真正将“一切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践行在实践当中。对于儿童的尊重,最主要的就是在儿童遇到困难或犯错误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责备或惩罚,而是要以积极的方式鼓励儿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因为错认某个音符而被老师责罚,这种行为在陈鹤琴先生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任何人乐意被别人批评,再加上儿童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批评与惩罚,所以对待犯错误的儿童,一定要循循善诱,善于使用积极的方法进行鼓励。
二、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科学精神
陈鹤琴先生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科学精神就是始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教育,都必须追求真理,必须力求实际。首先,要始终坚持中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究竟如何把握这个大方向不能变呢?正如陈鹤琴在《让儿童生活音乐化》开篇讲到的:“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5]。他的`一生都在以中国的文化和国情为中心,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儿童特质和生长环境的儿童音乐教育模式。他坚信要想在中国做成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地了解中国习俗,熟悉中国国情,读懂中国文化。而要想在中国发展属于自己的音乐教育,则必须对中国的音乐文化背景、传承情况和教育现状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一切从中国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出发。陈先生能够做到高屋建瓴,一直提倡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6],这也是他为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事业指出的一条良性的健康的发展道路。其次,要始终坚持为中国儿童音乐教育营造一种审美体验和技艺学习相结合的环境。陈鹤琴在对儿童音乐教育的探索道路上一直十分重视“环境”,他认为环境思考、环境期待和环境设置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健康有效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先生认为如果父母在家庭里能够时常轻松地歌唱,那么对儿童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势必会产生影响,因为在父母的熏陶下,孩子会不自觉地对音乐产生兴趣。要是家里有乐器,并且父母会使用这些乐器,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众所周知,对于儿童而言,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他们在这个整体中学习和生活,因此,若能够在这三种环境中营造更多的音乐氛围,就会使孩子沉浸其中。但是,除了氛围的营造,对于音乐技艺的专门性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艺的学习要以音乐环境为前提,只有正确地处理好音乐环境与技艺学习的关系,通过良好的音乐环境去激发儿童的兴趣,刺激儿童的灵感,才能为他们对音乐技艺的进一步学习创造平台。再次,要始终坚持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构建“活教育”[7]的中国儿童音乐教育模式。陈先生认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很多是靠不住的,必要时应该让孩子直接去接触、去体验、去学习。他的诸多专著都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灵魂,那就是“灵活多变”。他提出在设置教学形式方面,应该“采用教师预设的音乐活动与儿童临时生成的音乐活动相结合;……提高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幼儿离不开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8]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单一的、枯燥的“教师教、儿童学”的传统填鸭模式。最后,要始终坚持体味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中蕴含的艺术智慧。透过陈鹤琴先生一系列的教育理论,能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他作为教育大师所具有的兼容开放的博大胸怀。陈鹤琴先生对音乐教育中传统概念的纠正、拓展,和他将儿童音乐教育与相关客体的有机结合是其教育理念中“兼容”这一特质的最好体现。他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孤立的,而建议“语文课,可选用文中诗词谱曲……”[9]即儿童音乐教育不能够完全以音乐自身为唯一,应该综合别的学科知识以促进儿童音乐教学。陈鹤琴先生所具有的强烈的开放意识让他能够在立足当前的基础上展望未来,高屋建瓴,对未来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他曾说过“欣赏指导是让儿童由听觉所感到音乐的节奏、和声、旋律等……引导儿童以音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10]陈鹤琴先生的一生是在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中度过的,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始终坚信面向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质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因为儿童就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未来,如果坚持传统的教育模式势必无法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发展需求,所以创新也是他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他曾经说:“凡是儿童所喜爱的玩意,都可以革新,利用来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木偶戏等于立体故事,有会活动的玩具的功效,是教育的利器。”[11]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陈鹤琴先生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体现出的是治学理念的确立,是教育方向的制定,是音乐环境的营造,是课程结构的变革,也是教学方法的革新。这些都是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所蕴含的艺术智慧,我们在当前探索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更应该深刻地去体味这些艺术智慧,向陈鹤琴先生学习,学习他所具有的兼容、开放的胸怀,学习他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沈明,孟琪璐,嵇珺.陈鹤琴教育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崔聚兴.中外学前教育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3卷[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
[4]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4卷[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
【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论文】相关文章:
陈淳及其思想研究论文08-11
傅雷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论文09-22
民族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的作用论文07-03
音乐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的论文10-30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论文08-20
音乐教育学论文08-20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06-17
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论文08-23
探析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