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悟生成性音乐教学的真谛论文
音乐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它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中。生成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所不同的是生成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只做一些一般性的指导,具体怎样生成,生成的结果如何要等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展现。例如在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课《天鹅》与《四小天鹅》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特长,首先分成了三组:情节创设组、表演创设组、音源创设组。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围绕音乐展开自由的创设活动。在随着音乐对情景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同学们完全自然地融入到了自己创设的情景中,投入到了音乐所描述的美好世界中。此时,教师并不需要过多的讲述,同学们忘情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肢体表演和心灵感受与音乐直接对话。
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更加到位,更加深刻,同时,对音乐的感受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知识点,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分析、总结,不但对音乐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还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声音,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等,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生成的,这些能力的生成,不是单靠教师的讲授就可以获得的。生成需要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生成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首先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影响生成的因素。
1、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生成并不是盲目的,它需要教师科学的分析,灵活的引导。生成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生成,所以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的现有实际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除了课前的一些了解之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他们的整体发展特点及个性差异。而且这时观察到的情况是学生最真实的情况,也是学生最真实的水平。同时,有心的教师还会在课后反思中,仔细分析学生在课上的种种表现,从中探寻一些共性的,普遍的东西,来指导日后的教学工作。
2、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生成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成的动力,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及同学间的交往互动。通过交往,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彼此的智慧和修养,达到彼此共识、共享、共进。在充满生成的课堂中的交往不仅有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单向交往,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交往,不仅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每个学生在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时也向别人发出信息。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多层次的交往网络,并且信息的流向也是不固定的,整个课堂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交往过程,而是一种多向的动态的交往过程。
3、教师对情境的调控。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情境进行一定的调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教师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些必备的道具或材料。如还是在《四小天鹅》欣赏课中,教师让学生在听完乐曲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硬纸板、彩笔、水瓶、剪刀、电光纸、橡皮筋、彩旗等。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特定情境,学生很自然地便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情感世界,在表现音乐情景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思考。
二、生成性音乐教学的实施建议。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如前所述,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特别是对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来说更是如此。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教育,它的一切活动都在一个“情”字上,它不只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来说,应该积极地、全方位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参与其中,直接让心灵面对音乐,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流动的音乐与参与活动的学生完全融为一体时,音乐表达的情感与学生获得的体验产生共鸣时,音乐的审美功能便自然地发挥作用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创设情境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投入到音乐中,与音乐直接对话,使课堂变成一个被和谐、美好的情感所包围的充满生命活力与人文内涵的小天地。
2、注重课堂的互动。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师生进行到了共同创设的情境中后,必然会发生师生及同学间的交往与互动,也就是在这个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会生成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东西。为了促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生成,也就是真正的真实的生成,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交流气氛;其次,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新课堂中,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倾听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要研究学生、倾听学生、观察学生。这样才不会把学生在课上的活动与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是对教师教的过程的一种积极的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一门十分注重与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的课程,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判断、分析,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体验、感受音乐,去尝试、去体验成功,品味失败,这种做法给学生传递出的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相信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千万不要忘记给学生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反馈意见,以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3、注重教师的引导。
教学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在注重生成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并且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也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生成一些连教师都不太熟悉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节课可能会生成很多知识、情感,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很复杂,有时学生自己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总结,从而使学生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例如在《四小天鹅》这节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音乐中感受音乐之后,学生们早已在情景的渲染和表演中使自己全身心地进入到音乐里,情感也已经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到这里这节课本来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紧接着帮助学生设计了几个思考题供学生讨论:第一,最后天鹅为什么离开了美丽的家园?第二,环境为什么变得如此糟糕?第三,我们可以想些什么办法留住天鹅一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使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因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
【感悟生成性音乐教学的真谛论文】相关文章:
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06-05
有关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7-31
音乐教学论文10-22
小学数学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尝试论文07-10
音乐教学幼儿教学的论文09-30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5-29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6-26
高中的音乐教学论文10-1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发表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