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审美力、创造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技能,幸福感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心理体验 幸福感
幸福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有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等。其中重视自己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人格,即让自己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和接纳别人并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地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得到获得与付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体验生命与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带来正向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在完善个体人格、提升能力和自我认同等这些正向情绪体验中获得。
一、合适的音乐教育方式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接受”和“参与”两方面,它的主要内容是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
1.“接受”音乐的实践与提高大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
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采取探讨、启发、引导的方式,尽量调动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建立他们思维上的自我意识和积极性,并适时地予以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得到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获得音乐欣赏的初步技能和感性体验。
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式:①了解音乐语言的特殊性;②了解音乐语言中丰富的表情性以及音乐具有的模仿性、象征性与暗示性的特征等;③结合不同乐曲讲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与音乐的组织手段、乐器性能及表现力;④从音乐的形式与传统的继承关系、音乐的风格、精神特征及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讲解;⑤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灌输”给学生。但也要注意,音乐欣赏中只有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必须辅以集合性思维,才能完成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全过程,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的内部结构与它所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追求作曲家所表达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与深刻“体验”,探求音乐所表达的“意义”,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从而追求音乐中所表达的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及人生的奋斗与牺牲精神。
2.“参与”音乐的实践与增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精神
音乐活动通过表演来进行,是审美活动最生动的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中,让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方式参与音乐欣赏,可使学生下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最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体验。
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式:
①演唱。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或某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唱,能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使他们对作品有更深的体验。
②节奏参与。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和基础,让学生合着音乐的节奏,感知音乐韵律,很容易让欣赏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③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体态律动是对听到的音乐做出即兴的动作反应,这对于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情绪等都非常有利。
④多声部训练。多声部训练是学生对两部或两部以上的不同旋律同时进行的训练,这对于掌握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在训练中感受音乐和声及织体的变化。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享受多声部训练的快乐,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团队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二、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在心理发展意义的幸福感研究者看来,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幸福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幸福感表现为一种社会认同感,从深层次上体现了对人生的目的与自我存在价值的追问,它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作为一种体验,幸福感既包含了认知的成分,也包含了情感的成分,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
积极的心理体验是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幸福感施加影响的重要渠道,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可以感知的,音乐是有内容的,借助于歌词、音乐标题乃至文字(语言)说明等非音乐因素能建立起沟通形象思维的桥梁。随着学生知识、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再造、重组出新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的孕育成熟过程也是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
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单纯是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还必须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因此就需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辅以逻辑思维,使感官欣赏能上升到理性欣赏,使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知完美地结合,以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生动地审美,同时增加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特别是多声部训练还是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好的音乐能让人感动,美的音乐能让人陶醉,有朝气的音乐能让人挺拔奋进,伤感的音乐能让人流泪,思乡的音乐能让人想家、思绪万千……音乐欣赏与表演过程就是这样一种短暂而美好的自我体验。幸福感实现的过程,是人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出现的种种内心体验,是一种美好、积极的体验。这种体验导致人格发展的飞跃,让学生感受崇高,感受美好,感受爱、体会爱、学会爱,感受自我的力量,超越自卑与痛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玲著《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曹理、缪裴言、廖家骅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3]吴跃跃主编《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4](日)野村良雄著《音乐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关联与影响论文11-20
高雅音乐教育研究论文11-20
音乐教育论文06-10
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03-18
浅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03-18
大学生法律道德与幸福感论文03-18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论文12-03
电子商务对经济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