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之初探论文
摘要: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其中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校诸多音乐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公共课程之一。
关键词:音乐欣赏;高职院校;鉴赏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类高度的精神产物,只有认清音乐文化的价值所在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美国音乐人类家公认:“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学校音乐方案描述与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下一代传递我们的文化传统,音乐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最辉煌现象。”[1]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
音乐课程标准对于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欣赏艺术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这是新形势课程标准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要用新理念去指导教学,应该认识到“教学目标”替代教学目的的进步,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培养。
1、音乐欣赏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欣赏课教学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总是以被动的方式来接受。上课时总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讲授与此曲相关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欣赏、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思维和灵感。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完成讲述内容之后,将重点放在音乐的欣赏方面,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调动学生的思维,去体会和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中得到心灵的和情感的洗礼,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欣赏途径。首先应该欣赏音乐,然后再去做必要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先去认真聆听作品,感受音乐的'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展开想象。同时应在师生之间展开交流和讨论,甚至运用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让学生直接表达音乐的内涵。如:我们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在一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的情绪。那种涓涓溪水般地流淌的主题音调,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对蝴蝶翩翩起舞的优美姿势,可以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生死相许、依依不舍的画面。带给我们的是音乐与心灵的交汇和情感浪花的宣泄[2]。这样,学生获得的是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其课堂效果往往是学生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课堂气氛活跃。
2、欣赏音乐的方法
调动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活动,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分析、理解作品,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首先,要从学生欣赏课的素材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的音乐,由国内的到国外的音乐,由通俗到传统的民间音乐,逐渐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 要有一个逐渐的过渡阶段,而不是死板、流水式的音乐欣赏,要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每一首音乐欣赏作品。过去音乐欣赏教学的曲目范围是相当有限而且集中的。事实上,音乐欣赏教学应尽力展示多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更多地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体现出人类在听觉审美所取得的成就,其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具有高度的世界性,自然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及其通俗性和娱乐性的内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也应该成为音乐欣赏的一部分。此外,还有我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以及各种形式的民族器乐作品。这都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宝贵财富,也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总之,音乐欣赏就是要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元素的音乐作品,从而扩展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范围,对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都有所了解,在音乐欣赏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以重要的“点”,带动音乐欣赏的“面”,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有全方位、多元化的了解,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作用。
3、音乐欣赏离不开文学语言
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是离不开文学语言的运用,因为丰富的文学语言的描述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文学语言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的基础,通过音乐等艺术欣赏的途径使文学语言得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绚丽多彩的文学语言的描述常能成为开启音乐欣赏之门的钥匙,许多音乐作品的标题本身就具备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如:《渔舟唱晚》和《二泉映月》的缠绵忧伤的意境;民乐合奏《彩云追月》和《春江花月夜》的悠扬与委婉;琵琶曲《十面埋伏》激烈和凶猛的战场画面再现;其名字的寓意与音乐的主题歌内涵相吻合。除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之外,还有一些西方的文学艺术,也创作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歌曲或歌剧创作的前提是要有歌词或剧本,很多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和歌剧的剧本均来源于诗词和文学创作。如: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词由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写;歌剧《茶花女》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及贝多芬《欢乐颂》选用了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诗篇……[2]
欣赏这些有文学标题的音乐作品,可以更直接的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能够直接明白欣赏作品的内容和意境。中国和西方的优秀音乐作品是枚不胜举,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这些优秀的音乐欣赏作品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不但使学生欣赏了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且还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课作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和易操作性,是普遍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它的任务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通过这个课程来开拓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背景,使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通过音乐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曾指出过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并且能够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具备了对于音乐最基础的欣赏能力,才能与音乐在思想上达到情感共鸣,继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欣赏通过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不但能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更能够获得精神境界上的愉悦和享受,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而尽享的审美活动,所以音乐欣赏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谢萍盛宏标、《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J].湖南: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2009、1
[2]王松、《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湖南:民族音乐出版社、2009、4
[3]李勇、《新课标下对音乐欣赏课的思考》、[J]、云南:民族音乐出版社、2008、5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之初探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