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班音乐教育的指导策略论文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早年的陶行知就认为“音乐是大众心灵的呼声”,是对人类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非语言艺术。离开了音乐,人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他主张应从小注意音乐教育。
那么,如何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呢?
1. 创设“生活”音乐环境,培养孩子节奏的感受力
几年的幼教生涯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只有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幼儿才能完整融合在老师想达到的目的中。四岁幼儿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还未萌芽。此时幼儿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和想象还有很大的限制,只有通过节奏才能去认识、理解音乐。当幼儿一进入小班,我就把节奏教学贯穿在一日生活里,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生活”环境。教小班第一个星期是最辛苦的,幼儿刚来园,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哭闹声、呼喊声奏响了一曲交响乐。于是,我拿起了铃鼓,有节奏地拍了起来,那一瞬间,哭闹声静了下来,伴随我的铃鼓声,孩子们踏着有力的步子向我走来,我拍起了 X X X X |X X XX|,孩子们也都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个个拍起了小手,走路的步子更神气了,活像一个个帅气的解放军战士,此时,有力的走路步子也成了有力的节奏谱子,看,孩子们走得多好啊。要如厕了,厕所里传来的是孩子们洗手的哗哗声,此时,我拿起铃鼓,从上到下,哗哗哗地摇了一长串,孩子们看到了,觉得可神奇了,长长的节奏俨然成了孩子们此时最新奇的玩意儿,从厕所出来,孩子们也都学着我的样,小手举过头顶,从上到下,哗哗哗地摇下来,此后,每次如厕,老师只要做这个动作,孩子们便会哗哗哗地排好队去。瞧!节奏还成了教学的好方法。
2. 创设“生活”音乐环境,培养孩子情感的表现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歌唱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直接运用人体发声器官进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可以使人们直接体验节奏、音高、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真切感受歌曲的情感意境,从而达到培养音乐素养、感受音乐美的目的。
在歌唱活动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安排了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快乐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在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的时候,首先让孩子们在娃娃家中玩游戏,有的小朋友当妈妈,有的小朋友当宝宝,当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宝宝是如何做的,老师在这些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游戏中,再有感情地示范唱出来,孩子们听了就更加有劲了,也都能够更有感情地唱出来。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孩子们为妈妈们表演了这个节目,还有模有样地做起了动作,真的很打动人,妈妈们看着看着,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大家都感受到了歌曲的魅力。
3. 创设“生活”音乐环境,培养孩子音乐的想象力
陶行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美国心理学博士茄德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对某种艺术感受和体验的欲望,而幼儿又有着常人无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四月份,我们有一首歌曲教学——《春天》,在教学的时候,我先不急着教歌词,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想象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有的说春天有绿绿的草地,有的说春天有美丽的桃花,有的说春天有柳树,等到幼儿说得差不多时,才把歌词展现出来,让幼儿听一听歌里唱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春天有何差异,使他们去享受想象后的喜悦,培养他们大胆想象的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班音乐教育的指导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陶行知论文参考文献范例11-18
思考并实践陶行知的“公平教育”思想12-10
高校音乐教育混沌理论分析论文11-14
护理论文写作指导12-08
音乐教育论文06-10
音乐教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论文11-07
有关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论文11-13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