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会学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论文

时间:2024-06-13 08:57:35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社会学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论文

  摘要:音乐的起源从单一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化,它的发展和社会历史一样悠久,音乐的学习与研究与诸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作为音乐伺服的高校声乐教学应当认识当下社会的音乐发展现状,从音乐社会学的视域来谈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趋势,目的在于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高校声乐的发展,希望追溯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探索高校声乐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音乐社会学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论文

  关键词:音乐社会学;声乐教学;可行性;设想

  一、音乐社会学视域下的声乐教学

  (一)现今社会的音乐传播

  在广阔无垠的时空领域,音乐的传播将人类生活装点的五彩缤纷,正是有了音乐传播才深化了人们的艺术思维。现今社会的音乐传播主要涉及以下五种形式。一是空气媒介传播。它具有透明性、模糊性、接力性等特点,是音乐最原始的传播形式,早期的音乐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因此透明性主要表现在可以直观准备的了解受传者的心理状态;模糊性主要表现在音乐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版本,直接导致音乐的模糊性;接力性表现在口传心授这种传播方式。二是乐谱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使得音乐创作更加清晰有序,巩固促进了传播活动的专门分工,使得模糊性的传播效果消失。乐谱的出现,让世界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更加畅通,为音乐传播架起桥梁,音乐传播再无限制。三是声音记录媒介传播。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的声音记录器,这一发明的诞生成功实现了人类对声音能量的管理;埃米尔柏林纳1888年在费城富兰克林学院对留声机进行师范演讲,成为世界唱片史的起点。声音记录媒介可以让音乐本体完整的保存下来,让人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具体音响。四是广播电视媒介传播。新中国成立时期,无线电广播电台成为音乐主要传播媒介,广播歌曲对当时社会产生极大影响,音乐传播在当时具有导向性和引导性。之后电视也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比声音媒介传播更加有力。五是网络传播。网络为音乐传播扩大了空间范围,为音乐提供一个巨大的共享平台,突破了广播与电视传播的时间性。网络媒介可以让人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自主的选择接受音乐,但是网络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具有自由性与盲目性,让音乐一点不受约束,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可以在网络媒介中传播,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因为有些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并不具备对音乐的辨别能力。

  (二)高校声乐学科在社会地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主要涉及到四个环节:音乐创作生产、音乐传播生产、音乐表演生产、音乐伺服生产等,在音乐社会学视域下,这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社会音乐生产与高校声乐教学的关系是从属于音乐社会生产与音乐伺服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四个环节中,音乐伺服生产是其他三个环节的动力,其作用主要是培养人才,完善审美观念,具有音乐评、监督、研究等功用,只有明确了音乐伺服的任务与目标才能更好的为社会音乐生产服务,才能更及时的传输人才与智慧。

  (三)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社会音乐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流行音乐、民通、美通、原生态民歌、音乐剧、曲艺、戏曲等形式。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应当对现阶段的音乐形式做出准确的梳理和了解。高校声乐教学想要在未来得到发展,其趋势在横向要求上必须对多元化的声乐形式进行研究,在纵向要求上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要努力培养出都专多能的教育人才,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师资力量,高校可以拓宽教学曲目的范围,让专家学者的讲学或是授课成为常态,开设多元化的声乐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学习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作品,还可以举办多场风格各异的演唱比赛等。

  二、多元化声乐形式进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可行性

  (一)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人类的音乐教育模式在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中不断的发展,由简单的授课形式发展为系统的传授,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影响与制约。多元化声乐形式进入高校,在教学理念的多元化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文化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化多元化的方向是在保留现有的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外来的文化,使得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多元的发展,寻求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荣。二是教育的多元化,现阶段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现多元化,可满足不同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是向着社会的基本需求向前发展。三是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在高校声乐教育实践中,要密切关注社会音乐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前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对于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要给予借鉴与融合,发展多元化声乐风格,提升高校声乐教育的社会适用性,推动社会音乐的良性发展,促进声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学术性。

  (二)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的融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得到绝大多数的学者及专家的认同。声乐唱法主要有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等唱法,不论哪种唱法都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作指导。歌唱发声技巧主要是协调好呼吸、发声、共鸣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方法的统一与风格的多元化。原生态民歌的多元化风格,以生活为本源,没有经过美化,是原生态状态下的东西,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异,由于的传播只限于小范围,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演唱技巧不一样,使得演唱风格也不一样,当然歌曲的风格也不一样。流行音乐的多元化风格,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民族、美声、原生态等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音乐作品演绎的淋漓尽致,如萨顶顶的《万物生》就是很好的代表作品。跨界声乐的多元化风格,如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跨界”组合凯尔特女生,她们的演唱就是探索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三、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音乐作品的借鉴与融合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味的强调气息和声音,大大的忽视了演唱作品的内容表达,这就让音乐作品失去了灵魂,更多时候放弃了演唱作品意义的传达。流行音乐作品进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取材与大众生活,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大众很容易接受,并且很大一部分音乐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演唱情感的培养,不能单单只强调声音和技巧,要深度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要以情代声。

  (二)刍议流行音乐曲目进入高校声乐教学曲目

  我们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采用流行音乐曲目是有要求的,首先这些曲目的内容要健康,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能违背我国的思想政策方针,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不偏激,要宣扬人性和道德。其次这些曲目要旋律优美,音响效果要符合受众的心理和生理的规律,能引起共鸣,歌曲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高校声乐教学曲目采用流行音乐教学要分级,学生在初级阶段可以选取短小并且旋律平稳的曲目,演唱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学生在中级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声区色彩的曲目来进行演唱,篇幅适中,演唱技术含量相对高些,并能正确运用歌唱方法。学生在高级阶段,可以选择偏度大的,音域跨度大,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曲目,这些作品可以在情绪上变化较大,演唱时可以做到声区统一。

  (三)上课形式的借鉴

  教师授课的过程是教授与学习的双过程,上课形式的多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的课堂不仅增强教师的授课强度,还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力度,在流行音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独唱、对唱、重唱、乐队组合、自弹自唱等形式,要从原来单一的小课形式发展为小组课、集体课、大班课,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演唱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水平。上课形式多元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组合作品展示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合的同时可以加上舞蹈和器乐的学生。二是重唱训练课,通过双人课和小组课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和声训练,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声音控制能力、听觉能力。三是唱跳训练课,在授课时可以借鉴流行音乐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形体动作,丰富声乐演唱的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6.

【音乐社会学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声乐教学下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论文09-02

就业导向环境下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分析的论文08-26

非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论文10-29

论文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研究09-05

关于高校音乐的论文09-16

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09-05

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06-24

音乐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论文09-17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论文06-13

高校实践教学音乐的论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