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在行知理论下展开音乐的翅膀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尤其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于学前教育带来很大的启发,陶先生早就说过:对学前儿童切忌空口说教,而应将教与学统一在做上,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使教育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经过这么多年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把这一思想彻底贯彻到了音乐活动中。
一、“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我们都知道教师不应该是教给孩子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学会学习。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先确立好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把握孩子的兴趣,创造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听一听,做一做,演一演,创一创中去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并给幼儿一些自由空间,使他们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在每次教授新课时我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教学的。
1、听一听:
在教授新歌时,我首先会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来给幼儿聆听,当听到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们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为新活动的导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做一做:
幼儿对边唱边做动作是最感兴趣的,在学唱新歌时,我先让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跟据歌词的内容做一些相关的表演动作。结果幼儿都是热情高涨,活动的气氛被激活,幼儿一边学着做动作一边学唱新歌,歌曲很快就会学会并能背诵歌词,理解歌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演一演
歌表演是幼儿非常乐于参加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孩子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实践,因此,我特别注意他们表演能力的培养,如在教中班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我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我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这样,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我在小班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在一般的歌唱活动中,我也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的乐趣,让他们随音乐自由表演,这样,在动中加深了幼儿对所学歌词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幼儿唱歌的表现力。
4、创一创
在会唱会表演的基础上,我还积极创设情景,给幼儿想象的机会,不但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的好方法。在音乐声中,幼儿会根据我提出的情景边唱边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饶有兴趣的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幼儿音乐联想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来决定,把教法和学法紧密相连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智力有差异,因此,他积极提倡根据人的不同智力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要使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才能有兴趣,才能学得好。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主动的学习。陶先生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思想。人的智力有差异,孩子的音乐基础也有差异,所以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做到对每个幼儿的音乐基础有所了解,以便在活动中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的差异教学。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能随机应变,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但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这样,不仅让层次差的小朋友有了参与的机会,而且增加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旦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就能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顺利掌握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基础好的孩子又得到了较高要求的锻炼。因材施教,差异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幼儿的音乐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做合一”三者不能分割,也不能并重
“教学做合一”应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先生这个理论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以儿童为行动的主体,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手脑并用,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歌唱时,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小小鸟》、《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感觉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受到幼儿的欢迎,还能使我在教学中花时少,工效高,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浅谈在行知理论下展开音乐的翅膀】相关文章:
浅谈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04-01
浅谈工业4.0下的设备管理论文12-03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论文06-13
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03-21
浅谈中药法象理论03-20
浅谈高师音乐理论课堂中的语言艺术03-05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学03-27
浅谈关于党校图书馆和知知管理的思考03-18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综述03-01
浅谈当代艺术理论论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