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育论文1
摘要:
音乐教育在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构建高尚人格、培养健康心理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严峻,存在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和人格偏离等常见心理问题。广大音乐教育者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独特的价值功能优势,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中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是伴随着年龄和生理成熟的增长。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危险时期”。这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一生影响很大。尤其是现代社会无疑是对中学生心理的挑战。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压倒了他们。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学生现在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希望他们的孩子和女儿成为凤凰”,这实际上给中学生带来了压力。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无疑给大多数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一些困扰,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动机,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学习压力;此外,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激烈竞争和鼓励的形势下,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过于强烈的自尊、强烈的自卑感、做事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责任感不强以及导致他们犯罪的其他心理问题。据统计,20xx年有10起重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16岁的沈某,因在网吧抢劫8元钱,被判处一年监禁,缓刑两年。国内专家针对这些骇人听闻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研究表明,它主要是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引起的。
“李记·季乐”说:“从声音开始,心就诞生了。”“音乐,天生的声音。它是基于内心的感觉和事物的感觉。”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兴趣。它可以在中学生无聊的学习过程中给他们增添一丝敏感,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让中学生轻松学习,缓解压力和焦虑。
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焦虑和恐惧的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中学生过度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听音乐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之一。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暂时忘记学习烦恼,放松神经,重建被学习压力侵蚀的自信心,逐渐走出焦虑的心理状态。其中,听“班得瑞”系列音乐是首选。班得瑞的`音乐创作自始至终都深深植根于阿尔卑斯山森林,坚持不混合任何人工混音。昆虫、鸟、花和流水的每一个声音都深入到山和湖中。班得瑞的音乐不仅赏心悦目,也是最纯粹最干净的减压音乐模式!心理治疗实践证明,情绪改善是缓解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条件。好音乐传达的情感就像一个向导,引导许多中学生把他们的思想引向积极的角度。经常听好音乐可以让中学生平静下来,学习文化知识,让学生的情感升华。音乐教育的实施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在它的影响下,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得到缓解和释放,从而减少学习焦虑。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们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培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他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反映在他们与他人的关系上。可以看出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技巧是否无障碍,他们是否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擅长听音乐的中学生往往个性更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音乐可以感染许多人,从而给无聊的环境带来一些活力。
例如,打击乐器如响铃和铃鼓应该首先教孩子们最基本的节奏,使用简单的和弦,两个或更多的声音,要求孩子们互相倾听,并准确地互相配合。让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伙伴的重要性,理解合作的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不同的音乐。舞蹈教学也是如此。对于中学生来说,听音乐和做一些动作是非常简单的,例如牵手、转圈、触摸脚、跺脚等。我相信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让他们体验音乐在这些运动中的魅力,并理解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应该理解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的合作,尊重我们的对手,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好更快地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音乐教育帮助中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音乐能以最强的力量渗透到灵魂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法合适,他们会用美渗透灵魂并美化它。如果没有这样合适的教育,头脑就会被诽谤。毫无疑问,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丰富内心情感,完善人格魅力。它还能让中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歌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中学生在演唱或表演一些不同节目的节目时,也可以丰富和感知每个节目或作品中的不同情感,这样中学生就可以体验到每个角色的不同,从情感的角度思考,比较情感冲突与现实,让他们更好地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以“歌唱祖国”为例培养中学爱国主义情感;“军港之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放军的生活和使命。“云追月”可以让中学生爱上民族音乐带来的美,让他们的心理发展得更好、更成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感知能力。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敏感时期,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音乐可以帮助中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重视音乐教育可以释放他们美丽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成为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音乐教育论文2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音乐类学生的增多,传统的音乐教学已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快捷方便。网络音乐技术传播以其快速传输和资源分享的能力,逐渐被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的出现,丰富了音乐教学形式。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音乐;音乐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的存在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带给人们行为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观念上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同样,网络音乐也影响和改变着音乐教育,网络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正在加深,已经引起了音乐教育群体的重视。而要想对网络音乐文化做深入研究,就必须掌握网络音乐文化的特性和本质,了解其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异同,从而预测对未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程度,减少由网络音乐文化所产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音乐,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一、网络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信息沟通的平台
音乐是一门受时空限制的学科,学习者需要通过听觉来亲身感受音乐作品,并且需要反复体验、反复思考,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因此,音乐资料对音乐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而音乐学习资料的庞大数量却又给学习者造成选择难题。同一位演奏家一生能演奏若干首不同的曲子,不同的演奏家可以挖掘并表现出同一首曲子的不同特点,新的音乐作品层出不穷。而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为学习者积累音乐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捷。现在,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找到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音乐资料,网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信息交流平台。
二、网络拉近了国内外音乐教育之间的距离
网络拉近了中国音乐教育和世界音乐教育之间的距离,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和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网络为世界所认识。而世界上其他国家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教学理念,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否在“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去挖掘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方法,关键在于能否及时从“国际化”与“民族化”的音乐教育的学术思想中得到启发,最终形成与时俱进、洋为中用的教学方法。
三、消除学校音乐教育的局限性
网络技术和网络音乐文化的建立,将使封闭在某一空间内的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和虚拟的形式。例如,学生不必在一个教室集中听课,课堂内容可以在任何时候从网络中提取,便于学生反复研究授课内容和作业。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探讨,更灵活地安排时间进度,甚至可以一对一进行教学。此外,利用网络的共享机制,也可以使用世界各地的音乐资源和信息。音乐艺术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其提高往往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和丰富经验的积累之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网络的存在打破了学校音乐文化与社会音乐文化之间的隔阂,使这两种文化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社会音乐文化中的情境性信息,也可以与对社会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获得很多间接的社会经验。这将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缩短对社会的适应过程,更好地将所学用于社会。
四、展现个人音乐才能,增强就业中的竞争力
随着网络及网络音乐文化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了第二课堂。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发布和接受越来越方便,网络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创作交流和出版发行园地。人们拥有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换信息,学习在学校教育中所学不到的知识。如现在很多有音乐专业的学校,没有条件开设音乐MIDI的制作的课程。而在网络中有很多与此有关的网站,来专门介绍和讲解MIDI音乐的制作。在音乐论坛上很多人也在无私的奉献自己的制作成果,以及对使用的设备进行详细的陈述。正是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同时,网络的存在也给予人们一个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舞台。很多人的音乐梦想都是在网络中实现的,如网络歌手杨臣刚、雪村等人,这也体现出整个社会音乐教育的程度。网络极大促进了中国音乐教育的进程。同时,由网络的发展和延伸,衍生出很多职业,如网络影视音乐制作、Flash动画音乐制作、手机音乐制作以及网络音乐教育等。这对于缓解目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因扩招而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加学生择业的范围、提高就业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网络音乐文化正在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音乐艺术的教育者和接受者,应抓住机遇,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主动融入到网络时代中。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音乐文化的丰富,必定会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开启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举措,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从“想学”变成“会学”。网络的资源共享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音乐教育网站中的“音响资料共享”“教案共享”等版块,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料。网络传播信息的高速与便捷,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世界音乐教育界最新的学术动态,使其不断接触到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而“在线讨论”等互动栏目则实现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的这些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网络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交流平台。学习者如果能借助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讨论练习过程中的困难,交流动作技能学习的经验,了解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能缩短积累经验的过程,提前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此外,网络为家长提供了经验交流平台。家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家长在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力度,直接影响孩子学习音乐知识的效果。但是,在我国,由于社会音乐教育普及面较小,大多数家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有限,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涉及音乐基础知识的问题,形成辅导过程中的障碍。而网络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沟通的平台,家长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请教师对孩子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尽快找到学习方向。网络也使家长之间有了交流辅导经验的平台,使其能学习他人经验,为己所用。网络的共享特点,让教师可以将一些音像资料放在网上,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按教师的要求欣赏音乐作品。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网上预习新作品、复习旧作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理论习题,教师可在网上批改作业,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意见。
六、网络对音乐教育的消极影响
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艺术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赋予了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新的意义。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中最普遍的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教学方式,打击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现在的学生普遍喜欢有创造性、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资料和信息,借助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由于音乐课的时间所限,教师在上课时只能向学生展示一部音乐作品的某些片段,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音乐作品,致使学习效果不佳。而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人们只要轻点手中的鼠标,便可在一尺见方的屏幕上遍知天下事。但大量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被任意堆放在这个虚拟世界之中,其中不乏各类消极的音乐信息。垃圾音乐信息弱化了音乐对人的教育功能,把音乐完全当成了一种娱乐工具,有的甚至带有色情和暴力倾向。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好奇心强,自控能力有限,情绪不稳定,加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因此很容易受到这些不健康的音乐信息的影响,产生对系统、健康的音乐教育的抵制情绪,阻碍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影响音乐教育的结果。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是科技发展带给音乐教育的强有力的革新工具,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有益的契机,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把握好时代前进的脉搏,使音乐教育的发展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大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何云娇.音乐的传播路径及其方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xx(2).
[2]何晨.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8).
[3]曾遂今.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当代音乐传播理论探索思考之一[J].黄钟,20xx(3).
[4]王磊.Mp3与网络音乐传播[J].青年记者,20xx(25).
音乐教育论文3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思考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定位
公共音乐课是与专业音乐课相对应的音乐教育方式。高校公共音乐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其目的是提高该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欣赏能力。一般专业的学生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更多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而对音乐的学习相对较少。公共音乐课的主体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所以,其学习要求与专业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总而言之,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出现是为了响应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号召,培养对国家建设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公共音乐课开设的必要性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是高素质的评判标准之一。公共音乐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重要原因。
(一)公共音乐课的开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音乐是高校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环节。教育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训地,对全面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首先,它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此外,公共音乐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动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最后,大学为各种校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公共音乐的开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艺术氛围,为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力量和人才,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公共音乐课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觉,从而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或者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自己文化有认同感,有自知之明。当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民族认同感,因为没有对文化的全面认识,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民族文化的内涵,不能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公共音乐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感知与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除此之外,俗语有云:艺术家是有国界的,但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对本民族艺术的理解,更能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增添动力。
(三)公共音乐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接触的课程更多的是专业课。专业课的开展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与理解的需求,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属于死知识,缺乏灵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头脑。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不会直接给我们提供答案。因此,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开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新角度、新理念去思考问题、开阔思维、突破专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教育改革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共音乐的开展受到了教育人士的支持,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其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公共音乐课程在以积极的态势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显现出我国教育的短板。
(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高校在建设中由于资金、师资等限制,无法满足公共音乐课程所需的平台与设施。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多以欣赏类为主。同时,中外音乐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差距大,公共音乐课教授的内容多以外国文化为主,而对本民族音乐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认知较低甚至产生误解。除此之外,公共音乐课基本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的教材多为老师从网上复制的内容,缺乏一定的可行度。同时,对于某种问题的误解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认知出现偏差,可能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资短缺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些高校,缺乏音乐鉴赏类艺术课程的专职教师,教师的不专业化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困难,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我国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的主体始终是老师。但教育应该是双向性的活动,作为主体的老师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客体的学生也要发挥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单向性是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公共教育的教学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的应用。过多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公共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四)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据20xx年对大连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课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公共音乐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除此之外,公共音乐课在大学课程中属于选修课,其重要程度低于必修课,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只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培养,因此,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缺乏重视,最终导致逃课、早退等现象的发生,造成教育的缺失。因此,要想提高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公共音乐的知识,增强公共音乐教育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力,这是进行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步。
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设置,统一教材,加强学生的认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团队。公共音乐课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因此,要推动公共音乐的改革,必须平衡外国音乐与本土音乐、高雅音乐与大众音乐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音乐的形式都是多样的,有其优点也有不足。学生通过全面的学习各种不同的音乐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学校培养素质人才计划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接收程度的高低对老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安排老师参加专业培训与专业素养的定期考核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团队。阻碍公共音乐课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是实现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必须提高学生对公共音乐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可以将公共音乐课提升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有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实践活动是通过课外组织的各项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例如音乐社团、合唱队、舞蹈队、音乐创作小组、器乐演奏、文艺晚会、音乐比赛,或者也可以是以某一艺术专业为主的活动,例如声乐专场、合唱专场等。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过于枯燥乏味,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形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现代科技与教学的结合是我国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发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扩展音乐课堂的容量。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时配合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国绘画的高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知识更加鲜活,通过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实现公共音乐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任何一种学科,任何一种知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实,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是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区域之间的交流(包括国内与国外)。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学科之间的相同之处与区别之处,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学科的不足,更好地取长补短。学科间的互通对解释其中某一学科的问题有时候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提升本学科的内涵也至关重要。比如,将公共音乐与孔子的思想相结合,公共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孔子的教育思想更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将音乐与孔子的思想相结合,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音乐,不仅为音乐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更增强了学生的认知。除此之外,国内外的交流也是推进公共音乐改革的重要举措。教育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音乐。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利于文化的完善与发展。
五、小结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健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公共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音乐教育的步伐。各高校应注重公共音乐课程的教育,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让公共音乐教育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真正从素质教育中受益。
音乐教育论文4
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一、民间音乐的概述
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我国最早的《诗经》当中,便能发现民间音乐的影子。在我国古代,诗经之后,有汉乐府民歌,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劳动人民唱出的歌可以变成文字流传下来,而写出的文字也可以用来谱曲并且传唱,由此便形成了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发展到了近现代,已经包罗万象,包括了民间的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乐器等等各种内容,而每一项内容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民间音乐发展的过程来看,我国的民间音乐经历了最初的自然阶段,以及后来的成熟并且独立的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音乐有了巨大的融合性和发展性。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便是融合多种戏曲演变而来的,而山东的琴书如今成为了吕剧,大众熟悉的东北二人转也发展成了古剧和龙江剧。民间音乐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作为炎黄子孙,将民间音乐传承下去也是新世纪新青年需要肩负的使命。
二、民间音乐的传承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间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民间音乐不仅仅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寄托,它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面貌、精神面貌、经济面貌、文化面貌、宗教格局以及语言发展状况。总体而言,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的传承:
(一)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通常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进行情绪释放的表达。从这些民间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时代不同背景下,整个社会的面貌以及人们生活的情况,可以说,民间音乐就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浓缩。
(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国家,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环境诞生出来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我们南方的民间音乐便有温暖湿润的南方气息,而北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便是整个北方粗狂豪放的特点,民间音乐传承了不同地域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对风俗文化的传承。不同地域环境下的风俗习惯不同,在我国古代,有祭祀专用的音乐,也叫哀乐、丧乐,而同时,婚庆时节的音乐也展现出比较喜庆的一面,民间文化在风俗文化的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
民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然而几千年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依然依靠着非常传统的方式传承,传承的规模比较小,并且只是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音乐世家”中传承。高校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首先,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拥有大批民间音乐的研究人员和民间音乐学习人员,加上高校一般都是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的青年,所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这些青年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可以将民间音乐带向祖国的各个地方。高校在民间音乐的推动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而高校本身就是文化的传播摇篮,在我国的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因而加大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对于整个民间音乐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纵观我们国家目前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大多教育人员都比较侧重西方的声乐,以及西方的流行乐,而中国民间音乐教育则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西方的音乐如数家珍,却对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非常陌生。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当中传承的重要途径。
四、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途径
(一)积极发挥高校文化阵地的作用。高校对于推动我们国家教育以及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可以开展关于民间音乐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者定期举行民间音乐的一些大型艺术节或者比赛,提高高校学术教育人士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推动民间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
(二)转变教育理念。长久以来,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断层,主要就是由于高校对民间音乐的忽视。当前情况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就应该提高民间音乐的地位,加大民间音乐的重视程度,开设相关的民间音乐教育课程,并将其加入成绩考核当中,同时高校应该提高整个民间音乐师资队伍规模,促进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蒲苗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了教育类专业课程。而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专业学生是我国针对幼童与少年的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对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规划与强化,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知识素养和就业后教学水平的培养,针对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教育专业的现实状况进行较大程度上的优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输送更加优质、更加全面的人才力量。本文主要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规划目标和优化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都愈发普遍化,除了作为传统教育重点的德智教育之外,体美劳这三类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正是因为社会对于教育方面相当的重视,因此使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得到较大的需求。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专业也逐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职业技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它是启蒙幼童和少年音乐发展的重要来源,强化职业技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规划与设置,大力培养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幼年儿童美学类学科的教学水平,填补我国教育事业的人才空缺。
一、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职业院校开设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将音乐中体现的一些文化涵养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学生通过对一些富有积极向上的歌曲进行学习,感受歌曲中所要传达的正面情绪,学习其中赋予的正能量思想。通过不同学生喜欢的不同歌曲类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喜好及性格,比如:有部分学生喜欢嘻哈歌曲,这些学生通常拥有内心火热、开朗活泼的性格特点,这部分人喜欢尝试大胆且需要勇气的挑战;有部分学生喜欢节奏轻缓的慢歌,通常是内心平静,内向沉稳的性格,这部分人喜欢待在相对安静与踏实的环境之中。院校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歌曲类型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喜好,还可以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的价值观,进而熟悉学生性格内外的特点,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这样的音乐教育,还能够缓解自己学习生活的部分压力,通过听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而通过它们的不同文化背景来进行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听一些节奏相对轻快的音乐,让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急躁的时候可以听一些节奏相对舒缓的音乐,以此平静自己浮躁的内心。这样较为糟糕的情绪通过音乐进行缓解,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比例不合理。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会较为重视专业性强的课程,而选修课程的设置通常会被弱化,使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当中,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较高,选修课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这样的设置比例会使得学生觉得专业课程是重中之重,而选修课程是可学也可以不学的,对待选修课程的学习会变得倦怠。职业院校开设选修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但在现实状况当中,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相差甚远,难以对学生面发展起到良好影响。
(二)忽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大部分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当中,注重课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视与实践相结合。而对于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投身于国家的教学事业当中,倘若在学校的学习当中只是对理论知识有着较为扎实的基础,而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便很难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尤其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够冷静且有效地处理,缺少实践的课程设置,难以为学生日后就业保驾护航。
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培养大量较为优质的教育人才,输送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对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相对实际且有实效性的优化调整,扬长避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选修课程设置合理化。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最为方便且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课堂的教学,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加合理。针对我国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比重相差较大的现实问题,应当给予调整,让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化。由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掌握好基础的乐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美学类课程教学强调整体性,通过对不同方面的美学知识进行学习研究,掌握来自不同美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加的全面。比如:在排练《雷雨》这部音乐剧的时候,就需要对《雷雨》这篇文学著作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学习,才能将时代背景、人物性格、面部表情以及心理情绪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优质的候选人,需要对不同的文化领域都有一定的学习研究,因此职业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全面化与合理化。重视选修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更多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教育类课程的设置。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领域的选择绝大多数会是对幼儿和少年的教育,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当注重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对教育的方法与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比如要针对幼儿、少年这些教学对象的心理进行研究,就需要开设相关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还需要基于幼儿、少年的性格特点与生理特性采取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因此需要学校开设相关的教育学方面的课程,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
(三)实践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基于我国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较少结合的现实问题,需要更多的将实践融入到课程当中,让实践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模拟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训练,为日后的实习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毕业之前的实习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一些实效性的建议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习实践中取得收获与经验,让日后的就业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与具体。
四、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规划的目标
(一)以专业水平为核心目标。专业知识是对相关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立足之本,衡量人才优秀与否就是以其拥有的专业素养程度高低作为首要前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是专业教学课程的核心目标,职业院校应当重视专业知识内容的教学,将教育与音乐融合得更加密切,让学生专业水平素养得到提升。
(二)以综合素质为重要基础。优秀的人才的发展必定是全面的,在重视培养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院校应当兼顾好综合素质基础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此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日后投身国家教育事业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以就业为指导方向。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当中,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他们需要通过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解决。因此,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就业为指导方向,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就业环境,理智应对及处理就业过程当中遇到的棘手状况。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美学类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所以起的作用愈发突出,在社会的接受范围内也逐渐普遍大众化,美学类教育课程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完善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选择学习美学类教育课程来提高自身由内到外的素质素养,而作为美学类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我国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应当以满足音乐教育的大量需求为目的,重视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优化。在有效改革的措施下为学生打造出更加优良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得到更优质的教育,为国家的教育教学事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孝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规划探究[J].传播与版权,20xx,(05):149-153.
[2]杨玲玲.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现状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xx,(08):77-80.
[3]张恩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xx,(03):204-205.
[4]卢斌玉,朱咏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概况[J].音乐创作,20xx,(07):191-194.
[5]黄明娥.素质教育背景下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反思[J].福建金融干部学院学报,20xx,(03):54-60.
音乐教育论文6
摘要: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容,而音乐教育又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性格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因素,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的情感,又表现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塑造人的心灵的作用,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心和力量。因此,我们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让他们在自我参与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养,而且通过耐心专注的训练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顽强个性,养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情感品质和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和人生有很大帮助。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美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身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现代教育,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论文7
一、让歌唱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乐事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作为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有其独到的一些教学理念,如何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觉得应更注重孩子的“学”。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了欢乐和愉快。
首先是选材,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选择的教材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幼儿唱。因为有些歌词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得较。所以歌曲的选择会影响到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当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
二、教学技巧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教师的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有感染力,建立相对自由的活动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视觉参与
在音乐教学观摩中,我曾经看到过老师成功地利用图形谱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图形谱的运用就是一种视觉参与。那么能否将视觉参与应用于歌唱教学中呢?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歌唱教学是建立在音乐欣赏基础上的,不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就不可能真正唱好一首歌。同时,歌唱教学又有其具体的特点,如需要掌握歌词内容、歌唱方式等。而运用视觉参与可以帮助达到目的。
四、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
歌唱教学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启发人的个性,顺应自然本性的发展。愿每个孩子都能想唱就唱,唱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那份满足……唱自己,唱未来,唱出美好的.人生。
五、语言与音乐巧妙结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热情
1.《拔萝卜》是一个歌表演活动,它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和内容,感受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尝试创编歌曲中各角色的动作。为了使幼儿更能理解音乐作品,在活动进行前我做了如下的知识经验准备:1.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一首音乐的兴趣大多是由于具体情境、材料引发的,所在事先在图书区角中我就投放了《拔萝卜》这本书意在让幼儿引发对这个内容的兴趣。并利用午间谈话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拔萝卜》这个故事。讲完后又一起讨论了故事中谁先拔萝卜,接着谁来了,然后又是谁,谁后面又是谁,最后是谁的人物出场顺序,使幼儿对故事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讲故事时,我发现幼儿对象声词“哎呦呦”很感兴趣。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观察到有这样的一幕:文杰小朋友在午睡时脱下鞋子后,也提着鞋子念到“哎呦呦,哎呦呦”。看到这个现象我很欣喜,欣喜到他把故事进行了仿编并表演。
2.《拔萝卜》的音乐版本有很多,人物出场的顺序也有很多种,所以我在网上尽量选择歌曲节奏较慢,歌词清晰,旋律优美的音乐且与故事人物出场顺序一样的版本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在物质准备上,我分别做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头饰各一份。做好了这两项准备活动后,活动就正式开始了。我采取了先不听音乐用表演的形式将歌词贯穿在活动中进行表演,并请幼儿想象拔萝卜、请别人帮助等动作。教师在这过程中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师幼共同哼唱的形式,边哼唱边表演。随后再和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个人物角色只有一个,而且一遍音乐就有两分多种, 15分钟一会儿就要到了,考虑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这么高涨我就又请了几组进行表演,15分钟的课整整上了半个小时。可还是出现了很多幼儿表演不到的现象,沮丧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3. 课后仔细回想进行这个活动的前前后后,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孩子们对音乐、对表演的热情。虽然这个活动整整进行了半个小时,但在这半个小时中,孩子们的热情始终是非常高涨的。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就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如何让幼儿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语言描述。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语言描述更加的直观、清晰,可以有效地增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歌曲《拔萝卜》,对孩子们来说很陌生,但我通过讲述故事《拔萝卜》,使音乐与文学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音乐具体形象化,有效地增进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4. 幼儿对这种音乐欣赏方式非常喜爱,因为这种方式符合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心理。但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能满足于幼儿兴趣的现象,我想如果我多准备几份人物的头像,采取分组进行表演的话,一定能满足更多孩子们对于表演的欲望。
音乐教育论文8
尽管普通中小学尚没有专门设置舞蹈(学科)课程,但在实践中,丰富多彩的载歌载舞表演、天真活泼的少儿舞蹈,以及各种与此相关的竞赛和专题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录用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即兴创编作为对应聘者的重要考评项目。尤其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具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较具有声乐、器乐、作曲特长的毕业生更容易求得音乐教师的职位。
教育市场的需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近年来,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舞蹈类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毕竟音乐教育专业不是舞蹈教育专业,办学模式、师资、生源素质等,相当程度地限制了舞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难怪某些专业舞蹈教育界人士对音乐教师担任舞蹈教学任务的普遍现象感到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至20xx年9月,国内师范院校学报和艺术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舞蹈教学论文近500篇。但直接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教学相关的文章不足50篇。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类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与学时的问题;关于音乐专业学生舞蹈素质、条件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上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观念方面的基本问题,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问题和舞蹈类课程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问题。
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与舞蹈课程
培养目标与规格实际上是社会需求、个体发展和学科发展三方面的整合。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理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既能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又能承担包括合唱、合奏、舞蹈、综合艺术表演(展演)的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因为这样能使学校在减少用人成本的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要从个体发展和学科角度来看,某一个体同时具有如此全面的艺术教学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不可否认,几乎每一个体都具有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能同时习得需要不同智能支持的多种艺术技能。另一方面,虽然学校艺术教育属于普及型的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教师可以是低水平的。艺术师资培养中的粗制滥造会导致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粗制滥造,也必将影响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或者由于教师艺术水准的低下,导致学生对艺术类课程失去兴趣。
从理想和实际结合的角度看,音乐教师在胜任普通音乐课的同时具有某一方面课外活动的教学能力,对需求和培养双方来说都是可行的。一所中学或小学,当其规模较小时,正常的情况下,至少应有2--3名音乐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会需要4--8名音乐教师,每位教师除了能胜任普通音乐课堂教学外,可根据各自的专长承担某种课外活动,如合唱、合奏、舞蹈等。从中小学讲,这样的教师较易于保证教学质量;从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培养结果来看,这类培养规格具有较多的可行性。
当较多地从市场和个体发展的实际考虑,我们会看到,少数具有某方面艺术专长的学生在择业时具有一定优势。有的中小学专门招聘从事某种课外活动(如舞蹈或器乐)的教师。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公司、私立学校等,专门招录具有某方面艺术特长的毕业生。
重新认识和界定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舞蹈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比如:
如果面对音乐教育专业的所有学生,尽可能努力追求理想化的统一标准的培养规格,即以宽厚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能力为主,并具有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能力,那么,舞蹈类课程是否只能维持现状?甚或随着舞蹈学(师范类)专业的兴起,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舞蹈类课程是否会逐步缩减?
如果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擅长于某一项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那么,舞蹈课程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舞蹈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舞蹈课程;另一类则是面向部分学生,加强舞蹈基本功和培养具有舞蹈教学和编导能力的课程。
如果较多地考虑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和市场的多种需求,允许较少部分学生在能保障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朝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如声乐、钢琴、作曲理论、计算机音乐、舞蹈、音乐教育学等),他们可以面向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应聘工作岗位,也可自谋职业,还可通过加强外语学习,报考硕士研究生。那么,面向舞蹈“专业”方向的舞蹈课程,就可以在上述舞蹈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专业化的内容。有舞蹈专业的院系,可以允许这些学生选修某些舞蹈专业课程。
非舞蹈专业是否要强调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
艺术教育首先是艺术的教育。艺术的本体是艺术作品及其表演或展现,从学生角度讲,他们最缺乏和最渴望得到的,是能够深入内心的美好艺术的滋养与熏陶。从中小学教师角度看,他们的基本任务是在艺术类课程实践中,引导和指导学生围绕艺术作品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不可能是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但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以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对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舞蹈、歌唱和演奏等,在技术水平的高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上不必太苛刻,但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要有一定要求。即使是跳一段儿童舞、做一个民族舞蹈动作组合,或弹奏、演唱一首幼儿歌曲,也要在视觉和(或)听觉上给人以自然、协调、流畅的舒适感,动作和(或)音色、表情和韵味(风格)给人以艺术美感。
作为未来中小学艺术类课程教师,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外在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是内在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体现。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艺术操作行为习惯,是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习得,既是艺术专业学生培育自身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艺术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次,艺术操作行为的良好习惯和艺术的审美标准与修养,是“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的重要基础。比如,课堂上,教师的艺术表演或操作行为的示范要具有美感,“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发审美欲望、唤起学习兴趣。而这种美感相当程度地依赖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良好艺术操作行为习惯和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往往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操作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课堂上缺乏美感的行为或现象及时给予纠正或调节。使学生在一开始的艺术学习中就追求美。否则,不良操作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不讲究艺术形式感的操作结果,会导致艺术教学活动缺乏艺术美感,看似红火热闹的音乐课堂恐怕早已离开了艺术的本体或音乐“主线”。
最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重要性,在课外活动中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的排演,不仅对参加排演及其竞赛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教益,而且对观看表演的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学校艺术类课外活动的质量,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校、学区乃至社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也许,不少人仍然在强调学校艺术活动的“业余”和“文化”属性。笔者认为,“业余”与“专业”主要指艺术学习时间和技术水平的层次等要求不同,而对艺术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追求则是一致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不是对峙的矛盾,雅俗共赏是普及性艺术文化活动与专业性艺术表演的共同目标之一。“普及性文化活动”不该自甘“低俗”,“专业性艺术表演”也不应以“曲高和寡”而自傲。事实上,近几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舞蹈队的表演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通过大众媒体(如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传播,对学校乃至社会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内行人不难看出,这些业余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学校舞蹈队所取得的成绩,除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相当程度地取决于舞蹈教师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水平。
此外,笔者建议,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2]张琳仙:高师舞蹈课堂教学思考[J].舞蹈,1999(4)
[3]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J].舞蹈,20xx(3)
[4]冯爱云:高师舞蹈课的基本特征与相应策略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
音乐教育论文9
【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 音乐 氛围 方法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的兴趣。
三、创设音乐的氛围
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是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境”的氛围,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活动节奏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的联系,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在倾听《小牧民》的音乐时,我画了一幅辽阔大草原,远处有隐约可见的蒙古包,由远而近突出牧民骑马的雄姿,幼儿看着图,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仿佛来到了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很快从乐曲中听辨出由远而近的骏马在奔驰,强烈感受到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随着音乐哼唱、有的做骑马动作、有的做抖肩、仰看天空的动作……幼儿的种种表现,正是他们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时,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求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教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音乐教育贯穿生活之中
幼儿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音乐课中,应当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唱歌、跳舞、节奏、儿歌几乎被所有孩子所喜欢,而且玩起来乐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协调与美观在快乐的心中是那么渺小,我们所做的就是用音乐打开孩子的心门。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和“指令、要求”的口吻来组织孩子们的活动,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进出活动室我们用音乐来指挥,就餐、入寝我们用音乐来安抚。在幼儿园中,教师创造多样化得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休息、游戏都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将幼儿的歌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儿园分科教学中的缺陷,有助于将各种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来,促进幼儿在音乐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论文10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整个世界的进步、整个社会的运行都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幼儿整体全方面的素质水平。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让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此,我们就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幼儿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也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的教育教学,而是把音乐的节奏作为一条连接师生之间互动的纽带,把动作、语言、舞蹈等紧密连接成一体,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音乐。换言之,就是不把幼儿当作听众来对待,而是把幼儿作为演奏者,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去。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是一种接近自然的、以生活为来源的音乐教学,能够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学会音乐、体验音乐,所以尤其适用于儿童。所以说,把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融入幼儿音乐教育当中,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效果,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视传统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具有民族性特点,注重从本土文化出发,强调要在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先进的理念和因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开拓和创新,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前进。同时,奥尔夫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同样是以自己国家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以自己国家的许多童谣、民歌以及舞蹈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我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譬如民歌、诗词、童谣、儿歌、戏曲、曲艺等等,异彩纷呈,形成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颗晶莹的宝石。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大量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同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保证幼儿民族意识与家国情怀的有效养成。例如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小老鼠上灯台》、《外婆桥》、《小兔子乖乖》、《小燕子》、《捉泥鳅》、《两只老虎》等儿歌和儿童歌曲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用这些旋律优美、内容丰富、表现简洁的传统文化形式来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的音乐积累,因为这些音乐都是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所接触的,因此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强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良好理念。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倡导的是参与,倡导的是以音乐为纽带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入、密切交流与合作,倡导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师应当明确对幼儿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幼儿多么高水平的音乐转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浓厚情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幼儿的天赋,给幼儿创造更多的展现自我、参与互动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中如果幼儿喜欢唱歌,那就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唱;如果幼儿喜欢乐器,那就给幼儿砂槌、三角铁、手铃、小鼓、木鱼、锣等乐器,让幼儿共同进行演奏;如果幼儿喜欢舞蹈,那就让幼儿进行歌伴舞表演,让他们跟随音乐一起舞蹈……正因为有了这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幼儿完全释放内心的压力,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让幼儿能够以浓厚的兴趣充分深入到教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中来,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倡导学生的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与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我国幼儿园阶段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大力提升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幼儿创造更多的展示才能、即兴表演、个人创作的机遇,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发展,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更大提高。总而言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深入贯彻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必须充分把握我国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紧密切合我国幼儿的认知规律,不断发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幼儿音乐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实现幼儿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xx,25(4):118-121.
[2]孟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6(5):262-263.
[3]金美琳.试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时空,20xx(9):156.
音乐教育论文11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对音乐感兴趣了,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当中去。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不能很好的转换和应用,时间一久,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低,甚至出现厌恶情绪。此时,音乐教育心理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从心里教育方面,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表现特点,将音乐教学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先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好奇心,慢慢的将其兴趣提高。
1.2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里学实验表明:人的注意力并不能达到持久状态。尤其对于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课方式等。古语有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作为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在音乐教育心理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注意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综合教学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现在的教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本身,还应使他们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一定的鉴赏力,使记忆和感受能相互协调,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还可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律感。
二、音乐教育心里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2.1运用音乐节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当中美妙起伏的旋律和鲜明生动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肢体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入手,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形成具有音乐节奏的体态动作,集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注意力,将节奏与记忆结合,学习音乐当中的流动美。
2.2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感
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自然反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当中的情感,而不是机械的告诉他们音乐表达的东西。倾听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培养他们自己的音乐乐感。例如在放一些具有催眠效果或者悲伤情感的乐曲时,学生会出现睡着或者伤心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应该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再通过讲解和表扬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2.3创造科学教学法,突出教学效果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慢慢降低。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些具有创造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很是需要在音乐教学中提倡。根据心理学原则,一些音乐学家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创造出了许多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日本铃木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和德国奥尔夫教学法等。
音乐教育论文12
一、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定义
特殊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与特殊教育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教育对象为特殊儿童,该类特殊儿童通常指智力低下的儿童,目的是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特殊音乐教育是特殊的,对智力低下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激发特殊儿童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直接影响着特殊儿童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了帮助特殊特殊儿童进一步适应社会环境,将流行音乐作为部分教学内容,对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二、流行音乐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
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音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在探索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之路上,我们做出很多的探索与努力,挖掘到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有助于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的音乐水平,联系社会实际,大胆的使用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将特殊音乐教育教材更为优化,以教材作为特殊音乐教育的先导,抓住教学改革的关键。流行音乐贴近现实生活的特色,让特殊儿童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并更加认真和努力的学习。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还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们要不断地的探索总结,跟上时代的趋势,不管是多年以前的《十年》、还是近几年火热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最终目的都是精炼内容,提高特殊儿童的音乐水平。在长期累积和总结后,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够为教学改革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推动特殊音乐教育走向融合化
特殊儿童教育的目标是帮助特殊儿童回归正常生活,因而在特殊儿童的发展趋势便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放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接受一样的教育。但是,由于普通学校的教育形式、教学状态与特殊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阻碍因素。音乐教育的包容性,是音乐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的条件,也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一个纽带。在这个纽带下,流行音乐就如同催化剂一般,激发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产生化学反应,达到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的目的。在进行长时间的融合音乐教育后,特殊儿童得到了更过的鼓励,他们也具有更加心理素质也有所完善。
三、流行音乐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特殊儿童适应生活
流行音乐作为众多音乐类型中的一种,深受到大众们的喜爱,特殊儿童也常常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大众选择流行音乐,体现社会中一个整体的价值认同,特殊儿童选择流行音乐更是体现出音乐的趋势化。根据社会学的观点,流行音乐贴近人们的生活,特殊儿童的特殊并不能否认他们属于“人们”的真理。在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背景下,音乐始终都会展现出生活最为实际的一面,能够反映出大众对生活的追求、人生的理想、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我们应该特殊的对待特殊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但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精神享受。流行音乐是实用的,更是他们的精神需要,所以我们应该用流行音乐作为一个特殊音乐教育的突破点,帮助特殊儿童适应现实生活,体会普通生活的精神依托。
(二)浅显易懂,有助于特殊儿童理解
教育只有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询,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教育才能对每个个体的人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流行音乐贴近于现实生活,是音乐创造者们对生活意义的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在特殊儿童中,很多儿童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难以去理解相对深刻的民族音乐,浅显易懂的流行音乐更加适合他们去学习领会。流行音乐是帮助特殊音乐教育深入特殊儿童生活之中的利器,流行音乐对他们的积极引导,让特殊儿童去理解最为质朴的语言,能够帮助他们丰富语言词汇、扩大知识面,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最终帮助他们学会用普通人的方式去生活与学习,立足于现代社会。
(三)增强特殊儿童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流行音乐的开放与包容使音乐更具有张力,帮助人们获得能量,激发人的内心情绪,缓解紧张感,在特殊音乐教育中,更能够提升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流行音乐所具有的感性效果,是能够让我们所碰触到的音乐美学,具有直接又奇幻的心灵感化效果,有助于挖掘特殊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特殊儿童在聆听流行音乐的时候,会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获得一种能量,并逐渐全身心的投入在音乐之中。流行音乐所唤醒的是特殊儿童们最真实的表现,所以会收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教育论文13
高校音乐教育对德育作用的对策
一、完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一)把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结合起来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然而,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实,普通高校应该增加音乐理论大课的开设,其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进行音乐小课授课时,教师不要再分别的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讲解了,这样既减轻了音乐教师的负担,也不会因为理论知识问题的缺乏而影响教学的进程与质量了。当然,在实施音乐理论大课形式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开设音乐小课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音乐技能不同等因素的存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音乐小课,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方面的教学训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相结合,这样一来,使得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使得教学内容因学生的不同而出现机动性,产生如此好的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也是值得各高校借鉴的。
(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加重
高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汇报演出,这其间肯定也少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这样既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上讲授的模式,也帮助提高社团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与质量。当然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与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成长。
二、认真分析研究德育客体——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并且以高校大学生为主流。面对着社会改革和人才竞争的双重压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良好的素质,不仅是要包括良好的文化背景、思想品德,还应该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而当今大学生一方面生理成熟较早,心理成熟较晚,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心理疾病催患率明显提高,然而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身体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势利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刮进了大学校园,学生的思想也开始跟着动荡起来了。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向良性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动情”,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要结合教材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德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音乐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深入挖掘音乐教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音乐”这个特殊的语言去启迪、协调学生的思想感情,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如在合唱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积极协作的.教育,要求全体学生的音色和音量都要服从集体的需要。另外,语言是调动和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音乐教师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要先易后难,语言设计要简练,要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把德育融入音乐艺术审美之中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审美之中,要注重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中发现内心的感情,这样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操绝非空洞的政治说教。
(一)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政治素质
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在学习和钻研新教材,构建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以极强的敬业精神为基础,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音乐教育。另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乐海中有针对性地精选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可以组织开设一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坚持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兴趣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并且适当地邀请专业教师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当然,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所创新,如开展大型音乐比赛、邀请一些著名音乐家来学校开设讲座、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作等等,从而更好的引导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音乐教育论文14
摘要:艺术实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检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教师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对人才进行准确的定位。本文主要对艺术实践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艺术实践;音乐教育;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素养,而是综合的音乐技能。因此,只有进行艺术实践才能不断地弥补学生的不足,提升综合素质和从业素养,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减轻将来的社会压力。
一、艺术实践的界定
音乐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要求学生进行练习,会有一些相关的练习课程,而这些实践都是基于课本进行教学的。本文所要讲的实践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的一种实践,实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一种目的更加广泛的实践形式。
二、常见的艺术实践形式
(一)学生自主的音乐会。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表演经验。通常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小型的音乐会、演奏会,或者是形式多样的歌舞晚会,在晚会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表演,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检验。(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学校经常会根据一些特定的节日举办一些文艺汇演,每一次演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好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在步入社会以前,这样规模的演出就是比较正式的了,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舞台经验,为今后面向更大的舞台打好基础。(三)参加所在地政府组织的文艺汇演。在比较重大的节日,政府一般都会组织一些文艺汇演,这种演出参加的单位会比较多,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得的.机会,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与很多学生进行艺术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四)利用节假日到文化艺术单位进行表演学习。这种学习是实践的又一种形式,文化艺术中心经常会举办大型的演出表演,因此,会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不到的,是宝贵的经验积累。(五)到民间观摩学习。民间有很多艺术形式,学生在民间可以体会到更多不拘一格的实践形式,学习到更多东西。
三、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之后,无法在实践中熟练的进行应用,也就是“高分低能”的表现。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好的表现,无论是乐器的演奏还是演唱的水准都不错,但是一旦离开教室,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在舞台上的表现就大打折扣,甚至与课堂的表现判若两人,究其原因,除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就是缺乏实践锻炼。艺术实践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舞台上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素养,还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艺术实践来进行提升,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得到了与课堂练习不同的艺术体验,了解了真正的舞台与课堂练习的差异,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运用能力与舞台的表现力。所以,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二)艺术实践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展了专业学习领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唱歌就有独唱、合唱、重唱、表演唱等等,舞蹈也是一样,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作品的题材、风格也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与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融入流行的艺术元素,进行音乐与舞蹈的创作,艺术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大扩展了专业学习的领域,促进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三)艺术实践展示与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培养了创新的精神。艺术实践给了学生一个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专项的表演和创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的学习,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同时艺术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进行节目的编排,在构思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的精神。为今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艺术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学生亲自去完成,虽然没有经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很多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升。首先是节目的构思和编排,学生自己既是演员也是幕后的策划、执行者。除了表演之外,舞台的设计、背景的布置,甚至是整个灯光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安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学生的责任心。要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并且体会过程的乐趣,才能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和参与。艺术实践在给学生提供机会的同时,对他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自觉的对自身进行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实践形式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艺术实践表演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每次演出都会挑选资质较好的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并没有表演的机会,长时间机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后,艺术实践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是比较随机的一种表演形式。
五、应对的措施
(一)将艺术实践纳入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是不同于课堂的教学实践的,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多项技能。将艺术实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设置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二)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合理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实践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方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每一次艺术实践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整个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观察,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有所收获。(四)建立课程的评价机制。将艺术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之后,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实践的作用,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六、结语
艺术实践是区别于课堂实践的一种形式,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实践中的不足,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和心理素质,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颖迪.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及教育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音乐天地,20xx,07:4-6.
[2]程浩萍.试论就业视角下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J].教育与职业,20xx,12:168-169.
音乐教育论文15
摘 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音乐教育因其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一定的优势。音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了解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重要性的同时去研究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德育;音乐教育;渗透
德育不能只是理论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方面和环节的中心线,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育作为教育的主旋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与德育目标的一致性,为音乐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提供了可行的前提。任何思想品德如果没有情感做基础,只能成为乏味的教条。
在音乐教育中贯穿德育,有其天然的优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因其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可以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
音乐,是声音和时间有机结合的听觉艺术,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诸多表现手法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是生命的艺术,对形象的感知必须依靠学生的听觉和想象。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会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从而展示出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乏味的讲解变为生动活泼的练习,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到音乐的美,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结合音乐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主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了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教授一些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在学习音乐的创作背景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了解了作品创作的背景和音乐的内容后在欣赏和演唱的时候内心就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如澳门回归时创作的一首《七子之歌》便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及对游子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性格品质
音乐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这些规律和特点决定了要学好音乐需要好的品质和性格,特别是在一些音乐技能的学习中,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和促进作用。一些器乐的学习,例如钢琴学习的周期很长,面对每天枯燥的技巧练习,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地进步。学习的期间难免会有烦躁和厌烦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可是为了能够弹出动听的音乐就要付诸努力去坚持,对很多的学习者来说这都是对意志力的一个很好的考验。音乐表演的过程也是对音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锻炼。
当着众多的观众表演和展示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心。有过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会比一般的学生投入社会和工作时表现的更自信和落落大方。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音乐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得音乐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合唱教学,学生在演唱自己的声部的同时还要学会与其他声部相互配合,清楚自己演唱的声部所担任的角色,在什么时候需要强什么时候需要弱,听自己也要学会倾听别人,这都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懂得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舞蹈、器乐合奏等等这些音乐形式同样需要表演者的默契和合作。
这些表演的内容本身需要学生的团结协作才能完成,而练习和排练以及演出的过程也同样可以体现着集体主义的精神。在对学生进行这些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就可以渗透对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广泛涉猎音乐教学法,多渠道选择德育的途径,适时点拨,恰如其分地引导,并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才能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本人载自论文库
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地把德育融入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真正的做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音乐教育者要肩负德育重任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地作用。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同时更是教育工作者,育人是教育的核心,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肩负起德育的重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从音乐教学过程中透露出来的高尚品德来教育、感染学生,以培养出真正德艺双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 1 ]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音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02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29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4
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12-0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07-20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09-23
赏识教育音乐教育论文11-05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10-20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