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11 17:22:55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育论文【集锦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育论文【集锦15篇】

音乐教育论文1

  在俄罗斯钢琴艺术开始发展的时候,西欧在钢琴上的演奏技术已经非常出名了,那时候已经到达了黄金发展时期。但是俄罗斯的钢琴艺术仅仅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就到达了艺术上的高峰。从而在国际钢琴艺术舞台上有了更好地艺术形象。

  俄罗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钢琴领域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它的教育体系延续并且发展了俄罗斯的优秀传统,同时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这时候的俄罗斯钢琴学派极大地推动了钢琴演艺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的教育系统是非常完善的,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对于教材的使用都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如此,还注重音乐表现力。深层次的研究并学习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和教学经验,必然会对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俄罗斯在音乐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他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完善的。他的基础训练同样是一直被强调的部分,强调教材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但是现代的音乐文化不断进行融合,俄罗斯音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它也不断影响世界音乐,俄罗斯音乐也在逐渐地影响着我国,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教学经验在我国也是非常适用的。

  一、俄罗斯钢琴演奏者们的艺术性

  在俄罗斯,钢琴家选择在风格传统中比较特别地作为艺术风貌。首先钢琴家及教育工作者,会去聆听作者的声音,感受钢琴家的创作灵魂。发现作品的创作实质,严格按照作品的文本去演奏作品。有很多老师的优秀品质都渐渐地教授给了学生。比如:体会作者的思想、严格按照书本演奏等等。这呈现出一种非常好的传承性。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俄罗斯特有的表现传统在艺术风貌中是最多的,钢琴音乐教育工作者,一般会避免出现错误,玷污了音乐本身所赋有的精神实质,应该在作者的环境下去考虑,演奏歌曲时需要严肃。这些教育工作者崇尚一些高品位的修养,从而成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严肃形象。之后,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不断超越自我和超个性两类:一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演奏家。有这样风格的音乐家遵循着先思想后作品的原则去把握音乐,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大演奏家能够忘我的将自身融入到音乐演奏中,有一句流传度很广的一句话说到,他们演奏的是一种思想,却不是在演奏自己。二是超个性演奏家。作为一位超个性的演奏家,他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都包含在里面。听众听起来会感受到歌曲的灵魂。这不仅仅特指某一首歌,所有的歌曲都有这样的效果。作家涅高兹把第二类演奏家叫做“超个性风格”的演奏大师。

  二、民族性是俄罗斯钢琴音乐的重要特征

  有着悠久历史的俄罗斯的音乐一直都是处于发展时期的,虽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俄罗斯有的音乐财富在世界上占有非常宝贵的一部分。俄罗斯艺术家没有随着主流而走下去,而是坚持着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对俄罗斯有意义的音乐特色。

  《图画展览会》的作者是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穆索尔斯基,这个作品的来源是由于在观看了著名画家Victor.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穆索尔斯基是在俄罗斯音乐初期时出现的五位优秀音乐家之一,虽然在当时李斯特强烈主义严重的影响下,但是这五位音乐家的创作天赋依旧是很高水平的。同时他们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赋予音乐,让听众在音乐中展现视觉场景。不论是音乐手法还是在结构都是探索的目标。民族音乐一直是创作上的重点,音乐家能够将优美的旋律和动作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与音乐相关的人们:演奏家、演奏者、音乐老师,只要我们一提到钢琴音乐,都会觉得非常的自豪。有一种优秀的传统是,他们更加喜欢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的成就,莫扎特、肖邦的就会相对差一些。这也同样是俄罗斯钢琴的优势所在。

  有一段时间,俄罗斯的音乐作家有很多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这段时间从格林卡的创作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期。《图画展览会》和《伊斯拉美》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有一些像柴可夫斯基作品,当中都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浓厚的俄罗斯色彩。这个钢琴作品是非常出色的,这象征着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在二十世纪初期,由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的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前奏曲”、“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的带神秘色彩独创性的“奏鸣曲”、“前奏曲”、普罗柯菲耶夫的`充满钢琴新风格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这三个曲子所具有的意义是不一般的,它代表了革命创新、标志着在世界乐坛上有了俄罗斯钢琴艺术的身影。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财富又增添了新的一笔。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和卡巴列夫斯基等人逐渐地出现在世人的眼睛里,他们的钢琴作品逐渐成熟。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在这种过程中被不断孕育着,这种成长成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面大旗。

  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具有体验型的民族艺术天性,这也造成了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的演奏民族性格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鲜明的,不论钢琴音乐怎么改变,他们一直都坚持着民族基础。这种传统的艺术天性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它的存在成为了在历史中共通的审美趣味、审美感,除此之外,艺术爱好和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民族艺术性格。美学家们称俄罗斯的民族艺术性格是“莎士比亚式的”、“感性的”或“浪漫型的”。这种艺术性格相比于德国法国的“哲理性”等性格特征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俄罗斯艺术家看来,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用来追求自身的感受,追求歌曲丰富的语言内容,并不是搬弄技巧。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现实主义和演奏艺术观都是以民族艺术的天性为基础而组建的。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钢琴的启蒙教育了。开始的时候只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直到孩子五岁的时候才能够去接触钢琴,正式开始钢琴的学习。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发现孩子不适合学习钢琴,孩子就面临着被放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学生越来越少。在六岁以后回到音乐学院的附小继续学习钢琴。除此之外,学生升入初中也需要经过很严格的考试,由于考试的难易度,会有很大一批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就会学习其他的音乐科目像作曲、声乐等。对于那些通过这次考试的学生,就会经常参加一写比赛,这些比赛会考一些基础的知识,在比赛后期,老师会为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下,就会有把比赛作为一种练习的效果。在这种不断淘汰的方式中,到了高中时,剩下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他们的基础非常好。所以在技术上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的。这个时候就会注重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当然,参加比赛能够让学生的经验丰富起来,很多学生的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演奏家的水平。

  从教育的开始到结束是学生基础知识能够逐渐牢固的根本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具有实际效果性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在逐渐完善教师队伍。在学生的初等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除此之外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增强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去深造,这也需要教师去提供一定的机会。特别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更为特别。这个地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通过一些锻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表达能力,学术活动频繁、训练机制扎实,这样对于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音乐构思更加完整,演奏布局更加严谨,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俄罗斯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但是我们没有落后于俄罗斯音乐,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中国在钢琴教学上的教育能够挑选出一批精英人才,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将基础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到了一起。精英教育使我国在钢琴艺术领域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也将扩大其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的提高我国钢琴教育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的优点将他们融入我国的教育上。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钢琴教育,自己的特色还是要一直保持下去的。这种方式和俄罗斯的方式就比较像了。在中国钢琴教育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去依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一个好的演奏家是需要他本身喜欢钢琴音乐,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6.

  [2]海因里希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1-273.

  [3]卞萌.俄罗斯钢琴艺术的精髓———写在穆里娜教授的首次访华之后[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xx,32(1):70-74.

  [4]王芳.论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的钢琴艺术[D].保定:

  [5]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209-270.

  [6]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3-60.

  [7]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3.

  [8]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24-52.

音乐教育论文2

  [摘要]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音乐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天性舒展的状况下,给想象力以无限驰骋的自由空间,使创造力得以迸发、显现。因此,必须开拓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翱翔。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努力融合音乐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

  [关键词]音乐教学;综合手段;小学

  小学音乐课教学面对的是6~11岁的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持久性和耐力较差。音乐课的人文性、综合性为课堂教学的手段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组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组织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学生集中精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组织教学工作有效地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兴趣,迅速有效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陶老的这一教育思想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音乐这门艺术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中也充满着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组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素材,让学术觉得音乐就在他们的身边,并不是虚无缥缈的。

  以《洗手绢》一课为例,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学生:“你能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手绢都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回答:“擦汗、擦脸、擦手、擦桌子……”老师接着问:“除了擦汗、擦脸、擦手,还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回答:“洗澡、折叠小动物、跳舞……”这时只见老师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漂亮的手绢,把它系在一位女学生的头上,问学生:“大家看,这时的手绢又有什么用途呢?”学生们齐声回答:“还有装饰美化的用途。”学生们各抒己见,对手绢的用途发表看法。老师的巧设问题、层层深入为的是最后归纳出一块小手绢的用途是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又有装饰的作用。老师又问:“你喜欢用手绢跳舞吗?你喜欢用小手绢折叠一种小动物吗?你喜欢这首关于小手绢的歌曲吗?”一连串的小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生活情境再现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整个的音乐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喜欢音乐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音乐,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采用直观教学,学生喜闻乐见

  “直观性原则是以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作为依据的。直观性教学是以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给予儿童视觉、听觉的直接感知而进行认识活动的。这种直观性有利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大家知道,音乐是有声语言,它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学应用形象直观法,让学生喜闻乐见。

  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和图解,它们不只是装饰用的,有的是歌曲和器乐曲内容的写生画,有的则是对知识的形象化解释,它们不仅增加了形象感和趣味感,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不单单指教材、图片、静物等,一切视觉、听觉、触觉能够感觉得到的画面、声音、环境、师生的精神面貌等都属直观教学内容范畴。因此,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与音乐氛围的营造不容忽视。一位教师是这样布置她的教学环境的:钢琴上摆放一个漂亮的花瓶,花瓶里插上几束她亲手采摘的小花;教室的一侧设立了展示台,这里摆放着学生的绘画作品、手工制品、演出照片等;学生的座位成扇形排列,围在老师周围;教室的墙上悬挂着中外艺术大师的照片,最吸引人的要数《贝多芬的家》这幅图了:夜晚,宁静的小院,微风习习、绿草如茵,弯曲的石铺小路延伸到敞开的房门口,当你驻足停留时,那首《月光奏鸣曲》又从你的耳边响起。这样温馨、恬静的教学环境连笔者都不愿离去,难怪学生们下课也不愿意离开他们的讲课教师。

  三、注重实践教学,练就肢体语言表达

  陶行知老先生非常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练就肢体语言表达。例如,在教《理发师》一课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平时生活中,我们都理过发,请说说你是怎样理发的?”学生各自说出了自己的理发经过。老师又说:“请你们依据生活中的经验,对《理发师》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和歌曲表演提几点建议。”学生们七嘴八舌,对歌词提出了许多异议,根据学生的理解,他们到理发店,没见过年纪太大的理发师,所以不应该称为老爷爷;在表演这首歌时,应该加入文明礼貌用语。如“你辛苦了!”“谢谢!”同学们的建议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提出音乐与生活不相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调整了教学。本节课全班学生参与,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学习兴趣高,而且通过学习还受到了良好的文明礼貌教育。通过真实情境的`表演,由欢迎顾客进门,到整个理发过程,最后送顾客出门,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经过生活情境再现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整个的音乐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音乐课堂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中演唱、演奏、绘画、舞蹈等活动必不可少,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许多学生习惯了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唱歌、表演不再羞涩,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会使用许多打击乐器、能通过音色辨别几种乐器等。俗话说得好:心灵手巧;换言之,手巧必定心灵。音乐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注重实践性教学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之一。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眼界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往的粉笔大都被多媒体替代。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的运用,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抽象的事务变得直观具体,这大大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大了知识的含量,加深了学生的审美体验。由于现在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看到,在各级教学研讨课、优质课中,大有“无多媒体不成课”之势。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决条件。

  但是对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我们要永远记住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录音机、幻灯片、挂图等传统手段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的教学工具,在适当的时候会比多媒体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中不仅有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传递,还要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互动。另外,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有些东西是作为“物”的多媒体手段所不可能具有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可能全按事先的预设进行,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随机应变,教师的范唱、动人的舞蹈、高超的演奏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任何多媒体技术都不能替代的。众所周知,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时代,学校的电化教学设备状况可想而知,不也培养出了令世人瞩目的音乐家了吗?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离开教师而单独存在,更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五、突出听觉教学,课堂动静结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听觉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门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觉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听的基础上才能对音乐进行审美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把听觉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音乐听觉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的准确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缺乏音乐美感,仅仅依靠单纯说教,忽视音乐的整体形象,对音乐知识只是机械地讲解、操练,就会影响音乐的教育功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加强听觉训练不仅是他们学习音乐活动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

  教学中除了突出听觉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视觉的培养。因为音乐也是听觉与视觉的综合表现形式,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而视觉感受是舞蹈欣赏的前提,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管是唱歌、舞蹈,都是围绕“听”和“动”这个中心进行的,因此,教学中要动静结合。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静”,是聆听音乐的保障,“动”,则是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常言说,静则思,动则表。欣赏乐曲一定要静静地听,细细地想酝酿情绪、体验作品,待创作的情绪达到了一定程度,学生会自然地动起来,且在动中乐,在乐中动,使欣赏达到高潮。

  六、巧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音乐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评价应从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两方面入手,通过对话、观察等随机性、过程性评价,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使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充满乐趣和生机的、给学生以自信和鼓舞、多种可能性敞开的教学过程。例如,从教师的教学评语中,体现发展性评价学生:“你的提问与众不同,很有创意!”“你真行!”“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你可真聪明!”“你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等等。让学生感觉我很有潜力。从伙伴的评语中,体现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互助、关爱、合作精神。例如,“你愿意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节目吗?”此外还有家长眼中的宝宝等评价形式。总之,一切评价,都是为了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服务的。

  音乐的综合表现形式,决定了音乐课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地运用一种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整个教学方法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和课堂整体布局上,都要进行精雕细刻,注意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富有变化的多种手法,巧妙衔接、顺势推进,因材施教,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音乐教育论文3

  高校音乐教育对德育作用的对策

  一、完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一)把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结合起来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然而,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实,普通高校应该增加音乐理论大课的开设,其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进行音乐小课授课时,教师不要再分别的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讲解了,这样既减轻了音乐教师的负担,也不会因为理论知识问题的缺乏而影响教学的进程与质量了。当然,在实施音乐理论大课形式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开设音乐小课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音乐技能不同等因素的存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音乐小课,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方面的教学训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相结合,这样一来,使得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使得教学内容因学生的不同而出现机动性,产生如此好的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也是值得各高校借鉴的。

  (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加重

  高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汇报演出,这其间肯定也少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这样既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上讲授的模式,也帮助提高社团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与质量。当然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与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成长。

  二、认真分析研究德育客体——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并且以高校大学生为主流。面对着社会改革和人才竞争的双重压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良好的素质,不仅是要包括良好的文化背景、思想品德,还应该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而当今大学生一方面生理成熟较早,心理成熟较晚,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心理疾病催患率明显提高,然而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身体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势利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刮进了大学校园,学生的思想也开始跟着动荡起来了。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向良性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动情”,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要结合教材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德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音乐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深入挖掘音乐教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音乐”这个特殊的语言去启迪、协调学生的思想感情,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如在合唱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积极协作的教育,要求全体学生的音色和音量都要服从集体的需要。另外,语言是调动和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音乐教师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要先易后难,语言设计要简练,要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把德育融入音乐艺术审美之中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审美之中,要注重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中发现内心的感情,这样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操绝非空洞的政治说教。

  (一)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政治素质

  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在学习和钻研新教材,构建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以极强的敬业精神为基础,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音乐教育。另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乐海中有针对性地精选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可以组织开设一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坚持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兴趣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并且适当地邀请专业教师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当然,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所创新,如开展大型音乐比赛、邀请一些著名音乐家来学校开设讲座、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作等等,从而更好的引导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音乐教育论文4

  摘要:音乐心理属于人大脑中的一种特殊身体机能,将客观的音乐事实通过大脑主观反映出来。音乐心理学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音乐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其次探讨了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再次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儿童音乐教学改进策略,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一、音乐心理学概述

  音乐心理现象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较为熟悉的音乐现象,每个音乐活动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亲身体验与经历。音乐心理本质及其发展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音乐心理现象依托于人类心理学,属于人类心理不断发展过程中,到特殊阶段的产物,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心理现象。音乐心理基于一般心理现象,在音乐意识产生、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音乐心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与教育中,在大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音乐意识和心理过程。成长阶段不断的学习与接受的过程,也是音乐心理形成的过程。从婴幼儿时期到成年再到老年,经历了发生、发展与衰退的整个过程。

  二、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一)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

  提升音乐听力是提升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相对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部分儿童不能把音唱准,大多数人会从唱的方面找原因,认为是五音不全,其实应该是儿童听觉方面的问题。生理研究表明,12岁之前人的听力能够在合理培养下提升。因此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的听力培养,奠定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音乐听觉能力包括:音乐要素听辨能力、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以及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这三个部分。音乐要素听辨能力包括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等。听觉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对音乐要素的听辨是提升音乐能力的基础。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音乐情绪,领悟音乐内涵。这种听辨力需要基于音乐要素听辨能力而发展;二是曲式结构的听辨力。曲式结构是分析音乐层次、条理、章节的关键;三是音乐体裁听辨力。如舞曲、进行曲、交响诗等体裁的听辨。内心音乐听觉能力也叫做内心听觉想象能力,基于此获得音乐体验。儿童音乐教学,需要契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展开,依托音乐音响,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儿童的音乐听力。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让人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且能愉悦身心。儿童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及音响的感受与辨别能力,且深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儿童注意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包括这几个部分:一是音乐乐曲欣赏。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音响辨别能力(节奏、力度、音高、音色等)及感受能力。另外,还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二是歌曲演唱。运用发音器官,表达与再现歌曲的音调、节奏与旋律能力的培养,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歌曲内涵的把握等。三是乐器演奏教学。主要是乐器演奏技巧的教学。四是乐理知识教学。乐理知识学习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概念、五线谱识别、音乐简谱学习等,掌握识谱、用谱的`技巧,为今后独立学唱、演奏歌曲奠定基础。

  三、基于儿童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育策略

  (一)践行以人为本,促进儿童自主参与

  儿童音乐教学,应该凸显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发展为导向,实施多元化、针对性、开放式的儿童音乐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儿童自主参与、发散思维、互动合作,在儿童真正的自主学习实践中,强化学习能力,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音乐素养。

  (二)结合舞蹈元素,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音乐与舞蹈本是一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若想要儿童更加深刻的学习、领悟音乐,更好的创造音乐,那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展开综合学习。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将音乐教学与律动表演结合起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创造性表演中,诠释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此能够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也能强化儿童综合能力。

  (三)运用技术手段,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给与教育工作很多便利。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魅力。如《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教学,播放繁花似锦的春天幻灯片,及叽叽喳喳鸟语花香的音乐录音,让儿童感受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春天气息。如此,在置身其间中,儿童加深了对歌曲的感悟。

  (四)培养创造思维,强化儿童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感受、体验和创造音乐时,能够激活人的思维,让人在想象和联想中发现美和创造美。音乐心理学理念为,基于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点,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从这些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的前提,兴趣不能凭空产生,需要依托一定的环境、内容而产生。由此需要基于儿童音乐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环境,组织趣味活动,给与儿童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让儿童在兴趣导向下,思维自由发散,获得创造成功的愉悦感。二是强化儿童创造性思维。需要将儿童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还需要重视对儿童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的培养,运用开放式、活动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三是创造性表现力的培养。儿童创造力培养以后,还需要儿童能够将其表现出来,如此才能体现出创造性的作用。音乐新课标中也重点提出了“表现”这一项内容,在音乐表现中凸显出儿童的创造性。包括这些内容:创造意识、独特个性、合作能力、知识基础、协调能力等。知识与技能是创造性表现能力提升的基础,如此需要引导儿童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加大力度培养儿童创造性。

  四、结语

  结合文章叙述了解到,音乐心理是后天形成的,且可以培养。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基于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策略,通过融入多学科元素,践行以儿童为本,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视对儿童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此在音乐教育中,真正实现感染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目标,实现音乐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伟伟.浅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6).

  [2]侯丽.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20xx,(06).

  [3]周星雨.试析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xx,(05).

音乐教育论文5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合理的安排,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以便为祖国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全面素质 传承音乐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西方经济大国对我国技术、资本的输入,西方的观念、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涌来。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既不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搞闭关锁国,也不能否定我国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搞全盘西化。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普通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责任,也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普通高校的莘莘学子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位。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推进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也是保护国家文化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造就一代热爱祖国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一专多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人格的完善,促进心理的健康,促进德智体各“育”任务的实现,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二、传承文化的需要

  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的。民族音乐由于地域性与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各具色彩。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其具有的浓郁地域性,使人民群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品种繁多的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它们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在当前传统文化遭受轻视和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的现实条件下,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艺术瑰宝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通高校就应积极开展传统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进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人才和文化准备。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方法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校内与本地区资源,寻求有效方法。笔者通过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程设置

  在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有《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等艺术欣赏类课程;《中国民乐演奏基础》《中国民乐演唱基础》等艺术实践。还有《中国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等音乐理论类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较系统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育。通过艺术欣赏课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音乐种类繁多,音乐表现形式丰富,民族音乐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类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艺术实践类课程可以使学生粗略掌握一门民族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音乐历史理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就清晰了。而民族音乐技巧基础理论课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写作技巧,了解民族器乐的相关知识。

  二、授课形式

  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课程多、课时少,学生要想在四年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保证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授课形式:

  讲座式 讲座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目标的完成是面向全校学生设计的, 课程形式可设置为选修课(大课),考试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可以利用本校师资也可以聘任校外本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有《中国民乐》《中国戏曲》等课。此类课程主要侧重于民族音乐的讲解,需要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有一个概况的了解。教学内容应使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相融,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感到轻松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境界。

  鉴赏式 鉴赏式课程主要通过听觉系统,使学生在音响上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扩大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的影响。此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民歌两大类音乐的作品,如《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中国名曲欣赏》等课程。授课时,教师先讲解与作品有关的知识,学生近距离欣赏音乐,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会起到积极作用,情感也易于回归民族,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与爱国情怀,逐渐培养起民族音乐艺术的欣赏群体,逐渐培养学生传播民族文化的意识,进而为更好地传承中国音乐做准备。

  此类课程可设置为必修课,授课采取讲授大课的形式,考试方法采取听乐段笔答形式,考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名称、作品分类、作品创作时代、作品主要特点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讲授式 讲授课程主要是民族音乐理论课程,此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采取大课的形式讲授,考试为笔答形式。如《中国音乐简史》《民族器乐》《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此类课程着重音乐发展历史会有较系统的认识,也会对我国悠久、优秀的音乐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实践式 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目标是为了普及民族音乐,以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民族音乐艺术实践课专业性不需要很强,此类课程可作为音乐选修课开设。通过设置民族音乐艺术实践课程,如民歌的独重唱、戏曲唱段、民族乐器演奏等,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一门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技巧。此课程分为个别课和集体课(中课)形式。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的教学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大课为主,小课为辅,大课、中课、小课互相结合,选修与必修互相补充的有效授课方法。这样,在短时间内也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利于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的形成。

音乐教育论文6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失当、教材编写针对性不强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选取合适的音乐教材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音乐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目标、任务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新课改提出音乐教学应当能够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格的作用,要求音乐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对学生的情感提供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为此,本文就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些现状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学始终是将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性学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的就是让学生学好这些基础课程将来顺利完成毕业升学考试。于是,音乐课就被这些基础课程挤到了很次要的位置。不少的中学由于不重视音乐教学,往往在音乐课设备、场地和教师的'引进上都十分缺乏,即便有开设音乐课的课时也非常有限,高教学质量的音乐课更是凤毛麟角。甚至经常会出现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堂的情况,使得原本制定好的音乐课教学计划总是开开停停,根本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以上这些情况即便在新课改后,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1].

  2.教学方法失当

  多年来,我国中学教育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自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学音乐教师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时只知道向学生灌输音乐书本知识。但是音乐课是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的,音乐课的首要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音乐氛围之中。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学生就无法在音乐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3. 教材编写针对性不强

  我国与国外中学音乐教学相比,最为突出的差距就是在音乐教材上。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所以他们的中学音乐教材多是出自一些专门的音乐人之手,这些教材不仅题材类型丰富,而且内容设计也十分讨巧,很受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我国的中学音乐教材的“拿来主义”特别严重,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照搬国外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设计十分欠缺,这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积极性[2].

  二、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积极转变对音乐教育的教学观念。首先,学校领导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认识到音乐之于学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通过接受音乐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其次,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引进足够的教学器材,建设合格的教学场地,打造有特色的音乐课程,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最后,学校还应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互动,使音乐不再成为完全孤立的一门课程。比如,音乐教师与舞蹈教师合作,将舞蹈融入律动教学中;美术教师与音乐教师合作,将美术融入到音乐创作中去。通过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更快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2.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

  音乐教学在具体教学时,要改变原有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们地选择,要赋予学生在音乐课上的主人翁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们的诉求,然后根据学生们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接龙游戏,逐步引导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消化音乐知识和技巧,感受音乐的魅力。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快速地拉近师生距离,加深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3].

  3.选取合适的音乐教材

  俗话讲“强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教师没有合适的音乐教材在手,那么即便是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在选取音乐教材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选取那些学生最需要地地音乐教材。同时为了增强教材地实践性,还可以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创作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充实到教材之中。同时,还要多举办形式活波多样的音乐活动,例如歌唱比赛、歌词创作沙龙等,这些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喜爱音乐、钻研音乐的积极性。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改革,中学音乐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一些音乐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文艳.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xx,(01):158.

  [2]張伶. 基于新课改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xx,(10):279-280.

  [3]孔霞. 新课改形势下中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式[J]. 音乐时空,20xx,(02):192.

音乐教育论文7

  在当今各类时尚元素均跃跃欲试涌动着的大潮中,音乐作为一个一直盛行着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也成为我国多面教育的重点。对于学习众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音乐,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民族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在保证同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更能渗透给学生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取各方之长,弃原本之短的更加适合当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大范围之中,同时解除对其他民族音乐类型的抵制感,培养学生掌握多类型音乐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环境下面音乐时作为共体所存在着的,同时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间看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音乐类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优秀、积极的内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乐理念当中。

  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好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中学阶段音乐课就是教授同学们唱歌的课程,而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往往迎合着这样的想法。而仔细看来,当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乐是欣赏、创作与学习并存的,而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间更加强调出来音乐整体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全面了解。单纯的歌唱方式或者相关技能的单一传授会在一定范围当中制约同学们的理解与灵感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会使得音乐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其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学习也应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西洋乐是很符合当代音乐发展规律,但是很多音乐韵律及谱写思路均是来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乐本质的。此外对于音乐乐器的学习也可使得同学们更快掌握音乐学习的套路,至于乐器的选择,大可以古代、近代、现代并重,毕竟多元音乐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随性和个性的发展。

  1、传统音乐教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决定了在文化构成方面,我们是多元化发生并兼容着共同发展的。理所当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同学们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力,这样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课堂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培养。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个民族的乐器、流传下来的音乐圣典、独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们自然感兴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经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与音质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学们的所在,它们在不断变更着的历史的长流当中被存留下来成为我们都敬仰着的民族感非常强烈的珍贵之物,当然值得我们视若珍宝反复学习并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发展对于音乐方面的影响。当然,蕴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除此之外,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发进行音乐学习,以主观的角度学习音乐,最大视角发挥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性。

  2、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

  本土音乐的定义同本土人是一样的,指的是融合于当地居民日常与历史。在其中不断相互融合并发生发展起来的,独具当地风土人情气息的音乐,它融于人们的生活,也能诠释相关一起发展着的历史内容,是整个地区的精神表达。在教育教学当中,采用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血神对本土音乐有一个更加倾向专业方面的认知,更是课堂、提高同学情商提升学生的本土意识的大好方式。

  3、贯穿世界音乐范围的教学

  音乐的学习范围与内容是广泛并且宽度与深度并存的。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学习同样也是世界各地民族与当地各类型音乐的整合体。就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对西方音乐的鉴赏,其中缺乏的是世界更多其他民族音乐的类型也理论,在当代多元教育的体系当中应当上面应当加强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同学才能以自己的眼睛和对声音的判定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当然,应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我们大可运用越来越方便的网络技术,来引领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这样不仅是帮助同学们拓宽对于音乐界面的了解,也包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一切风土人情。

  三、在多元音乐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的意义

  对于国内而言,我国本身就是融合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本质;同样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着的同样是各类文化、音乐、生活场景并存着的状态,所以对于在多元音乐环境下面开展音乐教育是符合我们自身程度又能走上更高台阶的方式。在其中建立的同学们的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分国家与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建立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音乐上的开放视野,这将是让音乐永葆活力、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要真正建立多元音乐文化,打破常规的呆板教学模式是必经之途,在此会经历各种艰辛阻挠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促使我国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四、总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融合国内外、各民族的有关于音乐方面的精彩所在,再多元化、多文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面开阔眼界并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道路,进而有利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xx,02:122-126.

  [2]周丽娟.浅析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教育[J].黄河之声,20xx,14:54-55.

  [3]陈聪.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3:106-109.

  [4]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xx.

音乐教育论文8

  [论文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音乐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 学生

  [论文摘要] 正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如果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美育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将会是职业教育的缺失。笔者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0xx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伟大领袖总理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三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我们的领导人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孩子们今后是否能更好地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前苏联巴班斯基、日本铃木、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早已突出强调:“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音乐教育有着“首先培养人”的作用。由于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现实,表现情感,人们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和创作,来感受、鉴赏、表现它的美,进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同时得到美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也是“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然而,非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育没能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使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需要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尝试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多为中等偏下水平,家庭也比较贫困,且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在弱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对职校生活和学习热情不高,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要把这些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育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的自豪感、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传承革命的传统,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音乐教学还通过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们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时,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的方面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可塑性都很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集体行为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合唱队等集体性的声乐练习了。集体性的声乐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举手投足都给人们留下整齐划一、振奋的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我校为例,大家都知道,《校歌》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让新到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学唱《校歌》就是我校新生教育的一个环节,优美、激情的旋律、展现学校发展壮大、师生勇于开拓拼搏的精神的歌词,让学生在演唱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把学校的教育溶入到他们的心灵。每年的文化技能节活动中,我们还会举行一场全校性的“红歌比赛”,旨在通过全体学生演唱革命歌曲,让学生们不忘历史,我校的“铜管乐队”和“合唱队”学生的表现,也是学校亮丽的风景线,队员们刻苦训练和每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在第二课堂开设《音乐》课,使校园总是充满歌声和欢笑……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校风、学风风气正,学生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音乐教育是以其独特的“寓教于乐”教育形式,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它的优势,运用得当,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爱国主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帮助职校生提高综合素质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1.促进职校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段多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锐,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多数有爱唱、爱跳的本性,非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张扬、宣泄和倾诉他们的热情和困惑。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式,如在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以及音乐的社团活动等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彰显个人的魅力,使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

  2.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音乐教学,主要以优美的旋律,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因此,音乐教育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在职校三年中,学生们正是处在个性形成、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净化他们精神世界,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知道,音乐作品的内容广泛,有表现重大社会题材的、有反映风俗习惯的,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的,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当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中外音乐作品时,他们精神世界会在音乐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畅游,比如,在唱《红旗飘飘》、《国家》、《北京欢迎您》、《长江之歌》等歌曲时,在他们心中会涌动起对国家自豪感和爱国心,在欣赏《梁祝》、《春节序曲》和《蓝色多瑙河》等作品时,他们的心灵不仅为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的魅力而骄傲,而且也会被外国民族音乐的多彩而称奇,从每一个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中,他们又可以了解和讨论各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一些历史事件,一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无疑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前面我也谈到,职校的多数学生来至偏远的农村,视野不够开阔,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些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演”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如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们跟随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表演或在歌唱课上让他们每一个人大声地表演唱;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或专业部的音乐社团活动,如合唱队、乐队或吉它小组,通过平时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歌唱或演奏的技巧,训练、指导他们的台风,然后,再参加各种比赛。经过各种形式音乐表演的平台展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表现力和自信心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此外,教师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乐曲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点,从而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也会更加容易,个人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同步提高。

  三、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事业更顺利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的美,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并可以激起人内心的美好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音乐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音乐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像能力。只有正确的想像,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

  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都能为国家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我们的中职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应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狠下功夫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一般在学校比较喜爱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在他们走进社会时,在适应能力方面比较强,工作积极上进,与上下级沟通顺畅,工作业绩不错,不少学生成为工作能手、部门负责人,有些学生音乐方面表现突出还成为了部门的文艺骨干。比如,旅游专业的陈小飞,是我们合唱队的一员,她现在是某饭店的经理;旅游专业的梁媛媛,是部门的文艺骨干;计算机专业的朱辉是乐队的一员,他现在也成为了部门的负责人……接受音乐教育容易养成好的性格,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做事时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际,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最好的人格素质教育,是社会非常需要的素质。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很好地把音乐教育推广和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让它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音乐教育论文9

  高校音乐教育内涵及特点探究

  一“、音乐”和“教育”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音乐和人类的活动联系十分紧密,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研究音乐,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音乐的理解将空洞而毫无意义。研究音乐亦是研究社会和文化,音乐是其一部分。由人类的产生,来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的需要,二是交流思想、传递思想的手段”。可见教育起着教化和传递知识的功能。教育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生产劳动,更是一种创造,实现着知识的革新,要求受教育者主动性接受。李家成这样描述人的生命的主动生存:“人的生活过程,就是在追求更好的生命存在、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样式,追求着生命存在的意义。这种追求,不是对确定目标的实现,而是一种动力学的力量、策略性的行为……”所以对教育的理解,不能失去人之生命的关怀。把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体来对待,才更有现实意义。由于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国家国情不同,很难用确切的概念来定义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与文化、社会、民族等文化哲学相关,需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开拓思维,促进其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说:“如果说教育的本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育人性、社会性、生产性、国际性,那么这当中都涉及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音乐。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它们起着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心理内聚和精神团结支柱的作用。重视我们文化母语的音乐教育,也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带动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音乐教育一步一步地从“人文”,不断地与“科学”结合,实现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音乐教育应当坚持多元化教育。我们可以参考和对照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对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他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单一种族研究课程、多种族课程、多种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制度化过程。班克斯教授建构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我们的高校音乐教育则可以坚持以下五个维度:“内容整合、知识的建构过程、消除音乐价值判断的二原对立、平等的教学法、强化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高校的音乐教育,形态不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音乐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缺乏基础的音乐知识,所以到了大学,难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笔者在学校教授“音乐鉴赏课”就发现了这一现状。也说明了我们要加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理解音乐文化,以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每一种音乐,都是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有用于娱乐的,有用于宗教仪式的,有用于社会功能的。音乐就像一条河流,永远在流淌,并且在进行细微的变化。每次感受的音乐都会不同。我们需要把音乐当成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感知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二、高校音乐教育特点

  1.高校音乐教育要与世界音乐文化相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代表着中国先进知识所在,在坚持本土化音乐教育的同时,须结合时代的主题,与世界音乐文化相接轨。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对文化的研究早已经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维角度。我们需要采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法。音乐教育不仅仅涉及音乐的解释和阐述,会关联系到诸如政治、宗教、经济、媒体、科学、旅游、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不能陷入“欧洲中心论”,我们要用人类学所倡导的“他者”角度去思考音乐和教育。譬如对于世界其他部落的音乐研究和传授,不能按照同一个的模式去对待。霍德华和库拉斯在谈论大草原印第安人时指出:他们表演太阳舞来召唤雷鸟来带来雨水,由此为水牛(或者今天的牲畜和农作物)提供青草,他们还要诱使这位造雨者停下来,在他们的'领地上“休息”,他们在太阳舞的竿柱分叉处为它提供了“窝”……舞蹈者装扮得像小雷鸟一样,他们吹鹰骨笛来模仿雏鸟的叫声。我们需要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来分析世界其他民族的带有仪式行为的音乐。了解和学习其他部落民族的音乐,开阔视野,增加音乐文化知识,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2.高校音乐教育要坚持辩证、联系的观点。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时,不仅要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也要注重音乐意义的探讨。不仅要研究音乐本体,还要联系音乐活动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我们需研究本国的音乐,包括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还要转向全球性的研究。音乐教育要加强与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的交流,才能不断地取得实效。音乐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音乐教育,缺乏了美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来源于生活的音乐教育,是服务于生活的。有了音乐的欣赏,人的情感体验才是全面的。古代中国思想家及音乐教育家不仅从音乐作品或音乐行为本身,而且从构成音乐的价值在于“乐和”“心和”“人和”“政和”,最终形成了“以乐教和”的价值观,并以此去评价音乐的价值。

  3.音乐教育要转向更广泛的视野中。由于文化意识形态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我们需要用国际化、多元化的视角来对待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坚持本土化音乐的同时,接受异文化的音乐。20世纪70年代,德国音乐教育的中心开始由“音乐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理解。内特尔在1992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上的发言提出了“将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点。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是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求。既要提高的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以优秀的品质来影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对于学科建设十分有益。源源不断地把高雅音乐文化传导给学生,创造出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三、结语

  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理解和传授,是一种广阔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教授音乐知识时,不仅要汲取自己国家的优异成果,更要积极接受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肯定中批判。把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播到国外去,使其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大放光彩,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地提升,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音乐的价值,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民族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音乐教育论文10

  摘要:教学前的“试讲”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实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初步训练。本文通过试论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重要性,介绍音乐学科中“试讲”的特殊性,研究“试讲”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并解答如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育实习;试讲;重要性

  普通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所以他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学生要胜任教师这一职业,除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的磨练,以达到经验的积累。基于长期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理论分析,有学者指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应主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所以作为教师教育和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试讲,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试讲的概念

  试讲,是指高师学生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在同学之间模拟中学课堂教学,进行讲课练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试讲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使学生获得教学的真实感受,克服正式上课时的紧张、盲目心理,逐步培养基础教育教学的各种能力2。全面学习试讲的过程,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

  (一)试讲的功能

  试讲是上课前的准备阶段,目的是使上课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为提高上课质量而服务。从目的来看,试讲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高师学生教学能力而开展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方式。从内容来看,试讲涉及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试讲是一种比备课更精细、更精准、更精密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二)试讲的形式

  根据试讲对象的不同,笔者将试讲分为两大类:1.自身试讲此类试讲的对象是受教者本人,即在教案形成后,自己身兼授教者与听课学生两个身份,想象情境。反复推敲琢磨,力求教案完整,教学语言组织准确、清晰、流畅,把教学内容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都详细、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关键环节衔接连贯自然。当然,这种试讲没有真正的教学对象(中小学生),试讲者难以进入真正教学状态,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只能作为三种试讲形式中的第一步骤。

  2.指导教师组织试讲

  对于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授课的实习生,因其缺乏经验,指导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教师组织试讲时,一个学生为试讲教师,老师及其他学生充当学习对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人讲,众人听,大家评的形式。

  (三)试讲的效果

  笔者实习时,曾听同窗上过一堂《民歌》课。因为首次上课,也并没有经过试讲,是比较紧张的。结果,在整堂课中出现“那接下来呢”这个词不下几十遍。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一种厌烦感,所以在整堂课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室就出现了窃窃私语的现象,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所以可想而知,整堂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拿另外一节经过反复试讲才正式进入教室的课作比较。讲课者经过多次试讲,指导老师与同学给出意见并让其反复修改,一堂课的下来,其自然是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这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一堂有准备的课一定比没有准备的成功。

  二、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问题

  校内试讲就是实习前的练兵。学生跳过了试讲这一环节,直接从理论到实践,难免对教学过程和方法把握不住。如果试讲期间不能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而是到了实习学校才临时抱佛脚,那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得不到良好的实习效果的。

  根据笔者自身教育实习经验进行总结,将实习后存在的试讲问题分为三类:(一)试讲前后仍会出现问题试讲毕竟只是在正式上课前的演练,即使教案做的非常完备,试讲非常成功,但终不能避免正式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所以,试讲后仍然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笔者将其分为三点:1.听课对象不同试讲时听讲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自己的同学与指导老师,听课对象的知识水平不同。面对与自己知识水平相同,甚至高于自己的老师,授课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展示自己的授课能力,因此一部分学生的讲课心态改变,他们使用华丽的、富有诗意的书面语讲授,华而不实,因而试讲与实际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因此“试讲”与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2.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会有换位现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传授知识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在试讲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如果把这种思想带到以后的课堂中去,将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障碍。

  3.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程度不同由于试讲时间的限制,在试讲中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是一种常用手段,而对中小学实习学校而言,高科技的现在化辅助教学并不是完全具备,这就直接导致了实习生在校试讲时得心应手,在实习学校上课时手忙脚乱,无法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影音文件。

  (二)不重视试讲

  实习期间由于学生对试讲重视不够,在正式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影响上课效果,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讲的过程是对实习生备课情况及教学技能的全面考核,一次成功的试讲活动其意义远超越了活动的`本身。

  (三)评课不够

  一人讲,大家听议,指导教师评。因为试讲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有个性也有共性。所以试讲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相互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长补短。如果说试讲中的指导是一场“及时雨”,那么试讲后的评价就是一支“催化剂”。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好试讲后的评价工作比试讲中的指导更为重要和需要,因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3。

  三、音乐学科试讲特殊性

  (一)设计音乐化的语言组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自己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正是点明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学科主要是通过讲解示范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讲解要求言简意明、深入浅出、主次分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这些都需要实习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试讲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有条不紊的讲清楚教材内容、教法运用、学法选择、教学程序,如果实习者语言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是很难试讲成功的。因此,通过试讲锻炼无疑对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系统性、连贯性以及艺术性的提高都会有所帮助。

  (二)技术展示设计

  1.范唱中小学音乐课以教唱为主,所以老师范唱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范唱,怎样范唱就成了一个要在试讲时设计的问题。实习时有一同学在教唱《送别》时把难点节奏型写出来:X XX X?X X,这是4/4拍的一个小节,很明显已经多了一拍,学生只是解释附点的作用,而且还把附点的“附”字写成“符”,并且不做示范,这节奏型不教念写出来有何意义。

  2.弹唱

  弹唱作为音乐师范生必备专业技能之一,在实习过程中是不能缺少的。而面对中小学生,我们在弹奏的时候更是应该注意细节问题,例如,设计前奏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难度设计的不同。这样,学生除了能接受之外,还会不断提高。一位同学在实习时教唱《桑塔露琪亚》,歌曲里出现了5#4 4,在做范唱时这位同学都唱不准。还有,歌曲里会出现一些特殊记号如▽,学生在说完名称之后都不做示范,这些特殊记号都有实际演奏效果,学生只说名称而不唱(奏)有何意义,等等。

  四、通过试讲培养综合能力

  试讲者普遍存在着紧张的心理。紧张心理是导致授课失败的首要因素,如声音发颤,思绪混乱,遗忘内容等现象。其次,控制协调能力较差。如课程进度、课堂气氛以及时间长短的控制、协调能力明显不足。多数讲得太快,往往不到时间内容已讲完,以致造成冷场,少数讲得太慢,以至内容讲不完;缺少互动与交流,没有和谐的教学气氛。

  针对“试讲”应具备的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建议应在试讲时注意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是伴随着教育而产生的,有教育就有教学语言在。

  教学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较好的运用自然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文化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规范性、生动性、简洁性化作了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的特点。即也成为了教学语言的普遍性。

  在各类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同。语言是教师进行知识输出的重要工具,教师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能运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的教师,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达到很出色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平平淡淡的教师,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做到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严谨周密。

  (二)教态的训练

  教态,即教师口语表达的情态。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是教学上的无声语言。它是合格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其地位并不亚于板书和教语。如果没有良好的教态,那么教学效果还是要大为逊色的,因为教态是教师实施教法使用教材的直接的,最重要的一项手段。由于平时职业习惯培养的不够,一些实习生上课时身体不停地左右摇晃,或者重复某一个无助于讲课的动作,如搔头、扼腕等。试讲则可以促使实习生产生明确的认识,有意识的自觉纠正它们,努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教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态亲切、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三)应变的训练

  教师应变能力通常是指教师能正确处理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使教学进程得以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

  音乐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或教材的观点提出质疑,而打乱了预定的教学计划,但是,如果我们想一想与其强行将学生拉回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不如因势利导,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契机,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尽管这节课偏离了原来的计划,却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结语

  试讲是师范生经过几年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后能否较好地担当起实习生职责的初步尝试,也是师范生能否顺利地从一个“实习生”向“准教师”角色转换的首次考验。教育实习前,为确保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试讲更是重中之重,具有直接指导上课的作用与意义。综上所述,为了使实习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试讲,把试讲作为实习生正式上课前的头等大事来看。

音乐教育论文11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直辖市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音乐教育论文12

  一、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一)音乐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音乐一直以来都被称作一个民族最深的记忆形式之一,承载着一个民族自古到今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起承转合、所有的兴衰荣辱,音乐,毫不夸张地讲,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的寄托,音乐就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是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二)音乐传承是对历史的尊敬

  音乐中记载了太多历史的影子,有高兴、有愤怒、有悲欢、有离合,音乐就是一个民族整体精神状态的情感体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这个民族由内而外的生命力和情感倾诉,可以透过一个民族的音乐去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民族的所有,而对一个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对这个民族历史的尊敬。

  (三)对音乐的传承是世界对人类文明保护的要求

  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在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对音乐的传承越来越成为了国际社会保护人类文明的要求,国际社会很重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保护,不管是中国的历史文明也好,美国的历史文明也罢,都属于整个人类的共同文明,保护好、传承好人类的'文明是现在国际社会的一致看法。

  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实现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

  第一,音乐教育的广义概念。音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凡是通过音乐能够对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维方式、处事能力起到积极影响的一切教育形式。第二,音乐教育的狭义概念。音乐教育的狭义概念是指学校里或者其他音乐教育部门对学生所进行的音乐专业方面的教学。

  (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是音乐传承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对一个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是一件很庞大的、很系统的工程,要想把年代那么久远的历史性音乐进行传承下去,仅靠一己之人的单薄力量、一纸记载是不够的,这需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把音乐与教育相结合,慢慢地音乐就会被相对完整地传承下来[2]。第二,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把优秀的东西传递给下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东西,对于音乐也是一样,教育可以在音乐历史的发展中筛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摒弃那些不好的音乐糟粕,所以说,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第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在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教育的形式进行音乐的良性创新,教育能够使师生在教与学中体会知识的奥秘,也可在教学探索中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潜能进行音乐的创新。

  三、音乐传承与教育的关联性以及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一)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

  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对音乐的传承中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影子,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对音乐的传承;同时,音乐的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民族的音乐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第一,完善对于音乐教材的建设。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设施和工具就是教材,教材就如同是音乐传承的文字范本,有了教材,才可能顺利地完成对音乐的学习,教材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时代创新性;应该加强对音乐教材的体系化建设,建设一个更加科学、完整的时代化教材有利于促进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第二,优化音乐课程。对于音乐的教育和传承应该是一种基于音乐历史基础之上的广泛性创新和优化;现在的音乐教育更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优化整合,通过优化音乐课程以使得音乐教育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促进对音乐的传承和发扬。第三,实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比如:观看音乐视频、播放经典音乐教学音频、学生音乐知识竞赛、学生音乐理论演讲、音乐表演小舞台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印记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情感灵魂;对于音乐,应该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用行动去切实地保护,对于音乐的传承,离不开音乐的教育,音乐传承和音乐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应认真体会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促进音乐教育和音乐传承的发展。

  作者:刘发莹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xx(1):20~22.

  [2]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5(6):140~143.

音乐教育论文13

  一、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艺术社团蓬勃兴起

  近年来,随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日渐丰富,音乐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许多高校都有相当数量的音乐艺术社团,大学生作为音乐艺术社团的主人,自发地组织、参与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但是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即使是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离学生的实际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高等学校认清形势,正视大部分学生喜爱音乐艺术的这样一种现实,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改进公共音乐教育,为大学生音乐艺术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80%的高校开设有公共音乐教育或相关课程,大部分高校是把其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多样,这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一般是每学期只有30个学时,难以形成完整的、合理的、渐进的学习体系,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重流行歌曲演唱、轻声乐基本训练,重声乐课程、轻器乐课程,重实践课程、轻理论课程等。另外,有些教材不符合课程要求,只注重对审美的阐述,缺乏识谱、试唱等方面音乐技能的练习,另有一些教材比专业音乐教育用的教材还难以理解,甚至有的音乐教师一味向学生推销自己参编的教材。

  3.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状况堪忧

  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只有65%的高校拥有自己的专职音乐教师。其余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或是从专业音乐学院聘请兼职教师,或是在校内师资队伍中选择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教师,以满足教学需要。但是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队伍,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占多数,学历层次高、职称层次低,教学经验不足,又很少有机会接受在职培训;年龄偏大的教师职称层次高、学历层次低,以至于缺少学科带头人,难以组织起合理的教育科研梯队。问题还在于,部分教师在开展公共音乐教育时,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其自身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的认识也还很不到位,误认为音乐艺术教育就是简单地听歌、唱歌、演奏,外加一些文艺汇演、比赛活动等。

  4.相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关硬件设施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学习内容对乐器和音响设备的依赖性很强;另一方面,各类欣赏课是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而目前的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因陋就简,相关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譬如,有些高校上公共音乐课需要借用专业音乐课的场地和设备,一旦上课时间等方面发生冲突,公共音乐教育就无法正常开展。又如,有的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严重老化,教学中所需要的音乐资料大多是任课教师自己买的,但由于有的音乐资料价格昂贵,一些教师就会选择购买盗版音乐资料,从而影响音乐欣赏的效果,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育价值

  1.德育价值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历来被认为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所谓“成于乐”,是说君子立德,完成于学习音乐。音乐作品中的传世经典,往往蕴含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其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影响和教育着人们要树立崇高理想,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塑造完美人格。大学生学习音乐理论、鉴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关键还在于音乐的德育功能不是靠硬性灌输实现的,而是靠艺术魅力动之以情、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一般,用不着说服和劝解,无需严厉刻板的说教。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操的体验,积极主动地接受美的陶冶,并进行自我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自觉抵制消极而庸俗卑下的时尚文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

  2.智育价值

  爱因斯坦指出,音乐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是思考力的源泉”。作为一门极富创造性、开启创造能力的艺术,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既可愉悦身心、表情达意,又能促进智力发展;不仅能够发展想象思维,而且可以调节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合乎规律地交替运动、协调工作,避免片面且过度地动用某个大脑半球而使另一大脑半球受到抑制。只要大学生被优美的旋律拨动心弦,其生理、心理便会与音乐产生交流甚至相互融合,并且经过联想、想象与共鸣,还会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自由想象。这样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被激发,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音乐教育能以音响的魅力使人接受高尚道德情操、良好精神品质的熏陶浸染,其要求大学生要逐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要避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

  3.美育价值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公共音乐教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具有极高的美育价值,它以音乐为媒介进行审美教育,其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都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音乐被视为净化心灵的最有效手段,好的音乐有助于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作品经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给欣赏者、表演者留下极为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使之学会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认识世界、美化心灵。大学生通过欣赏、创作音乐作品,能受到美的熏陶,其心理状态更为积极向上,更具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三、如何进一步彰显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价值

  1.深刻认识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恢复音乐选修课的高校之一,该校领导认为,没有公共音乐教育的高校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领导者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以为公共音乐教育无非是教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在聘用教师时往往只注重应聘者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重视教学实践能力。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认为音乐教育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而且短期内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所以很不愿意为音乐教育提供大量经费,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无疑阻碍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在深入自然领域的同时切合社会需要,进而在各学科领域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高校实施公共音乐教育,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而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必须充分挖掘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隐性价值,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2.有效整合公共音乐教育资源

  实施公共音乐教育需要有效整合资源。笔者认为,如果将公共音乐教育资源分为生命资源(人的因素)和非生命资源(人以外的因素,如硬件设施),那么毫无疑问,充分利用生命资源是体现公共音乐教育价值的先决条件。如果再将生命资源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那么毫无疑问,教育者是体现公共音乐教育价值的重要因素。简言之,建立一支稳定的音乐教师队伍,是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此外,高校还必须努力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培训在岗教师等形式,使音乐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以适应公共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硬件设施是保障公共音乐教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要有专用教室、配套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料。音乐作为人文艺术学科,不同于一般的文理科课程,其听觉上美的诉求,只有依靠一些硬件设备才能完成。高校的公共音乐教研室,必须拥有大量经典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以保证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

  3.走公共音乐教育法制化道路

  建立相关政策法规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保证公共音乐教育机构建设的建立和完善,也能够使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得到全面实施。只有通过颁布法令和规章,才能使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有法可依,也只有按章办事才能真正体现公共音乐教育的价值。高等学校理应配备一位主管公共音乐教育工作的校级领导,设置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并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还要制订出每学年、每学期的音乐教育活动计划,以保证公共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效整合公共音乐教育资源,走公共音乐教育法制化道路,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从而真正体现出公共音乐教育的价值。

音乐教育论文14

  摘要:在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在对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其中艺术教育得到了认可和重视,更加关注对于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幼儿年龄小,主要在三岁到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心理和生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也不能按照正常的学生或者成人的教育方式,需要根据这个年段的幼儿的特点来探索如何进行音乐教育。本文主要分析幼儿的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探析游戏交互作用与幼儿音乐教育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交互作用;意义

  幼儿教育已经是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但是作为三到六岁的孩子,很多地方还在刚开始起步,选择教育方式,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成了研究的问题,本文探析的是游戏交互作用来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都强调了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爱动、爱玩、停不下的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采用游戏交互作用进行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还能让孩子快乐的主动去学习音乐,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要占据重要比例,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一、概念分析

  游戏,游戏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种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游戏,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其中儿童游戏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中期,才进行理论的研究。国内外都对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超过了顺应的一种思维模式,拉夫.克斯特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游戏。而我国对于相关游戏研究也有一些期刊文献,比如有《游戏的功能》《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思考》《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等等。儿童游戏的特征有:一是: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二是: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三是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无法创造财富;最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也就是说游戏快乐的。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常规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享受,愉悦了身心健康,培养并形成了他们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了创造性。因此,音乐游戏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背景

  1.幼儿的特点

  幼儿,主要是三到五岁的孩子,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身的特点。(1)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他的协调能力和一些知识的把握能力都相对比较弱,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2)开始幼儿园的学习,在情感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在三岁四岁年龄段的思维是具体所见的,也就是通过实际看见的进行思维,最常见的就是生活中父母为自己的做的他会同样的转移给玩具娃娃。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进行一个初步抽象概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问为什么。(3)日常生活会是其兴趣的探索,比如孩子看到奶奶跳广场舞,也有可能引起兴趣去探索,在情感上是易变性,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会形成自己的个人情感。

  2.游戏化音乐教育的研究目的

  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然而如果只是枯燥性的让他们听歌或者教他们唱歌,达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喜欢上音乐。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爱动爱玩,而且在一些活动玩耍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敲打不同的声音,而且你会发现,她们听到音乐会不由自主的摇摆身体或者蹦蹦跳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发现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更加适合小孩子的学习。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音乐节奏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捉迷藏游戏被认为有音乐节奏,游戏过程是一种交互性的模式,是传授技能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孩子更多的接触音乐,会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

  三、幼儿音乐教育与游戏交互作用

  1.游戏中音乐元素的体现

  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所存在的音乐元素有:(1)节奏,也是在活动中最容易被幼儿察觉的,通过游戏中的音乐节奏感知,会形成自己的节奏,在一些听辨游戏、语言游或者律动游戏都能体现出来。(2)韵律,游戏中也会体现出韵律的音乐元素,韵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而且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广泛的教育方法就是韵律活动。就比如小朋友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会主动的跟着跳动,反映出了他们愉悦高兴的心情。(3)旋律,旋律在音乐中是变化多样的,不同的音高组成了上行、下行和平行,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活动就是丢手绢、找朋友,小孩子通过游戏对歌曲反复的唱,这样游戏结束后,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歌曲。比如通过游戏的交互来辨别音的高低。(4)在游戏中,还体现出了音乐元素力度,也就是音乐的强弱程度,音乐中有战斗性的歌曲,他慷慨激昂,也有抒情的歌曲,温婉柔情,比如《找朋友》就会让孩子兴奋,《摇篮曲》就会让其安静,这也就是音乐力度的体现。(5)曲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是比较难的一个部分,通过游戏可以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的结构和组成。比如在闪闪的红星,老师根据曲式结构,来指导学生游戏,去感受音乐的结构。(6)最后,游戏还可以体现出音乐中的音色和速度,首先音色,主要通过听辨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可以模仿不同的人让学生分辨音色的不同。然后速度,音乐中的速度代表着不同情感,比如动物的模仿,兔子蹦蹦跳跳音乐应该是欢快的,而狼就应该是低沉的。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如何把游戏应用到幼儿音乐教育中,提高音乐教育的目的,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内容上的体现,丰富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设计,比如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歌》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生肖,模仿生肖,找出二十个学生听歌词来进行模仿,让其找到情景游戏中断乐趣,比如里面歌词“大公鸡喔喔叫,小狗汪汪尾巴摇,猪儿呼呼睡大觉”,就可以让他们听着音乐和生活所见去想象并模仿。让其教学更加趣味化,通过游戏辨别音色、旋律、韵律等,同时学生边唱边游戏,联系发生。还可以自己通过对生肖的理解,自己编歌词与老师进行对话。(2)探索性的游戏,这里可以通过玩具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发生器材,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音乐,比如盆。铃铛、碗、筷子等可以敲出不同的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轻重、长短、高低,有的清脆悦耳、明亮动听,有的沉闷、粗糙。发音器材的玩耍,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唱歌跳舞让孩子伴奏敲打,寻找节奏感。(3)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学会玩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利用幼儿的好奇,保持游戏的兴趣。要有丰富的内容让其模仿,比如模仿爸爸妈妈,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别人唱歌等等,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资,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模仿发现其他的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幼儿善于模仿,同时要学会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幼儿,让其得到认可,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挥。音乐游戏课是以人为本,让其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激情去进一步的探索发现。案列分析,比如其中一个比较合适的游戏《猴子爬树》,首先老师要准备猴子小纸片,可以让学生回去自己制作出小树。进行的游戏要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向,在课堂上,先是播放音乐《白龙马》,这是一个动画片的主题曲,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孩子通过音乐就可以自动的联想的动画片以及动画里的任务和事情,引出孙悟空,让孩子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进入到音乐游戏猴子爬树环节,《猴子爬树》共分为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主要是旋律的上行,孩子通过这一小段的音乐做出爬树的动作,第二小段幼儿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猴子的各种相关动作。最后一个小节则是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先听音乐内容,老师适时的提问,然后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来判断猴子的不同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这一游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欢快的氛围,能够准确的听出旋律,根据旋律来进行猴子爬树的相关动作,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注意事项

  (1)幼儿教师角度

  作为幼儿的老师,要明确孩子成长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孩子的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引导孩子的发展,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进行教育,而不是让孩子配合老师展开教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正确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幼儿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是把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手段,把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引入新思想、新观念,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理念,老师对学生要了解,包括了幼儿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向,教学游戏也要找准兴趣点。熟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帮助幼儿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做好赏识教育。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通常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让其喜欢上音乐学习。这里的环境不光是学习环境,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保持愉悦放松,仔细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幼儿学生的意见。三是教学内容上面,老师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让游戏育教学得到一个结合,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其中并得到发展。四是做好教学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正确的指出不足之处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2)家长角度

  要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交互作用和幼儿音乐教育,很多孩子都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学习音乐,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兴趣想法。另外家长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说教,认为学习一样东西就应该要认真刻苦的学习,才能学有所长,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爱玩的天性,也就忽略了利用孩子的爱玩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所以往往在实际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正确不认识当前的新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把孩子的思维: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结语

  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教育方法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所以需要老师能正确的采用游戏活动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游戏与教学的集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虞春艳.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分析[J].科普童话,20xx(20):93.

  [2]谢湘娜.试论幼儿学前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与必要性[J].读书摘,20xx(20):224-225.

  [3]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4]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xx.

  [5]陈淑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J].山东教育,20xx(09):24-27.

  [6]王婷婷.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J].艺术评鉴,20xx(11):113-115.

  [7]杜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xx(14):144+146.

音乐教育论文15

  一、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注意多领域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全方位地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内容、旋律、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感情以及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吉祥三宝》这首歌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是作者布仁巴雅尔写给自己女儿的,用来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的歌曲。

  本曲为四拍子,音域跨度不大,很适合幼儿演唱。通过这首歌曲,笔者提出一些关于蒙古族歌曲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的建议:

  与语言活动相结合。本歌曲内容丰富,有情节,有人物。歌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民歌就可以结合语言活动,使幼儿掌握情节和内容。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太阳、星星、月亮;花儿、叶子、果实;爸爸、妈妈、女儿,每一组“吉祥三宝”都可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与美术活动的结合,使幼儿既学会了歌曲,又完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丰富、内容充实的儿童画。③结合幼儿园科学活动、自然常识活动、观察活动,帮助幼儿丰富感性经验,加深印象,深刻体会、理解和记忆民歌内容,准确地表现民歌。

  二、结合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更有效地将蒙古族民间音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

  我们要传承蒙古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当与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蒙古族民间音乐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蒙古族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的一些教学内容翻译成蒙语,向蒙古族小朋友教授,而奥尔夫的打击乐器也完全可以来配乐演奏蒙古族民间乐曲;舞蹈的学习也可以融入蒙古舞的律动;同时奥尔夫音乐还可以与蒙古族民间说唱形式“好来宝”相结合,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律动,节奏练习,都是结合我们熟悉的儿歌来进行的,而“好来宝”节奏明快,题材多样,有长有短,正好适合运用到节奏训练当中。蒙古族民间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推广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阻力,我们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及时地解决在推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文力求对蒙古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在幼儿音乐课程中的运用现状,以及有效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希望能为蒙古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音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论文06-10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02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29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4

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12-02

(荐)音乐教育论文06-11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07-20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09-23

赏识教育音乐教育论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