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6 15:52:45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音乐课程逐渐成为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对学生音乐情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音乐领悟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推行是较为有效且明智的教学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节奏训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应用策略

  音乐的血肉是旋律,骨架则为节奏。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节奏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与表现能力,培养其节奏感。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重视节奏训练,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与水平,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

  音乐其实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与情感抒发,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曲目比较固定,音乐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学唱某一句歌词或同一首歌曲,简单、枯燥,不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发挥。学生在课中的歌曲学习很难符合其演唱的心境,音乐学习呈现机械化,影响了其学习的意愿,学生也缺乏对音乐的体会与感悟。节奏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具有较强节奏感的人,能够更快学会一首新歌,而后天的训练则更能强化节奏感。因此,节奏训练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具有现实意义,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有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与增强,促使学生在音乐课内外更快速地学习喜欢的'音乐,逐渐提升音乐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策略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节奏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识规律,小学音乐教师应将音乐节奏训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熟知的事物有机结合,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在启发教学的影响下,将节奏训练的相关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教授学生认识音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突出读音的形象性,启发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声音节奏。××|××||可以模拟:咚咚咚咚(心跳声);××可以模拟:嘀嗒(秒针走动的声音)......再加上琴上弹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获取形象的感性认识。再比如以三角铁、双响筒、碰铃伴奏,融入节奏音乐游戏“时钟”,×—×—|×—×—||表现时针(三角铁),××××|××××||表现分针(双响筒),××××××××|××××××××||表现秒针(碰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节奏训练。

  (二)节奏训练可有机结合律动

  律动就是通过身体的韵律动作去感受、体会音乐,进而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针对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引导其进行简单的身体律动,从而加强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音乐素质。比如在《愉快的梦》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跟着音乐节奏慢慢摇曳,并鼓励其自我创作一些波浪手、小碎步等简单的动作,从而在促使其体会音乐意境的同时,实现韵律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启发其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三)带领学生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不同的打击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自制打击乐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主动性,还能有效培养其想象力、表现力及节奏感。比如不同的玻璃瓶可以成为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把碎石子装进易拉罐可成为沙球,用啤酒瓶盖可制成串铃……以《快乐的小木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边拍节拍边唱,另一部分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第三部分则自编动作即兴表演。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在训练其节奏感的同时,培养其音乐感受与表现的能力,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提升其协作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血液,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其他也都是空谈。音乐教学最基础、最根本的训练就是节奏训练。因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奠定学生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美英.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xx(09).

  [2]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xx(1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

  一、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体验。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缺乏充分认识,传统音乐教学仍占重要地位,如过于重视传授音乐知识、进行乐谱、音符训练等,这有悖于新课标对音乐教育的要求,阻碍了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即将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因此,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适时转变音乐教育观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努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强调音乐基础知识学习,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积极创新音乐教学形式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它不但是对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述音乐理论知识,应积极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精选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课堂的活跃度等。小学音乐教学应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教育理念,不断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音乐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音乐体验。

  三、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特点的把握,相比之下大多数小学生因为年龄幼小而比较活泼好动,在做事情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能保持很长时间,这种典型特点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把握并在教学工作实施中积极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必须明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就像干海绵遇到水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照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感受,让他们对音乐逐渐产生兴趣,在音乐中寻找快乐。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明白的一点是音乐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让音乐与生活相融合,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它更是我们生活快乐的源泉,让音乐融入生活就是把快乐撒满生活的每个角落,此为音乐教学之真正本质。音乐教学是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利用各种方式都可以达到训练音乐节奏的目的。在欣赏舞蹈或者听动物的叫声时,这其中就会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乐器的吹拉弹唱在不知不觉中就感染了人们的`音乐神经,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放声高歌。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教师可以从模仿动物的声音开始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年龄较小的学生往往会具有比较强的表现欲,他们很渴望在自己做到老师所树立的标准时得到肯定与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这种把音乐与趣味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法使得课堂教学逐渐轻松愉悦起来。除此之外,家庭音乐与社会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比重也是不言而喻的。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二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密不可分,它们是一个整体。让小学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启发学生,家校的有爱活动在音乐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在平时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校生活,诸如和学生一起参加音乐活动,在特殊节日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音乐活动。

  四、结语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文化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国家强民强国的进程中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学校教育更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单单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相应的书本知识,更是要注重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充分地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清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快适应新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3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

  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儋州调声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的喜爱,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流行一种绕口令,亦称急口令,拗口令,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如今,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从调查中看到,只有33%的学校有1架钢琴,33%的学校有多媒体设备,还有67%的学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师使用,专职音乐教师占50%,音乐教师100%来源于海南省内高校。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以上学校的支持下对18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听课和访问,同时也对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做了相关的访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首先,是教材使用:教师主要使用全国通用教材,78%以学校统一颁发的音乐课本为主,22%的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曲目教学,课外曲目中,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教学理念方面:87%的教师认为应该把本土音乐形式作为辅助教学,13%的音乐教师认为本土音乐元素在学校课程中可有可无。最后,是教学方法:受访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均采用比较传统的说、教、唱、学等比较保守的授课方式,从大部分受访学生处了解到,很多班级实际上是不开设“体、音、美”课程的',受到一些升学压力的影响,这些课时经常被主要考试科目抢占,相关的教材也不够人手一册,音乐教师根据教师用书的教案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内容大都以教唱歌曲为主,基本不涉及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渗透,基本无创新。

  三、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我们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本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音乐教学总体设施过于简陋,无法完成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第二,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待普及;第三,海南省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相对滞后;第四,海南省本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也有待改进;第五,儋州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本土特色音乐课程开发工程认识有待加强;第六,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熏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首先,更新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加大音乐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套设备,从陈旧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并切实有力的支持。全面开发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因为,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基本素养,也是培养民族地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保护家园、民族责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音乐更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早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古希腊时期,音乐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其中,梭伦作为音乐的首倡者,他希望给年轻人传授音乐教育,以此推动道德强建和公民责任感,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美学和伦理学讨论。在他为主流的希腊哲学中,音乐在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在《蒂迈欧篇》中说过: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按古代世界的理解,教育指的是人格与道德的建立。当下,正值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时期,用美好的音乐教化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更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们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强、民主、和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海南省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议适当放宽艺术生艺术技能考试的门槛,鼓励少数民族和本土青少年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挑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再次,相对于五指山、乐东、保亭等市县来说,编写儋州市地方特色音乐教材地任务已经相当迫切,音乐课堂引入“山歌”、“调声”教学,正是给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更符合新课标体制建设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政策。建议该地区地教育和相关部门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同时也可结合当地文化部门和民间音乐专家、音乐教育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最后,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需求,大胆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儋州“山歌”与“调声”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有很多青少年觉得老土单调,根据其他地区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广情况来看,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想要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除此之外,作品的编写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简化,教材的编写避开难度过高的误区,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编写时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提升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喜欢通俗歌曲,在创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调声本身比较具有时代性,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曲调通俗易懂,歌曲线条起伏不大,脍炙人口,因此,在歌曲的演绎上可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合唱、对唱、轮唱、小组唱、独唱,其中独唱可以编配成吉它或钢琴伴奏版边弹边唱。吉它和钢琴是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乐器,在课堂上要会利用教师的专业本领去表演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到孩子们喜欢操作性的活动,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加入资料的搜集和采风活动,在编写教材时,适当选择由学生们亲自搜集的资料,我们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乡村的中小学校,尽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抓紧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高。优化教学环境,争取尽快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局面,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活动,加快海南省音乐教育和本土音乐学校传承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配合执行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xx年实施的国培计划已初见成效,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师范类毕业实习生上岗置换到区县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以保证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海南省目前实施的国陪计划已初见成效,儋州市音乐教师也是国陪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在如此给力的国家政策支持,海南省现有的音乐教育状况将有望快步提高。愿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在新背景下能够早日呈现崭新的局面。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

  一、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现状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文革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学音乐合唱教师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三、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比赛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适当的开展班级之间的合唱比赛,教师可以对班级合唱水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有益于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恰当的选择合唱曲目及教学方法等。开展合唱比赛还是一种加深师生对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径。四、结束语面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成绩与不足,我们应当积极向国内外好的做法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梳理教材选唱曲目,全面把握学生特点,把合唱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从而确保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5

  一、重视音乐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虽然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推进的脚步,但是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当今教育体制的主导地位。小学教学工作一般来说,重视语文、数学等科目,对于音乐、自然、劳动、美术、品德等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这些科目。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是要求教学安排上同语文、数学等核心文化科目相对等,至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来牺牲音乐这种文化课。其次,要纠正对于音乐课的一些误解。不少的教学工作者对于音乐等科目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这种科目无非就是打开嗓子嚎两句,每个学期教学生唱会几首歌就行了,不用投入过多的教学精力。到了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牺牲音乐课也是适宜的。种种错误的认识,是与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出现这些不当的教学观念。再次,要加大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城市小学大部分都有电子琴、手风琴、专门的音乐教室等优秀的教学设施,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往往就是在一个教室里边学习文化课和音乐课,没有这些器材,单靠音乐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把教学资源适当地向农村小学倾斜,增加它们的教学设备,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让他们快乐地翱翔在音乐的领域里。

  二、教学过程要倾注情感教学元素

  音乐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精神财富,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能力。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对于歌词的记忆力往往比一些古诗词、大篇幅的文章要深刻得多,而且过了很久学生依旧不会忘记。通过不同的曲调练习,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歌词识记能力。情感教学的元素,在于不断地追寻美好,在于不断地付出,在于坚持,在于走向生活的快乐。作为成年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尚处年幼,忽视了音乐对他们心智发育的影响,应当看到小学生在平时音乐课的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感情。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倾注的情感教学元素主要表现在耐心地纠正每一个学生不当的发音,纠正他们的音准,一遍又一遍的教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嗓子发音,一丝不苟的对音乐教材进行理论讲解,抓实践练习细微细致,声情并茂地为学生做教学示范。这些都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元素,只要音乐教师投入其中,这些学生会与我们产生良性互动,我们会发现他们能感觉到我们倾注之中的情感教学。

  三、善于发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微妙变化

  音乐课是小学生表达情感教学的一门课程,他们在繁重的文化课中解放出来,自然会在这么课程中找到一种宣泄的渠道。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多多发现学生的情感教学变化,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胡乱的凑完每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学生在唱歌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表达出来的微妙情感。或激动,或亢奋,或疲惫,或厌倦,或渴望,或压抑,我们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情感教学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当学生有些过于激动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平复下来,回归到理性的层面;当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厌倦疲惫的时候,我们应该尝试着找到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音乐的乐趣和灵感,帮助他们养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的良好习惯;当我们发现学生对音乐渴望的眼神,或者是表现出来的一些天赋灵感的时候,我们不要无情地加以忽视,而是多多鼓励和褒奖,让他们在音乐的领域中找到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带到其他科目中去。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以积极奋发的精神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只要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的情感思维中的微妙变化,并倾注教学情感,对于有灵感天赋的学生积极加以引导,小学音乐课教学工作必定能呈现一个良性循环和最佳互动的局面。小学音乐课是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课,需要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重视这么课程,倾注教师的教学情感,以耐心细致的情感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和生活的热爱。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

  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把“数字、字母、音符”比作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儿童恰恰又是这座智慧宝库的源泉,音符则是其中的一把钥匙。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结合所学专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习,我发现从心理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去组织教学,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和喜欢学习音乐,能够更快更全面地开启这座智慧的宝库。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种境界的提升,就能更好地运用音符这把钥匙。

  第一种境界:语言的发展——乐感的增强。

  素质教育的目的,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训练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既然是传授知识就希望儿童在一定的环境、能力、兴趣的综合条件下,多学习语言,多增强数的知识,进而习得更多常识性的知识,从而能为以后参加社会活动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综合考虑最基础的“语言”的发展。

  当我了解到语文课本中有《妈妈的爱》这篇文章时,经过用心研究和设计并与语文教研组取得了共识,采取了音乐中有语文、语文中有音乐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教学方案。《妈妈的爱》主要是表达了妈妈为抚育子女成才付出的艰辛,启发我们要爱我们的妈妈,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在体味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带着感恩的心去演唱歌曲。通过练习,学生的乐感得到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对伦理道德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语言的.发展和乐感的增强这种境界的把握,要注意年龄的差异。低年龄组的学生,音乐教学要侧重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概括,记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高年龄组的学生,音乐教学就应在语言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训练其空间知觉、观察、组织、动手能力。歌唱大海,会想到水域广阔深奥、水色蔚蓝无边;唱响春天,会看见春暖花开、季节更迭、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高唱祖国,浮现的便是祖国的繁荣昌盛,并能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奋斗不息。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以完整的、活动的观点来看待整个教学过程,以综合的观点改进教学过程。”这也许就是这个境界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第二种境界:直观明理——表演动情。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歌词简单明了、轻松欢快。时下小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流行音乐,歌曲张口就来。很多电视媒体的节目中,孩子们开口也是些与他们年龄、生活经验不相符的歌曲,对那些歌唱祖国、歌唱生活的歌曲却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有正确选择歌曲进行教学的能力。

  其实,有很多通俗易懂而又健康向上的歌曲可以选择的。最近老歌新唱又成为一时的流行,教师就可以把握这一趋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可以利用游戏的易学易做、情境相融,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游戏法是开启兴趣这扇窗户的有效手段。像击鼓传花接歌等,是孩子们久玩不厌的游戏,音乐教师也应恰当应用。这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情绪高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参与的快乐,进而愉快地学习其它课程,做好各科作业。 最后,表演动作要合理,难度适当。歌与舞是音乐中的姐妹,边唱边跳,亦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们的整体协调能力。如果表演动作过于复杂,将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歌舞的效应。量人定动作,量歌定动作,是歌舞组合的最佳原则。只有明快的歌词、喜闻乐见的游戏、趋于协调的动作,才能表演得动情、演唱得真切,才能时时处处跳出神奇而美妙的音符。

  直观明理与表演动情这种境界的把握,最重要的是一个“选”字。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状况、身体状况、学习能力去选择歌曲,力求歌词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游戏内容丰富多样,表演动作协调,真正做到用眼看、耳听、手拍、口唱这一系列连贯动作的发挥,积极地调动各个感官,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第三种境界:兴趣的产生——情感的陶冶。

  兴趣的产生与陶冶这种境界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高层次的收益,也是素质教育中力求实现的收益。但是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的。这种境界的把握,音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不仅要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寓教于理,切实挖掘出教材中的积极思想要素,把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尊敬他人、热爱劳动、遵规守纪。比如学习《劳动最光荣》这首歌,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热情,能感受到劳动的趣味性和意义。音乐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智商、爱好的差异,有重点地进行兴趣培养,不能千篇一律。要摒弃集体授课、只解决共有问题的思路,真正做到集体授课与个别加餐相结合,让那些喜欢音乐、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及早地走进快乐的音符中去,享受跳动的旋律所带来的快感,进而在生活中找到自信,变为学习内驱力。

  有的同学在学会《过马路》这首歌后,就主动地去十字路口学习警察叔叔指挥交通。站在那里,面对众多的目光,充满了自信与快乐。我想这才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与归结。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须切实做到既要有心又要细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上述三种境界,才能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深入了解孩子们的苦恼和需要,真正和他们肩并肩地融入一起,让学生与老师成为知心的朋友。音乐教师与语文老师一样,从大音乐观来讲,要仔细研究教材,多体会孩子们的生活,争取在音乐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散难点,小步子、多循环地学习,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7

  摘要: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无穷无尽的。小学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了些新的思考,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合唱;思考;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8

  1“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唱,是老师在课堂上教音乐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学,能够让小学学生更快地学习准确的练声方式、得到专业的唱歌知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加强小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认识,在小学时期,教师的范唱已成为音乐教育里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小学生入门阶段认识音乐的关键手段。音乐教育者柯大伊写道:“因为唱歌的基础,更高阶段的音乐教学便可以得到推动。”人声这个“工具”是人类生来便具有的,并且是最美丽的音乐工具,也是使每个人都可以感受音乐魅力的工具。“范唱”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两者的情感沟通互相贴合,更能够得到共鸣,当教师在演绎歌曲时,学生经常会显出愉悦的神态,还会随着节奏进行拍手,甚至会跳着舞跟着老师一起哼歌。因此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唱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教唱,准确的音调,合理地表达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促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2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范唱”

  2.1科学范唱的早期——充足准备

  教师假如要想把授课十分有效地进行,就需要教师在开课前做好足够多的准备,事先调查学生们喜欢什么的类型的歌曲,然后再做具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第一,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非常必要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当然我们所研究的.小学生,这些低龄段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很美好的,比较的单纯、天真。我们应该教他们一些通俗点的,积极向上的,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歌曲。所以要认真挑选的教学内容。第二,针对性的教唱,是让学生找到适应自己的演唱方法,更好地表达歌曲。我们现在用的音乐教材也适应了全球化的风格,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的歌曲,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世界的音乐,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可以根据这些不同国家的音乐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形式。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多样化,让学生的演唱更加丰富多彩。不让他们拘泥于教学,不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死板,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变得呆板,不会变通。当然在学习世界性的音乐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我们的传统音乐,因为一个国家的传统需要他们去继承。

  2.2科学范唱的序曲——加入学生

  教师与学生两者的关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相沟通中形成的。音乐老师要想有一个有效且生动的课堂效果,这就需要学生深情的投入。学生怎样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呢?他们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自己大胆地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要和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爱戴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课程。在构建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后,学生才愿意和主动地迈进你的授课中,才可以踏踏实实地聆听老师的范唱,感觉到老师所体现出的对歌曲感情的表达。

  2.3有效范唱的节点——把握时机

  老师教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整首歌教唱,也可以只教唱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给学生示范唱,然后进行对比唱。不一样的教唱方法要把握相对应的时机,对的时机是什么?这其中奥妙只有自己去实践体会。时机的不同,让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对的时机采取对的教唱方法,能让学生得到不等的效果。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歌曲准确度的辨识度加强,在课堂上解决学习难点增加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那老师的教唱应该在什么时候?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歌曲前教唱,让他们感受整首歌。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各方便的发育也不是很完善,在学习中自控能力很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弱,所以,老师在学习前的教唱,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接受,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范唱”在教学中,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让老师进一步的了解小学生的情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而且,小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非常崇拜,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教的他们都很容易学习。所以,进行教唱,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简单的心灵上的交流,更容易获得彼此的好感,相互配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老师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琳.日本小学音乐科教材《小学生的音乐》特色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7).

  [2]胡怡.学海无涯乐作舟浅谈小学音乐的快乐教学[J].儿童音乐,20xx,(6).

  [3]朱晓元,张萍.浅谈小学音乐课上多媒体教学的艺术魅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9

  【摘 要】本文从笔者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谈起,阐述了如何通过创设审美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莠为核心,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音乐想象之窗。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音乐审; 创造性思维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对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介于此,我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的点滴体会,谈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通过音乐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奇”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创造活动中体验情感并引发音乐审美期待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常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重要因素,它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从而推动人们力求认识世界的有效动力,而情感正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设计师、建筑师,应善于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用花样翻新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堂课的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如欣赏一年级《狮王进行曲》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好开场白,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同学们,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在准备迎新年联欢会呢!”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我在黑板上贴上森林画片营造森林气氛,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使他们能通过图片、音乐、节奏等感受各种动物形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听辨狮子的吼声,并模仿狮子的吼声和神态。有的同学表现出威风凛凛的狮子;有的同学则象温柔可爱的小狮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的第一锤就敲到学生的心坎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注意,使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转向审美对象,并在自己的创造活动中体验情感,并为进一步感悟音乐意境做准备。

  二、设“动”境,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积极性的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巧设参与活动的情境,从听人手,动在其中,通过设“动”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此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1、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学生在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时,我采用故事导人,让学生先了解三只小猪如何机智勇敢的战胜大灰狼的,并让学生判断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随着音乐歌词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而动物又是他们最喜爱的,所以,同学们模仿三只小猪盖房,栩栩如生地把他们的童贞尽情地表达出来。

  2、主动学习,诱发创造。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创造、即兴表演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情景。由学生带头饰自己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和妖隆,在音乐和情境的渲染下,同学们也合着音乐,情绪高涨、全身投人情景表演:有的同学表演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挑着担,有的扮演妖怪半路给唐僧师徒设障…这些都表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有利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创“意”境,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学习氛围,巧用课堂讨论或评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是一个团体,每个团体的成员之间都免不了情绪上和认知上的相互作用。这些集体成员的相互作用有它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感情色彩及其表达方式,从而构成班集体的气氛。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的关系,他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思路开阔。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影响班集体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或答案(不管正确与否),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主动思维,积极研讨,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通过成功的学习塑造学生的自信心和白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劳动回家转》一课结束部分的教学中我设问:“音乐描绘了什么?”我充分发挥了发散性思维的作用,有的学生说结束音乐描绘了小矮人和小鸟在玩耍的情景,也有同学说是小矮人准备吃饭、睡觉的情景,还有的学生说是小矮人回家的情景,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互动,形成立体的交换的思维网络。在欣赏完曲子结尾部分时进一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小矮人满载而归时的心情怎样?他们迈着怎样的步伐回家了?”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在音乐的陶冶中小朋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自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在音乐听觉体验实践的基础上,从“情”人手,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抓住学生个性特点与心理特征,让孩子们尽情地用心灵感应音乐,与音乐融为一体,开启音乐想象之窗,成为真正的审美主体。

  参考文献

  [1] 金亚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J

  [2] 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H]

  [3]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H]

  [4]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通过音乐艺术使学生感受人文情怀,提升个人情操,升华个人道德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生作为弱小的个体,其智力方面不够成熟,无法更好地处理人情世故,因此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音乐是以器物为媒介,演奏出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一种艺术。古人云,琴修德,棋开智,书练体,画蕴美。琴修德,寓意着音乐是修养个人德行的重要途径。

  1.音乐教学在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

  在中国,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则负责消化知识,造成教师独唱,学生聆听的局面。在小学,学生年龄偏小,心智纯朴,做事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往往被教师训斥,而默不作声。长此以往,老师的严肃形象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鸦雀无声。教师因要考虑课堂纪律问题,对这种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导致其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毫无师生互动可言。音乐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在中国式教育的情形下,家长或教师往往以长辈身份压迫式地要求学生学习不甚喜爱的科目,造成学生叛逆心理的滋生,对家长或教师的教诲更是置之不理。

  1.2课堂氛围严肃,学生无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一味地讲知识、授方法,造成课堂氛围严肃,学生低头抄入的画面。这个画面仿佛使教学成为一体,自然和谐。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未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积极参与这个教学过程中。最终,抄入的手册一本又一本地堆积在书桌上,学生却在操场肆意玩耍。

  2.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需要创新教育的原因

  2.1与时代发展接轨,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高效地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意识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必须要加以适当培养。小学期间,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学习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好黄金时期。音乐教学中,那跳动旋律、美妙的乐章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氛围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放大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无形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关系个体成长,需要素质教育

  个体成长,是指个体从生到死,身心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德智体美劳等五个素质发展,是将内在素质外化成行为或语言的一个过程。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个人智力的发展水平,是素质外化的具体特征之一。因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是关系个体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3.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3.1在教学中渗入游戏,趣味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音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方式,其带有浓厚的人文艺术情怀,是借助器物的表现,通过音符心律的形式,渗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中,使学生心身受益的审美活动。音乐,能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赋予学生更多更好的创造力[3]。然而现实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着重在辨音、识谱等方面,枯燥无味,使学生没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音乐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才能给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更多机会。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组织学生根据不同故事来增添音乐旋律,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营造快乐活跃的氛围,这样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对知识点进行一定地巩固。

  3.2营造音乐表达的意境,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教学,着重于知识的灌输,不看重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不再有文字、数字等繁琐的课程学习,更重要的是听觉方面的享受。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将音乐的意境在教室里营造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静静的夜》这一堂音乐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然后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使教室拥有夜晚的意境,再配上这一首歌曲。学生睁开眼睛时,更能体会夜晚的宁静和安详。当然,教师在此之前要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使学生有情景想象的空间。不然,学生听完这一首歌曲,会满头雾水,不知所云。如此,才可以利用环境营造音乐氛围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歌曲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感同身受。

  3.3借助音乐媒介,指导学生学习

  音乐是有灵魂的艺术,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音乐有不同理解和想法。音律、音符,不是天然就有的,必须经过作者苦思冥想,再借助乐器来表现而出。因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将乐器带入课上并现场演绎,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让学生亲自演奏,教师在旁指导,加深音乐知识在学生大脑里的印象。

  4.结语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过程。然而,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瓶颈。笔者认为,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应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齐头并进,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达到兴趣与教学的融合境地。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形成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音乐教学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创新,如强化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便是一项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舞蹈教学的有效融入,不仅促使传统的音乐课堂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而且其对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具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蹈教学;整合;素质教育

  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音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的灵魂就在于音乐,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1]。在当代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所提倡的传统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首先,通过舞蹈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形体姿态,促进学生气质的提升;其次,在舞蹈训练中融入一些音乐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单一的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内涵,学生还能以自己所熟知的一种形式成功地表现出来。所以,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整合现状分析

  1. 音乐课堂内容过于单一和粗糙,新颖性缺乏。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一部分音乐教师仍然未能及时转变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依然单纯地按照音乐教材实施一种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教师台上带唱、学生台下跟唱,课堂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尤为低下,这种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而且这种以教唱歌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也并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2]。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唱歌,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强化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总之,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已经严重偏离了新时期我们所推行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本质目的,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甚至还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性作用。

    2.学生参与性普遍较差。在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始终处于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两者之间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整合,由此导致学生参与性普遍较差的局面,进而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参与性的.关注,注重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音乐与舞蹈的联合办学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其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3.音乐教师舞蹈功底较差。目前,在我国小学中的音乐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由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所担任,其专业方向也都是以声乐和器乐为主,虽然少数对于舞蹈也有学习,但舞蹈功底依然普遍较差。小学音乐教师队伍舞蹈功底普遍低下的现状,极大地制约到了音乐教学地融入,因而也对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的有机整合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策略分析

  1. 注重音乐教案的精心设计,促使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融入一定的舞蹈元素,不仅能够实现对歌词深层含义的挖掘,也有利于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音乐课堂。要实现单独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首先需要教师在前期的教案设计中严格按照具体的教学要求,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而又充满生机的教学方案。要注意结合所要学习的歌曲歌词、旋律等内容编排出相应的舞蹈动作,以此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参与性。比如在我们进行《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歌曲的学习时,教师首先结合这首歌曲的歌词和节奏等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的编排,通过舞蹈动作将这首歌曲明快的音乐旋律以及强烈的节奏感很好地表达出来;其次,教学重点要放置到草原人们热爱草原、热爱骑马等感情基调上,同时舞蹈动作的编排要注重草原人民的骑马动作和日常放牧等动作上。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豪放、粗犷的音乐旋律中完成对草原人民欢快生活得更好体验,而且还能够在所编排的欢快舞蹈动作中产生一种对草原人民美好生活的憧憬,最终成功地达成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目标。

    2.创设音乐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为了让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音乐情境,通过歌曲内容构建情境教学,烘托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和内涵。比如小学音乐课中《小乌鸦爱妈妈》,根据歌词可以知道,这是一首乌鸦反哺的故事,讲述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创设音乐情境,编排简单的肢体动作,根据歌词中的“飞、叼、喂”“急急忙忙”等编排适合小学生的舞蹈动作,通过舞蹈将歌曲的内涵演绎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的学生进行舞蹈讨论,最后根据分组来演绎歌曲,教师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用心体会音乐与舞蹈魅力。又比如在学习《两只小蜜蜂》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引导情境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解整首歌曲的大意时,用愉悦的心情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这样在进行音乐与舞蹈的编排时,学生加入更多的想象力,在舞蹈演绎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情绪,这样的表演会使每个动作都鲜活起来。

    3.利用舞蹈的形体美感悟音乐内涵。动听的音乐是通过旋律和音符来进行传递的,而舞蹈是通过形体美来引起人情感的共鸣,将音乐与舞蹈进行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上触动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情感记忆[3]。另外小学生音乐课堂上如果只是教师范唱,学生一句句跟着学,时间长了学生慢慢会失去音乐学习兴趣。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利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来诠释歌曲,可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同时又加强学生的乐感。比如在我们进行《春来了》这首歌曲的学习时,笔者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活动,更深刻地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各种情绪,同时学会如何利用不同标志进行乐段的划分,学会《春来了》歌曲的演唱,笔者特进行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如下所述: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播放,同时引领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性。随后笔者有带领学生们针对《杜鹃圆舞曲》的音乐主题进行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杜鹃在做什么”,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来给杜鹃的行为构建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随后结合对应的音乐将自己所想象的情景用具体的舞蹈动作进行表现,尽管有些学生舞蹈动作不是很标准,但依然不可否认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和展现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事实。再接着,笔者在上述各环节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圆舞曲特点(3/4拍)的介绍,讲解过程中,笔者又组织学生将教室空间进行了重新整理,中间留出一片空地供同学们进行圆舞曲表演,由此也成功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促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通过这样一种教学设计,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舞蹈动作中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音乐艺术的内涵。

  在小学教学阶段,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大部分,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静.小学音乐教学结合舞蹈教学的体验分析[J].中华少年,20xx,(09):222-223.

  [2]马玉明.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应对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xx,(02):75.

  [3]秦月.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大众文艺,20xx,(14):214-21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儿歌的朗朗上口记忆上,只能单纯的哼唱出音乐的外在表现,对于音乐内里的情感或是歌词含义、曲调背景、韵律规律等皆是一无所知,且音乐除了字面上的歌词尚且能够让学生理解外,对于音乐情境的感悟,抽象的思维延伸,这些均让年纪较小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一味的牵引、推动,都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领会音乐的底蕴,那么小学的音乐教育就应推陈出新,摒弃传统音乐课堂上单向化的授课模式,糅合图谱进行教育,绘制出音乐殿堂在头脑构造中的大致模型,让学生能够切实的“看到”音乐原本的样子,由此发散思维,获得乐感的循序进步。

  关键词:小学音乐;图谱教学;认识与实践;初探

  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课堂上具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教育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如何创新教学策略,以丰富的音乐元素改变沉闷的教学环境,以此达到全面素质的教育目的,是目前小学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同样应以学生的喜好出发,以通俗易懂的音乐图谱融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应正确认知音乐图谱,充分发挥出图谱的作用,以有效的课堂实践,让学生直观化感知音乐多元兴致的美妙,徜徉在音乐的趣味图谱中,深度理解音乐,牢固记忆激发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学好音乐,享受音乐。

  一、图谱教学在节奏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中诸多抽象的内容,让小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传统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口头讲授难以将一些原本存在性质较为特殊的元素,透彻的讲述清楚,其反复错乱的内里结构更加制约学生音乐的娱乐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的音乐课堂干脆将音乐节奏这样无法阐明的知识点略过,节奏的把控全凭学生自我感受[1],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常会发生“漏拍”、“不着调”的情况,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节奏的认知太少,教师的节奏训练意识不足,在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推陈出新下,图谱可从根源上解决节奏不好传递的弊病,让学生从对音乐节奏的模糊轮廓向清晰化转变,逐步摸索到音乐节奏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在节奏演奏下的创新思考提供契机。例如,教学“快乐的'嚓嚓嚓”时,音乐的节奏较为欢快,教师可选择利用“笑脸”来代替原本的节奏音符,越是到高亢的节奏时,笑脸表现的幅度越大,学生也跟随教师的笑脸变化“做鬼脸”较为平缓的部分嘴巴的表示为“-”字型,而节奏上扬后,逐渐将“-”字向两边拉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笑脸甚至逐渐变为“v”字型,此时的学生也仿照教师的节奏图谱,使劲地挤弄眉眼,看起来憨态可掬,看着学生之间互相变化的脸型,纷纷哄堂大笑起来,大家对节奏的演变议论纷纷,自然而然的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性[2],到了下一阶段的节奏标注,还未等教师开口,已经有聪慧的学生根据前期的规律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如果不用笑脸答题“快乐(节奏)的变化”,那么可以用肢体语言的图谱展示吗?此时教师可安排有美术天分的学生上台来自主画一画,或者在他人的思维指控下,画出相应的节奏变动符号,原本呆坐在课堂上的学生,从被动的求知状态走上主动思考的舞台,在短时间内,从音乐的基础掌握到创新思考,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的教学质量,一些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常令教师叹为观止,在不受束缚的自由发挥空间下,学生对于旋律有了整体的认知且能够自主创造旋律,牢记旋律,由图谱的演示寓教于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图谱教学在旋律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古有“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描述,是对音乐旋律最大程度的向往与渴求,我们常用“优美”来形容音乐的旋律,实则是在多样化的旋律之下,善于遣词造句的人们也没有了发挥的余地,旋律能够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音乐世界,虽然我们端坐于课堂的狭隘空间中,但这并不影响旋律为引,创设出虚拟的情境意境,潜移默化的升华听者的情感认知[3],我们从旋律中感受到了什么?那虚拟而又无垠的思维空间在旋律的包裹中衍生了什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在脑海中构造的旋律形式也呈现了差异,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旋律无非听一个新奇,学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那首歌更好听、那首歌比较好唱。”对于旋律的理解实在浅薄,音乐教师可利用“曲线图谱”的方式画出高低音中不同的旋律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旋律想象。例如,教学“绿色的祖国”时,全曲节奏规整,旋律以小跳、级进为主,乐句与乐句的连接有时出现四度跳进,使整首歌曲颇具有进行曲风格。教师可想象旋律是一个疾驶的车子,在学生对旋律的认知不深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类比的方式具体化旋律的演变,在平稳的车道上匀速行驶、恣意盎然,忽然高潮迭起,车速快了起来,最终即将到达终点时,车速又开始逐渐减慢,安全收尾,以曲线的“山峰状”坡度冲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这就是旋律。”这样跟随“山坡”的起伏来指引学生的音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图谱教学在歌曲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歌曲是小学音乐中关键的学习要素,唱歌对于新鲜感较为强烈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童趣的活动,但音乐课上学生的情绪低迷,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真实存在的课堂问题,已经成为了音乐变革路上的阻碍[4]。教师可结合图谱让学生展开音乐的练习,无论是颜色的突出,还是情节的多彩,都会让学生在音乐中重新激发热情。例如,教学“划船歌”时,将歌词抄录到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划船”的近况,蓝色表示划船的舒缓惬意、黄色表示划船的奋起赶路,红色表示海浪的翻涌激进。在整段旋律中,将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上,以小船被海浪顶起的图谱演示其情境,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唱歌的声音力度也随之增强,那么图谱就可以由远及近的先画出小船远远的一个轮廓、继而显露出船头、然后整个小船映入眼帘,明细的暗示学生,整个音乐的变化衔接,将音乐划分为几个模块,学生的感受更为直观,唱歌时能够在不同的区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另外,还可以利用图谱的辅助记忆歌词。小学生在音乐学习时,首先要记忆歌词,继而在基础歌词的牢固掌握下,才能进行思维的发散。例如,教学“采莲谣”时,歌词以“采莲前”、“采莲中”、“采莲后”三部分铺陈,教师可让学生分为小组演唱,采莲前图谱展示“船儿悠悠湖心荡、小小蜻蜓也恋花”的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置身于采莲的环境当中,采莲中图谱展示“采莲船儿桨戏水、荷花丛中穿梭忙”的情境,学生仿若闻到了莲花的香气,唱歌时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采到莲花的满足感,采莲后图谱展示“摘片荷叶戴头上,晚归路上遮夕阳”的情境,学生此时手舞足蹈,将帽子带在头顶,俨然已经沉浸在音乐的美妙韵律中了,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而是亲身的体验“采莲”的过程,学生的记忆犹新,情感也更为充沛。

  四、图谱教学在欣赏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欣赏是一种享受,在美不胜收的音乐氤氲中,教师可利用图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欣赏的内容,“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带有认知的奠基去感知音乐、畅想音乐、全身心浸泡在音乐的海洋中,无法自拔[5]。例如,教学“童声里的中国”时,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的变化,让学生一边歌唱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中国的国徽、国旗等标志,潜移默化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教学“踩花山”时,教师画出心中的花山模样并让学生参与图谱的制作,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蝴蝶飞舞,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五颜六色的小鸟在鸣叫,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采花的孩子奔跑。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学生的描述填充图谱的空缺,学生的思维瞬间向奔涌的泉水一般活灵活现,看到教师乐此不疲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停地闪现智慧的火花,受到这种无言的认可激励,学生的课堂表现热情空前高涨,随之教师可指引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示蝴蝶飞舞等想法,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图谱创造,获得音乐独立的欣赏能力。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化模式,在图谱的从旁辅助下,让学生调动身心感知音乐,积极踊跃地参与音乐课堂互动,在音乐中发展想象思维、拓展认知空间,为素质教育提供推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莉: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24期第245页。

  [2]陈少群:论图谱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活动中的引领作用[J],小作家选刊,20xx年第16期。

  [3]王粲:小学音乐图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xx年第4期第75页。

  [4]朱瑜:图谱相生:小学音乐教学的应有法则[J],江苏教育,20xx年第9期第73-74页。

  [5]郑燕玲:例谈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xx年第7期。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3

  一、利用游戏教学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尤为重视兴趣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因为兴趣一直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就要利用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相关的能力,促进音乐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及时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并对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做足准备,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比较好动,也爱玩,对未知的事物一直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在学习单一的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常常被外物分散注意力等等,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就可以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游戏学习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协作能力,增强了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云》和《陀螺》这两首歌曲的欣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准备好陀螺,以及画好当天的天空上的白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云与云之间的对话,最后教师将“云”能够发出的声音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再游戏比赛谁的陀螺能够转的最久,仔细观察细听陀螺的声音,将长短音分辨出来,最后再进行歌曲播放,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出来,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时时的更新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与教育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的不足之处,在吸收其中的“精华”后,要不断的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利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感官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的掌握每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情况,有的同学之前并没有音乐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一步一步的跟上整体教学的步伐,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学生都掌握教材的内容,与集体共同参与,加强对音乐学习的认同感。例如在教授《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掌握好二部轮唱的技巧,教师就要分层次进行教学指导,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2/4、3/4、4/4拍的'运用,基础中等的学生就在一旁进行巩固学习,再通过欣赏其他二部轮唱的歌曲,如《抗敌歌》或者《卡农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年龄段,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有所端正,开始重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这时音乐教师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在充分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之后,全面的对素质教育进行贯彻落实,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审美、感知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乐器,通过自身的演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音乐的美妙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音乐的美妙。例如,教师在教授《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通过钢琴演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曲的曲调比较柔和,能够引发听者的共鸣,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学生的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出来。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理解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有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才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4

  摘要: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从社会的发展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体教育的模式发展等,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在利益趋势上的潜能应用,通过在学生成长中的学习深造作用等,加强对学生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从现代的创新性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执行,从根本的教育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下面,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艺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

  现在属于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创新的教育执行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热点词汇的执行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教育理论上,加强对人才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对创新理念的应用推进。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上,为更好地满足在现代教育的创新能力推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来进行意识方面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现实的教育可能性,加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相互对比,并以此来促进对教学教育目的上的改革。在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自制能力极差,从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兴趣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惰性出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以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为目的,并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音乐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教学中,就应当以为学生塑造一个更优良的音乐欣赏环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如教师的一刻起,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更具有兴趣因素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艺术意识及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基础,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基础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来进行课堂形式上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作用,就成为了影响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的美感形式,进行整体的教学模式调整,并依照相应的音乐教学需求,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画像悬挂,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具优雅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对策

  从近年来我国所大面积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来说,进行创新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进程,以及创建教育的效果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心理视野。对于音乐性人才的培养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在此类人才上的培养,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全面塑造。对于学生在基础音乐理论上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方面的执行调节。在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需求,并结合教学的中心应用理论,可通过现代的音乐教学认知来促进对教学活动和应用地位多个层面的权威认知,并以此来促进对地位和抵触心理情绪上的全面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修养成长,就需要结合艺术课程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良改进。在音乐的教学中,不管在那个阶段,都是对艺术创造性上的一种完美展示,通过声乐从而引导人内心灵魂的释放。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只有更好地确保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夯实,才能够在当今这个依靠现代化教育的时代中,能够发光发热。而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创新思维时一个民族科技成长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所在。而艺术的在扩展人思维创新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有在创新的能力上,加强对创新精神层面的优势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在于此。是辅助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培养基础模式,应当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就应当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总的来说,音乐的创新教育,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在新课改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意识基础。在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本文针对现代小学的音乐创新教育,从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的有效作用,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对于歌唱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图通过“多维观察、准确及时、灵活运用”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关键词:歌唱教学;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

  音乐课堂上,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在单声部歌曲中加入和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介入的好,能够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成为精彩“点缀”;介入不当,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累赘”。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1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

  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在学生学唱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再采取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才能避免走形式而破坏音乐课堂整体性和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案例1: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其中“叮咚叮咚”一句连续出现了两遍且节奏、音高都相同。在二年级已建立的轮唱经验基础上,本人将第一句设计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需要介入:《音乐小屋》这首歌曲对于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难;基于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在合唱(合奏)上的要求,抓住歌曲相同节奏、音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点,及时、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丰富音响效果是必要的。案例2:二年级《唢呐配喇叭》。教师借助木琴引导学生以恒拍持续演唱“6136”,老师则轻轻加入主旋律,形成一个二声部多声部的效果。但呆板的`和声、缓慢的节奏让这首歌曲失去了原本活泼欢快的情绪,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无需介入:《唢呐配喇叭》这首作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唢呐,让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而多声部的加入支离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性,让学生产生凌乱感。

  2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

  小学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主要分为三个时机:歌唱教学开展前引入、歌唱教学时渗透、歌唱教学后拓展。2.1在歌唱教学开展前介入。通常以律动、节奏模仿、发声练习等形式表现,创设情境又为之后的多声部教学作铺垫,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年级《草原上》教学片段。本人提取前两小节旋律以轮唱形式编创成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跟唱、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得带着孩子们感受两个声部如同两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编配Ⅱ声部:2.2歌唱教学时渗透。随着内容的递进,通过局部多声教学的介入,起到提醒学生、解决难点的作用,营造多声听觉环境。案例1:《数鸭子》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唱了,小学阶段有必要作适当提升。学唱后,让一学生用低音木琴演奏“15”两个音伴奏,然后逐渐让学生加入高音木琴演奏“1565”,孩子们在玩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形成多声部听觉。2.3歌唱教学后拓展。这是在学生对歌曲本身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多声部鉴赏能力,丰富歌唱经验为目的的。案例:六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在学唱之后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在歌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进行创编合作。所编配的Ⅱ声部:

  3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

  3.1以歌曲作品的主题乐句与节奏为基础介入多声部教学。以作品主题乐句的音高、节奏为原型进行二声部的编创。如设计《音乐小屋》介入的多声部旋律材料就来自于歌曲本身第一句,Ⅱ声部用相同的音高节奏以轮唱的形式介入,抓住了前两句歌曲以“135”为主音的旋律特点,使两个声部合作之后不破坏歌曲本身的风格。3.2利用课堂乐器辅助介入多声部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先用铃鼓、双响筒、木琴等打击乐器进行音高或节奏上的合作介入,使学生先破解节奏等一部分难点,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音高实现合唱。3.3设计律动“搞活”多声部教学。教师用拍手、跺脚、行走等律动让抽象的音符跳动起来,孩子在音乐的过程中玩,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令多声部教学变得有趣而接地气了。3.4从歌曲情绪风格的角度介入。从歌曲情绪风格角度介入,首先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适合介入“多声教学”;其次考虑介入的途径是用乐器、律动还是直接歌唱。如《理发师》一课却比较适合乐器介入,用沙锤、响板、碰铃等不同音响效果的打击乐器来模仿不同理发工具发出的声响,课堂效果就比较生动。3.5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介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歌曲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菊荣.追求有效:教学永恒的主题.[3]中国音乐教育.20xx年5月.[4]中小学音乐教育.20xx年3月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12-02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11-05

音乐教学论文11-03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论文11-28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施论文11-14

小学音乐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探究论文10-08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11-2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论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