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7 15:18:56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

  1.美中学乐———创设教学情景体会美

  小学的音乐课堂是小学生接触艺术美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整体的音乐教学环境是否优雅、美观、整齐,都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在音乐教室里应该摆设得更具音乐的美,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从主观中爱上这样一个充满了艺术魅力的教室。另外,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美的教学情景,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视频、图片、声乐、语言等多方面的条件,为学生营造不一般的音乐氛围,唤起小学生们对音乐美的追求和感悟共鸣。例如,在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课堂时,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播放《哆啦A梦》的音乐,让学生从熟悉的旋律中感到兴奋,创设导入情景,让小学生们逐步感受到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这样以一种熟悉又新鲜的歌曲进行切入口,让他们可以在美感中体会浓厚的人情味,从而以一种童话般的梦幻中感受音乐课堂积极乐观的教学氛围。

  2.动中学乐———设立课堂教学活动创造美

  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烈、对事物的专注程度不高,课堂学习时容易分神,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立更多符合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小活动来“活化”课堂,设立课堂教学活动,让小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感受音乐美。在活动中师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个叙事性的民歌识,先用一种太真活泼的语调给学生讲述里面的故事。这是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要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但是黄鹂鸟却没有鼓励它,反而在旁边讥笑蜗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首充满着天真淳朴生活气息的歌曲,再教学生慢慢地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符,体会蜗牛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目标的拼搏精神。当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进行扮演演唱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蜗牛和黄鹂鸟,感受二者不同的演唱情绪。

  3.赏中学乐———欣赏音乐领悟美

  虽然小学生的年纪还是比较小,但他们应经有了对美的感悟能力,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感受音乐中各种美的元素,让他们学习欣赏音乐的美,领悟音乐的魅力,尝试接触各种声乐曲、器乐曲、流行曲、民谣曲等。这有利于小学生的情绪放松和精神愉悦,让他们产生乐观的情感和神采。例如,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当婉转而独特的音乐缓缓流进学生们的耳朵里,那种典雅,温柔而庄重的情调充满着整个课堂,这样汲取了古诗和古乐的精华,给人一种古意却又并非难懂,音乐声中既有楚楚动人的旋律,又有唐宋风范的古韵,使学生听完后还会要求再听一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

  一、改变课堂结构,引入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学结构,课堂导入、教师示范、学生学唱、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教师评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身份转型,可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多媒体的正确使用,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教法选项。多媒体具有反复、暂停、回放等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唱服务。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表现进行展示评价,进一步提升多媒体的使用价值。在学唱《在祖国怀抱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特征,课堂顿时热烈起来。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内容和相关背景,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进行学唱。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再用多媒体进行教唱,很自然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之中,学生学习扎实有效。

  二、更新教学方法,丰富合作学习方式

  教无定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众多教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音乐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学力实际存在个体差异,教法自然也不能千篇一律,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际作出筛选。教师领唱是基本教法,随着多媒体的.介入,这种教法显得太保守太落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机、网络等媒体,搜集更多音乐素材,提升课堂教学容量。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积极改造,进行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合作学习设计。小组讨论、小组搜索、小组演绎、小组检查、小组间竞赛等,都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重要选项。教师也要及时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这对提升合作学习维度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学唱《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歌曲,然后进行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训练。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各个小组自行进行轮唱练习。教师给出的要求也呈现差异性,学优生要进行三部轮唱,其他小组则进行二部轮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分组合作,并给出不同学习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开展非常顺利。

  三、增加情感因素,提升人文教育力度

  音乐是情感艺术,在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愫,给人以精神激励。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情感,倡导以人为本教学原则,让学生获得更多思想教育。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因为音乐能够传递更多思想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大众化特征,向学生传递音乐正能量。学生音乐基础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为保护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给学生更多鼓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在学习《健康歌》时,教师先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这首歌热情、欢快、促人奋进,而且节奏感很强。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演唱,一个小组伴舞,一个小组用身边的打击器具进行伴奏。课堂内非常热闹,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教师让学生听音乐说感受,就是要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演绎,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由此建立起来的音乐认知自然是立体的、深刻的。

  四、设置创新实践,历练学生操作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最基本训练方式,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教学条件,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演绎应该是最常用方法,让学生进行个体或者集体的演唱、演奏、舞蹈等形式的演出,能够从众多方面给学生带来历练。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活动之中,和学生一起演唱、演奏、表演,这对提升课堂实践品质有重要影响。新课改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身份转型,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活动,自然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课堂训练效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3

  摘要:所谓特殊教育,指的就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受教育人群(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较之普通学生来说,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体贴化,符合此部分人群接受知识的特点。在特教学校,开展德育与音乐的融合式教学,对于陶冶特殊儿童情操,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帮助。故而,在小学特教学校开展音乐与德育的融合式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音乐;立德树人

  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与普通小学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受教育的对象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缺陷,而这些身体上的缺陷就直接导致其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从人道主义的精神方面来看,社会各界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对这些弱势群体伸出援手,而我们作为启蒙“折翼天使”的引导者,便应当积极扮演好护花使者的角色,力图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还“折翼天使”一片美好蓝天。

  一、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涵养身心、陶冶情、沁人心脾、富有美学的学科,在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特殊儿童的音乐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审美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消除学生疲劳,对于培养这些身体具有些许缺陷儿童良好生活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俗话说“上帝给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更打开了另外一扇窗”,部分具有身体缺陷的儿童在学习音乐的知识时,往往能够表现出惊人的潜力,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最好的证明,听力上的障碍并没有阻挡住其在音乐上的创作,反而使他意志更坚,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意义重大,特教教师应当对此高度重视起来。

  二、德育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式教学

  (一)实施情感教学,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这些身体上的障碍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由于后天造成的,比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口语表达障碍、肢体障碍等等,这些生理上的障碍往往会给幼小的心灵抹上一朵“乌云”,这朵“乌云”总是萦绕在小学生的心理无法散去,由此便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紧张、焦虑、惧怕等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尤其是一些刚刚转入學校的`特殊学生,对于人的恐惧心理更加严重。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音乐教师是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为此,在实施课堂教学前,音乐教师应当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教师活泼、灵动的情感萦绕在小学生的身边,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带来的阳光和温暖,从而消除对教师的抵触。

  比如,在为听力存在障碍的小学生上音乐课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的身边,温柔地挽起学生的手,使其贴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小学生感受发音时声带的震动频率和音量,在其正确的完成一次发音后,要及时的表扬,或者抚摸儿童的脑袋,或者高高托举,或者轻拍学生肩膀等等,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和成功,他们便会在之后的学习道路中取得更加可观的成绩,从而走出心理的阴影,养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战胜各种困难。

  (二)利用教学内容,适当适时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有效基础,在实施德育与音乐地融合式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懂得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且适当适时的渗透德育,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之中。

  比如,在教学《小燕子》这首歌时,其中歌词中唱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向学生描述了一副秀丽的春景,基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还小燕子一片蓝天的德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观念,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挖掘音乐名家,以事迹勉励学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挖掘音乐名家,克服身体障碍成就多篇音乐成就的感人事迹,来勉励特殊儿童,从小树立身残志坚,敢于拼搏,不轻言放弃的坚韧不拔品格,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业,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中,积极探索,虚心请教,将视野放的更远、更辽阔。比如,教师可以举例语言存在障碍的帕格尼尼、视力存在障碍的阿炳等等,他们虽然在身体上具有缺陷,但是依然通过坚强的毅力,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创作了不朽的财富,对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来说,具有明显的勉励意义。

  概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融合式教学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信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具有明显帮助。为此,我们特殊学校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教学尝试,力图德育之花开遍小学音乐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代百生. 当代德国学校音乐教育观念的变迁[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xx,(02).

  [2]程郁. 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12).

  [3]腾格勒日呼. 呼包鄂三市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

  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很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音乐课上,可以影响孩子的整个思想。音乐课它还可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注重在“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之间寻找到一个融汇点,通过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将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尝试小学音乐教育方面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愚见。

  一、教学媒体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要根据教学和自身实际,选择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媒体。

  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步入音乐课堂。提到媒体,很多人就会想到电脑和投影仪。那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的轻松。那么,是不是媒体越先进,教学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学媒体都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没有万能的媒体,只有最适合的媒体,只有我们使用起来比较顺手,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配合课堂教学的媒体,才是最好的教学媒体。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电脑播放音乐的效果就不比用录音机播放的效果好。在操作电脑播放的过程中,会增大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美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又如,在学生试唱的时候,教师用乐器伴奏的效果也要远比使用电脑伴奏的效果好。教师用乐器伴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通过展现自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前应结合课程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资源,模拟教学过程。

  我们通过分析,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可以得知学生的现有能力、主要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从而确定教学难度和教学的速度,定制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促进教学的进程;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

  在学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课程内容,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黑板、电脑、投影仪、手风琴等教学媒体,选择符号、图片、音乐、影视、课件等媒体素材,通过有效的组织与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思路,再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比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都已参加过“六一”儿童节,都听过这首歌,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少先队员,其他学生也渴望加入少先队,总体积极性非常高。教学重点是准确演唱和感受、体验歌曲富有朝气、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是背唱歌曲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喜悦、自豪、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教师可根据需要采用播放视频、手风琴伴奏、少先队员领唱等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提高教学技能,加强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最终目的;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的知识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讲述生活经验等方式,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引导课堂氛围,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课后要注意巩固训练以加深学生印象。比如,歌曲《丢手绢》的教学中,通过提问“你们丢过手绢吗?”引起学生注意,通过回忆玩游戏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可以通过有趣的生活经验,增强感染力,形象具体,不空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体要不僵不散,手势传达的信息要与口语表达相结合。通过微笑,让学生感到有亲和力、易亲近。教师口语表达要尽量做到音调适中,抑扬顿挫,简短明快,生动活泼,力求做到精炼而不学术化,生活化而不枯燥。思路要清晰,语言前后要有逻辑性,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眼神可以关注某个学生,但不要盯着看,通过虚视让全班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你的目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不断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以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让自己在不断的教学尝试中,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新理念,让自己在不断的教育改进中,不断进取,求新解。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5

  一、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故事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始课程的讲授,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新奇有趣,更加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角色当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同时,音乐与故事的结合还能帮助教师从故事巧妙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既不显生硬,又妙趣横生。比如,在欣赏歌曲《动物们的聚会》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联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歌曲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四、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五、音乐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

  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实施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过程,而应在于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快乐教学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认知规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小学音乐课程的讲授关键在于课堂气氛的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更能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培育与体验过程。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只有承认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内容表现得更丰富,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音乐表现的多样性。教师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聆听、感知、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的不明,课堂教学变成大杂烩。多元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进行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进行综合,通过音乐材料建立联系,以审美为核心,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审美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多学科的综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但部分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将其他学科内容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音乐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缺乏活力。教师要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但由于教师教法单一,只注重技能的学习,未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体现民族音乐的文化优势,学生无法体会到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难以达到审美的效果。

  (3)音乐教学中文化内容单一。教师忽视了文化多元性,驾驭民族音乐的能力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无法理解文化的魅力。多元的氛围能引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教师要改变活动单一、氛围不浓的'现状,让学生接纳中外优秀的文化作品,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让多元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渗透策略

  1.提高认识,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以民主、融合的方式将东西方音乐遗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展示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既有全球音乐文化,也有地方音乐文化。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的学习中,能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带来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能拓宽学生的听觉“视域”,让他们认识到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感受其不同的特点。通过认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音乐,能形成很强的音乐适应性,提高自己欣赏的能力,同时也会以多元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渗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学会以接纳、包容不同的文化。如在学习《茉莉花》内容时,教师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在听一听后说出这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接着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放马山歌》、《川江船夫号子》、《无锡景》等几首歌曲,再说一说它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教师播放《茉莉花》,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教者让学生欣赏山西、苏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同题材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

  2.积极探索多元文化特点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是个多元文化集中体现的国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结合本土的民族特色,融入多元文化,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开展多元文化教学的依据,教师要将能体现各种风格的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听赏与审美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二是教学目的须明确。音乐教学需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通过明确的设计,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活动。三是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既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发挥教师生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四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学校的办学特色、乡土音乐、学生等都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渗透,促进当地音乐的传承。江苏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音乐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文化的渗透,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要发展自己的班级文化,积累学生的经验,让学生通过文化的融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发掘音乐课堂中多元文化的真善美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要体现音乐课程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彰显音乐的文化传承、审美体验价值。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审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促进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理解音乐,充分感受到多元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总之,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选择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精心设计教案,强化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发展,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7

  一、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虽然国家正式将器乐教学和音乐欣赏写入教材,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审美教育的初衷。在音乐教育目的上,以应试教育为主,不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单纯追求高的升学率,艺术教育现阶段在中小学中已经成为了少数人学习的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学习艺术教育也是为了升学才选择这条路的。另外,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方法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主的

  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身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在正常的音乐课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所受到的教育是被动的,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虽然在时间上比较长,但是对于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则还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在中小学中,音乐的'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各项基本素养,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帮助。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还是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所有的学校对考试成绩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而对于音乐这种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不够重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老师都会要求中小学生学习与升学有关的学科,甚至一些学校还会将音乐课取消用其他的主要课堂进行代替,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音乐教育十分不利。不过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一些学校也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从而为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研究

  (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很好的意义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自身的认识上就愿意去学习音乐。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方向的天赋,加强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音乐的学习性格,把音乐真正的与每一位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改革,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此来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对于音乐的热爱。

  (二)有助于面向学生,发展全体学生个性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能够在整体教育系统中建立起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注重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注重考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快,音乐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支持,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的领略音乐世界的美好,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在中小学中的教师进行音乐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学生的天赋好坏,都要进行耐心的教导,帮助每一位学生真正的认识音乐,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的性质决定了该门学科是一个十分注重操作的学科,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很强的音乐表现方式,比如创作、舞蹈等,都需要演出者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过就传统的音乐教育来看,我国所采用的方法把实践教学与识谱知识等进行了分享,这样一来,就把原本十分生动的音乐课变成了十分死板的识谱课,造成了音乐教学质量的下降。音乐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真正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从原来的主角转变成配角,学生则成为主角,以此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美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不应当在音乐课上还使用那些传统的说讲式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教学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8

  摘要:中小学教学就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注重艺术、音乐等科目的教授。而在中小学音乐的教授方法中,范唱教学这种典型的音乐教学策略是中小学音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在正确熟练掌握范唱技巧的同时才能轻松自如的将范唱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正确的范唱也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精准的音乐判断力,唱歌时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范唱;策略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适应的教学方法就是范唱,大部分学校也将范唱当做音乐授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其地位不一般。对于人类来讲模仿是进化的源泉,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也少不了老师的指引,范唱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中小学生对歌曲理解不到位,辨别能力较差的问题。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在范唱的过程中不仅会将歌曲教授给学生,而且为了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会在范唱的过程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并传达给学生,通过正确的发音和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在新课改条件下,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善

  目前,小学新课改在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进步,音乐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比如:

  (一)加大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的革新

  时代在不断进步,课程也要不断改革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现在的教育体制。经过新课改的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涉及的面与之前的模式相比变得深了。不再是通过老师简单的传唱技巧教授给学生歌曲,教授的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音准内容,而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歌曲大意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音韵唱腔等更加深入的层面的了解。这种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新时代人才培养标准的文化教育。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点

  中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进程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同于专业的音乐教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的技能培养和技巧掌握,而中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在新课改体制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侧重点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的改革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侧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作为最终的目标。老师和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可以互动,在老师的指引下促进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结合,促进以后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中小学音乐课实施范唱教学有什么意义

  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范唱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正确范唱对于一堂音乐课意义也很深远。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了解,在老师的范唱过程中传达歌曲的情感进而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老师在范唱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传达情感,树立正确的范唱理念,发挥示范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也要做到范唱可取使教学更加简单,质量也更高。

  (一)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实施范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范唱就是示范演唱,示范即做出榜样或者典范,供人们学习起示范作用。老师经过示范性的演唱传达情感,让学生切身理解音乐传达的`情感,走进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音乐老师在准确深情地范唱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深意,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音乐的热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范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针对陌生歌曲的范唱对多媒体的依赖太过强烈。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时代已经在悄悄走进这个世界。信息时代带来的形形色色的影音器材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为音乐老师们带来了福利,这给音乐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音乐老师在范唱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简单化。但是我个人认为,优秀老师的亲身示范作用要比多媒体放映效果更佳。老师在范唱的过程中对歌曲有自己自身的理解,并且对于学生的音乐审美接受程度也比较了解,当学生对歌曲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时能够及时做出点评和指导。另外,现场听一个人演唱歌曲和在专辑上听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效果。近距离地聆听一个人演唱歌曲更能激发心灵的沟通,能够得到心与心的碰撞,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唱歌的热爱。

  2、针对难点,过分依赖键盘乐器。专业的音乐教学往往依赖于键盘乐器来训练学生对于音调的准确把握。当学生遇到难以掌握的音调时,专业老师会借助键盘乐器让学生反复听。但是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音乐教学方式太过于机械化,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接受,过分依赖于键盘乐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没有太大帮助。当然也不能彻底否定键盘乐器对于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老师们可以把键盘乐器教学融入其中,首先通过键盘乐器播放,在经老师范唱讲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化,让学生理解容易。

  3、范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的互动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范唱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歌曲来交流感情,引起心灵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老师在教授新歌曲时往往会首先示范演唱,通过范唱准确发音和正确传达感情,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学习兴趣。他们对于老师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情感,认为老师的举动行为都是值得模仿的。所以老师的正确范唱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很重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特别注意范唱的作用,合理恰当的运用范唱对今后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发展意义非凡。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欢,赵建红.关注核心素养营造尚美文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落点[J].中国音乐教育,20xx(11):15-19.

  [2]刘娟.音乐体验教学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xx(7):28-31.

  [3]颜军芬.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中范唱教学策略浅谈[J].科教文汇,20xx(11):196.浅谈范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范雅婷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9

  摘要:音乐教学是我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小学生的教育生活的责任。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新途径和措施,供广大的小学音乐教育者们借鉴和参考。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一门艺术。人们通过对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起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情操的作用。同时,有研究数据表明,音乐通过对人体神经的刺激,可以起到提高人的记忆力,培养人的感受力,增强人的思维想象能力的作用[1]。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对人的意义的探讨话题被重新提了出来,同时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理论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理念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要求,产生了丰富的内涵。具体到教育领域来说,以人为本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出发来进行个性化教学[2]。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

  (一)从课程设计上体现以人文本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人文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开创新的小学音乐教学格局,对传统的教学师生关系进行革新,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大大的提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来学习音乐课程,来感受我们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项目和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歌唱比赛活动,或者是带领学生运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制作乐器,如用硬纸盒来制作简易的吉他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从教学课件中体现出以人文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受到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长期以来都存在无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的出现,则又给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借助多媒体动画或者是微课、慕课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向学生展示,选择的音乐教学课件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去观看,又要将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包含其中。例如:教师可制作微课,通过微课来指导小学生学习音符,在微课中尽可能的简化乐理知识,可将音符知识改编为相应的顺口溜来进行教学,如“白脸空心的是全音符,黑脸实心的是四份音符”等。由于微课时间短,且内容精炼,可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

  (三)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对小学生在健康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高尚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长期的音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的发育[3]。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要的教学目的出发,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切实的提高每一位小学生的音乐修养。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整首歌曲进行欣赏,感受歌曲为我们营造的意境,让学生将身体交给节奏,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摇摆。待学生欣赏结束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听到这首歌曲时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体验。学生深入的理解了歌曲后再进行教学,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学服务,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我国教育朝着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应该积极的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新时代的音乐作品教授给学生,推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要求如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挖掘学生音乐表现及创造潜能,使得学生可以运用音乐抒发感情并与他人获得共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对音乐乐谱的探索,来促进小学生音乐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挥;通过乐谱的文化宣扬,增强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音乐方面的视野得以拓展、提升对音乐品鉴的艺术水平。针对以上新课改的四个教学目标,小学音乐课需要运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标。一、小学音乐课中关于识谱教学

  识谱是了解乐谱的过程,通过一些音乐符号的形体来进行乐曲的识别,从而感受音乐。可以说乐谱是音乐与心灵之间所搭建的桥梁。识读乐谱是一个加强日常音乐教学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一些形象音乐符号来进行音乐的心理反应,从而进行乐谱的听觉识别。因此识谱教学应当在音乐教学中予以重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及深、从简单到专业性知识的了解,来最终使得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大放光彩。识谱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日常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识谱教学的学习种类包括字母谱教学学习、五线谱教学学习、简谱教学学习等。通过一些初步谱种认识,使得学生对于乐谱能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音准及音高的学习水准,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各类实践活动学会基本的读谱技能。下文主要研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二、小学音乐课中有效识谱教学方法

  (一)节奏体验节奏体验方法是识谱音乐教学中较为广泛推崇的方法。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唱名所对应的音高,再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来加强对学生识谱的能力,包含从乐谱中掌握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使得学生可以尽快深入音乐意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中的音乐教村内容较为丰富、多样,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村内容来展开教学,使得节奏训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通过对动物叫声的模仿,帮助小学生区分音符与时值的关系。

  通过富有节奏性的大自然声音,引导学生增强对音乐体验及感悟。通过类似活动的节奏体验训练,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及识谱能力。

  (二)器乐演奏器乐的演奏是提升小学生识谱能力的良好手段。教师在演奏前可鼓励小学生清唱唱名,教师再加以乐器辅助,使小学生依据器乐本身的音高来进行自我调整,潜移默化中建立相关音高及音阶的听觉记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识谱能力及歌唱水平。在课堂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广泛应用钢琴乐器、电子琴乐器、口风琴乐器、手风琴乐器等,来进行对学生音准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摸索乐器的音高,帮助学生识别乐器音高所对应的唱名,提升小学生对识谱教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手势运用运用手势是较为良好的识谱辅助方法。柯达伊手势语可以通过7种不同手势来展示7种不同唱名。学生首先要熟悉柯达伊手势,通过手势变化来明确唱名的音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高、音程的旋律多加以把握。

  比如,针对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唱名编制成儿歌并加以手势辅助。通过儿歌的朗朗上口来增添音乐识谱的趣味性及新颖性,帮助学生将唱名音高与手势相结合进行记忆,一方面体现了识谱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避免音乐知识的枯燥现象,激发小学生对音乐乐曲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识谱理论可以寓教于乐,更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也可以通过改进游戏,使得游戏结合音乐元素来开展,类似击鼓传花游戏教学。可以通过音乐唱名的穿插,来增强小学生对音符唱名的识别能力。柯达伊手势一般情况多用于辅助音阶方面及音高方面的训练,使得学生音准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提高在音乐课堂中小学生识谱教学的.效果。

  (四)多媒体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枯燥的音符变得生动起来,帮助学生形象掌握读谱知识。通过7种多媒体卡片及相关节拍卡片,帮助小学生分析渗透歌曲,引导学生读谱唱歌。另外,还可以增添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得识谱教学由重于理论向视唱实践方面推进,利于小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及反应能力发展。

  多媒体方法也是识谱教学的另外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视唱方面的练习。比如,在音程与音准、节奏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将音符卡片穿插于空白小节中变为曲调连接的视唱练习。音符卡片的来回变动可以形成新的曲调连接让学生通过反复变化的视唱练习来达成强化识谱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音乐创作潜能。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卡片的视觉反映来进一步提升乐谱识别能力,最终识别能力转化为发声动作行为,使得学生在一系列动作反应中,提升自身智力发展水平。

  三、结语

  识谱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常音乐教学上的不断积累。通过节奏、器乐、手势、多媒体的有效方法开展,使得小学生的识谱能力获得有效提高,从而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得到良好培养,最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肓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电教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是已录制的,承载了教育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CAI课件等。

  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一、二年级。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详见附表:低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这些目标决定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一)、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北京市的各中小学、幼儿园电教设备齐全,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三)、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四)、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五)、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器官,加强刺激,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使活动主体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它们所传播的信息,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六)、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促进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七)、音乐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咱们从小讲礼貌》

  学生们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明礼貌的真正含义与做法,比起教师的说教来,要深刻的多。

  (八)、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是又一片广阔的天空。

  三、当前音乐教育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电教设施浪费的问题。有的学校,电教设备齐全,但得不到恰当的应用,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设备在角落里存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一些老教师还滞留在80年代的教学水平上,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情况是表面上的敷衍,没有落到实处。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反映,缺少电教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数量太少,也太费工夫与材料,希望教育部门能尽早多提供教育用的软件。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并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课堂是师生探索科学,启智灵魂的主要场所。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走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歌舞表演、音乐游戏中,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通过课堂教学,游戏,让学生逐步在教师与自己之间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再次,老师要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要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2、放手权利,回归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脑、手、口、眼睛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音乐课更须如此,例如:在讲乐理知识“力度记号”时,教师不必对每一个记号做详细的讲解与诠释,而是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熟悉的与力度有关的声音。如火车由远而近的长鸣声。一方面可让他们自己模仿,另一方面可通过模仿具体感受到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时我们再向学生出示相应的力度记号“渐强”或“渐弱”,由此,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深刻又清楚,而无须老师用过多的语言去讲。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气息,又能深刻记忆力度记号。让知识在学生积极的主动参与中获得,而不要以太死板的框架去束缚他们,我们要放弃以往音乐课老师唱主角,学生被灌输的旧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来配以相应的讲解与引导,让学生自由愉快学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发挥。

  3、探索求知,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为求获得某种事物的稳定因素,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苏霍姆林斯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安排教学中每一个细节时都应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安排正确与否。假使学生们能主动投入学习,收集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的音乐,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那么他们对音乐的神秘感、陌生感就会消除,反之兴趣却会高涨。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演员,更是一个出色的导演。指导学生模拟表演,口念节奏,手敲节奏,边念边打,这是常有的状态,因此要努力和学生一起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之感。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很美,音乐教师的知识面要宽,要讲究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用我们的美去激发学生的美,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热情,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勤于动脑,乐于动口,喜于动手。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最爱,让孩子们“一见你就笑”!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3

  一、介绍背景

  简介作者及作品产生的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说歌词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词明朗易懂。可以先让学生读后说出大意,接着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

  三、含情范唱

  教一首歌曲,我重点咀嚼隐性的情感。在范唱中,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体态语言,尽量把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感受到歌曲中情感的无穷魅力。

  四、听音联想

  给学生播放录音磁带,要求他们全神贯注地闭眼倾听,听后,让他们说出自己仿佛看到的生活画面及内心感受。听歌,完全可以让学生做由此及彼的联想。通过联想,激活他们的`情感,使其情感与歌曲情感对接共鸣。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联想的成果,否则易流于形式。

  五、巧用课件

  借用多媒体技术,把歌曲还原为一组组鲜活生动的画面。对照画面,激发学生在认真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六、编舞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制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在边唱边舞或听唱看舞的教学活动中,让情感的阳光雨露照耀滋润学生的心田。这一环节,学生情感最奔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既要求学生欢快展示,又要求学生郑重对待。否则,易流于滑稽和随意,影响教学效果。舞,或教师编或学生编,尽管舞姿稚嫩粗糙,不必过于追求完美,表情达意即可。上述做法,可令学生陶醉忘情于音乐课。在活泼轻松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欣赏、表达乃至于创造情感之美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4

  【摘要】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进行策略探究,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班级形式;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

  班级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当代教学方案时,合唱教学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一、班级形式的小学合唱教学主要特征

  合唱主要是利用不同声音的配合来展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它可以通过情感的传递达到和听众之间产生共鸣。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班级形式的合唱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增强学生声音的可塑造性;其二,丰富学生的音色;其三,演唱当中力度呈现较大变化;其四,学生具有较强的团体表现力。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具体实现

  (一)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想教好班级合唱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通常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一定差异。针对音乐教学实践来看,年龄较小的孩子对节奏较欢快的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三四年级的孩子则较喜欢具备一定形象艺术美的作品,而高年级学生往往偏爱情感浓厚的音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年级的孩子对生活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其所积累的知识水平有所差异。教师在一开始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时,应当先了解学生们心理之间的差异,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音域和音色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采取齐唱作为主要合唱方式;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训练其基本的二声部演唱;当学生进入较高年级后,教师可以将二声部合唱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该期间,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合唱歌曲的难度。所谓的节奏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准地把握音乐节奏,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参考班级的男女比例来调整教学方案。音乐当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为节奏,在教授小学音乐时应当让学生感知、理解并创造音乐,首先要帮助学生感知学习节奏,训练小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增强其对音乐的悟性。在节奏练习中,学生的合作、记忆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强化,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创造能力、审美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先让学生学习五度音试唱,之后利用进行三度音演唱,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声部的立体感。(二)丰富班级合唱的表达方式。合唱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当中所隐藏的艺术形象,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由于班级合唱教学不只要求学生完成演唱,还需要从音乐的内容意义和所建立的意境来考虑,帮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故而教师应当注意歌曲的选取和其所包含的情感。在合唱歌曲时,表情的不同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对歌曲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意义和暗含的感情,对于表达方式不同的音乐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教师应当使学生学会应用多样化的表达手段。在合唱不同歌曲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入情境创新,使得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感受。在创作当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演练丰富歌曲的内容,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三)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合唱功底。现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通常采用激励、教育和改善功能。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可以利用课堂评价找出自身的教学缺点并及时总结和改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演唱技巧,之后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练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演唱者通过和其他人的对试唱,找出各自的缺点不足,及时分析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而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方法的使用,对待全体学生应做到平等,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所有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

  利用以上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在合唱练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同时充分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发挥出自身演唱实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可以通过全体人员探讨得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过回放音乐后联系自己的原唱录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改善自身的演唱方式,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演唱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合唱水平,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更深层面的认知和感受。班级合唱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时,应当结合其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曲和训练方式,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

  三、结语

  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故而制定合适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案策略,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徐玲.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与研究[J].音乐时空,20xx,(19):180.

  [2]董月琼.浅谈中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xx,(14):136.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

  【关键词】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xx)08-0091-1.5

  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

  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

  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此时,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或者更严格地说是“回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

  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斗,已故的约翰﹒布莱金倡导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这种新概念。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揭示了人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改变,使音乐教育从单一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其次,国外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等,他们还不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教育领域。另外,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研,我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采取的是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单一、呆板,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不喜欢。而社会音乐文化却是一种音乐现象和文化精神的综合体,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这就说明,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使社会音乐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只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柯达伊说过: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如果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追求有机、发展的音乐文化,就必须通过教育,使其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乐保留在音乐课堂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它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是长久的、永恒的。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民乐,体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音乐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可见,净化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创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可行之举。这种社会音乐的环境主要还得靠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来改变。如果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学音乐课堂,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能陶冶情操;既培养了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不仅体现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传承了我国社会音乐文化。

  那么,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外,流行音乐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音乐作品,是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内容就非常健康,这些流行歌曲为公益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以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它们主要以宣传关爱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提倡文明公德等社会公益性内容为主,不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适当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其实无论是哪方面,它们的动态和走势的舵就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要想将音乐真正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要的人类文化是什么,只有这要,音乐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美好。

  【参考文献】

  管建华,编译.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6-26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5-29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的论文12-02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11-05

音乐教学论文11-03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06-03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优选)06-27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施论文11-14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论文06-11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精品15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