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唢呐吹奏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时间:2024-09-05 01:14:31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影响唢呐吹奏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摘要:本文以物理学、生理学等为理论依据,运用比较学的方法来论证唢呐的演奏难度在所有的乐器当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面对这个现实,在主观上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吹奏方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就能克服唢呐这门乐器在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吹奏困难,实现唢呐发出美好声音的愿望。

关键词:唢呐 吹奏难度 物理学 生理学 比较学
  
  谈到唢呐,给人留下的印象除高亢、洪亮外,还常常伴随着“刺耳”“噪音”等不佳的评价,在综合比赛或考核中也很少见到唢呐拿头奖。人们常常将这些归结为乐器难听或演奏水平低。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并不是唢呐从来没有发出过优美的声音,只是不多而已,只有少数演奏高水平的人才有能力揭开唢呐声音的本来面目。那么为何如此呢?从客观的角度讲,是因为唢呐的演奏难度太大了。这一问题在所有的乐器当中,唢呐显得更为突出。但有人可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乐器之间不存在难易差别,而是各有难奏之处。此观点初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显示的更多是个人主观意愿,而缺少客观评判因素,更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评价乐器之间是否有演奏上的难易之分,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论述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只有以物理学、生理学等为理论依据,采取比较的方法加以论证,以求得更清晰的结论。
  
  唢呐作为管乐器与其他乐器的比较
  
  从人体用力的角度来讲,人体力量的大小与身体肌肉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由于人类的进化,特别是劳动使人体四肢肌肉的重量达到约占人体肌肉总量的80%,尤其是上肢肌肉成为人体运动器官中最灵活的部分。手更是如此,手上肌肉主要位于手掌侧面,由于拇指和小指的部位肌肉最多,可使手指动作多样化,为灵活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医学研究证明:在人体的肌肉中,短小的肌肉虽然收缩幅度不大,但收缩力量强,而且能持久。由于手在运动中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用它们来演奏弦乐、键盘、弹拨、打击等种类的乐器应该属于人体运动的本能范畴,训练起来就方便得多。而吹奏管乐器所用的力与上述情况就不同了,管乐器吹奏是通过推气功能系统(胸、腹腔)与挡气功能系统(口腔、咽腔、喉腔及嘴唇周围等)的相互用力来共同完成的。尽管随着人类语言的不断进步,舌及唇已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但其功能仍然是以进食和语言表达为主,用力吹奏并非是它的强项,而需要后天重新建立与吹奏用力相关的所有肌肉,这种力量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很容易失去。所以从人体用力的角度来看,管乐器吹奏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乐器的演奏。
  从共鸣箱的角度来讲,在演奏中,乐器共鸣箱有变化与不变化之分,弦乐、键盘、弹拨、打击等种类乐器的共鸣箱在演奏中都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演奏用力得当,就会产生好的声音,而无须考虑共鸣箱的变化问题。管乐器在演奏中情况就不同了,不但乐器共鸣管的长度要随音高的不同而变化,人体共鸣管也在变化之中。而且在吹奏中只有人体共鸣管与乐器共鸣管的振频相等才能产生共振,才能产生好的声音。为了使人体共鸣管与乐器共鸣管在振动上协调一致,管乐吹奏者必须对吹奏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奏出的声音就很难产生最佳共鸣。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管乐器的演奏难度要大于其他乐器。
  从不同振动因素的复杂程度来讲,管乐器声音耦合的过程要比弦乐、键盘、弹拨、打击等种类的乐器要复杂得多,管乐器振动发声一般都是通过音源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边棱振动及人体与乐器共鸣管之间的复杂耦合才能成声,如果在振动中它们之间的振动比例不合理,就无法达到最佳耦合,声音就不能达到最佳共振。而其他种类的乐器在振动发声的过程中,只要弦振或膜振与共鸣箱之间振动合理,就可达到最佳振动。因为它们之间的耦合过程比较简单,所以演奏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由此可以看出,管乐器的演奏难度要大于其他乐器。
  从教学的直观性差别来讲,不论是弦乐、弹拨,还是键盘、打击乐等种类的乐器,在演奏动作上及用力方向上都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这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而管乐器的情况就不同了,演奏者在吹奏中所有的用力均来自腔体的内部(胸腔、腹腔、喉腔、咽腔、口腔、膈肌、腹肌、腰肌、舌肌、唇肌等等),看不见,摸不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在学习中对吹奏方法的掌握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说,从这一角度来看,管乐器的演奏难度要远比其他乐器大。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管乐器的演奏难度要大于其他乐器的演奏,唢呐作为管乐器自然更是如此。
  
  唢呐与同类的管乐器进行比较
  
  唢呐作为簧管乐器与边棱音管乐器相比,虽然它们均属气鸣管乐器,但由于音源的不同,它们在吹奏的难易上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对音高及用力的控制上。决定音高及用力变化的因素除共鸣管的长短外,与音源也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唢呐簧片属于双簧哨片,决定音高及用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簧片的长短、宽窄、薄厚及簧片口的大小、簧片材质的密度大小,还有簧片的老化程度、气体流速与簧片振动的配合等等因素。在吹奏中只要改变其中一项,音高及用力变化就会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上述原因,唢呐吹奏需要较大的力量。而边棱音管乐器的情况就不同了,决定音高变化的因素除共鸣管的长短外,还与气流速度和射入吹孔的角度两个因素有关。由于射入角度具有固定的特点,决定了音高及用力变化的稳定性,只要气体流速与气流射入角度配合好,就会有非常稳定的音高,而且相比之下用力不大(如果用力过大就会影响边棱振动)。所以说从音源的角度来讲,唢呐吹奏的控制难度要大于边棱音管乐器。
  唢呐作为双簧管类的乐器与单簧管类的乐器相比,虽然都是簧管乐器,但由于它们的簧片有单、双簧之分,所以在演奏难度上仍然有一定的区别,双簧哨片是由上下两个簧片所组成,只有上下簧片振频相等,才能达到共振的效果。而单簧哨片是由一个簧片构成,所以它不存在双簧振动相互配合的问题,只要自身与共鸣管之间振动合理就可发出良好的声音,这在吹奏控制上要比唢呐稳定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作为双簧类管乐器,唢呐吹奏的控制难度要大于单簧管类乐器。
  从振动体的大小差别来讲,振动体越大,其精密度就越低,在吹奏中相对就比较容易控制;反之,振动体越小,其精密度就越高,在吹奏时相对就不容易控制。唢呐簧片相比之下比较短小,振动时灵敏度极高,声音不易固定,所以不易控制。而其他双簧类管乐器,如双簧管(被西方人公认为木管乐器中最难控制的乐器)的簧片就相对比较长,振动发音就比较稳定,从乐队常用它来定音高的角度来讲就能说明这一问题,它与唢呐相比在音高的变化上就比较固定,所以在吹奏控制上相对就容易一些。即使较难控制的民族管乐器管子,由于哨片比较宽大,其振动灵敏度也要比唢呐低,控制起来相对要比唢呐容易。所以说从振动体的大小差别来讲,唢呐的簧片也要比同类的双簧管乐器更难控制。
  唢呐与唇簧管乐器相比,它们虽然均属双簧类管乐器,但因为唇簧管乐器是凭借嘴唇口风的缩小来实现超吹而获得与自然泛音相一致的音列,所以

【探析影响唢呐吹奏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相关文章:

浅探影响唢呐吹奏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03-18

探析音乐表现的影响因素03-19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条件探析的毕业论文11-22

探析外界条件对西瓜发育的影响03-19

探析母语环境对音乐教育的影响03-19

探析三网融合对电子支付的影响03-17

探析影响词汇提取与使用的因素及对策03-18

探析增值税全面转型对企业的影响03-18

探析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响因素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