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技巧

时间:2023-03-18 20:24:46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技巧

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部电视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摄像的技术与艺术,当然后期加工亦不能忽视。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它是与电视屏幕效果的好坏、受众的视觉反应和思维接收息息相关的。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摄像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构图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归根结底是要依靠一系列造型手段,并通过摄像机的取景框以构成画面造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又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内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注意动静的关系

 静态构图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比如:我们拍摄会场的主席台,用固定镜头表现,画面中的人物、桌椅、会标等均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

 动态构图是指造型元素及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比如拍摄会场的内容时,如果开机拍摄时正值各位领导走向主席台就座,那么画面中被摄对象(开会者)的行走坐落就不断改变了画面的结构关系,或是摄像师拍摄了一个摇镜头,从主席台(起幅)摇到台下的与会群众(落幅),画面中的视觉主体、构图结构发生了变化,也是动态构图。

 在拍摄构图过程中,静态物体要有静感,而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比如:大海与正航行的军舰或轮船,让其前景带上静止的海礁,远近带上几只迎空飞翔的海鸟,这样的画面就比较和谐。二、注意画面层次感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要求摄像人员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
 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明确画面的主体,通过构图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又能在结构上分清主次,合理构图。例如将主体处理成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采用跟镜头的方式始终将主体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等。或者使主体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不大,大部分面积让位于环境。对主体的阐述着重神韵和内涵,有的主体甚至掩藏在画面深处,同样具有吸引力,观众的视线最终会停留在这里,使之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陪体指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陪体在画面中能对主体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内涵,比如新闻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季节特征等,帮助主体,使得报道内容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真实。陪体可以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发挥其“陪衬”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鲜明充分,比如通过光影、色彩手段来渲染主体所处环境的氛围等。
 环境是指画面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环境在画面中除了能陪衬、突出主体之外,还能表现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帮助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现特写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等。
 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否突出,是衡量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拍摄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应,轮廓清晰,条理和层次井然有序。三、注意运用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是运动的,均衡便呈现出动态,并和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结构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
 结构的均衡,在实际拍摄中要利用人们的视觉加重作用来制造均衡(动态的、心理的)。例如:绘画理论中讲的“补白”,大面积空白处的小面积视觉对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的视觉集中,因而视觉分量相对就重,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将“黄金分割”借鉴到电视画面构图中,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按照黄金分割点来安排主体的位置;根据黄金分割率来分配画面空间;按黄金率来安排画面中地平线的位置,这些黄金分割式构图能够给人以悦目的视觉效果。“补白”、“黄金律”都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加重作用使画面达到均衡。
 色彩的均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面积的分布要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等量则无主次之分;对称则平淡乏味;零乱则使人过厌。处理色彩的均衡,要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地选择与其相对的色彩背景,也可调整主体的颜色,这样能使主体更加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鲜明。运用“补白”、“黄金律”同样可以处理画面色彩的均衡。但色彩的分布一定要有大小、轻重、主次之分,避免色彩对比的生硬和过于强烈,更要简洁、单纯,防止杂乱无章。四、注意运用对比

 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画面上进行比较,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经常运用的手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影调对比和藏露对比。
 虚实对比是利用镜头景深的特性,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以突出主体。这种对比可造成空间深度感,使画面的影调层次丰富,同时还可加深被摄主体的体积感,造成符合特定作品情节的意境等。
 大小对比是指体积的对比。这种对比同时也包括远与近、高与低、长与短等对比的形式。但是,不管是不同质的对比,还是不同量的对比,实际上都表现为体积的对比。
 影调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各种不同程度影调之间的对比。例如在大面积暗调的画面中,明亮的阶调显得更加突出。通过明暗的变化,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另外,通过光线的处理,使明暗交替,即将明的叠在暗处、暗的叠在明处,也可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藏露对比是指在表现作品情节或具体的形态时,不是和盘托出,而是只显示一部分,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另一部分处理在画面之外,但又自然地使人理解并联想。这种对比手段如运用得当,可间接地表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五、注意发挥线条的作用

 电视摄像构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线条的提炼、选择和运用。摄像人员要能从被摄对象自身的结构、运动及相互关系中找出最主要的线条结构并迅速形成画面构图的骨架和主干,从而将画面中散乱分布的被摄对象相互联系起来,造成和谐、均衡而又明确集中的画面构图。
 线条是指画面形象(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线条是构成千变万化可视形象的基本因素;也是摄像者必须精通的一种摄像造型的法则。
 根据线条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摄像人员在构图和拍摄过程中应选择出该对象最具个性特点或最富视觉表现力的轮廓形状。内部线条则是指被摄对象轮廓范围以内的线条,是其表面特征之一。比如:建筑物的细部结构线,人物衣饰的褶皱,木材的表面纹理等,内部线条也有一定的形式意义。
 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将线条分为直线、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基本形式。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拍阅兵的队列、高耸的大厦、参天的树木时垂直线条都会产生高耸、挺拔、刚直和修长感觉。当构图以斜线为主导线形时,画面会显得很活跃。它会使自身不动的物体如道路、建筑物等产生动势,又会使运动的物体得到强化,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感和速度感。曲线则指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曲线具有流动感、韵律感与和谐感,当构图的主线条为曲线时,曲线能引导视线向纵深发展;能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深度;会使画面表现出生动活泼、起伏舒展的美感。如铁轨、小河转弯的曲线构图。六、注意采用造型艺术

 在拍摄过程中巧妙运用造型可使画面有装饰美,但避免那些过于规则化的外型,我们一般常用的有字母型构图、符号型构图、“S”形构图等。
 当电视作品的画面结构和某个字母相似或雷同时,该画面便被称为字母型构图。字母是对构图形式抽象化的解释,便于摄像者对画面构图的理解和分析,也是使构图条理化的一个捷径。常见的字母型构图有“L”形、“O”形、“C”形和“V”形等。
“符号”是摄像构图抽象的表现方法。符号的确定不是随意取之,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号的含义大多与被摄对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符号作为构图的形式,又必然符合摄像美学的法则。常见的符号型构图有:辐身形、一字形、直角形、三角形等。
 所谓的“S”形构图,实质上就是一种富有变化的曲线构图。这种构图形式被公认为具有美感,因为“S”形的曲线,总是给人以流畅、活泼的感觉,所以河流、道路、城墙和铁路等曲折部位,经常参与构图,并成为画面中最吸引人们视线的部分。
同时,应注意各种造型之间的结合。点、线、面结合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把建筑物理解为“面”,把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或空中的飞鸟理解为“点”,把建筑物前面的垂柳或空中的电线视为“线”,以点连线、以线连面,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有主体空间的整体,这是美化画面的一种方法。 电视画面构图贯穿于电视摄像工作的始终。摄像人员在拍摄主题内容确定后,要选择、组织和找寻到最佳的画面结构方式,并且要在拍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创作兴奋和随时发现的创作敏感,以使自己的画面构图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创新。此外,在借鉴绘画、摄影等构图原理和构图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电视画面构图的自身特点加以灵活地运用。论文出处(作者):llr教育技术学
浅谈消费时代电视广告的生产要素
谈多媒体时代的电视经营

【浅论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技巧】相关文章:

电视新闻摄像中运用镜头语言论文07-27

浅探电视节目画面编辑的核心要点05-28

浅论欧05-28

浅论广告创意05-28

浅论形式美05-10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04-28

浅论先秦“中和”美学思想05-03

浅论企业贸易秘密的保护06-04

浅论专利侵权责任06-03

浅论村民自治的本体题目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