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艺术教学探索

时间:2022-12-05 14:46:13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玻璃艺术教学探索

 摘 要: 如今,随着艺术学科的相互交叉发展,玻璃艺术在美术院校的普及与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作者在分析国内玻璃艺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受到的启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创作展开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玻璃艺术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教学 热熔及冷加工工艺 教学实践
  
  一、前言
  玻璃工艺,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出现。玻璃艺术以它独特的表现力在美术史各个年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哥特式艺术代表之一的玻璃画是欧洲中世纪教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哥特式玻璃窗使教堂内部照射着连绵的彩光,传递浓烈的宗教意味。在现代艺术史中,铸造玻璃艺术、吹制玻璃艺术、热熔玻璃艺术都不乏佳作。
  在当今艺术学科相互交叉的趋势中,玻璃艺术在美术院校的普及与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后,玻璃这一既古老又有现代感的材料肯定会在当代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的教育模块里也更显重要。
  二、国内的玻璃艺术教学状况
  目前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最先成立了玻璃艺术专业的本科教育,紧跟其后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现在已有许多院校也在筹划建设中。
  广州美术学院至今还没开设专门的玻璃艺术工作室,在玻璃艺术教学方面属于落后状态。但是,广州美术学院地处广东,位于工业密集型产业的前沿,广东的商业玻璃加工工厂非常多,而且每年在广州举办全国性的装饰材料展会上,玻璃材料占据很大的份额。这两者是一对很尴尬的矛盾。作为华南地区美术教育最有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广州美术学院开展玻璃艺术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教学实践
  1.条件的限制和解决办法
  自从2007年以来,我在学院里开设了玻璃工艺课程,面对的是本科必修及选修课程、毕业创作课程。由于在学院没有工作室的支持,只能在学院外部借助工厂的设备,教学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所取舍,以热熔(包括热熔热弯技术)及冷加工工艺为主。
  
  到工厂去上课,面临着交通不便、安全隐患等问题。一切以生产为重是工厂的特点,由于受工厂生产运营的制度所限,作品制作时间的分配安排也不能自由操控,教学的时间只能利用生产的空隙进行。这与在学校的工作室管理完全不一样,要复杂得多。以上的限制条件要求老师必须全面协调好各个环节,必须亲自参与设计和生产的所有程序,才能使教学顺畅进行,其中的难处非亲身体会难以理解。
  面对如此特殊的情况,必须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教学程式也必须随时进行有效的调整。第一,要求学生充分借用工厂原有的一些模具,挑选简练、有发展空间的造型,热熔后经过冷加工技术如打沙、贴箔、上色的再处理,在既定的形式范围内进行工艺升华,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的形式进行再设计,赋予了原本平淡无奇的产品艺术的生命。第二个要求更进一步,在第一步的实践基础上,学生要梳理出某一个思想闪光点,可以是工艺技术某个环节触动他们的创作思维,也可以是某种材料让他们感动与受启发的特质,通过一系列的形式语言将创作思想表现出来。整个过程强调重视设计的可行性,设计理念以实用为主,要求实用性与艺术功能相得益彰。
  因为是在工厂中创作,学生处在生产的第一线,我鼓励学生去体会从设计作品到亲自动手运作,体验完善的工作流程,接触并了解完整的生产线,这一点是学院里所没有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好的教学模式。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玻璃艺术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并了解玻璃材料特性和工艺制作技巧。玻璃制作是一项较为繁复的工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玻璃的制模、压模、热熔、热弯及浅浮雕喷沙、上色、酸腐蚀等加工制作流程,并进一步了解玻璃工艺的材料特性及材料局限性、玻璃形式语言,才能够为创作有艺术深度的作品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玻璃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寻找材料与创作构思的契合点。创作思路与材料特性的契合是相当重要的,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而擅用材料能使作品灵魂得到升华。巧妙地利用材料,创作构思自始至终要考虑如何围绕着各种材质独有的美感,要充分体现材质独特魅力,同时,不能一味追求

【玻璃艺术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及传播效果探索论文08-09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05-03

传统建筑匠作的教学创新与探索论文05-23

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05-03

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08-30

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艺教学改革探索05-06

让识字课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几点探索的论文06-04

城市生态规划发展探索05-29

美术学与美学关系探索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