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析“电视说书人”在故事类节目中的素养生成
摘要: 本文对当代电视故事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生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视说书人 故事类节目 主持人 素养生成
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样式,故事类节目日益活跃于方寸荧屏,如央视的《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河北电视台的《天下故事会》等等。这类节目凭借鲜明的故事讲述定位,真实历史的视听记录功能,逐步在电视节目的诸多形态中占据了的大块收视份额。而其中的“电视说书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职业素养更成为节目制胜的法宝,也渐渐成为当代电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故事类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的传播魅力
环顾当代电视传媒生态,“讲故事”的节目能够在各大电视台风生水起,无疑印证了人类对于“故事”的原始喜好,借助电子声像技术得到了空前满足。不同的主持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叙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在节目中进行结构布局。主持人不仅要讲述一个个精彩故事的来龙去脉,起伏波动,还要在起承转合之间呈现人间百态、嬉笑怒骂,更要在适时加以精妙的点评,以传递节目的立场和态度,传递一种媒介价值观。而就在“讲、述、品、评”的全过程中,主持人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上述传播目的的实现,更直接影响自身能否自由、流畅地驾驭节目,形成持久吸引受众的传播魅力。
1 故事化叙述
不同于电影、电视剧对生活的虚构演绎,故事类电视节目以“真实故事”为注脚,在抓住戏剧冲突精髓的同时,再辅以艺术化的再现。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对“人物——事件”进行逻辑结构,其要在倒叙、插叙、顺叙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中。让矛盾冲突得以集中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也同时是“说书人”,故事悬念能不能迭起,构思够不够巧妙,全仰赖于这个“说书人”对故事的了解、掌握以及向外传播的能力。
2 评书式表达
目前我国电视“说书人”普遍采用了评书式的语言表达模式,更有地方台直接将评书演员或是相声演员直接收纳为主持人。“评书”这种在中国宋明时期就开始流行的口头语言的表演形式,如今被移植到电视节目中来,可以说是“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的传播功能丰富了主持人的表达魅力。“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穿着中式盘扣上衣,坐在摄像机前的几刻拍案惊奇,都成为故事类节目主持人的标志性媒介符号。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财富故事会》主持人王凯被定位为儒雅说书人,在讲述创富故事和创业历程的过程中传播一种文化感和人文精神;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干脆直接采用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作为主持人,其以独具中国传统韵致的说书方式和语音语调将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体育评书》主持人梁宏达则以口语化的、一针见血式的讲述评论老百姓关心的体育新闻……总之,“故事化叙事 评书”式表达已成为目前故事类节目主持人特有的传播模式,嫁接了相邻艺术品种的同时,打造出了主持人独特的传播魅力。
3 全知型视角
故事类节目是在用一种过程化的节目语言有层次地展开事件,其中的主持人起到的是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故事的迂回辗转中把观众带人事件现场,走到当事人身边,巧设悬念、层层剥笋,步步探求,紧跟事态发展,发观众之所问。评观众之所感。表面来看。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是与观众同步进入事件,同步解析情节的讲述状态,但实际上主持人扮演的是一个全知型的角色。只有站在全知型视角,方能把握故事的前因后果,诠释人与事的复杂关联。
这一角色定位要求主持人要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表述功底,讲述时身临其境、感同深受,语态语调配合着现场画面。起到加速或缓和事件发展的作用,带给受众最大的想像可能与想像空间;评论时则要跳出故事框架,自由俯仰、尽情体味、精到批评,让个性、个体、个案的故事生发出最大的社会影响和公共意见。
二、故事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故事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影响力和传播魅力都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但这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养却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蜂拥“克隆”一种节目形态会不可避免地将其“做死做滥”,刻意模仿一种主持风格也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个性缺乏的泥沼之中,从而最终失去受众的关注与喜爱。本文认为,月前我国的故事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传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在“行吟”讲述中成为故事“多余人”
“奇、情、险”再穿插进亲情、友情、爱情,日益成为一档故事类节目的惯用手法,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旦遇上干瘪生硬的解说和了无生趣的主持人,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受众对于主持人的离弃,使之成为在精彩故事下的“多余人”。个人魅力更是无法彰显,无从谈起,甚至有时主持人的每一次出现都让受众觉得很突兀和反感,搅乱了人们的欣赏氛围。加之有些主持人的感情不到位、不真挚,与受众之间形成了语境落差,置身事外的冷传播影响了节目的连贯、顺畅。
2 在“主观”讲述中失掉“和谐感”
在故事类节目中,个别主持人在节目中完全沉浸在自我表达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过度主观的评判事件,挤占受众的想象空间。在节目中短片已经现场记录的,能通过画面直接表达的场景,主持人还要加以强调,殊不知画蛇添足只会增加传播信息的冗余。特别是在动情处常常就成为主持人一味地情感宣泄的关键帧,非理性的压倒式讲述不仅削弱了节目用事实说话的原生态呈现,更失掉了大众传播应当具备的创造和谐社会的传播功能。另外,这种不平实的思维很容易形成定式,主持人深陷其中就不能灵活驾驭讲述节目的其他题材。
3 在“套路”讲述中忽略“真性情”
故事类节目深受观众青睐,缘于受众对周边事物的关注,了解社会时事,关心生活百态,此为其一。其二,别于他类节目形态,受众可以对此人此事注入感情,或同情,或义愤。那么,主持人的讲述势必牵动每位受众的心理波动。这是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的过程。受众进入讲述节目的叙事环境是想感受一种不同于己的人生历程,主持人不需要修饰的语言,华丽的词藻,平实、真诚地传达表意同样可以和受众在平等的交流气氛中感染彼此。一些应声上马的节目,主持人千篇一律的主持套路,更像是舞台剧人物出场的报幕员,没有自己的风格养成,更谈不上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受众对主持人的信任感就在比照中大打折扣。
三、讲述类节目主持人素养的生成路径
故事类的节目题材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节目形式也应当让观众悦然接受,这就要求主持人不只是故事的揭秘、解密的角色,也应当担纲起建构节目、传达主流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任;更要求主持人能够以更具人文气质的素养,为故事类节目增添人文关怀的情愫,以更为宽广的社会视野来审视故事类节目中出现的“那人那事”。当然,比起简单模仿、一味照搬,上述要求更体现出一种慢变量的特质,需要主持人踏下心来慢慢沉淀和积累。在当今主持人普遍年轻化,主要来源于学院培养的环境下这种职业素养
【探析“电视说书人”在故事类节目中的素养生成】相关文章:
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03-18
探析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才培养中的作用03-10
探析CG时代的视觉素养教育03-20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把握的要点探析论文01-01
探析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与特点03-19
探析法律中的事实03-21
嵌入式馆员信息素养探析论文11-20
浅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03-19
探析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