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

时间:2023-03-26 15:27:05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

摘要:肖邦即兴曲是肖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本文针对他的四首即兴曲的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由肖邦本身的创作特征引入到他在即兴曲创作上的风格特点,并详细分述了四首即兴曲的创作风格特征。

关键词:肖邦 即兴曲 钢琴 浪漫主义 音乐风格


  一、肖邦和他的即兴曲
  弗雷德里克·肖邦l810年生于波兰(18l0~1849),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于9岁举行他首次公开的钢琴演奏,并早年即开始音乐会巡回演出,但最终他在巴黎找到了他的音乐之家。
  “即兴曲”①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战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即兴曲是肖邦钢琴曲的其中一种体裁,他一共创作了四首,这种乐曲体裁丝毫没有确定音乐的性质。这个名称是舒伯特开始采用的。仔细地研究肖邦的即兴曲,就能发现,所讨论的这些小品既有不同于他所创作的其它体裁作品的特点,而且每首之间也各有特点。
  肖邦的即兴曲创作与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与其它肖邦的作品一样,他的即兴曲旋律抒情流畅,具有丰富的歌唱性。他的即兴性首先表现为他的“自由速度”常出现在由快速跑动的音符所装饰的乐句中。肖邦的音乐常常会被这种即兴性的自由快速跑动的乐句装饰的很华丽,使音乐的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分述四首即兴曲的风格特点
  以下从肖邦的四首即兴曲,升c小调作品第66号、降A大调作品第29号、升F大调作品第36号、降G大调作品第5l号,②来分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1、升c小调即兴曲作品第66号。
  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l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作品第66号)是肖邦死后由凡塔那发表的作品之一。乐曲的第一段是激动的快板(A1legm agitato),从织体上来说,它是一种手指练习曲。中段(如歌的中板(ModeratocantabileJ)是肖邦最优秀的明朗如歌的抒情篇章之一。总的音乐性质以及某些音调使人回想起降D大调前奏曲的第一段。“中板如歌”的主题甚至在肖邦的歌唱性主题中也是突出的,因为它特别意味深长、温存迷人,旋律的发展也特别舒畅。再现部比第一段更加激越,更加强烈,但渐渐地激情平息下来,在尾声快结束时,再次出现中段安详、如歌的主题。这首作品能说到许多人、甚至最年轻的钢琴音乐演奏者的心坎里、想象中去。十六分音符音型的很有效果的转动、在激动地快板一A1legroagitat0(二二拍子一a1labreve)速度中跑动的经过句的光彩,会盖过某些音型细节——复合节奏(左手留恋音伴奏背景上的右手偶数节奏),这个复合节奏在整个作品里从头到尾都一直保持着,还有对十六音符迅跑的迷恋会叫人看不见其旋律价值,而这是用绝妙的结构音型的方法创造出来的。
  2、降A大调即兴曲作品第29号。
  这是最明朗、最爽快地一首即兴曲。主段看起来是两个声部,而实际上隐藏着好几个声部。右手奏的快速旋律优美如歌,熔器乐性于一炉。乐曲的构成为三部曲式,全曲以喧嚣、戏谑、敏捷的形态贯通,其左右手的连续三连音的摇动音型非常迷人。
  这首即兴曲的第一段也是快速度Allegroassai,quasiprsto。但是这是没有幻想即兴曲那种烈火般的激情,而是一般轻盈优美、充满生活乐趣的音乐;即使在快速度里也很容易捉摸到肖邦的主题中那优美的旋律乐汇。中段起初是一支宽广而安详的歌曲性旋律。从这里而引申出一段音乐,听起来好象热情的爱之表白。这里,旋律形象的发展是肖邦典型的:悠缓的歌调一转而成朗诵,然后又变成了装饰的变奏。
  杨·克莱钦斯基③认为:“这首旋律华丽的阿拉伯风格的乐曲只能是具有天鹅绒般的手指的艺术家才能弹奏。”④完美的手指技术表现在使用各种击键法上。在快速弹奏中占主导的是用“击”发音法,这种方法一般讲可以保证准确和均衡地选择声音。但是这个方法对演奏降A大调即兴曲首尾两部分不合适。这里手指落键的角度要缩小,所谓“平浅的手指”;在保持各次击键的选择性的同时,应配合相应的踏板,做出那种“天鹅绒般”触键的印象。霍西克的话也和克莱钦斯基的意见吻合。他把这首降A大调即兴曲成为:“充满高贵的优雅,以某种温柔的声音见长,就即兴性而言,是所有肖邦的即兴曲中,最具有阳光透过喷射的泉水时的那种灿烂,或者可比之为喷射而出的香槟酒。”
 3、升F大调即兴曲作品第36号。
  “肖邦创作中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莱希藤特里特这样评价——这作品是很难装进常规的曲式框框里去的。作品第一主题孝行板(Andantino)在肖邦的即兴曲里是不典型的,性格上是沉思的,开始时左手的固定低音的引子,引子的模式成了六小节乐句的伴奏,带有调式影响的次中音声部的和声特性以及田园诗般平静的旋律特点,这些都预告这是一首具有非凡结构和内涵的作品。从远景看,可见平平静静开始的作品是怎样借助节奏紧缩(附点节奏、三连音、三十二分音符),始终如一地激活自己稳重、被把握于四分音符里的陈述乐流的;它跨进了各种不同的感情紧张状况领域,(这些状态都是在各种创作技巧如固定低音、变奏等支持下成形的),但还到底保持住了它全部的完整性。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整体保持了不变的速度,这速度创立了一个有力的框架,作曲家显然就是把情绪和尖锐冲突的图象这个真正的万花筒安进了这框架里。所以要求极其认真地选择恰当的速度(小行板-Andamino)这速度尔后可以让你在技术上和表情上令人满意地展现三连音变奏和三十二分音符的段落。
  4、降G大调即兴曲作品第51号。
  此曲深具美德魅力,但在肖邦的即兴曲中是很少被演奏的。乐曲柔美、雅致,采用三部曲式。肖邦的权威研究贾尼克斯说:“相对方向蛇行一般的二声部律动及旋律型,使人想起第一即兴曲,不过两者的性格完全不同。初期有新鲜的特征,后期是病态似的不安,有哀伤的特征。松懈无力的半音阶进行及三度、六度音之连续动摇后,中段有了很大的安定感,尤其呈示了降D大调和弦的力与热,有非常优异的雄辩效果。不过,这里还是有哀伤的半音阶经过音及辅助音。而那些忧郁的、断断续续的伴奏情绪一点也不快活。乐曲本身虽然很美丽,但整个是处在不健康、有待拯救的情绪中。
  肖邦音乐的其它行家也都强调了在他的创作中这一体裁的沙龙式的考究和优雅的特点。但是对降G大调即兴曲,除了上述特点外,人们还在其中看到肖邦创作晚期所具有的特征——技巧的完美和表达的成熟。根据塔·席林斯基的说法,降G大调即兴曲是“一件稀有高贵的瑰宝”,“产生于他创作的最灿烂的时期”。
  三、结束语
  肖邦的即兴曲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一定的继承性。他尊重古典传统,尊重巴赫、莫扎特继承和吸收了古典音乐中许多优秀的东西。肖邦吸收了贝多芬后期音乐的一些成分,此外,肖邦也受到意大利歌剧特别是贝里尼(Bellini)的影响同时代意大利歌

【探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相关文章:

试析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05-03

婚姻效力探析06-04

浅谈山寨的法律探析08-02

企业能力创新探析06-02

关于作业基础预算探析06-06

土地可持续利用探析05-27

证据与事实的关系探析论文04-22

探析壮族对色彩的选择与理解05-31

探析Little Britain的叙事方式05-31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