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时间:2022-12-11 15:06:25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一起来看看吧。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篇1

  摘 要:

  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人们文明的一个标志,一种进步的文明文化。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其诞生以来就富有烂漫色彩,随着时代发展,服饰文化愈加以为无穷。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了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的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

  1.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

  中国的衣冠服饰历史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

  2.汉朝的服饰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汉服为汉族传统服饰。汉朝服饰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3.唐朝的服饰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饰质地考究,色彩鲜艳,样式繁多,配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贵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

  4.唐以后的服饰文化

  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饰,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因此影响所及,服饰不再追求华丽,而以自然俭朴为主。宋朝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等级。其中褙子是当时无论贵贱都流行穿着的服饰,褙子是一种外衣,直领、对襟、长度过膝是其特色。

  5.明朝建立后的服饰文化

  恢复传统的汉服服饰制度。明朝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主,官员朝服仍袭古制,以袍衫颜色和图案来区分官职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绣图案,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则为走兽图案。妇女服饰款式承袭唐宋,明朝妇女的礼服为凤冠霞帔。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另外,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三、中国传统服饰发展

  中国服装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中国传统服装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装文化。

  中国服装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中国传统服装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装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我们要发扬我国服装文化,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服装的魅力、内涵,使中国服装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结束语

  四季的更替,服装的样式、面料的选用与搭配、颜色的选择与组合也都在配合着更替着,给人们不一样的生活体会。在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

  参考文献

  [1]程啸,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文化内涵,《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X):102-102

  [2]贾玺增,工艺、生活与制度--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4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篇2

  摘 要:

  中国传统服饰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各种社会要素的发展与变迁,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礼”法制度、宇宙观念,都在传统服饰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服裝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

  关键词:

  传统服饰 实用主义 中庸和谐 纲常法礼

  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经过千年的发展与积累,每个要素都有特别的含义。从服装的款式、配饰到色彩、服制,再到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得服装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

  一、贯穿始终的实用主义精神

  李泽厚曾提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的特点。他指出实用理性“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李泽厚阐释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富含实用主义的特征,而实用主义这一文化精神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之中。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为适应与以骑射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作战需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服饰改革运动。“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废弃汉族传统裙式下裳而穿裤,变舄履而着靴,史称“胡服骑射”。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魏晋玄学的影响,追求自由飘逸、潇洒脱俗的境界。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对魏晋时期人物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多赤足散发,袒胸露乳,这种服饰潮流张扬虚无、有意仿古,体现对礼法的轻蔑。到了唐朝,政治清明,南北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等不断引入中原,服装的整体趋势从简单变得复杂,服装风格高贵奢华。另一个服饰发生明显人为变更的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满汉交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人入关,采取“断发易服”的强制手段,使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服制被有限终止。

  纵向看传统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饰的变化,是受一个时代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现实需求影响的。不论是“胡服骑射”“轻蔑礼法”还是对龙图腾的保存,都体现了传统服饰在变化过程中重视实际功效,讲究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

  二、蕴含其中的中庸和谐价值观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儒家“中庸”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且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款式、裁剪之中。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对身体的遮蔽覆盖,刻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

  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服饰深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深衣属于汉服,“深”即取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之意,其长无曳地,短无露肤。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极好地保护了身体的私密性。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追求儒家倡导的“中和”“中正”之美,所以以深衣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多采用中正裁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的认知,强调“正衣立冠是为礼”的礼学思想。而也正是由于礼,在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对身体轮廓的表现逐渐削弱,服装早已超越了其原始作用,不断雅化。

  三、从细节显露的纲常法礼

  在古代中国,“礼”深入社会的每个层面,因而礼仪的名目极为烦冗。其中,礼容,即行礼者的体态、容貌和衣着。作为礼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礼仪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在古代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每一个朝代的服饰礼制都彰显出强烈的等级尊卑烙印,是标明社会角色和特定身份必不可少的包装与标志,例如,皇室服饰往往要经过“司服”类官员的精心策划安排,是皇权的物化象征。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区别上下、高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等级差别的符号与象征。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皇帝到诸臣百官的服饰色彩及纹样均有明确规定。例如,唐代的官服制度是最典型的以颜色来区别等级的。根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贞观四年,定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色,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除了皇室、官员、贵族以外,民间喜以青色为服,为“贱服”,如婢女称为“青衣”;读书人也穿青色的衣服,称为“青衿”。黑色多是身份低贱的差役所穿衣服的颜色,白色也为平民之服。

  由于古代伦理学家格外强调正名,服装也成为一种道德的教化工具,成为社会品评的价值标准。例如,我们熟悉的绿帽子一说:在汉代,只有地位低下的庖人(宰夫)等戴绿帻。因此颜师古曰:“绿帻,贱人之服也。”到了唐代,给犯人的刑罚之一是戴碧巾,以示羞辱,后演变成卖淫的人为戴绿头巾。明清时期,认为绿色、青碧色多为优伶娼妓人等穿用。由于这些人的身份低下,他们衣服用的这些色彩便被视为“贱色”。戴“绿帽子”“绿头巾”是民间人们禁忌的习俗之一。由此可见,青、白、黑、绿等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多为身份低下的人穿着,这些暗淡色彩的服装无疑成为被统治阶级特有的符号。

  参考文献

  [1]吴萍.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58-162.

  [2]宋炀.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比较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7(04):30-40.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篇3

  摘 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我国的传统美术图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它在历史和文化的宝藏中占据着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这些丰富传统的图案充分反映着先人的智慧,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和对财富的热切渴望。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在新时期的设计和应用中,中国传统图案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生命。

  关键词:

  传统图案;文化意蕴;设计

  一、中国传统图饰的产生和发展

  “图案”一词是在20世纪初由日本引入中国的。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自成体系且颇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它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遗存的各类装饰器物中能明显地看出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从质朴到丰富的提高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图案更多的是代表一种象征寓意,是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这一时期的图案集中体现了人们生活中某些基本的审美取向。先民们对于神秘莫测的动植物乃至微生物作为保护他们的象征和标志,他们以特定的图案作为氏族的标识,所以这个时代是图腾的崇拜时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最先出现。

  商周两代是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青铜器成为这一时期装饰图案的主要载体。因其装饰载体多为祭祀用的礼器,要求图案的装饰性与祭祀的功能相协调,因此装饰图案呈现出威严、神秘、庄重的艺术风格。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图案在阶级社会中产生,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社会思潮的活跃及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图案更多表现“人性”,图案仍以动物为主,但也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宴饮、乐舞、狩猎、耕种等的新题材。

  秦代历时较短,未能形成自己显著的风格,但是在汉代,图案多以画像石、画像砖呈现,其风格质朴,极富动感和装饰的艺术特征。由于佛教的传入,人们的观念进一步宗教化和神学化,汉代图案中大量出现的充满动势的云气纹正是升仙思想在形式上最好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与佛教相关的题材图案应运而生,如莲花纹、忍冬纹、飞天、藻井图案等。一些以人间生活为主题的装饰壁画的出现,使许多装饰图案变得更具有绘画性。

  唐代图案在风格上表现出豪放和华美的特征,在形式上,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新造型大量涌现,如宝相花、卷草纹等,所以这一时期的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宋代的装饰图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装饰美,追求含蓄之美,许多绘画题材直接用于工艺美术,如陶瓷漆器。元代图案在装饰风格上层次感加强,器物和服装的装饰上多用边饰,风格上豪放质朴。明清时代,传统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吉祥图、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表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史,历经7000余年的发展,各个时期的图案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是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直到今日,传统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蕴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价值

  随着漫长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各阶段的历史时期对传统图案的文化价值一探究竟。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所产生的事物,是历代艺术创造者从生活和自然世界中提炼出来的,其造型、颜色都是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一步步“进化”而来的,其本身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又具备了很强的表现力和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说,首先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的“仁者爱人”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的“道法自然”重视回归恬静的自然思想,都为“天人合一”奠定了基礎。“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其次要对传统图案进行系统和科学地继承,在这种继承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赋予它全新的设计理念、功能与形式,使之成为适应和符合现代社会审美与实用要求的现代设计,从而更好地表现中国传统图案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意蕴

  意蕴美,是现代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创作时应该注意的核心问题。在利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设计时,应该根据质地、造型和装饰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密切配合,从而进一步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表现出创作者的内在寓意。设计者在诠释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及愿望的时候,同时也应该相应地表达出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志趣,这样才能让艺术整体表现出情感和景致完美统一的艺术境界。对于受众而言,在欣赏艺术作品形象美的同时,强烈感受到设计作品所蕴含的独特气韵和丰富意境才是一件艺术品真正的价值。

  由于我国传统图案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所以,我国传统图案体现了大量的民俗意蕴。在过去,劳动者往往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手工艺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出来,这种传统图案被称为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我国传统图案文化的重要代表,有表示幸福的“纳福迎祥”“翘盼福音”,有表示长寿的“松鹤长春”“蟠桃献寿”,有表示喜庆的“喜上眉梢”“马上封侯”,有表示富裕的“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有表示平安的“四季平安”“竹报平安”,等等。总之,这些吉祥图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久的历史生活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朴素表达,反映出我国独特的乐观、向上、豁达的民族性格和善良、淳朴的.品德特征。中国传统图案偏重于形象性,有注重抒情感性的一面,而构成更注重条理性、分析性、逻辑性,常与抽象的形式联系在一起。

  三、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和应用

  (一)传统图案与平面设计

  传统图案被广泛地运用到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中,起到了沟通人们与文字、信息和推广商品形象的作用。相比于包装,设计原先只重视设计和包装美感,现代的包装设计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如何把商品所蕴含的内在美清晰地传达给受众。设计师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只有掌握了中国传统图案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厚重的社会文化,才能在设计中做到应用自如。

  (二)传统图案与建筑环境设计

  图案在建筑与环境的空间艺术形式中,时刻以它独特的风格展示其魅力,有的融入到现代城市广场中,有的装饰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有的成为室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是与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每一件艺术品不仅让受众者感叹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也更加赞叹设计师们的高超技艺。

  (三)传统图案与产品设计

  传统图案纹样设计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如在陶瓷产品中用到的底纹和边框的方胜盘长、回纹、龟背纹,以及作为象征形象应用的彩陶纹、汉画砖图、铜器纹等, 都是我国特有的典型图案纹样。因此传统图案在产品设计中不仅起到了装饰细节的辅助作用,也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体现其实用价值。

  (四)传统图案与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对服装造型的追求。对于服装而言,传统图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世界著名服饰品牌GUCCI、PRADA等相继推出了中国风系列的设计,乔治·阿玛尼在他的设计里将中国传统图案元素与法国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元素相结合,运用了侧襟、盘扣、立领、中国结的东方情调细节,又吸纳了中国工笔水墨画的图案,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图案在世界范围内的肯定和重视。

  四、传统图案的继承和创新

  从信息传达角度来看,传统图案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媒介,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与现代设计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传统图案的应用上来说,有着四个比较明显的时代趋势:从平面走向立体,由具体走向抽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个过程是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必要改变,中国传统图案不断地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这种内涵不仅没有将原来所包含的意蕴美破坏,反而通过现代设计师的加工被赐予了新的生命力。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思考和观察发现,中国传统图案意蕴在现代设计的创新应用中不仅把原来的本土文化元素进行了自我延伸,在对外信息交流方面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影响,是中国符号、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集中展现。在这种对传统图案的借鉴中,应该突破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到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传统图案的意蕴。为了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又具有中华民族特有审美形式的作品,就必须深刻领悟传统的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并熟练应用西方的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我们在对传统图案的发扬和继承上,应该有所扬弃,使它的功能与形式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适应和符合现代社会审美与实用要求的现代装饰图案。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现代感。

  五、结语

  中国传统图案不仅能够反映出我国人民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造诣,还具有表现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传统价值观和塑造民族形象的重要社会功能。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现代设计中所运用、传承和发展的中国传统图案,不仅是本土文化的扬弃和自我更新,更代表了中国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的重生和重建。中国传统图案从产生到发展,受到民族推崇、民族文化心理、社会大环境和历史进程的制约和影响,民俗生活更在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中国传统图案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它所蘊含的丰富意蕴必将为其注入强大的创新和传承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莉.中国民间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J].装饰,2003,(09).

  [2]豪必斯.吉祥图案的意蕴对于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

  [3]徐欣,吴轶博.重构·中国传统图案[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

  [4]胡嫔,陈祥华.现代图案设计技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相关文章: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08-15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05-24

论翻译是文化翻译08-23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论文(通用8篇)05-17

秦文化的主要内涵06-15

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关系论05-28

中国传统茶文化08-31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04-14

论析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