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报纸与戏曲关联的演进刍议
从戏报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到,近代报纸与戏曲的联系日益密切,因而对戏曲生态必将产生影响。报纸上的戏曲广告、戏评、新闻等,有利于营造戏曲传播的明星效应报纸与戏曲活动发生密切联系后,戏曲传播的媒介从以传统的海报、戏单为主向以报纸为主的近代媒介转变,这使得戏曲的传播更加便捷,影响范围也更广。这是因为在介绍演出剧目、出场名角时,海报、戏单尽管也通过将艺人的名字加以突出等手段来进行宣传,但名角在观众中的影响主要还是依靠口耳播散,并且囿于海报、戏单印刷的质与量,以及社会受众面的局限,这种传统的媒介在营造名角效应上显然不如近代报纸。而近代报纸通过戏曲广告、新闻、剧评等栏目来介绍、评价戏院演出的剧目、名角及其艺术表演的优劣,甚至挖掘名角的隐私、演艺界的黑幕等,在营造戏曲娱乐业之明星效应上要更高一筹,手段可谓多种多样。
首先,较为常用的办法是将戏曲广告中名角的名字加以突出,或将字体放大、加黑,或放置于报纸的醒目位置(常放置于广告的中间),或在其名字上加括弧等,从而使得观众能更准确地知道茶园、戏院中的名角是谁。其次,广告中为了突出某位名角,直接在其名字前冠以“头等”、“超等”等有些夸饰性的称呼,如《汉口中西报》1907年11月登载的怡园广告为:“本园特聘真正头等名角回汉四大金刚之首领潇湘馆主林黛玉”;1908年1月登载的怡园广告为:“本园特聘京都内城府真正头等坤角初次到汉文武老生小生恩晓峰”。而《大汉报》1919年3月1日登载的天蟾舞台广告更为抢眼:“聘请京都新到初次到汉环球欢迎梅派青衣花旦落霞……在京与梅兰芳并驾齐驱,可称绝对;所演各戏贯满大江南北,海上青衣花衫俱要退避三舍。”①第三,在广告中对名角技艺加以大段说明,主要突出该艺人表演高超之处,以激起观众的兴趣,如1922年马连良到汉口兴记大舞台演出,该戏院刊出大幅广告介绍马连良的技艺:马艺员的唱,字眼纯正、腔调圆润, 闭了眼睛静听简直与谭鑫培一个味儿;他的念白,亢卑合度、徐疾中节,尤妙在清楚明晰;他的做工,熨帖身份、淋漓尽致,尤妙在写写意意、脱尽火气;他的扮相,扮一样像一样,眉宇间秀气盎然,天生是学谭派的骨格;他的台步,端正安详,尽得规行矩步四字;他的表情,两目奕奕有神,面上戏容,喜怒哀乐四情俱全, 尤其美妙欲到秋毫巅;他的功架,极老练、极工整、极峻峭、极大方……[7]当然,在介绍艺人技艺时,有些报纸为了营造明星效应,大幅夸张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如当时《汉口中西报?晚报》上曾大力吹捧杨四立:该角之《盗魂铃》,所唱清般皮黄昆乱,以及南北时尚曲调,又工四张高台之跟头,实为冠绝一世。谭鑫培前次在申曾已输者,遐迩皆悉,各报均道。及其最工之《拾黄金》,与众不同,并能反串新旦;至若武老生之《定军山》、《战太平》、《阳平关》、《凤鸣关》, 文老生之《洪羊洞》、《天雷报》、《九更天》,文丑表功《十八扯》、《戏迷传》、《财迷传》等剧,均称绝技。凡有腔调字句,风雅已极,口白能效各省话语, 并工洋文,是诚方今之奇才也……[8]事实上,杨四立之技艺并没有上面广告中说的那么出神入化。总之,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报纸的确营造出了较为明显的明星效应,很多普通观众依据这些广告来安排自己是否去看演出,看哪个名角的演出。《大汉报》上曾有“小说体剧谈”一则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却说汉口地方有个戏迷先生,姓季名魔字志山……这一日“戏迷怪”(该戏迷绰号)杌坐斗斋,无聊以极,心里七想八想,不觉得又想到戏园里去了。当时欲往新民,又恐怕有人闹乱子; 欲往怡园,又恐怕恩晓峰的“帅腔”难听;欲往丹桂,又恐怕一般丘八出风头。轮回了好一会,正在犹豫未决时,忽有人送来戏报一纸,戏迷怪接着一看,见上面印着永联大舞台五字,底上什么石月明、黄润卿、真小桂芬、张鹤楼、张桂轩,均是排大字的角,旁边复印着五月初四星期日的字样,不禁大喜,将手向桌上一拍, 道:“好了!好了!今天是礼拜日,永联大舞台又有这几个写大字的角色,我何不到那里去赏识赏识!”[9]除广告外,报纸上的新闻、戏评,尤其是名角的戏评和艺人的花边新闻,对于明星效应的营造也有很大的作用,《汉口罗宾汉》的撰稿人“摩登名士”曾提及汉剧名角小牡丹花成名的原因:“他的风头,是在一幕‘富贵人爱牡丹花’的误会中得来的,后来又接着闹了一次落花有主的风潮,在报纸上天天记载他的芳名,所以造就了他今日坐一把交椅的地位。”[10]诚然,1935年小牡丹花(陈伯华)的表演艺术已经比较出众,但是能坐汉口汉剧界第一把交椅,也部分得力于报纸。总之,报纸通过戏曲广告、戏评、花边新闻等对名角的技艺进行描述、介绍甚至夸饰,以及对名角个人新闻进行报道,营造出了有利于戏曲传播的明星效应。而这种效应,无疑对于扩大名角的影响、提高名角的商业经营收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戏曲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报纸大力宣传戏曲改良,对其社会功能的变革起到了舆论支持作用近代报纸不但在经济、政治、新思想传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戏曲改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舆论作用。早在清末民初的戏曲改良运动中,同京、沪一样,汉口的报纸就经常刊登改良戏曲的评论和改良剧目上演的情况。如清末民初的《汉口中西报》,不但在戏曲广告栏目中标明哪些是改良新戏,而且开辟“戏曲特别广告”专栏,对其加以多方面介绍,以1910年《汉口中西报》上登载的一则特别广告为例:同乐茶园特别新剧广告文明新剧《醒世图》五本。本园前排《击鼓催花》新剧已蒙诸公赞赏,兹又新排宪政文明新剧,名曰《醒世图》。其第一本先行开演。上半本极力形容嗜烟、缺烟种种苦况丑态,以致鬻卖田产儿女妻室,卒至家败人亡;下半本极言戒烟自强, 各种现象描摹殆尽,寓劝惩于游戏之中。作者撰此本意实欲上助宪政禁烟之进步,下壮国民图强之精神。本园串演娴熟,择吉开演,其后四本再行布告。[11]类似的特别广告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汉口中西报》、《崇德公报》等报纸的戏曲广告栏目中还有很多,大力介绍的改良剧目除了上面的《醒世图》、《击鼓催花》之外,还有《九美夺夫》、《年羹尧》、《新茶花》、《血泪碑》、《杨乃武》、《张文祥刺马》、《黑籍冤魂》、《恨海》、《战九江》、《烈女要人头》和《脱脱丞相》等。通过戏曲广告与评论对改良剧目的介绍和对改良戏曲的呼吁,报纸为戏曲改良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改良运动浪潮过后,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戏曲改良活动仍然在断断续续地进行,而报纸也对此持续关注。20年代,《大汉报》副刊《楚社日刊》登载了不少陕西易俗社的戏曲改良广告。30年代的《汉口罗宾汉》、《戏世界》,或者对当时汉剧的衰落表示了担忧,如《汉口罗宾汉》1935年8月4日登载了《简谈汉戏中衰的原因》;或者对汉剧提出了改革的意见,如《汉口罗宾汉》有文提议云:“复兴汉剧,要从根本上来说,简言之就是要创立科班”;[12]或者对吴天保等汉剧艺人进行的汉剧改革和“时代汉剧社”进行正面报道。这些报道和建议,对于汉剧等戏曲自身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舆论支持作用。总之,无论是清末民初的戏曲改良运动,还是民国中后期的戏曲改革,都促进了新的思想观念、表演观念的不断传播,并进而影响了传统戏曲的蜕变,这个过程从京、沪开始,并逐渐深入到内地城市,报纸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舆论支持作用。报纸对戏曲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和公共空间的报道,有利于拓展戏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戏曲改良运动之前,由于戏曲属于“小道”、“不入流”的下层娱乐行业,报纸尤其是官方的报纸,对戏曲的报道主要以戏曲广告和戏曲表演技艺的评价为主,而对于戏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报道和评价甚少。因此, 戏曲较少进入到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空间中。在戏曲改良运动中,报纸积极参与改良运动的宣传,对于戏曲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空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改良运动止于1916年左右,但报纸依然承担了这个宣传任务,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大量登载戏曲参与社会活动的报道,汉口报纸报道的戏曲参与的社会活动大致有两种:一是社会慈善活动;二是与大革命和抗战相关的政治活动。这两种活动显示出戏曲参与到了社会政治生活、公共活动之中,实现了戏曲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开通民智、提高艺人地位。而报纸利用其强大的宣传和舆论功能对这些活动进行报道,无疑有利于改善戏曲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为其生存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空间。与此同时,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传播媒介的戏报,大量刊载戏曲广告、新闻、戏评,本身就拓展了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公共空间。
通过对近代汉口报纸与戏曲关系的梳理可以看到,近代报纸与戏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报纸对戏曲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戏曲建构了良好的商业运作空间, 对戏曲变革起了舆论支持作用,对戏曲的生存发展空间进行了拓展,从而使得戏曲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而这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在促使戏曲活动尤其是城市戏曲活动空前繁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报纸在近代戏曲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仅只是当时戏曲活动的记载,而且在戏曲生态建构和戏曲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纸与戏曲关联的演进刍议】相关文章:
国际投资法的演进06-08
关于商誉概念演进的研究04-29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08-26
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有关问题06-08
刍议刑事司法改革06-09
领导者的魅力刍议08-28
民法演进的社会历史背景研究论文09-23
刍议涉外海事证据保全的若干题目06-06
数据关联算法综述及其性能评估05-05
梆子戏曲的表演艺术探讨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