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由石涛的艺术理论看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摘要:石涛的艺术主张历来都是以创新和反传统而著称,他的,画论看起来似乎有些离经叛道,大胆的无视传统的法规,提出“我自用我法”的绘画理论。事实上石涛也有着对传统继承与发展的一面,并且为传统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他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理念,这些无疑为传统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石涛;传统绘画;笔墨;创新
石涛是清初最富创造性的画家,在山水、花鸟、人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山水画,想象力丰富,景色新奇,面貌千变万化。他作为清初画坛上的杰出人物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尽管石涛的艺术主张历来都是以创新和反传统而著称,他的画论看起来似乎有些离经叛道,大胆的无视传统的法规,提出“我自用我法”的绘画理论。他固然在绘画艺术上有着反叛与超越的一面,但也有着对传统继承与发展的一面,虽然在大众看来他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只是他绘画艺术中的一个支流,但这一支流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位画家总是在绘画发展的某一阶段进入其中,而绘画发展的传统,乃是一个有众多具有经典意义的名家和名作构成的体系,它具有自己的规律和轨迹,这种规律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身在其中的画家;谁也不能完全摆脱的。而这种规律又十分的具体,有一定的构图、用笔、技法等等,几乎没有画家可以不受它的影响。谢稚柳先生说:“流派的新生,从没有脱离先进高雅的熏沐与真实华美的感受,而能绝源弃祖,混然自生的'。”所以石涛的艺术思想看起来似乎与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有时候好像匪夷所思,但其实却如傅抱石所言“全自经典中出”并没有完全无视传统的存在。文人画家的最大兴趣,是在于如何通过某种形式手法,展现其自由独立的人格、脱俗的胸襟和渊博的学识,在历代文人画家看来形势和手法只是依托和载体,而人格和胸襟才是目的和灵魂。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苏轼说“画以适吾意”,他们都将表达精神境界作为绘画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追求。而石涛的艺术精神中则完全接受了文入画这一传统观念。石涛曾说“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从中体现了他“以画为寄”的观点,与前面那些画家的观点是基本相同的。
在清代,向传统学习这一理念首先由董其昌倡导,经由“四王”大力发展,绘画的表现对象已经由原来的自然客体慢慢转变成对传统笔墨的过分追求,发展至这种情况已经与董其昌最初所提倡的“向传统学习”的本意以不尽相同了,这种过分的追求笔墨,对山水画生命活力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使画家们的创作源泉日渐枯竭,而且使画家们各自的风格慢慢同化,千篇一律,而这并非真正的传统。石涛说“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的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石涛还在题画诗中说“山水真趣,需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此真大家也,全不论古今矣。”石涛把这种自然界中的“山水真趣”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的做法事实上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与“四王”等当时画坛等正统画家一味醉心笔墨,将山川丘壑反尔当作笔墨的载体的本末倒置的做法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石涛的这种看似创新的观点实质上才是对传统的真正认识,而非离经叛道之举。
石涛的著名绘画思想“我自用我法”从表面上看是说画家在绘画中运用自己的原则与方法,不必与前人相同,反对因袭,扬弃古法,注重革新与创造,这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之精髓。他之所以提出“我自用我法”就是要超越古人。但是“我自用我法”并不是说要将传统的绘画方式不加选择的完全抛弃,而是选择性地继承了传统中的优秀因素,加以发展,而达到借古开今的目的,在古人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的创新与改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论和法则。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也和古代的大师们不谋而和,在宋代的范宽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与其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也常年醉心于山水“终日只在慌山乱石丛木深中作,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即使是被当时画坛称为“吾朝画学之祖”的董其昌,也曾反复告诫“天闲十万匹。皆画谱也”,“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化为师”,“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可见师法自然,以造化为山水创作的客观对象,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才是文人画源远流长的传统,而石涛对此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给一味模古清初画坛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石涛不仅不赞同一味的师法古人并且也不赞同简单的重复自然,真正的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在这种前提下石涛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思想,对传统绘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推动了传统绘画的发展与进步。“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丽而渐渐薄矣。至元,则如阮籍、王粲矣。
倪黄辈如口俑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此处所谓的“笔墨”是指作画的风格,石涛认为画风的演变是受整个时代风尚的影响的。时代风尚不同,所以导致历代画风的各异。上古迹简意淡,中古雄浑壮丽,下古清丽薄弱,都与当时的诗文相同。而到元代,虽胸怀超然淡薄,但风雅过之雄浑不足。当时的画坛,虽然表面上正统派仍然人数众多,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已经走向衰退,程式化的东西被反复的套用,失去了继续发展的空间。而石涛敏锐的观察到这一潜伏的危机,面对着已经走向衰退的传统文化,石涛一方面企图用“搜尽奇峰打草稿”来补救画家对绘画客观对象的认识,另一方面又用“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规律来提醒大家。从这些方面来说,石涛对传统挥发的反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石涛以及他的艺术主张,传统绘画很可能走上了笔墨的极端,而越来越衰落。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名家众多,但像石涛这样具有杰出艺术才华,并对绘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却不多,他不受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突破陈法,这些都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浅析由石涛的艺术理论看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