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功能艺术论文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综合性艺术,它具有独特的蒙太奇功能。电影蒙太奇作为一种诗性思维,具有强大的艺术功能。电影通过对比蒙太奇和声画对立蒙太奇可以彰显叙事美感。电影蒙太奇通过藏、露、动、静配合,凸显节奏韵律之美。电影蒙太奇构建独特艺术时空,同时情景交融,营构意境。
关键词:电影 蒙太奇 艺术功能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电影不同于文学、戏剧、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在于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还在于它具有独特的蒙太奇功能。电影中蒙太奇手法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手段,它的形成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看事物、看世界的方式。蒙太奇(Montage)来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在电影艺术中,是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剪辑、组合,从而构成发生质的飞跃。古人云:“情欲信,辞欲巧。”作为一种诗性思维,电影蒙太奇具有强大的艺术功能。
一、情与理的有机渗透,彰显叙事美感
蒙太奇作为电影叙事的手段,它应该是一种贯穿于电影创作的整个过程的电影思维。苏联电影学家普多夫金的蒙太奇观念的核心就是叙事蒙太奇,在“结构性蒙太奇”电影叙事中常常通过对比蒙太奇、画外音这两种语言,彰显叙事美感。
对比蒙太奇,作为叙事蒙太奇的其中一种,主要是通过镜头之间的强烈对比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电影的叙事借鉴诗歌赋法的叙事性,从诗的赋法里用得最多的是对比效果,所以,对比蒙太奇是被电影艺术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叙事方法。外国导演艾伦·帕克1984年的作品《鸟人》,第一个段落“鸟人出场”中,第1、2个镜头运用对比蒙太奇,把象征理想和自由的蓝天,与象征现实及禁锢自由的铁丝网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我国早期电影《白毛女》影片中,就多次运用对比蒙太奇达到完美叙事的目的。在影片开头首先用一个中全景表现劳苦大众折腰收割的场面,然后切入地主在厅堂闲坐乘凉的情景,这组表现贫与富差距的精彩绝伦的对比蒙太奇颇有杜甫的千古绝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艺术效果。还有就是电影中把喜儿憧憬婚后的幸福场面的镜头,与黄世仁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的画面相互剪辑,形成喜与悲的巨大情绪对比。这些对比蒙太奇的出色运用,不仅突出故事的主题,还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电影叙事中,常常穿插使用声画对立蒙太奇,用音乐烘托气氛,突出主题。具体说来,电影中的音乐主要具有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烘托影片主题三种作用。电影中也常出现音乐与画面形成对立的蒙太奇。如在影片《寒夜》中曾两次出现十九世纪德国作家舒曼的抒情曲《梦幻曲》,欢快的《梦幻曲》渲染凄楚的气氛,反衬凄楚伤心的人无比复杂的心情。
二、藏、露、动、静配合,凸显节奏韵律之美
节奏,本来是个音乐术语。古人云“: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按照马尔丹的说法“,节奏在某种程度上是受镜头的动态和美学内容支配的,但主要取决于联结镜头时在时间方面的组织安排”。(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1.)电影蒙太奇创造的节奏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美感,另一个是内在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电影蒙太奇手法创造的形式美感,主要指电影叙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顺畅之美。苏格拉底说:“艺术家有规律地安排一切,迫使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和谐一致,且到创造出一个有规律而系统的整体。”(柏拉图.高尔吉亚[A].见:西方思想宝库[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1.920.)电影的节奏有快也有慢,一般来说,一个镜头停留在银幕上的时间越短,影片的节奏便越快;反之,影片的节奏便越慢。在影片故事的情节不断发展中,随着新的段落不断出现,旧有的节奏形式的破坏,新的节奏形式的建立,在这种不断的解构又不断建构的过程中,产生一部影片的整体节奏。通常情况下,一部影片中根据各个段落所表现的场面或要表达的内在意蕴,而采用不同的节奏。影片《鸟人》第一个段落“鸟人出场”中,前三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该段落的第一个镜头,不断从上向下拉,画面展现一片辽阔的蓝天的大全景。第二个镜头则是从上向下拉,由窗外的蓝天缓缓拉进“鸟人”居住的叠小全景的精神病院病房内。镜头拉进窗户后,前景是窗户的铁丝网,景深是窗外的蓝天。第三个镜头从下往上摇,镜头从“鸟人”赤裸的脚摇至“鸟人”蜷曲的手,再摇至“鸟人”凝视窗外的眼睛,从特写到特写。整个段落的剪接方法是以“动”接“动”再接“动”。由于三个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致,使三个镜头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和整体感,从而形成一个从外在顺畅到内在呼应的充满韵律节奏美感有机的整体。同时,电影也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变化所产生的节奏感。如战争题材影片《红日》,其中通过几个平行蒙太奇镜头表现炮火连天中首长安静悠闲下棋的场面,让整部影片充满张力。蒙太奇手法对这种貌似“闲笔”的处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节奏的张弛有度,张弛间彰显节奏韵律之韵味。
普多夫金认为要使镜头的联结富有感染力,就必须找到组接镜头的必要顺序和创作组合的基本韵律,即蒙太奇的“节奏”。所以,“一场戏只有剪辑得很好,才能从银幕上感染观众。要有很好的蒙太奇,就必须先找到蒙太奇的适当节奏;这种节奏则决定于各个镜头的相对长度,而每个镜头的长度又有机地取节于该镜头内容”。(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论文选集[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106.)在电影作品中,每个镜头之所以可以引起并使观众感到满意的那种注意力和紧张感,常常源于特定的节奏安排和处理。通过出其不意、令其不防的手法,往往能产生强烈的节奏感,从而得到意外的效果。恰如李渔在《李笠翁曲话》中所说:“尽有当断处不断,反至不当断处而忽断;当联处不联,忽至不当联处而反联者,此之谓缓、急、顿、挫。此中微妙,但可意会,不可言传;”(李渔.李笠翁曲话[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158.)这里指的是表演,但深得节奏创造和审美之意味。
所以电影作品中的节奏如时间—空间的黏合剂,将时空一体化的镜头按照不同的'长度和幅度连接起来,给观众造成时间延续感的同时还使影片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给观众心理冲击感的同时也让观众领略和谐顺畅之美。
三、时空交错,构建独特艺术时空说起
电影中转换自由的独特艺术时空,我们不由想起诗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所呈现的时空。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联结后的镜头并列相加,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创造。”(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205.)电影的时间,“可以跨越到将来的时间间隔和过去的时间间隔,把二十年后的某一天插入此时此刻。简言之,它可以像我们的想象力一样运转。它具有我们思想的的灵活性,它不受外界事物的物理需要制约,而是受制于思想联想的心理法则。”(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11.)正是因了电影蒙太奇的创造艺术表现,实现了时空任意倒转随意穿插,通过蒙太奇的处理,可以把同一时间而不同空间发生的几件互有关联的事件组接起来,形成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的独特艺术时空。
蒙太奇的多角度观察符合观众对事物全面了解的需要,这种多角度的变换视点同时也建构出电影的独特艺术空间感。影片中视点的变化、各种蒙太奇的交替与时空的转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故事情节的交织发展。在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之下,电影时间可以打破现实中的线形时间,慢镜头和快镜头意味着可以放慢或加快现实时间进程,呈现非线形的时间;实现电影时间的双向性、变速性、跳跃性。同时打破现实空间是只能是整体性的局限,实现电影空间的零散性、层次性、虚构性。所以有些电影或运用接近现实时空的线形单维结构,也可运用打破顺叙的闪回、闪前来营造倒叙和插叙的小说化结构,还有运用前后交替相接的蒙太奇句子来完成对现实同步事件描述的交叉蒙太奇、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叙述的平行蒙太奇,以及运用相关画面的联想来完成表现功能的隐喻蒙太奇。
此外,在电影中的声音、色彩元素对构建时空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电影中的音乐也往往会被蒙太奇化,在不断的拼接和组合中,当前的声音和过去的声音交织,画内音和画外音叠合,不同时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画面和声音各自相对独立的构造时空,又时常合二为一。
总之,电影时间的最大特色在于它能够改变现实时间不断向前流动,所以影视中的时空既可以无尽延伸又可以压缩,具有一定的张力。电影画面给人的时间感总是现在进行时的,因为只有现在进行时才是动感的灵动的,也只有通过现在进行时才能连接过去和未来,实现多时空交错的艺术时空。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营构意境电影蒙太奇,运用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组合表达了事物的内在含义,使得本来纯粹属于叙事性的画面元素产生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审美意象。
远景长于表现辽阔的空间场景,以及浩大的人物活动。电影拍摄中远景的使用更有力地创造美学意境。
如郑君里在《林则徐》在展现林则徐与邓廷桢江头送别这一场戏时,巧借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通过一个大全景展示邓船渐驶渐远和林则徐登高远眺,此时画外传来荡气回肠的音乐,构成声画渗透、情景交融的意境。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空镜头营造意境。空镜头中见物不见人,所谓“人空而情不空”,撷取富有表现力的景物,通过蒙太奇的连接,营造特定意境氛围。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成功地利用三棵松树的成长和沙特磊村逐渐变化的空镜头,层次清晰地层示了几十年的时间进程,在表现寓意的同时还展现一种让人无法忘怀的意境。
诗论家司空图是很讲诗味的,他提出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言”。诗如此,各种艺术如此,电影艺术何尝不如此?正如一位前辈导演所言“诗的真谛如果在字里行间,那么电影的艺术往往产生于两个镜头之间的夹缝里。”(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功能艺术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