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学科功能空间构成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0-10-01 17:37:07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艺术设计类学科功能空间构成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从评图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展览空间三方面,分析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科功能空间的构成模式,并探讨了各种空间构成模式的特点,有利于为工科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艺术设计类学科功能空间构成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工科院校,空间构成模式,评图室,展览空间

  1研究背景

  我国广大工科院校普遍开设艺术类专业,而现在工科院校的艺术专业却按照传统工科的教学方式教学,相比艺术类学校艺术专业氛围相差悬殊。为了给工科院校的艺术专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主要功能的教室改造或者重置的意义重大。应按照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尺度进行研讨改造。本次研究为了工科院校主要功能空间构成模式提出理论及应用。

  2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2.1评图室

  评图室是建筑系馆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它是提供学生讨论设计作品和教师评阅给分的一个交流空间,对建筑专业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评图室可结合展览空间,以利于未来大量作品的展示需要。评图不仅仅指的是最后上交作业老师打分,而且是包含老师对设计方案评价与建议的过程。据了解,有的老师可能会在评图的过程中强调设计概念设计理念,或者是空间的体验,空间上的感受,规范上的要求等,也有的老师更注重形体之间的关系。在评图的时候也可以自由的看看其他同学的图,听老师说一下他喜欢的方案,和小伙伴交流交流,接受一些新点子新创意。评图方式主要有封闭式评图与开放式评图两种。这两种形式就好像上学考完试,老师批改的试卷一样,封闭式评图,就好像卷纸上交之后发下的是分数和错误地方。学生作品上有时也许会有老师的评语,给其分析一下优缺点,过程中是没有学生参与的,甚至学生在上交之后就看不到图纸了,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成绩。这种方式有益也有弊,益是保护了同学个人的隐私,即分数可观作业优秀与否,但弊是同学之间得不到交流,也得不到老师对自己作业的指点,使得下次依然会有相同的问题发生。开放式评图则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开评图过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旁参观。学生要表达自己对方案的设计思想,老师对此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其他学生也可以说出他的看法。这种评图的方式过程虽然比较自由,但只是对于设计方案好的同学来说,相对方案不理想的同学还可以激励他们提高下次设计方案水平,老师与学生对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见解,这种评图的方式能够交换创意灵感,相互交流从而形成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普遍采用开放式评图空间,而开放式评图空间也符合现在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过为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多数评图室与其他功能空间相结合,比如同济大学明成楼的评图环节在加建的中庭中进行,清华大学评图在走廊中进行等(见图1)。

  2.2图书资料阅览室

  建筑领域的理论知识、现有的建筑分析、各种竞赛作品等这些书籍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建筑系的学生需要大量专业性的知识给予理解和采纳,开阔学生思维。所以建筑系的图书资料阅览室是综合性图书馆无法替代的。建筑学学生的方案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查阅资料和案例,吸取资料和案例中的精华用在自己的设计中,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相比整个教学空间,图书资料室需要合理的布置给师生一个良好的灵感来源处。图书阅览室应设置借阅登记区,阅览区,藏书区。读者在阅览室读书有两种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客观因素即来自图书阅览室的环境和设施上,故对于图书阅览室的空间划分和图书阅览室的环境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在阅览室的空间划分上应按人的生活习惯和大众美感来设计,其可用空间和不可用空间按照适宜的比例划分,从而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从人的行为尺度及心理感受来确定空间范围。大部分读者喜欢在宽敞和舒适的环境下读书,由于座椅、桌子、书架等对读者行为和视线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合理的运用书架等将图书阅览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图书阅览室以简洁、亲切、淡雅为宜;地面铺设应考虑防滑,不宜采用硬性材质防止物品掉落地面或者强硬摩擦而产生刺耳的噪声;以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为主要控制因素,过大的建筑空间应适当,人工采光应尽量减少,图书阅览室内人流均匀、不错综迂回、路途距离近以利于读者阅读书籍,资料、图书等资源应尽量齐全,同时还应考虑合理面积的人数指标(见表1),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尽全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于图书阅览室的采光问题,首先图书阅览室应有良好的照明水平,应该考虑均匀采光,因为关照太强太暗都不利于读书学习,最后应避免眩光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图书阅览室的人工照明应该按500lx~800lx来设计。

  2.3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是建筑系馆的一大特色也是最主要的功能空间。建筑系馆的展览空间和其他系馆的展览空间比所占的.比例明显要大得多。建筑学专业比工科专业更偏向于艺术,所以交流灵感非常重要,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而是交流作品与思想的构思,从而带动艺术气息有利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展览空间也并不只为建筑专业展览其作品,比如清华大学正厅左右两边展览厅放置了能代表中西古典建筑艺术的标志,同济大学展览厅放置斗拱模型等,也起到了对外宣传学院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的作用,体现建筑系馆独有的展览空间的一大特色。展览空间不光是用作展览同时也是一种多功能空间,它是学生交流想法寻找灵感的一个平台,学生们在此讨论学术问题,而且评图也经常在展览空间进行。展览空间既是师生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建筑系馆重要的教学空间。展览空间分两种形式,即固定式(见图2)、通过式。图2固定式展览空间图3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空间固定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展览空间特意设计出的一个空间场所,如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馆展览空间位于三楼,四面展板贴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板之间也布置了桌椅,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式,这种形式顾名思义是师生通过某个空间时进行观览,结合交通空间布置,如门厅、走廊等。师生经过走廊对墙壁上的作品都潜移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不断的对建筑学的师生进行艺术熏陶,它的设置不影响大体功能布置又提高空间的利用度,使走廊气氛活跃起来。所以建筑系馆的走廊墙壁大都布置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这也是与其他系馆的不同之处。如清华大学建筑系馆(见图1),走廊刚一步入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体绿色的风格,天花板用木条做装饰,左右两边的墙壁上贴着建筑系学生的优秀手工模型及其设计方案图,利用柱子与柱子的间隙,在柱子之间设置了900mm高的柜台,以便摆放其他手工模型。走这一路像是带你走进气氛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空间(见图3),对应着7层8层“回”字形走廊的下方是一个作品展示的区域,使得师生在这个空间进行交流,对于中庭的交流空间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3结语

  建筑系是一个培养建筑师的地方,学生从这里开始他的建筑生涯,然而所学习的场所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建筑系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因此建筑系馆对于建筑师的启蒙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生活学习质量也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舒适安全、方便等诸多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评图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展览空间三个角度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交流对现在的建筑教育越来越重要,空间的布局上也应该多考虑和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其次空间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有效的分区就显得至关重要。最后还应考虑建筑系特色、主题化的问题,使师生在建筑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参考文献:

  [1]应斐,张吉祥.图书阅览室中的人体工程学研究[D].丽水: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6.

  [2]韩旭晶.基于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筑系馆空间特征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3]叶猛.当代高校建筑系馆的设计研究与实践[D].长沙:中南大学,2008.

【艺术设计类学科功能空间构成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2.艺术设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3.高校艺术设计类实训室研究论文

4.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论文

5.《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阶段研究总结-学科论文

6.欧洲旅游管理学科模式的研究论文

7.高职艺术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

8.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