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艺术精神的深沉审视论文

时间:2024-08-27 16:47:14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肖邦夜曲艺术精神的深沉审视论文

  音乐具有一种可以形成性格的力量。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起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其实音乐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人感到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肖邦夜曲艺术精神的深沉审视论文

  一、肖邦创作的《升c小调夜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波兰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作品蕴藏着深厚、浓郁的爱国情操,具有强烈的悲剧性与抒情性,据此,更有人将他称为“钢琴诗人”。肖邦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约200部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钢琴曲且涉猎体裁众多。

  《升c小调夜曲》创作于1830年肖邦20岁在波兰期间,这是肖邦在波兰的最后一年,所以整首曲子透露着淡淡的忧伤,这其中夹杂着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彷徨。最开始创作这首夜曲的时候,肖邦没有把它定义为夜曲,仅标为“极有表情的慢板”,直到肖邦逝世后这首作品被鲁德维卡编辑出版,并标注上“夜曲风格的慢板”,所以现如今人们才将其归类为夜曲。该曲为4/4拍,升c小调。乐思来源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21以及歌曲《少女的愿望》。该夜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

  在这极有表情的夜曲中ABA三段体的曲式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从引子开始呈现出的是寂寥柔和的情感,到中部突然情绪转为激动、不安,再现部内心的波澜渐渐平息,尾声处像一个渐行渐远的身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这让人回味无穷的慢板中可以看到肖邦细腻的情感走向,无论是从速度的对比、力度的对比还是从变化的情感上都使音乐形象深入人心。

  二、什皮尔曼演奏的《升c小调夜曲》

  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WladyslawSzpilman),是二战时期华沙幸存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什皮尔曼是波兰文化生活中鼓舞人心的重要人物,也被波兰人民称为“心中有音乐的人”。作为一名犹太人,1939年在希特勒执政以后什皮尔曼开始遭受迫害,在其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是音乐拯救了他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苦撑到二战结束,当什皮尔曼回到昔日的广播电台后第一次的直播节目中,他再一次演奏了肖邦。1945年什皮尔曼凭借着昔日刻骨铭心的遭遇和惊人的记忆力开始撰写回忆录,书名为《城市之死》,1946年出版,但由于政治因素遭到查禁,直到90年代末改名为《钢琴家》后在美国得以重新发行。

  近年来肖邦《升c小调夜曲》为人们所熟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什皮尔曼的回忆录《钢琴家》被拍成电影《钢琴师》,而在电影中极尽写实的呈现出了什皮尔曼在电台录音时伴着窗外的炮火声和楼房的摇晃弹奏的正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然而钢琴声终究被炮火所打断。五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以后,什皮尔曼重新回到了波兰电台之后,他再一次弹奏了这首《升c小调夜曲》,正如什皮尔曼回忆录中写道:“五年的时间,对于这首《升c小调夜曲》来说,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止,它好像只是被稍稍地打扰了一下。”

  什皮尔曼在五年战争这期间所受到的迫害,绝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在朋友帮助下四处躲藏,担惊受怕,在等待救援时死亡的阴影时刻伴随着他。就在二战将要结束前夕,什皮尔曼被一位德国军官发现了,当那个德国军官看到衣着褴褛、蓬头垢面的什皮尔曼马上就意识到他就是残留的犹太人,当什皮尔曼回答说自己是一位钢琴师的时候,德国军官显然是不相信的,指了指旁边的钢琴,说道:弹一段。什皮尔曼颤颤巍巍的走到钢琴前,镇定下来后开始弹奏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正是因为这一次弹奏,使德国军官的人性得以复苏,庇护什皮尔曼直至二战结束。

  当时什皮尔曼是如何演绎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后来什皮尔曼老年期间留下了这动人心弦的《升c小调夜曲》视频资料。引子共四小节,是从升c小调的主和弦开始,结束在属和弦上。暗淡、忧伤的旋律缓缓而出,右手着重奏出外声部向下级进的旋律音,力度做到了渐弱的控制。老人淡淡的看向远处,仿佛琴声的响起又一次带他回到了那艰难的岁月。呈示部旋律线渐渐清晰,主旋律由右手缓慢奏出,左手规律的分解和弦加以伴奏,在速度和附点音符的弹奏上尽量做到自由一些,音乐连贯中带有起伏。老人的手指触键缓慢而又厚重,可以感受到手臂的力量完全传送到了指尖,轻柔又不会丢音,左手比较难控制的伴奏音型,在他手中也完成的轻松自然。频繁的离调后进入到中部,中部整个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由A大调开始,并增添了新的音乐材料,与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使用,使节奏速度都开朗、明快起来。如果说呈示部流露出的是淡淡的忧伤,那中部显然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然而这明朗、欢快的情绪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从离调的处理下可以听出来已经发生了动摇,节奏突然变化终止了这清新的氛围。短暂的小连接过后,再现部出现了,它就是将呈示部变化再现一番,但显然情感更为强烈。在力度上就可以看出来由开始的p变成了ff,由此可以看出已经达到了整首夜曲中最激情的高峰。速度也明显加快,以求带来听觉上的冲击,华彩句的加入更满足了听众的心理期待。尾声部分则是用属持续音的技法完成,重复并渐弱减慢的安排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结束音更是巧妙的安排在同主音大三和弦上,在最后也要给人留住希望。在听进入老年的什皮尔曼演奏这首《升c小调夜曲》时,可以听到很多音乐以外的东西,真正的音乐家是能够坚守住自己心灵深处的那块净土的。细细品味一番则可发现什皮尔曼演奏的这首肖邦夜曲,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轻柔自然,与众不同!

  三、什皮尔曼演奏的《升c小调夜曲》的艺术精神

  肖邦在创作《升c小调夜曲》时,将自己的情感与感悟寄托在了音符中。什皮尔曼在演奏《升c小调夜曲》时,也没有想到本以为最后一次触摸到的钢琴,会成为他奇迹般生还的载体。在躲避纳粹迫害的期间,什皮尔曼忍受着精神上与肉体上双重的折磨,但是最终他也没有倒下,哪怕在已经病到下不了床的时候,什皮尔曼的双手仍然在空气中做着弹奏的动作,他是用心灵在演奏,是用心灵在呐喊,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音乐的力量在支撑着,并帮助他在困境中依然顽强的生存下来。在生命告急的时刻,音乐成为了唤醒德国军官人性的一剂猛药,也是黑暗中的一缕曙光。

  音乐的作用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医学、心理、教育、劳动等等方面,很难想象我们的世界如果脱离了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生活变得复杂、情绪变得紧张,人们需要音乐来放松身心,让绷紧的神经得以松懈下来。我们需要积极的正能量来带动每一天的心情,借助听觉的力量,我们能发现音乐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轻松的高质量生存环境。音乐作为一种精神食粮,让我们尽情的去倾听音乐,感受它赋予我们的力量,并且使我们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轮美奂、情趣盎然。

  演奏者什皮尔曼对作品《升c小调夜曲》的演绎。让人们体会到音乐的价值,感受到音乐在任何时间、情境下的不同功能,在1830年肖邦利用音乐纾解内心压抑着的情绪。1944年什皮尔曼靠着一首钢琴曲换回了自己的生命。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更适当的提高自身的音乐情感感受力,通过律动的节奏、悠扬的旋律、厚实的和声更透彻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以达到触及心灵、引起共鸣的效果,真正的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肖邦夜曲艺术精神的深沉审视论文】相关文章:

浅论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夜曲07-08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夜曲06-02

建筑艺术中的法律精神的论文08-04

肖邦“波洛涅兹舞曲”的民族精神09-16

电影艺术的中国元素及其精神价值的论文09-11

探究初唐楷书书法艺术的精神性论文09-11

浅谈高中教育质量的再审视论文09-27

美术课堂教学的重新审视论文09-07

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凸显“工匠精神”论文06-26

艺术实践与声乐艺术的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