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歌对声乐艺术的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民族歌曲是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精品,民歌艺术中记录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轨迹,表达了各个民族在审美、情感等非文字性的东西。甘肃民歌形成历史久远,在黄土高原广阔的土地上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她的歌词内容丰富,韵律独特,通过当地人民质朴的演唱方式和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收到很多人们的喜爱。为了保护这些优秀的声乐艺术,应当对甘肃的民歌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甘肃;民歌;声乐艺术
中国的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其中甘肃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个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产、生活的艺术提炼,创造和传承者许多优秀的民歌。通过了解甘肃地区的民歌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的发掘和发扬优秀的作品,丰富声乐艺术宝库。
一、甘肃民歌的演唱方法
甘肃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历史悠久,西北文化特色显著,其当地民歌的唱法深深植根于西北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风俗中,广受风土人情的影响,具有独一无二的声乐艺术风格和魅力。甘肃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演唱方式多样:
(一)“平音”唱法
甘肃当地人的平音唱法即我们的真声唱法,演唱者不用任何的演唱技巧,用自己的真实的嗓音自然演唱。这种原生态的唱法能给人一种苍劲有力、质朴纯正的感觉,表演者的声音往往有很强的穿透力,在西北的旷野能飘出很远,这种唱法主要多见于声域表现不宽的曲调,发声的特点是沉稳和平缓,因歌词的内容的差异,该唱法的声音情感和发声力度会出现不同的差异。
(二)“尖音”唱法
甘肃当地人的“尖音”唱法即我们的假声唱法,演唱者使用的声调都是假音,在演唱中主要应用声音技巧,通常是用在高音区域,声音具有美声的美感,听起来比较空灵。甘肃的男性民歌演唱者多运用假声唱法,同样,这种唱法也与本地的地域性和风土人情有关。甘肃民歌有很多都是男女对唱的对歌形式,在西北地区广袤的山河中,对歌的男女往往是男性演唱者使用真声唱法,女性演唱者使用假声唱法。原因是男性的音量较大,女声使用假声唱法是为了让对方听明白自己的歌词,以更好的表情达意。同时为了和女生的音高、音色相协调,男生也通常使用高八度的假声唱法,这样因男性的声音醇厚,和女生的声音达到和谐的效果。这种演唱方式与歌曲曲调的习惯性,对男性使用假声唱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真假声合唱
对于甘肃民歌中音域广、音域跨度大的作品,为了将当地的淳朴的味道演唱出来。往往在民歌的低音区采用真声唱法,在高音区采用假声唱法,演唱者的低音要浑厚,婉转,高音要悠扬、清脆,高低音换声的部分要和谐统一,自然过去,流畅一致。这是甘肃民歌在发展的过程中两种演唱方式结合的形式,是民族声乐艺术不断进步的结果。
二、甘肃民歌的艺术形态
(一)甘肃民歌的内容
甘肃民歌的歌词语言以汉语为主,主要是当地的方言,每个区域有所不同,歌词的内容融合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不断地吸收多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现在流行的甘肃民歌。根据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甘肃的民歌在歌词中很多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歌词中有很多描述当地的日常生活,表达人们对好日子,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二类是本子歌。这一类的民歌主要改编自民间故事,文学作品、历史传说和流传的神话故事等,往往是故事性比较强,内容比较连贯,有很强的叙事性,是成套的.民歌。还有一些事比较简短,可以独立成型的民歌。无论是否成套,其基本来源都是一样的。成套的民歌往往分章节演唱。甘肃民歌还将传统的戏曲改编成本地的民歌,这样的改编往往是经过高度的提炼,更加适应甘肃本地的听众的习惯,使人耳目一新。第三类是情歌。这一类在甘肃民歌中占有很多部分。和其他形式的歌曲一样,爱情是音乐中永恒的主题,这类民歌形成时间较早,流传很广,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在整个民歌中是最优秀的部分,也最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甘肃民歌的曲式结构
甘肃民歌往往由引子,乐段,衬句和结尾四种内容组成,在歌曲的曲式结果方面,乐段是主要的组成成分,甘肃民歌的内容和曲调主要出现在这一部分,不管是叙事还是表达情感,都在这一部分出现。乐段分为上句和下句,中间的衔接由衬句连接。乐段是甘肃民歌中中出彩,演唱色彩最丰富的部分。甘肃民歌中上句和下句之间的衬句形式灵活多样,有长有短,长的悠长复杂,短的干练有力,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甘肃民歌中出现在乐段前后不同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甘肃地区的地域多样性。除了乐段和衬句,在民歌开始的时候还有起音,常常被称之为引子,起到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气词能够帮助演唱者在西北地区广阔的黄土高原中声音传播得更远。在民歌结束的时候,还有一种曲式结构是落音,也就是民歌的结尾,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落音通常是最后一句的重复,或者曲尾的衬句。
三、甘肃民歌的演唱特征
甘肃民歌作为一种声乐艺术,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其他声乐艺术共同的特征。语言是所有声乐作品的创作基础,也是歌曲的重要的内容,甘肃民歌也不例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甘肃地区,由于民族语言众多,为了能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听懂歌词的内容,甘肃民歌往往使用汉语作为语言。同时由于地域性的差异,甘肃各地有很多的方言,因此每个地区的民歌的曲调和韵味又有所不同。这些语言的差异对甘肃民歌的演唱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不同地区差异化的演唱风格。在民歌盛行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在以当地方言为主的歌词中,往往会夹杂着汉语词句,从而形成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当地方言和汉语交错的甘肃民歌,如《青溜溜青》、《憨墩墩》等。这种语言的组合方式灵活多变,随意而有趣,能够起到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更有助于表达情感。甘肃民歌再延长的时候,歌手注重发声器官的配合,咬字比较重,吐字清晰。无论曲调的高低,强弱,所有的字都要有弹性,过度自然,结尾字正腔圆,如《妹妹的山丹花儿开》。甘肃民歌需要让人们听清楚,从而感受到其中的感情。
四、甘肃民歌对声乐艺术的影响
(一)有助于文化传承
甘肃的民歌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地吸取和融合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其具有的独特价值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广泛地关注。国内外的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甘肃民歌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的研究,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不管是艺术节还是人民大众对甘肃民歌开始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解放前,甘肃民歌的传播和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解放后中国的文化艺术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甘肃民歌开始有了系统的唱法和曲式结构,高等音乐院校开始成系统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使得这一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实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现在的甘肃民歌收到国内外人民大众的广泛喜爱,其独特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艺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对甘肃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更加重视,甘肃民歌现在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保护甘肃民歌的传承人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对其文化传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艺术的创新
我们应当加强对甘肃民歌的乐理方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声乐艺术的一门独立的理论。为了使甘肃民歌在国内外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要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和创新,在歌词上反映现代的生活,在曲调上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情趣,在表演方式上更加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魅力。要让甘肃民歌不仅仅进入高等音乐院校,更要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在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普及,让大中小学生都要对甘肃的民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得大家喜欢甘肃民歌,从而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和传承打下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甘肃民歌,这就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鼓励民间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符合甘肃民歌更好传承的方式来培养和评价甘肃民歌的传人,这是推动声乐发展的很好的形式。
五、结语
甘肃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丰富的歌词内容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这种艺术来源于世世代代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甘肃民歌是西北各族人民共同的艺术瑰宝,是声乐艺术中的珍宝。我们应当对甘肃民歌的演唱方法、艺术形态、演唱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得他更好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也要加大对甘肃民歌的传播,使得这一伟大的艺术为更多的人们所熟识,所喜爱。
[参考文献]
[1]蔡兆梅.论区域音乐文化中甘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2016,08.
[2]彭红梅.浅析甘肃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比较.戏剧之家,2014,08.
[3]杨满年.“花儿”演唱技法探究.中国音乐,2005,04.
[4]于海萍.民歌改编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引领与推动.音乐时空,2014,22.
[5]王卓.论传统民歌创编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艺海,2014,12.
【甘肃民歌对声乐艺术的影响分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