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艺术教学变革论文

时间:2021-04-15 13:38:35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艺术教学变革论文

  引言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艺术教学变革论文

  设计艺术直接服务于相对应的制造产业。“中国制造2025”的首要任务,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来实现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设计与生产,与互联网化生产对应的互联网化设计,必然使设计人才利用呈现为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已深刻地影响了设计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在“互联网+”环境条件下,制造企业亦通过自建或借助现有的“众包”平台,最大限度地征集产品创意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既往驻厂设计师为主的开发设计模式,终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最新发布的“2015 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教学变革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应“互联网+”时代背景,实现“教学系统重构”的智慧教育,是今后学科教学转型的必然途径,艺术设计教育亦必须与制造业同步完成向信息智慧的转型升级,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决策具有创新学科教育机制的前瞻性思考。

  1 设计艺术的学科教学特征

  设计艺术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相关。设计艺术“与各学科的关联和互动往往处于不同的层面上”,“设计创造所需要的知识不仅限于设计本学科的知识域??如环境艺术设计要涉及到环境中的地貌元素、建筑元素、植物元素、水体元素、风元素和人文元素等,产品造型设计则需要市场、技术、材料、工艺、结构构造等诸多交叉学科的知识节点”。因此,设计艺术专业教学常常延伸到了课堂之外,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作业自行建构知识体系。设计专业的教学资源也不仅限于教材和图书资源,而是涉及到了与网络和数字图书、主题网站等相关的一切知识节点,由个人组织和集中片段信息逐步转化为网络资源的系统性应用,并以扩展个人知识建构的信息策略来实现设计学习。然而上述这些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仅属教师和学生的自发行为,并非教学规范,设计艺术教学至今仍冰封于传统课堂与教材之中,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并未与不断进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产生应有的必然联系。

  2 网络信息技术与设计艺术教学的相关性

  2.1 兼容开放普适——适合协作泛在教与学设计学科的信息获取与知识建构需要一种连接全球性社会网络的泛在、开放、协作、不断进化、持续更新和智慧认知的无缝环境持续学习。除了课堂授受之外,设计艺术专业需要学生通过课后设计实践能动地习得设计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中,各种终端都能便捷互通实现信息传输普适化,所有设计学习资源都可跨平台、跨终端地浏览和下载。信息技术的这些功能,有利于设计艺术专业师生从容获取专业资源,建立国际性的人际链接,跨时空、泛在化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协作教学与学习。

  2.2 智能搜索聚合——高效利用信息资源

  由于设计涉及到多学科交叉性知识,教师和学生往往需要依据具体课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搜索海量相关信息。而互联网能够高效搜索各门类知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智能聚合对接各类对应信息,方便实现设计教学资源的高信度聚合使用。这种基于使用目的和行为习惯而建构的个性化搜索模式,有效避免了繁杂信息的困扰,方便师生聚集专业资源,实现对全球范围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2.3 “云端”运算——方便在线作业和教学

  信息技术的一切运算都可在“云”中完成,因此可有效解决设计专业图片文件储存空间不足的问题,无需担心内存不足而影响操作进程。信息技术支持在线设计制作,个人门户自动记录用户使用过程和资料信息,可方便教师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向与进度,充分发挥引导、评价和督促作用。总之,当代设计艺术学科信息获取与知识建构策略的信息化特征,足以为信息技术与设计艺术教学的交融整合提供毋庸置疑的理论逻辑依据。

  3 网络信息技术与设计艺术教学融合探索

  3.1 关联认知理论解读

  教学模式与方法往往产生并受制于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可以智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既往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以人单向度获取知识的认知理论,已难以解释当今时代获取知识信息的发动机制,而关联主义提出的能动关联与连接,以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有效获取、评价、整合、交流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建构方法,已成为21 世纪一切学习者的基本认知策略,理所当然,也是当代设计艺术教学的基本理念。设计是文、理、工交叉的应用性学科,其知识组织呈现为多学科相关要素相互叠加、渗透、与交融。关联主义提出的知道(知识)是什么?知道如何用?知道成为怎样?知道在哪里和知道如何转变[4] 的知识分类观,尤其适用于设计学科知识学习的需要。设计学的知识组织是多学科相关的,但这些知识又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于社会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因此,设计艺术教学应把分散的节点连接关联起来,引导学生从节点关系中掌握知识。由于“云”计算将大量的知识信息在“云”中聚集储存,设计艺术教学与学习活动也是与社会网络和Internet 双重链接的关联过程。在信息技术时代,这种个体与组织间的知识网络链接与循环发展,使得学生通过已经建立的链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与时俱进地发展,学生借助于“云”计算能够穿行于各类信息网络之中,聚合到更大的网络或者分解成更小的结构, 并由此形成知识流使关联者相互受益,进而实现设计创新。

  3.2 网络信息技术与设计艺术教学融合探讨

  3.2.1 教学资源系统平台建设

  信息技术时代,共享开放教学资源不断智能生成,未来的教学竞争力并不在于教学资源,而在于教学组织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资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应用共享开放教学资源的前提,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设计艺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条件。这一平台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与应用接口、教学和用户接口等多层架构。基础设施层为平台运行提供计算、数据存储和网络通讯等资源;应用接口层为开发各类教育应用软件提供开发环境和公用API 等;教学应用层则为设计艺术教学提供相关设计教学应用,包括提供面向课程的SaaS 运营服务模式,以运作实施教学与教务管理的教学管理系统、用于教学资源开发的文档处理、课件制作、在线建模渲染演示等教学和设计软件,以及提供教学虚拟资源和虚拟环境等。教学网站的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上述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由设计学科专业基本教学单位按照教学要求建设以教学为中心的资源网站,方便教与学。教学网站需要积累各类教学资源,需要各类专业教学单位结合教学、科研、管理实践,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制作各种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大量搜集相关的教学、科研图文资料和各类案例,建立国内设计艺术院校校际及与国际设计艺术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链接,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形成链接全球的共享开放的知识平台,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3.2.2 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深度融合的设计艺术教学模式,要求建构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分别实现登录注册、资源链接和交互学习的教学平台。学生在平台注册被授予登录权限,教师则通过学习资源模块对进入课程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进行管理;交互学习模块则为师生之间提供语音、留言、视频等交流功能。交互学习模块可上传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以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交流学习信息,教师藉此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学习任务。如SMART Board 系列交互式白板具有多点触控的手势识别功能,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操作。此类数字工具可以让教师轻松地准备课件,进行课堂交互和演示动态内容;可以链接资源库,帮助师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较为复杂的课程,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此外,师生还可利用博客等个人门户就相关话题交流探讨。譬如在设计图形训练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参考资料、创意过程和作品成果等内容在博客登出,教师参与每一个环节的讨论,提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学生之间也可相互观摩、交流见解和给出评价。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设计艺术教学模式,都要方便学生登陆资源平台进行学习,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形成相应的支持。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设计艺术教学必须创建与周边世界实现更加动态交互,使设计学习在更为广泛的人际和知识交互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学模式。

  3.2.3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途径与策略探讨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设计艺术教学模式使设计学习环境具有了个性化和专业适应性的特征,并由于其具有方便使用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可望使设计学习建立自主学习策略,并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其关键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深度优化个性化学习环境和操作方式,使之能够方便获得对应既定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个体性格倾向及既有知识背景的学习资源,形成系统的目标知识建构。个人学习门户(IG)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个性化信息管理平台,信息技术时代的IG3.0,不但可以方便用户自己动手制作个人专业网站,还可以通过微widget 实现门户版块的`增添、删除和移动,使门户操作具有更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避开浩瀚繁杂的信息干扰聚焦自己的网络信息空间,轻松地搜集和管理专业信息,使学习资源利用与学习交互更加便捷和具有时效性。建构个人专业知识管理平台还可以利用Google 提供的iGoogle 服务,学生只需通过访问一个聚合信息来源的门户页面,即可依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搜索策略和感兴趣的主题平台,进而随意添加、删除和更新各种应用。这些应用充分智能地体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网站主题会在模块条目上自动出现,用户可以通过选项更改版面布局,进而导入或导出相应设置。由此,认知风格不同与学习节奏差异的学生,可依靠设计学习门户平台的智能使用策略,轻松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应用工具的高效聚合。在信息技术网络中,每个学生都可高度自主地定制各具特色的个性化门户和友好界面来满足学习需要。具备上下文感知和同步交互智能性的搜索引擎,能够方便学生在线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当前能够模拟画笔、马克笔、笔刷、摄影修图工具随意表现设计创意的Windows8 超级平板,已整合即时语音通讯工具Skype 等多项即时功能,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在线设计表现、请求指导和递交作业。由此,学生在获得设计科目基础训练之后,便可依照自主学习计划在任课教师在线指导下,通过搜索查询相关资料获取充足的学习资源,轻松地学习所规定的课程知识。设计学科的设计效果表现都是利用设计软件来实现的,例如工业设计使用Free Form 3D 软件设计三维模型、用Art CAM pro 实现由二维向三维转换,服装设计以Marv Ious Designer 创建3D 虚拟服装,而创造逼真动漫效果则用Media Composer 软件来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这些设计的过程与结果都可以在线进行。当前,由于渲染集群管理软件可提供网络渲染和在线结果查看、多用户管理、FTP 上传下载等适合于在线设计教与学的系统功能,教师可以在线有效控制教学效果和教学进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个体自己学习,自主学习更加需要广泛的人际连接以使知识流动更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学习需要国际性的专业视域,包括全球范围的利于成长的学习伙伴,获取前沿的学术信息、接受成功者的设计指导、参加专业竞赛和介入应用课题设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深度融合范式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策略,是信息技术与设计艺术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中一个需要加倍关注的研究重点。

  3.2.4 网络信息技术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机制

  基于信息技术的设计艺术教学评价需要与设计艺术教学模式相对应,顾及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组成设计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不仅需要评判学生通过学习使知识结构产生变化的动态程度,还要研究信息技术在这些变化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教学的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艺术教学与学习评价要相应体现数字技术的时代特征。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阶段结束之后的终结性评价,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艺术教学倡导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即在教学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诊断存在的问题,为尚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与修正依据,以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鉴于信息技术设计艺术教学的个性化定位,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实施者均需要形成评价提供意见,因此学生不仅被评价也需要他们参与评价。而且,这些评价不仅需要发生在形成教学效果的过程之中,还必须对应于个性化学习的定位目标,不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评定不同定位的学习成效。设计艺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工作量十分浩大,它需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件作业。这在传统教学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往往难以深入落实,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作业的设计过程与结果都可以在线呈现,教师可以在线查看过程和结果,及时指导和有效控制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强大的网络传输功能为设计学实施泛在教学评价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条件。设计艺术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评价对实现有效学习能力的鉴定与评价尤为重要。关联主义视野下学习能力需要有多方面的体现,有关设计的问题求解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持续学习与发展的高阶能力,都是当代设计艺术教学所须关注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在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与既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评价活动更多通过网络平台,以评价典型学习材料和设计创意引导学生掌握高阶的学习能力。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艺术教学变革论文】相关文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构建论文09-17

实践教学下的艺术设计论文10-08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特点探究论文12-07

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机有效教学模式探究论文06-20

教学改革下艺术设计论文10-08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的教学论文07-26

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探究的论文07-27

司法背景下的民法教学改革探究分析11-14

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论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