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时间:2024-08-19 14:44:19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张红,马永平,冉屹东,马林

【关键词】 AngleⅡ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稳定性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牙合变化的趋势,并探讨和预测影响牙牙合变化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26岁的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以16岁为界,分为A、B两组,分别研究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摘除保持器后的平均第29.56个月三个不同时期的牙牙合模型,选择10项模型测量指标对牙牙合变化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保持后牙牙合关系有向治疗前回复的趋势,但仍旧保持了大部分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的变化在A、B两组中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早期矫治有利于Ⅱ类患者的稳定。上尖牙间宽度较下尖牙间宽度更稳定,下尖牙间宽度保持后缩小明显且伴随下前牙拥挤增大。

  [关键词] AngleⅡ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稳定性

  Long-term stability of Angle class Ⅱ mal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nd of change in Angle's Ⅱmal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and to analyze some possible factors which may predict or affect these changes,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60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malocclusion between 10~26 years,the patients before 16 yea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those after 16 yea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B.To evaluate the study models of pre-treatment,post-treatment and out of retention,ten variables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 change of occlusion paired T test,analysis of variance,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the data. Results The dental relationship tend to return toward their pretreatment values after treatment,while still remaining a major part of the correction.The valu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B. Conclusion The early treatment is stable;the maxillary intercuspid width tended to be more stable than the mandibular one. The mandibular intercuspid wid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ccompanied by the relapse of mandibular crowding.

  [Key words] Angle'sⅡmalocclusion;orthodontic treatment;stability

  随着现代矫治技术的不断改进,矫治后的效果也越来越让患者满意,然而患者所得到的矫治效果能终生维持吗?这不仅是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同样也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焦点。

  AngleⅡ类错牙合在错牙合畸形中占的比例要略多于AngleⅢ类错牙合,而且AngleⅡ类错牙合更易出现覆盖、覆牙合的复发。本课题将选择10项模型测量指标对60例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牙牙合模型进行研究,探讨其复发规律及寻求解决的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择1998~2004年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治疗完成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60例,且治疗前后模型完整,病例均由正畸科医师提供,为尽量减小病例选择的偏倚,对医师提供病例的要求为只需资料完整,病例选择标准如下:(1)患者年龄在10~26岁,平均为16.46岁,男28例,女32例。(2)正畸治疗前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3)其中19例患者在替牙期开始戴功能矫治器,包括twin-block、activator等,恒牙早期继续Ⅱ期固定矫治。(4)均采用固定矫正器非拔牙治疗,且正畸结束后时间为2~6年,平均为52.79个月。(5)固定正畸治疗前为恒牙列,固定正畸治疗后至随访时第一磨牙前无牙齿缺失,无外伤史。(6)保持方式均为Hawley保持器,完全停戴保持器后平均时间为29.56个月。(7)治疗完成后未进行牙龈纤维环切术。(8)正畸治疗效果良好: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无扭转,无倾斜;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牙与磨牙为中性关系,后牙咬牙合关系良好,为正中牙合关系。

  1.2 研究方法 使用精确度为0.01 mm的游标卡尺测量牙牙合模型各项数据,并输入计算机,以下是主要测量指标:(1)上前牙不齐指数(UIRR):上颌6个前牙相邻解剖邻接点之间的距离之和;(2)下前牙不齐指数(LIRR):下颌6个前牙相邻解剖邻接点之间的距离之和;(3)覆牙合(OB);(4)覆盖(OJ);(5)上颌尖牙间宽度(U3W);(6)下颌尖牙间宽度(L3W);(7)上颌磨牙间宽度(U6W);(8)下颌磨牙间宽度(L6W);(9)左侧磨牙关系(LULM);(10)右侧磨牙关系(RULM)。

  将6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10~16岁为A组,30例,16~26岁为B组,30例,分别对该60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摘除保持器后的平均第29.56个月三个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测量,为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偏倚,模型测量按照随机的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患者的治疗阶段分为三组:T1:治疗前;T2:治疗后;T3:保持后。这样两个年龄组患者的三个治疗阶段分别表示为TA1、TA2、TA3、和TB1、TB2、TB3,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包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检验A、B两组中T1、T2、T3间是否存在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两组患者之间各指标变化是否不同,即年龄对各指标的变化是否存在影响,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10项指标治疗后的变化与保持后的变化的关系以及保持后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2 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的变化如表1、表2。

  表1 A组TA1、TA2、TA3三个阶段各指标的改变量 略

  表2 B组TB1、TB2、TB3三个阶段各指标的改变量 略

由表1、表2可见发生了明显改变的有以下几项指标。

  2.1 覆牙合与覆盖 OB、OJ在治疗后,保持后具有相似变化,即治疗后较治疗前OB、OJ均明显减小,保持后虽有较显著的增大,但增大量为治疗改变量的30%左右,因而仍保留了大约70%的治疗效果。

  2.2 下尖牙间宽度 下尖牙间宽度治疗后的改变量几乎与保持后的复发量相等,即保持后下尖牙间宽度又回复至治疗前的宽度。

  2.3 前牙不齐指数 上下前牙不齐指数治疗后明显减小,在保持后有一定增大,其中UIRR保持后的改变量与治疗后的改变量比值明显小于LIRR的该比值,即保持后上颌前牙的排列较下颌更为稳定。

  2.4 矫治年龄 保持后的改变量在A、B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即年龄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尤其是OB、OJ、LIRR、LULM、RULM等,A组保持后的改变量要小于B组保持后的改变量,即AngleⅡ类错牙合主张早期矫治。

  2.5 治疗后与保持后的改变量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 治疗后的改变量与保持后的改变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OB、OJ、L3W、U6W在保持后的改变量大小均与各自在治疗后的改变量显著相关。

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下一页

【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相关文章: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咬合重建治疗的研究03-28

固定矫治器矫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口腔保健03-29

不同孕期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OPNmRNA表达变化规律的研究11-23

大鼠牙周炎牙正畸移动后整合素β3mRNA变化的实验研究03-08

牙外伤(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11-22

牙齿漂白影响正畸托槽粘结的相关研究03-01

孕周期不同阶段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03-08

成人和青少年正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03-22

探讨腰骶部神经根畸形的诊断及治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