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矫正手术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1],除引起鼻阻、头痛、鼻出血等外,晚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发现表明,鼻中隔偏曲还与鼻腔鼻窦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有密切关系[2]。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术野暴露不充分,操作受限制,偏曲矫治常不彻底,而且容易出现穿孔,甚至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已成为一种趋势。2002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11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实施鼻内镜下矫正术66例(鼻内镜手术组),传统手术治疗48例(传统手术组),均随访6个月以上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4例患者,男98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33.4岁。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有鼻息肉者排除在外,其中“C”型偏曲52例,“S”型偏曲30例,嵴状或棘状突起32例。鼻CT扫描示软骨部偏曲32例,骨部偏曲28例,54例2为混合型偏曲,其中偏曲压迫中鼻甲46例,压迫下鼻甲31例,32例伴有鼻窦炎。116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鼻塞,其它表现头痛32例、鼻出血12例、脓涕32例和耳闷感6例。
1.2 手术方法
鼻内镜手术组:手术在局部麻醉鼻内镜直视下施行。患者取仰卧位,1%地卡因20ml加1:1000肾上腺素1ml棉片收敛麻醉鼻腔黏膜后,1%利多卡因10ml加1:1000肾上腺素3滴溶液注射于切口浸润麻醉。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对于鼻中隔软骨偏曲为主,骨部偏曲不明显的病例,根据1996年Lopatin提出的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原理,鼻中隔软骨处于一种平衡的力的状态下,这些力会在做切口的软骨侧或在软骨膜剥离侧释放出来,从鼻中隔偏曲的凹面作切口和剥离软骨膜可拉直软骨。我们采用鼻中隔偏曲凹侧面皮肤黏膜交界处作弧形切口,0°内镜直视下看清确在软骨下方分离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将与筛骨垂直板、梨骨及上颌骨鼻嵴相连处鼻中隔软骨作条形切除,偏曲的鼻中隔即得到满意矫正;(2)对于鼻中隔以骨部偏曲为主的病例,在偏曲侧皮肤黏膜交界处作切口,分离黏-软骨膜及黏-骨膜至越过偏曲后1cm,然后自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梨骨及上颌骨鼻嵴相连处分离对侧粘骨膜,祛除偏曲骨质,鼻中隔软骨不予处理;(3)对于鼻中隔孤立性棘状突起,对面尚平直者,采用棘前1cm切口,分离棘突前面及上、下部粘骨膜,如棘突尖端较薄或分离困难,可不作分离,以平凿将棘突凿除后,分离取出;(4)因鼻中隔软骨条状切除偏曲矫正不满意或鼻中隔后部偏曲黏膜张力大及偏曲部位暴露不全,对于鼻中隔软骨及骨部均明显偏曲的病例,一般采用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作切口,在切口之后约2mm处切开软骨,分离对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到同样范围,将鼻中隔软骨大部分切除,以咬骨钳咬除剩余的偏曲软骨及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和梨骨,凿除靠近鼻腔底部的骨性嵴突,以环丙沙星溶液冲洗术腔,将切除鼻中隔软骨进行塑形(即根据偏曲情况在凹面作数条纵形划痕或凸面楔形切除)后放回黏膜下,其中有6例鼻中隔软骨严重变形未行塑形植入,切口间断缝合2~3针,双侧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术毕。传统手术组:术者采用额镜照明,患者取半坐卧位,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手术方式主要为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只有少数病例施行了保留鼻中隔软骨。
下一页
【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相关文章:
功能性鼻内镜患者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03-23
鼻内镜下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治疗鼻腔顶部出血12-09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03-19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03-16
胃穿孔实施腹腔镜下手术的治疗分析11-25
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03-19
探析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损伤机制和手术治疗03-19
内镜的清洗、消毒及医院感染的预防03-16
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研究进展综述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