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
探讨临床输血技术的注意事项、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血风险,减少输血纠纷的发生,减少或消除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输血 注意事项 护理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常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病人,对于慢性贫血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感染性低血压病人、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输血方式和注意前后的护理。
1 血液的分类及输血前的护理
1.1血液的分类、用途
(1)新鲜液体血浆(FLP)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适用于:① 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Ⅷ);②大面积烧伤、创伤。(2)新鲜冰冻血浆(FFP)扩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①补充凝血因子;②大面积创伤、烧伤。(3)普通冰冻血浆(FP)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主要用于:①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缺乏;②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1.2输血前的护理 (1)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2)血型鉴定: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在鉴定血型时采用正反定型,正定型是用标准血型抗体,对红细胞膜上ABO系统血型抗原的鉴定。反定型是用标准红细胞抗原对血清中ABO系统血型抗体的鉴定,其目的在于复检正定型结果的准确。
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否则将有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2 输血、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护理
2.1输血和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2.2输血后的护理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提高病人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有2%-10%的患者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每800-2500次输血就会有1人发生严重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3.1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
3.2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病人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或血库),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总之,输血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每个环节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输血原则,密切注意观察;而且只在确实需要时才进行输血决不可盲目滥用。
参 考 文 献
[1]李丽珍.浅谈合理输血[J].职业与健康,2003,19(3):101.
[2]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输血杂志, 2005,18(3):251-253.
[3]李丽英,李琦.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
[4]段磊,于艳秋.护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0-383.
[5]李勇,杨贵贞主编.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相关文章:
负压密闭引流技术的护理08-10
护理礼仪论文11-15
护理专业的开题报告07-07
护理开题报告范文08-08
网络直播技术前沿技术探析05-08
眼科护理论文11-11
护理科研论文11-22
护理学的论文06-16
篮球投篮技术11-30
通信技术论文11-21